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产业经济融合下的农业产业体建设实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产业经济融合下的农业产业体建设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产业经济融合下的农业产业体建设实践

摘要:农业产业联合体建设为农村产业经济融合孕育了良好的产业基础,为农民增收、农业企业集聚发展和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核心力量。在农业产业经济加速融合背景下,要打通农业产业发展链条,聚合经营主体、融合经营要素和整合利益分配机制,探索适合本区域的农业产业联合体模式,为农业产业优化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农村;产业经济融合;农业产业;联合体;建设机制

农村产业经济融合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力,也是推进农业产业联合体建设的动力来源。自2012年安徽省率先探索农业产业联合体建设以来,农业产业联合体已成为带动区域内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为农村产业培育和农业适度经营探索了全新路径。2017年我国农业农村部出台了推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的政策法规,对联合体建设进程中涉及的资金、土地等要素进行了明确规定,并确定了首批试点省份。2018年和201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将支持农业产业联合体建设作为当前解决农村产业基础薄弱的重要举措。但在联合体建设进程中,也出现了联合体内成员凝聚力不强、龙头企业牵引力不足等现实问题。因此,在农村产业经济加速融合背景下,要以农业经营主体合理分工、协作发展为前提,以规模化、产业化为依托,打通农业产业生产、加工和销售等各个环节,明确联合体管理规范,构建多种农业产业联合体发展模式,为联合体内各成员单位获取更多经营收益,为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振兴提供坚实动力。

一、价值阐述:基于农村产业经济融合背景建设农业产业联合体的积极意义

1.充分适应了农村产业经济融合形势,为农村发展孕育了坚实的主导产业

解决“三农”问题需要以完善的农业产业链条为基础,由坚实的主导产业来推动完成。因此,结合地域实际、农业市场和产业形势,建设多元主体融合发展的农业产业联合体,有利于整合区域内优势资源,发展主导产业,便于针对性增加资金投入,推进农业生产、产品加工和销售、物流等各个环节的全面融合。此外,建设农业产业联合体,推进农业产业各个环节有效衔接,实现了市场信息、生产技术和管理体系的高度共享。通过对联合体内各类成员单位进行合理分工,彰显各自优势,有力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通过建设农业产业综合体,打破了传统的农业产业分割,实现了农业产业优势互补和内部融合,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农业产业链条,为农村孕育优势主导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2.充分利用了农村产业经济融合形势,为农业产业发展探索了新的科学路径

农业产业经营风险大、标准化程度低且见效慢,影响了农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营效益。建设农业产业联合体,适应了农业产业专业化、集约化和融合化形势,弥补了各类经营主体的发展短板,解决了农业经营主体在市场、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发展难题,为农业产业做大做强奠定了有效基础。建设农业产业联合体,为农业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和品牌化建设做出了有益探索。通过制定联合体统一管理规范和产品标准,建设现代化的市场品牌,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农产品市场认可度不足、价格不高等问题。通过发挥联合体成员协作优势,建设农业产业联合体,有效降低了农业产业经营风险和成本支出,缓解了农业产业基础薄弱问题。

3.充分发挥了农村产业经济融合机遇,为农民增收提供了良好平台

增收致富是提高农民生活品质、改善生活质量,提升消费层次的重要动力。为此,通过充分发挥农村产业经济融合机遇,建设农业产业联合体,集中挖掘农业产业优势资源,开发高品质的农产品体系,拓宽了农业产业发展空间,扩大农业产业收益,带动联合体内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通过建设农业产业联合体,构建完善的农业产业链,推进产业分工、协作,加速土地流转和服务创新,扩大农业经营规模,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支出,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建设农业产业联合体,大大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为农民“争取”更多市场竞争话语权和发展红利,为农民持续增收搭建了良好平台,形成了持续增收的动力机制。

4.充分融入了农村产业经济融合环境,为现代农业发展探寻了科学模式

随着农村产业经济融合不断加速,传统的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农业产业发展需求。为有效解决我国“三农”问题,需要结合农业产业实际,重点解决资金不足、效能低下和市场竞争力不高等瓶颈问题。为此,各个地区通过整合区域内优势农业资源,以产业融合发展为基础,通过成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共享区域优势资源、健全利益分配机,优化分工协作机制,完善产业配套政策,积极分享现代农业发展成果,有效弥补了传统农业经营模式的局限性,扩大了农业产业效益,符合现代农业改革发展要求。

二、问题概述:农村产业经济融合视角下农业产业联合体建设不足

1.成员之间凝聚力不强,联合体融合程度不足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联合体建设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尚未形成联合体管理、成员分工协作的科学范式,联合体发展凝聚力不足。第一,成员之间缺乏有效分工,出现了发展层次较低、产业结构类型单一等问题,影响了整体竞争力。目前多数农产品仅停留在简单的原材料阶段,未能形成良好的产业链条,农业产业附加值不高。联合体内成员缺乏现代经营意识和品牌思维,基本分布在同一产业位置,内部连接不紧密,影响了联合体的协作共赢。第二,联合体缺乏市场化身份,存在依赖龙头企业的现象,产业融合程度不深,市场竞争优势提升不明显,“联合”效果一般。由于联合体不具有“法人”资格,无法以“联合体”的独立身份参与市场竞争,多依赖联合体内的龙头企业,影响了联合体的健康运行。同时,与农业龙头企业相比,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的规模较小,实力较弱,在联合体中处于“被支配”地位,较难分享联合体发展红利,影响了参与联合体发展的积极性。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多数地方主要围绕农业龙头企业的经营需要来出台农业扶持政策,未能形成联合体内资源共享、机遇共享的发展愿景。2.龙头企业牵引力不足,联合体示范作用不明显农业产业联合体是以农业龙头企业为核心的“经营联盟”。因此,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经营实力、向心力和带动力对联合体经营发展有重要影响。一方面,受农业行业特征影响,多数龙头企业存在经营规模一般、资金流动性差、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足等问题,无法向农民合作社或家庭农场输送大量急需的生产要素,缺乏应有的龙头带动和牵引力作用。另一方面,农业产业联合体如何发展、管理,仍然处于探索阶段。部分龙头企业为了追逐最大利益,既不愿与其他成员主动共享资金、技术等资源,也存在“侵占”其他成员发展红利的问题。部分联合体逐渐演变为龙头企业为主体、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附庸”的发展形态,由于对龙头企业的依赖程度过高,既加大了龙头企业的市场风险,也削弱了联合体内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独立性,影响了联合体组织规范化发展。

3.受农业经营风险影响,联合体运行稳定性差

农业产业联合体即使形成了分工协作和利益联结机制,但受农业产业经营风险高、经营回报慢等问题影响,容易出现成员违约问题。随着联合体规模不断扩大,农业产业潜在的问题、风险更为明显,影响了联合体的稳定运行。第一,无法避免的农业产业风险是影响联合体稳定运行的重要原因。农业产业风险主要表现为自然气候的多变性和市场价格的不稳定性。农业发展受自然气候影响极大,虽然目前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大大提升,但自然气候仍然是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障碍。受自然因素的不确定性影响,联合体内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无法确保为龙头企业供应数量和品质均相对稳定的原材料。第二,受农作物产量、品质和市场供给状况影响,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影响了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种植的积极性、持续性和稳定性,对联合体的产品数量、结构产生了直接影响。在农业产业经济加速融合背景下,如何发挥产业链条有效衔接和产业要素的融合共享优势,化解农业产业风险,推动联合体稳定运行,将是农业产业联合体发展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4.扶持政策针对性不强,联合体发展推力明显不足

农业产业联合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主体,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力量。作为农业领域的全新尝试,想要有效发展和孕育联合体,需要专门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但目前由于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足,加上金融机构扶持力度不够,影响了农业联合体的稳步发展。首先,缺乏专业人才、先进农业技术和设备,农业联合体建设缺乏充足资源。部分联合体缺乏品牌意识和科技研发精神,联合体缺乏良性发展的支撑力。其次,联合体缺乏良好的金融支持。由于农业产业对资金需求量较大,且缺乏担保基础、资金回报慢,加上农村金融机制建设相对滞后,多数农业联合体建设过程中的融资难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最后,目前地方为扶持农业做大做强,出台了多项支持联合体发展的政策。但是在政策执行与联合体审批过程中,缺乏严格把关和适时调整,影响了扶持政策的实际效能。部分原本不适合参与联合体发展的合作社和家庭企业为了享受政策,盲目申请加入联合体。部分带动作用不强的农业龙头企业为了获取政策支持,盲目牵头成立联合体,联合体缺乏明确的发展规划,影响了成员之间的实质性融合。

三、解决应对:农村产业经济融合视角下农业产业联合体优化建设策略

1.完善分工协作,加快联合体实质性融合进程

农村产业经济融合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全新方向,建设好产业联合体,既有效探索了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也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针对当前联合体管理松散,凝聚力不强的现实问题,在农村产业经济进一步融合进程中,要构建科学高效、职责明确的分工协作机制,提高联合体的运营实效。要优化联合体治理机制和决策体系,在确保自由协商基础上,明确联合体发展章程,构建相对稳定的联合体管理规范,兼顾联合体内各成员单位的利益诉求,形成管理相对集中的产业发展联盟。为有效发挥资金、技术和市场优势,推进联合体健康发展,要明确联合体的管理规范和标准要求,通过统一采购农产品的生产资料,统一管理产品挑选、包装等加工流程,确保农产品的品质,提升联合体产品的市场影响力。要对联合体成员的经营优势进行合理分析,构建分工明确的协作机制。通过发挥成员协作优势,实现合作共赢的发展目标。要注重发挥农户与农业企业之间的连接优势,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和产品标准,鼓励农户、家庭农场相互协作,及时推广新技术,采购智能设备,为农业生产、经营和产品营销等各个环节提供优质服务,推进农业产业联合体发展壮大。

2.发挥示范效应,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力量,也是推进农业产业联合体发展的核心保障。在农村产业经济融合发展进程中,要高度重视发展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主导优势,增强龙头企业的示范效应和带动能力。要积极贯彻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产品链条,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要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发展电商业务,通过优化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完善产品营销机制,扩大龙头企业的市场链条。要引导龙头企业制定完善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带动联合体内其他成员企业实现标准化经营。要指导联合体制定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龙头企业的经营行为,通过实施股份分红、利润公示等制度,合理分配联合体经营利益,确保联合体内其他成员的经营权益和发展资源不被“侵占”。要发挥龙头企业的经营优势,为联合体内成员提供生产托管、机械作业和病虫害防治等专业服务,提高龙头企业的服务能力。要注重区别龙头企业与其他成员的扶持措施,通过发挥龙头企业的资源优势,提升市场经营能力,带动联合体整体发展。

3.完善共享机制,提高联合体风险应对能力

受产业特征影响,农业产业联合体面临较高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因此,要推进联合体密切融合、资源高度共享,完善经营决策机制,有效化解联合体的经营风险。联合体要形成科学经营决策机制,通过收集农业产业信息,发挥大数据分析优势,制定适合联合体经营的发展决策。将产需信息与联合体内各个成员进行共享,由农业龙头企业判断信息,并制定相应决策,再反向指导联合体内各成员进行生产。要提高联合体的凝聚力,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联合体经营机制,通过创新联合体成员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探索联合体成员互相入股、成立合资机构等多种全新联结方式,推进成员实质性融合。要健全联合体内部风险防控机制,提高联合体成员的风险意识,积极探索联合体成员风险分担、预警机制,尽可能降低农业产业联合体的经营风险,推进联合体规范、科学发展。

4.整合资源要素,汇聚推进联合体经营发展合力

农业产业联合体发展,既需要利用农村产业经济融合和政府政策优势,也需要凝聚联合体内各成员的优势资源。要重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通过认真调研本地区农业产业发展实际,制定针对性强、实效突出的扶持政策。通过对农业产业联合体制定明晰的发展规划、规范制度和支持举措,为联合体健康发展提供良好条件。要注重针对联合体急需的土地、政策和金融等资源出台专项扶持政策,缓解联合体的经营压力。要在农业产业经济融合的大背景下,鼓励联合体积极向新产业、新产品和新业态方向发展,通过发展有市场潜力、经济效益突出的经营项目,提高农业产业联合体的经营实力。要从产业化发展视角出发,凝聚发展资源,构建适合联合体的协作发展机制。要按照市场规律高效配置各项资源,优化联合体内各项农业要素流动与共享机制,确保联合体实现最佳经营发展效果。要按照市场规律和实际需要,合理规范推进土地资源流转。要通过建设资金联结机制、内部结算和信用体系,破解联合体的资金难题。要重视推进品牌建设,通过实施联合体品牌共建、共享的原则,提升联合体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景景.现代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创新——安徽宿州的经验做法[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28-32+42.

[2]芦千文.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组织创新逻辑与融合机制设计[J].当代经济管理,2017,(7):38-44.

[3]周昊天.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创新发展研究——运营特征、发展困境和路径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9,(17):32-35.

[4]王志刚,于滨铜.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概念内涵、组织边界与增效机制:安徽案例举证[J].中国农村经济,2019,(2):60-80.

[5]汤吉军,戚振宇,李新光.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的动态演化分析——兼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产生的必然性[J].农村经济,2019,(1):52-59.

作者:曾定茜 阮银兰 单位:广东开放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