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等农业教育发展途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近期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取得的卓越成就和经验,深刻分析了新形势下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在集中全党智慧的基础上,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动社会主义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政策方针和重大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临沧的中等农业教育,是全市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推动临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任。全体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各项建设取得的新进展新成就,从而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推动临沧中等农业教育大发展大繁荣的信心,为临沧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二、临沧中等农业教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临沧市农业学校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已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是一所省部级重点中专学校。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目前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基础设施薄弱,办学条件严重不足
1988年临沧耿马“11•6”大地震发生后,临沧市农业学校紧紧抓住国家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发展机遇,在云南省农业厅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1995年3月在临沧城北郊的旗山脚下建成了占地40000多平方米的新校园,办学条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10年后,根据临沧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临沧市委、市政府的决定,临沧市农业学校办学地址再度搬迁。目前在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综合大楼办学,没有独立校园,没有产权校舍,甚至连学生食堂都没有,严重制约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二)生源严重短缺,素质偏低
近年来,由于国家高等院校扩招和市内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及中技学校“热”,在全市有限的初中毕业生中,绝大部分就读普通高中,相当部分就读市内热门中职中技学校,导致中等农业教育生源严重不足。此外,从生源综合素质看,成绩较好的初中毕业生绝大部分进入中学就读普通高中,成绩较差的初中毕业生才会选择就读中职中技学校,而且极少数学生将初中阶段的不良习气带到学校,给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带来诸多问题,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解决。
(三)实训基地不成规模,校办产业出现空白
近年来,临沧市农业学校实训基地主要临时使用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规划园区内部分闲置土地,总面积不足100亩,而且随时都有开发利用的可能,使用率极低,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作用不够明显。在近年的学生第三学年顶岗实习中,由于学校实训基地不成规模,学校难以组织学生顶岗实习,实习学生分散在市内外,各自为战,管理脱节,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在开办校办产业问题上,临沧中等农业教育曾结合专业办产业,开办了自己的茶厂,而且校办产业产品在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获得银奖,但由于管理体制不顺,曾辉煌一时的校办产业被迫走向破产。目前,由于学校办学条件受限,尚无条件开办校办产业解决学生实训实习难题,使学校缺乏实力和吸引力,应引起学校和有关部门的重视。
三、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动力,推动临沧中等农业教育大发展
(一)抓住机遇,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目前,临沧市农业学校面临着一系列良好的发展机遇,要紧紧抓住这些机遇,乘势而上,发展自己。一是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扶持和资金倾斜,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营造教书育人良好环境。二是要紧紧抓住云南实施桥头堡建设战略机遇,充分发挥临沧毗临缅甸的区位优势,积极与当地有关部门协调,大力推广农业科技和替代种植项目,使缅甸北部地区成为学校相对固定的实训基础,解决学生实训和顶岗实习难题。三是要紧紧抓住临沧大学园区建设机遇,抓紧实施临沧市职教中心建设工程项目,加快推进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按计划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并及时投入使用,从根本上解决学校基础设施不足难题,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以适应学校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深化教育改革,多渠道多层次培养中高级农业科技推广人才
随着国家大中专院校招生就业制度的重大改革,中等农业教育的吸引力大大削弱,招生难、就业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多渠道多层次培养中高级农业科技推广人才,以适应临沧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一是要加大普通中专生招生宣传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完成临沧市教育局下达的年度招生计划,使普通中专生成为中等农业教育的主力军。二是要加大校校合作力度,在目前与西南林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和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联合办学的基础上,根据学校专业结构调整需要,扩大校校合作范围,培养多领域实用人才。三是要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在目前与市内少部分企业联合办学的基础上,根据临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结构,与市内外甚至省内外实力较强的大中型企业联合办学,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培养人才,扩大学校知名度。四是要抓住国家“送教下乡”政策机遇,依托校内设立的云南省176鉴定所,在全市范围合理布局办学点,向广大农民群众开展中等农业科技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以弥补学校生源不足,壮大学校实力。
(三)开办校办产业,增强办学活力
校办产业是学校生存发展之本,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重点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
第一,要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学习借鉴校外先进发展经验,尽量避免走弯路,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使学校尽快创办自己的校办产业,并产生经济效益和办学效益。
第二,要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原则,选配好校办产业领导干部。要把教学经验丰富、关心学校建设发展、懂经营、善管理的优秀教师选配到校办产业担任领导干部,领导校办产业发展壮大,成为学校的支柱产业和学生实训基地。
第三,要建立、健全和理顺校办产业内部管理体制,强化监督管理,从源头上遏制危害学校利益的腐败行为。这样,一方面体现了学校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使校办产业领导干部少犯和不犯错误,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另一方面,制度健全了,执行好了,校办产业的生产经营势必走向正轨,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学校生存发展的“第二条腿”。
第四,一定要结合专业开办产业,依托产业拓展专业,使二者相得益彰,共同发展,成为推动临沧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从而推动临沧中等农业教育走向大发展大繁荣的复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