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业产学研用教学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农业产学研用教学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农业产学研用教学分析

一、立足地方经济,服务三农

高等农业教育应立足地方经济,服务三农,这是云南高等农业教育发展的基础。目前,云南高等农业院校已经意识到立足地方经济的重要性,通过各种方式,将高等农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的发展相结合,以促进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为己任,为云南省“三农”服务。例如,云南农业大学在办学思想上强调植根边疆,服务三农,围绕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重大需求,培育边疆民族人才,并通过一系列行动来强化立足地方经济,服务区域三农的意识。云南农大与会泽县共同推出的“3+3”科教兴农校县联合行动,以解决“三农”问题为目标,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专业人才为支撑,探索创新高校与地方双向互动合作发展新模式。通过该行动,力求共建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基地、农业生产实习实践基地,促进当地农业及相关产业发展;开展关键技术问题科学研究,共同承担应用基础研究和开发研究项目,引进和组装农业高新技术项目,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当地农业科技进步;开展技术指导、科技培训等,在种植业、畜牧业、生态园林建设、水力建设、乡村数字化、农村市场建设、特色旅游开发、人才培养等13个领域实施32个项目。农业人才的培养,还包括农村管理干部的培养。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依托、由云南省委省政府牵头成立的农村干部学院,成了云南省农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基地。农村干部学院利用云南农业大学的教学管理资源,针对农村干部的实际,努力通过系统规范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云南省农村干部队伍和农村各类人才的素质和能力,为做好云南省农业农村工作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干部保障。该学院成立一年以来,已经举办了10期,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了1500多名学员。立足于地方经济,为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服务,有必要组建一支专家队伍对社会需求状况进行调查了解,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政府以此为依据来宏观调控全省农业高等教育的人数及比例。云南农业高等院校也应参照本省乃至全国农林经济发展的需要,考虑不同层次、不同学科专业的农业人才培养,总体人才培养方向应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

二、走“产学研用”一体化道路

云南高等农业教育应培养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人才。因此,过硬的人才培养是云南高等农业院校的立足之本。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专业技能的提升、社会能力适应性的增强是高等农业院校发展的硬道理。四要素(产、学、研、用)处于高校体制改革与转换这一动态系统的相关联系之中,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整体特性的制约下参与高校体制的运行与发展[2]。走“产学研用”一体化的道路是云南高等农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学校通过与公司、企业、科研单位等合作,为学生创造多种不同的教学环境,利用更多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不同合作对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培养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更好、更有效地培养人才。“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平台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方面具有更现实的意义。同时,“产学研用”一体化也利于高等农业院校将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利用率,促进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而经济效益又反过来提升农业院校的声誉和地位,增强学生学农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学习动力,成为农业院校学生成才的催化剂。

三、实现区域特色化

特色化是指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对那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符合教育规律,利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特色”的自觉追求[3]。特色化是实现大学定位、使学校长期稳定地发展并不断获取和形成竞争优势的手段[4]。区域特色化是一种战略决策,是云南高等农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而大学要实现区域化的办学特色,首先必须增强战略意识,加强战略规划。战略规划的制定,既要全面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各方面条件,也要深入研究区域经济的特点及其走向。只有把好脉,找到学校与社会最理想的结合点,才能给学校的发展准确定位,才能确保学校良性运行[5]。云南高等农业教育需要结合地域农林及其经济发展的特点来探索如何实现特色化。云南高等农业教育可充分利用云南省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以及少数民族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来实现高等农业教育特色化。特色化既包括专业设置的特色化,又包括发展模式的特色化。目前,云南农业大学的龙润普洱茶学院已经探索出一条发展模式,即利用云南省的普洱茶资源,通过企业和高校的合作来共同发展农业教育,既培养了人才,也促进了云南省普洱茶的生产、开发及销售。在专业设置上,可充分考虑云南省丰富而特殊的资源,探索高等农业教育的特色专业。如以野生植物为研究对象,可开设野生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专业,重点学习、研究并开发云南特有的植物资源,譬如野生菌类;充分考虑少数民族的聚居与植物使用的关系,可开设民族植物学等专业。

四、坚持内外开放化

开放化是云南高等农业教育持续稳定发展的外部条件。对于云南的高等农业教育而言,“开放”有两个涵义:对内主要是以面向云南省农村人才培养为主的开放,也不排除面向全国农村人才培养的开放;对外主要是面向东南亚国家的开放。高等农业教育应服务于地方经济,服务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云南高等农业教育完全可以利用现有资源,对农村技术型和管理型人才进行教育和培训,培训方式可以在校集中培训,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进行人才培养,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普及农业高等教育。在政府政策支持下,云南高等农业教育应积极拓宽与周边国家农业院校的交流与合作,为东南亚友好邻邦培养农业人才,同时也可以输送一些学生到东南亚国家的农业院校学习,开拓学生的视野。在此过程中,为提高留学生培养水平,学校应鼓励教师学习小语种,努力进行双语教学,以减少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语言障碍,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学习农业知识技能和先进的管理方式。要实现开放的农业高等教育,网络是一个重要的平台。云南高等农业院校有必要逐步完善其网络系统。一方面,通过远程网络教育来实现对农村农业技术及农业管理方面的培养和支持。当然,这更有待于政府对农村网络的普及。另一方面,云南农业高校要通过互联网将自身推向世界,吸引更多的留学生前来学习。要实现该目标,需要用多个语种的版本建设学校网站,除了通用的英语外,考虑到云南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还有必要采用越南语、老挝语、泰语、缅语、柬埔寨语等多种语言版本,真正将云南高等农业教育充分展现在世界舞台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