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泸西县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及调整对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泸西县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及调整对策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泸西县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及调整对策

摘要:近年来泸西县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实行问题导向、种养循环、利益联结,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助推乡村振兴,切实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通过对泸西县在产业结构现状、存在问题等,做到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深入剖析,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相关对策。在经济增收、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提出了实质性的对策和建议,为建设生态特色农业县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产业结构;现状;调整对策

0引言

泸西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州北部,地跨东经103°30'~104°03',北纬24°15'~24°46'。境内最高海拔2459m,平均海拔1710m,年均气温15.2℃,年均降雨量979mm,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无霜期为272天。全县辖5镇3乡,81个村委会、477个村民小组。全县国土面积1674km2,全县总人口44.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3万人,全县粮食播种面积580000hm2。近年来,泸西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中心问题,坚持“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围绕“建设高原花园城市”目标,实施“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构想,依托区位优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使全县农业产业化结构和农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当前农业农村产业化发展和农村经济增收问题是泸西走向现代化进程中最艰巨的任务,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难题,破解泸西农村产业发展难题,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一直以来是研究泸西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课题。

1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泸西是典型的农业县,农民增收致富寄托于农业,产业结构相对单一,近年来,泸西县农业产业调整以产业化调整发展为主线,坚持发挥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引进实力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以此带动全县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1.1发挥高原梨品牌效应,做强做大水果产业

泸西县在高原梨发展上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雪花”、“早白蜜”、“美人酥”等品种已成为泸西高原梨的主栽品种,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泸西高原梨已培育成群众致富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通过多年优质高效发展,泸西雪花梨品种在1999年中国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荣获金奖,2008年获云南省名牌农产品称号,2016年被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被评为全国名优果品区域金奖等,形成了远近闻名的“泸西高原梨品牌”,切实推动了全县水果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县发展优质梨达13.29万hm2,总产量12万t,总产值3.9亿元,高原梨品牌效应为全县种植户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2依托优势,做强做大泸西蔬菜产业

近年来,泸西县围绕产业扶持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积极引进兴仔蔬菜生产基地、明康汇生态农业金马种植基地、龙威农业发展公司、云南宏升蔬菜种植基地等,在中枢坝、中大河沿线、挨来坝、金马、旧城等形成了万亩连片的蔬菜种植基地,全力打造泸西蔬菜品牌,使泸西蔬菜受到了香港、广州、上海等市民的青睐。目前泸西县建成标准化商品蔬菜基地5万hm2,现代设施农业蔬菜大棚6892.2hm2。泸西蔬菜凭借丰富的产品种类,优质安全的产品质量,严格的种植过程管理及完善的可追溯体系,被确定为G20杭州峰会生鲜蔬菜。

1.3优化布局,抓好泸西“花药”产业

1.3.1 因地制宜,积极培育富民增收的灯盏花特色产业。泸西县高度重视灯盏花产业的发展,灯盏花规范化种植(GAP)示范基地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支柱来培育,依托地方龙头企业云南红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全县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2017年发展灯盏花种植4100hm2,实现销售收入4900万元,为农户创收3993.5万元。1.3.2 做优除虫菊产业,将其发展为绿色产业之一。为做优除虫菊绿色产业,实现产业优化升级,通过招商引资,促成了浙江康恩贝集团旗下子公司云南希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红河森菊公司合作发展,共同投资开发泸西县除虫菊产业,从种植、收购到精加工再生产实现产业一体化经营。目前全县除虫菊种植面积达8000hm2,年产干花800t,主要集中在白水、午街、金马、永宁等乡镇,通过规模化种植,进一步增加种植户的经济收入。1.3.3 紧紧抓住区位优势,大力调整其他生物药业产业结构。泸西县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的机遇,成功引进云南白药、贵州百灵等一批龙头企业,有效解决了农业产业链条短、效益低和传统农业缺资金、缺技术、缺市场的关键性问题,引导和服务企业大力发展银杏、万寿菊等生物资源产业,全县以银杏、万寿菊、三七、当归、草乌、重楼等为主的特色生物药业种植面积达7.24万hm2(次)。1.3.4 加快泸花产业步伐,打造特色花卉基地。泸西依托正在建设中的50000hm2现代花卉产业园,引进云花科技、缤纷园艺、国家花卉良种繁育基地等企业和项目落户白水花卉产业园区,把泸西产业园建设成为云南最大的融合科技研发、示范推广、标准化种植花卉产业园。目前,该园区建设花卉种植大棚498hm2,种植花卉6300hm2,花卉产业园区的建设,带动当地农户土地流转实现收入1140万元,泸西县现代花卉产业园区的建设,可解决两万人的劳动就业,切实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1.3.5 以畜牧产业转型升级为重要抓手,引资养殖壮畜牧。畜牧养殖是泸西的传统养殖业,为切实做好全县的畜牧产业转型升级,近年来,泸西县充分利用政策、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了云南牛牛牧业有限公司,经过3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成为一家拥有进口奶牛2600多头、年产鲜奶6000t,带动农户种植牧草等作物5万hm2,为种植户增收7500万元,发展成为泸西县的畜牧重点龙头企业。截至目前,全县共引进省州级重点龙头企业10户,国家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3个,省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4个,有县级养殖专业合作组织30个,有省州著名商标5个,推动了全县畜牧产业快速发展。

2农业产业结构存在问题

2.1产业链条短,农业增效空间小

泸西县以“菜、果、花、药、畜”为主的五大产业加工能力弱,链条短,增值效益低,增效空间小。一是产品附加值低。在全县粗加工仍然是主导,精深加工企业少,农业产值主要依靠数量和规模来获利,大量的蔬菜、水果和生物药材等产品主要以简单装箱或初级状态进入市场,产品附加值低;二是产品品质低。大量的农户只管种植(养殖),不懂销售,在生产管理过程中,以数量来追求效益,结果导致产品品质低劣,卖不上好价钱。

2.2龙头企业带动不强

全县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用没有较好地发挥作用,群众一哄而种的场面还没有改变,合作社没有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指导和服务,虽然在全县各村都相应地成立了专业合作组织,但大多处于初级阶段,在思想观念、管理指导、服务跟踪、运作机制等方面都存在不同问题,在今后产业发展中要让龙头企业真正发挥龙头、带头、带动的作用。

2.3农业基础建设薄弱,抗灾能力仍然较弱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虽然全县每年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基础建设的投入也相当可观,但是由于政府财力有限,能列入建设的项目少、覆盖面小,特别是部分偏远山区村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欠缺。二是水利化利用程度低。水利发展不均衡,高效节水灌溉覆盖率和渠系水利用率还比较低,配套不完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仍然不能满足需求,基础设施和配套仍需进一步完善。

2.4种植观念陈旧,创新思想有待提高

泸西县以蔬菜、水果、花卉、生物药业和畜牧业为主的五大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从数量和规模上来看,已经接近巅峰,由于受水电路等客观条件限制,再扩大规模和面积,困难重重,且受传统农业方式影响,只顾眼前利益,瞻前顾后,只有冲破传统的种植观念,在思想上解束缚,在结构上下功夫,在数量上求发展,在质量上求生存,才能拓宽致富渠道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2.5农民科技水平有待提高

近几年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逐年外出务工,大、中专毕业者很少有从事农业产业工作,较低文化和小农思想制约了自身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创新创业难,开拓市场能力低,年龄结构老化的农业劳动力状况仍没有得到根本改观,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是最大的障碍,只有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科技普及才能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

3产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稳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依靠科技进步,实施产业化经营,建设品牌农业、特色农业、规模农业。结合泸西县产业结构实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措施。

3.1优化产业产品结构是重点

在产业发展上,始终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主攻方向,促进特色产业向优势产业区集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推进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和精细化生产,着力构建泸西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体系。一是完成全县水果种植面积30万hm2,推进10万hm2优质水果种植示范基地建设;二是力争完成蔬菜种植15万hm2,抓好8万hm2中大河国家级现代农业果蔬示范区及5万hm2标准化蔬菜产业园区建设,推进“四大蔬菜产业带”建设;三是加大培育泸西知名品牌,积极推进产地认定和“三品一标”认证工作,打造泸果、泸菜、泸药、泸畜“四大品牌”。

3.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保证

整合项目资金,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一批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新建、改造提升田间路网、电力等设施,努力构建示范区“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的现代农业设施体系,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3.3加快示范区建设是前提

突出抓好18万hm2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巩固完善示范推广体系,依据旱区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加快布局一批产业化试验示范站和区域特色产业示范推广基地,加快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着力打造绿色蔬果、专用品牌中药材、花卉、畜牧、经果林、现代生态林业等一批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建设重点工程。

3.4提升特色生物资源产业

做强特色优势生物资源产业,建设除虫菊、食用玫瑰、万寿菊、灯盏花等种植基地,示范推广高产、优质、高效现代栽培模式,建设花卉苗木种植和展示基地,扩大中草药示范基地建设规模,建设4万hm2除虫菊、5万hm2万寿菊、5万hm2灯盏花规范化GAP种植基地和4000hm2白芨种植基地。对特色生物资源产业进行提质增效,提升“四花两叶”特色优势生物资源产业。

3.5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加快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业精品庄园等新型经营主体,内培外引,制定优惠政策,培育家庭农场10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00家,鼓励、扶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其规范化、实体化发展。

4结语

推进泸西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长期任务,应长抓平懈,立足泸西实际,针对当前泸西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各种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积极稳妥加快泸西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促进全县农民经济增收,全面推进泸西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袁中飞.强化产业支撑发展高效农业[J].江苏农村经济,2008,(10):31-32.

[2]张宝玲.论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村经济发展[J].河北农业科学,2008,(10):106-107.

[3]孟笑扬,李宁.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研究[J].焦作大学学报,2009,(3):43-44

作者:段向东 单位:泸西县中枢镇农科站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