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湖南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湖南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战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湖南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摘要:农业产业集群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产业组织形式,其发展模式生态化不仅能够促进区域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且有利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进而推动中国经济集约式以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生态视角下,对湖南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并对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发展生态农业产业集群的若干途径,以期为湖南省未来农业政策的制定与选择提供理论分析的参考。

关键词:生态;湖南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一般传统农产品的需求在不断减少,但对绿色生态型农产品的需求迅速增加。消费者需求的转变加速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生态型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而加快转变湖南农业生产方式,可以通过推动湖南农业产业的生态化发展、集群式发展来实现。生态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不仅能够缓解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更是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人们对于生态产品的需求。建立以生态为视角的农业产业集群能够推动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当地农产业的配套设施的完善、提高农产品生产的数量与质量,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整体发展。湖南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有着良好的农业基础,湖南土壤肥沃,有机含量高以及湖南的气候都能成为湖南大力发展农业产业集群的优势;除了这些传统优势,近些年来,随着湖南运输业的完善,整体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的需求逐年增长,特别是一些有机农产品的需求增长较快,再加上近些年省政府对农业发展的重视以及一些相关扶持政策的出台,都为湖南发展绿色农业产业集群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生态经济视角下湖南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机遇

(一)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求增加

党的报告指出,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随着中国社会慢慢步入小康社会,在这样的大趋势下,现有的食品标准已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人们不再单单追求食品数量而是更注重产品质量,也就是饮食的安全性以及科学性。据相关报告显示,我国每年会形成约200亿元的对绿色食品的需求,而这一数目在全世界范围是300亿。国内有着巨大的潜在绿色食品的需求,市场规模比较乐观。根据有关预测,在将来的五到十年中,绿色食品消费数额将占据所有食品消费数额的2%。笔者认为有两个因素能够决定人们对于绿色食品的需求的不断增长。第一是教育,相比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更容易获得跟健康有关的信息,并且更愿意去购买对健康有益的食品。近几年,中国受良好教育的人数大幅上升;截至2017年,全国在校本科生人数为2695.8万人,全国具有大学教育程度人口1.96亿。逐步提升的教育程度将越来越扩大居民对绿色食品的需求;第二个因素则是收入水平,相比普通食品商品,绿色食品的价格更高,能够接受的消费群体也相对较小。截至2017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974元,在中国,居民整体收入不断增加,居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的大前提下,绿色农业产业集群所面临的市场将是十分巨大。

(二)湖南省公共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便利湖南农产品输出

湖南省交通运输厅的数据显示:全省通航河流近四百条,洞庭湖和澧、湘、沅、资四大水系连通了湖南省百分之七十的区域,湖南省省通航的总里程为11968公里,位于中国第三位,其中,中等级航道为四千多公里,超大型航道约七百公里。湖南省现拥有港口数量为六十多个,超过千吨级的泊位有近一百个,最大靠泊能力5000吨,岳阳和长沙港已经被国家列入内河重要港口,岳阳港已经高居中国内河亿吨超大港行列,岳阳的城陵矶港已被列入国家一类港口。2012年至2016年,全省普通干线公路建设投资961.4亿元,新建改建9076公里。农村公路新建改建3.1万公里,总里程超过19万公里,新增通畅建制村4756个。到2017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24万公里,基本形成“干支配套,网状连接,深度通达,功能齐全”的公路网,沪昆、武广两条高铁干线在湖南交汇,与新建的衡阳、岳阳机场形成了立体的交通系统,交通优势明显。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湖南交通运输业呈现出一个稳步增长的趋势,在建的长株潭,岳阳千吨级港口让今后湖南航运直达海港成为可能。这些水路,陆路运输的完善都将为湖南农产品的销售与原材料的进口垫下坚实的基础,使湖南农业产业集群的产品打开外部市场成为可能。

二、生态经济视角下湖南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湖南生态农业的发展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目前为止,湖南生态农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形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生态园区的样板,例如大湘西生态农业区、长株潭都市生态农业区以及环洞庭湖生态农业区等。拥有长沙、南县、兹利等国家级农业生态示范县和衡山、冷水滩、沅江以及邵东等升级农业生态示范县。并且近几年,湖南相继出台了《湖南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湖南省生态农业建设规划纲要》等文件。[2]湖南生态农业产业集群在近几年有所发展,但相比于农业机械化发达的江苏等省份,湖南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仍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集群数量少、拉动力不强、生态意识不强、创新力度不够。

(一)生态意识浅薄

目前,普遍都是通过加大了化肥与农药的使用量来提高农业产量。而由于农户整体平均科技文化素养不高,缺少生态保护意识,缺乏长期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危害的认知,很多农业用地如耕地、菜地、渔场等受污染程度严重,导致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下降,水体富营养化严重。从生态视角上看,这种发展是不利于湖南农业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的。另一方面,湖南农业的生态问题很大一部分是由湖南工业的产业结构造成的。当今,金属冶炼仍是湖南工业的主导地位,化工制造等资源破坏型,高消耗型企业数量多,这些企业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短期利益。每年这些企业会产生大量工业垃圾,而湖南的工业废物再利用率低下,以至于大量重金属、重污染物质对可供耕地的土壤造成严重破坏。

(二)绿色农业产业集群技术含量低

湖南省绿色农业产业集群的生态贡献力不足;目前,湖南省农业科技贡献率为45%,远远达不到发达国家的70%~80%。[3]在生态农业建设过程中仍有许多核心问题未能解决,其中主要有土壤生态培肥与地力维持技术、水土流失控制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环境污染控制与综合治理技术、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等。例如,在稻田养鸭这种生态农业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往往要考虑到稻田养分的供应与肥力保持、鸭病的防治、鸭子的饲料、水稻病虫害防治等问题。现在湖南生态农业的建设还缺少相应技术的深入研究,停留在传统的简单技术,技术创新力度不够,达不到好的收益,严重阻碍了生态农业建设的推广。并且,湖南农业产业集群的产品仍以粗加工为主,产品档次低,质量不高,虽然湖南外销的猪肉、茶叶、水果等的销量高居全国第一,但由于缺乏质量,很难与发达省份以及国外的高质量精加工农产品竞争。

(三)大型龙头企业少,拉动力不强

目前,湖南大部分农业仍以单个户体为单位进行生产,规模上的效益得不到实现,可以进行大规模农业生产的农业设备推广受到阻碍,并且不利于农业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从表2中可以看出,湖南省农业产业集群龙头企业数量与浙江、山东等发达省份差距大。截至2016年,湖南省内从事农业产品加工的企业有2373家,每年产品销售上亿元的企业有228家,然而,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只有18家,超越30亿元的只有两家。并且,仅有的35家国家级龙头企业与185家省级龙头企业完成的销售额只有830亿元,利润仅有35亿元;相比之下,截至2015年,在江苏,省级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数量达到了607家,半年实现销售额3113.09亿元,实现利润达到近80亿元。规模上,湖南省农业产业集群数量远远小于其他省份,产业集群利润远低于其它发达省份。没有足够的资金回报,也就无法带动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无法吸引足够的相关产业融入。

三、基于生态视角下湖南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策略

(一)在政府层面

1.出台相关政策并指引生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首先,出于对生态的考虑,政府须出台一系列严格标准、法令、法规并且建立质量认证机构。由专门的机构负责对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并建立生态农业协会,负责企业生产与市场互相协调。其次,对从事绿色生态农业的企业给予一定补贴。并且,政府应当增加对纯化学肥料的税收,同时对使用有机化肥、复合化肥的农户、企业给予一定补贴。再者,政府应当大力鼓励农业生产者利用能量循环的生态特征:一个产业所制造的废物将会是另一个产业的原料。2.异质类企业生态协作,形成生态化农业生产链。异质类企业生态协作,可以采取清洁生产、废物交换等手段把企业生产的副产品、废物或者不合格品作为另一个企业的生产原料,形成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农业生产绿色化生态系统,使资源得到高效循环利用,实现待资源化物质企业间的循环流通。比如,加快建设“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的循环经济圈,即发展与农业产业集群建设相配套的畜禽粪污、种植食用菌、生产有机肥、沼气发电等边沿产业,推进畜牧养殖废弃物的资源有效化利用,促进农牧业的有机结合、良性互动发展。

(二)在企业层面

1.注重科技创新。科技是绿色农业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没有科技支撑,绿色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将是空中楼阁。依靠科技提升绿色农业产业集群经济效益,应贯彻三个“坚持不懈”:即在企业层面上,坚持不懈提高集群内企业的水平,吸纳国内外先进技术,尽快实现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和多层次转化增值。企业必须努力增加创新能力。集群内部企业的强烈竞争往往会迫使各个公司尽可能地加快技术革新速度,对企业产品档次和质量的提高,并且,将企业之间同等性质的竞争转变成差异化性质的竞争,对新技术与产品的开发,增加创新能力。2.加强企业之间生态联系。集群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应形成一种相互依赖的关联文化,即异性质的企业应当相互合作,同性质的企业应形成一种竞争机制。对于异质类企业,生态协作,可利用清洁生产、废物交换将企业制造的废物、副产品或劣等品作为其它企业的生产原料,形成相似于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农业生产绿色化生态系统,高效循环利用资源,实现物质企业间的循环流通。同性质企业的绿色竞争则是通过对上下游企业环保计划的实施以及绿色农产品的评价选出合作企业,并且利用集群内共同产业文化激发其他企业进行产业绿色化,以达到经济增长与保护环境的“双赢”。

(三)在集群方面

将湖南绿色农业产业集群的产品、产业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必须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做到带动和辐射广大农户。利用公司加农户的方式发展现代农业集群,带动农民致富。着力培育和扶持一部分有竞争力以及带动力较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引进大型工商业(尤其是发达地区工商企业)和外企。湖南省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积极为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在财政、税收、信贷投资等方面重点向辐射力强、带动能力强、区位优势明显的农产品及其开发项目倾斜,不断改善投资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明莉,李飞虎.生态位视域下的昌黎葡萄酒产业集群发展策略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0,12(4).

[2]郑军,史建民,杨晓杰.产业集群:生态农业发展新思路[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31(1).

[3]张芬昀.生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中的经济效应与政府行为探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34(2).

作者:许烜 刘纯阳 单位:1.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 2.湖南省涉农企业发展中心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