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现代农业下的资本农业发展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加快推进,中国现代农业发展面临新形势,在新形势下科学地推进资本农业的发展,应当准确领会现阶段发展资本农业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完善资本农业的发展机制,需要从土地流转机制、技术支撑机制和人才开发和培训机制三个维度严格构建资本农业发展的运行机制,以期有效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和健康发展。
关键词:现代农业;资本下乡;运作机制
一、引言
党的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总体上,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仍以小农为主,生产经营规模较小。截至2016年底,生产经营规模在50亩以下的小农户约2.6亿户,占农户总数的97%,其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82%左右,户均耕地面积约5亩。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于发展资本农业:将工商企业中的先进的资金、技术、知识、人才等生产要素吸引到农业生产过程中,与土地和劳动力等传统农业生产要素相结合,借助市场机制去整合资源,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和农业现代化,实现对传统农业的根本性改造(徐勇,1999;翟文华、周志太,2014)。在现代农业导向下发展资本农业要求全面把握资本下乡面临的新形势、深刻认识新形势下资本农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准确领会现阶段发展资本农业的必要性、严格构建资本农业发展的运作机制、积极探索资本农业发展的政策体制,这有助于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实现传统小农业到现代大农业的转变,对于加快新农村的建设和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
二、准确领会现阶段发展资本农业的必要性
传统农业是劳动与土地的简单结合,农业生产效率较为低下。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将投入更多劳动力,而有限的粮食被大量劳动力所消耗,造成剩余产品数量较少,容易触发低效农业陷阱。现阶段,推进资本农业发展的必要性在于打破城乡二元格局、实现农业社会向社会农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一)推进资本农业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打破城乡二元格局资本农业的发展不仅能从根本上改造传统农业和农业社会,还能改变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的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均,打破城乡二元格局。在现代农业导向下发展资本农业,形成工业反哺农业的机制,能够引导工业生产的资本、技术、知识、信息等生产要素注入农村发展,突破城乡二元格局中制度、管理和观念的差异,也能为城市科技人才进入农业生产领域扫清障碍,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人员二元分离的局面。
(二)推进资本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社会向社会农业的转变资本农业将农民纳入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框架内,改变了以往农民个体社会化的问题,实现了农业社会向社会农业的转变。首先,在此过程中,将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相互组合,创造出一种新的生产模式,改变了农民生产和生活现状,改良农村风貌,促进了农民个体进行市场化和经济化改造。其次,作为农业生产的社会化,资本农业通过常规化的资本运作,促使私有资产向社会资产的转化,实现了财富的共享与社会化。再次,资本农业从体制上确立了生产关系的社会化。资本农业突破了小农生产方式自给自足的特点,以生产要素的保值增值为目标,变革农业生产为商品化的社会化生产方式。
(三)推进资本农业的发展,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资本农业的发展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出路。第一,资本农业的发展有助于农业生产资料的市场化,促进了农业生产由实物生产向价值形态社会生产过程的转变,实现了自然资源向经济资源的倾斜。第二,资本农业推动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资本农业推动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解决了耕地细碎化问题,实现规模经营,集中了生产要素,能够改善农业生产低效率投入和低水平产出的现状。第三,资本农业将农业科学技术与农业生产相互联结,完成了改造传统农业的技术革命。
三、严格构建资本农业发展的运作机制
构建资本农业发展的运作机制,能够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力和农业生产率。在现代农业导向下发展资本农业,将资本、技术、人才与农村土地等存量性要素相结合,以构建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技术支撑机制和人才开发与培训机制为核心,创新资本农业发展的运作机制,实现传统小农业到现代大农业的转变,有助于加快新农村的建设和推进乡村振兴。
(一)土地流转机制在现代农业导向下,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是资本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涉及农地流入方、流出方、当地政府和中央政府等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引发了传统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巨大变革和创新。资本农业的土地流转机制既需要考虑到各利益主体之间利益的均衡,又要根据资本农业的特殊性,设置好各项配套制度。当前,资本农业的发展需要在一般的机制框架内,因地制宜,探索高效可行的土地流转机制。现代农业导向下资本农业发展的土地流转机制由驱动机制、流转机理和配套制度建设三方面构成(如图1)。资本农业应当围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构建“科技-产业”的双向链条,形成“技术创新-资本驱动”的双核模式,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资本农业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做出积极贡献。资本农业的技术支撑机制要以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范围拓展为现实需求,以工商企业的参与为战略导向,采取教学、科研、推广联合运营的模式,积极带动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企业为技术创新和服务的主体,建立农业生产和创新基地,完善农业科技研发、推广和服务体系,以资本下乡为催化剂,带动当地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建立资本农业发展的技术支撑机制,强调科技创新和成1.驱动机制:作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优选,资本农业在市场机制的导向下,对土地流转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规模经营和产业融合的政策驱动下,生产关系和模式调整为资本农业土地流转机制的建立提供了较为优越的条件。2.流转机理:政府推动是农地流转机理的推力,机构设置是农地流转机理的拉力。一方面,政府根据“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推动农地流转。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工商企业的客观要求,政府需要不断地加强和完善土地流转评估机制和定价机制:参考农地的区位因素和规模差异进行合理定价;评估农地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收益,使得农民能够获得农地流转获得的收益。另一方面,在县一级政府应当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与村委会一起,完善农地流出方和流入方之间的操作流程,协调、管理和统筹好农地流转的咨询服务以及流转信息的登记和录入等相关工作。与此同时,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应当加强对县一级政府土地流转行为的监管,加大对于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保护农民和工商企业的利益,确保土地流转平稳有序地进行。3.配套制度建设:资本农业土地流转机制的配套制度建设需要既需要保护好土地流转中各主体的利益,又要调节好工商资本对于农村的冲击。一是帮助和支持新下乡的工商企业提高其农业科技和信息水平,提高其收益率。二是完善土地纠纷调解机制。截至2015年底,全国已设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委员会2476个,占全国涉农区县总数的89.6%。聘用仲裁员达4.86万人,仲裁人员培训5.9万人次。加强农地流转纠纷调解机制建设,处理好农地流转纠纷,对于促进农村长治久安有着积极的作用。三是设置工商资本进入农村地门槛。设计资本下乡的细则与规范,有序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工商资本进入农村,保证农地用途不变,保障农民利益地同时,防止农地“非农化”和“非粮化”。
(二)技术支撑机制技术是资本农业发展的客观需求。然而,农业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农业生产投入成本高且回报慢。在现代农业导向下,果转化,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需求。构建资本农业技术支撑机制,确保了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为资本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其运行机制如图2所示。完善的资本农业技术支撑机制主要包括产学研合作平台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两部分。1.产学研合作平台是推动技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一般情况下以企业为技术的需求方,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作为科学技术的供给方,实现技术与其他生产要素的结合。资本农业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以工商企业的资本投入为核心,以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为支撑,逐步形成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主导、工商企业为参与、以各教学基地、科研基地、实习基地、产业基地等为平台的“产-学-沿”一体化结构。2.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是推动技术创新的有效手段。在县一级行政单位的框架下,以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为核心,以乡镇公益性农业服务中心为支撑,以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为依托,引导工商企业、农业产业化组织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等广泛地参与到“政府主导+企业带动+多元主体参与”的基层农技推广与服务体系。通过农业科技的推广与服务,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生产的现实需求,提高了资本和土地的边际收益率。资本农业的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体系实现了产业和科研的对接,科研带动产业的集聚。一方面,资本的投入吸引力工商资本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更愿意与综合实力较强的工商企业合作,实现科研成果的有效转换。另一方面,农业科技与产业的对接有利于农业科研成果的有效推广,改变过去“产-学-研”脱节的现状。
(三)人才开发与培训机制不管是农业科技创新还是科研成果推广与转化,都离不开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加强人才开发与培训是资本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现阶段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相对薄弱,制约了资本农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创新体制机制,重视农业人才的开发与培训,因地制宜,建立符合各地区实际情况的人力开发与培训机制。如图3,资本农业的人才开发与培训机制的建立需要以人才引进与培养为基础,以培养现代新型农民为导向,以建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与利益分配机制为核心,以农业企业和科技推广机构为平台,优化资本投入环境,积极加强农业干部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在实践中提升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完善培训机制,逐步形成符合资本农业发展的人才开发与培训机制,为资本农业的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发展能力。资本农业的人才开发与培训机制要求人才开发的组织带动以及相关配套的政策支持。一方面要以企业和政府职能部门为载体,建立人才引进规范和机制,以企业带动和政策资金支持为途径,引进相关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形成企业管理的核心力量。与此同时,对于高层次人才需要建立完备的人才管理体系,优化人才引进环境,充分发挥人才市场的主导作用。相对应,需要建立较高层次的人才管理体系,优化人才引进环境,发挥人才市场对于人才配置的主导作用。同时,构建资本农业人才开发与培训机制需要重视人才的人文关怀。资本农业的发展应当为技术人员和农业科技服务和推广人才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给予人才强有力的生活保障。第二,完善农村人力资源培育体系,以工商企业为载体,提升农业劳动力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有序推动农村劳动力流动。第三,在工商企业和农民之间建立联通机制,充分发挥资本在人才配置上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冯小:《资本下乡的策略选择与资源动用——基于湖北省S镇土地流转的个案分析》,《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2]贺军伟、王忠海、张锦林:《工商资本进入农业要“引”更要“导”——关于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的思考和建议》,《农村经营管理》2013年第7期.
[3]贺雪峰:《工商资本下乡的隐患分析》,《中国乡村发现》2014年第3期.
作者:徐章星 张兵 单位: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