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农业产业园区的现状与发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为推进普古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与经营管理工作,根据辖区创建的贵州省“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示范园区、高原画廊生态农业观光园示范园区、华龙农业观光园区、羊场现代高效石榴产业示范园)建设运营管理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经营管理;对策;普古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2013年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实施农业现代代战略步伐,积极构建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农业产业体系,深入贯彻落实“两加一推”主基调,加快“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创建步伐,充分发挥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在聚焦要素、推动创新、扩大就业、转型跨越中的重要作用。普古农业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成立以来,积极开展辖区农业园区建设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但在推进农业产业园区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为推进普古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与经营管理工作,针对普古农业产业园区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1普古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与运行概况
目前,普古农业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已有省级重点园区1个(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示范园区)、省级园区3个(高原画廊生态农业观光园示范园区、华龙农业观光园区、羊场现代高效石榴产业示范园)。
1.1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示范园区
该园区始建于2013年4月28日,规划面积275平方公里,覆盖的普古乡、淤泥乡、保基乡,水城县龙场乡、顺场乡、花嘎乡。2013年成功申报成为“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2014~2017年在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考核中分列第23名、21名、19名、45名,属省级重点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娘娘山国家湿地公园景区2015年成功申报并进入贵州“100个旅游景区”,在2016~2018年省政府组织的景区考核中排名分列第46名、第10名、第1名,2018年成功申报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园区围绕“把生态做成产业,把产业做成生态”的目标,确立“以农业带动旅游,以旅游促进农业”的产业发展定位,建设现代高效农业产业,以蓝莓、刺梨、猕猴桃、蔬菜等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配套建设特色农产品及肉类产品加工厂,并依托区域内良好的农业基础条件、奇秀的自然景观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开发打造成集旅游观光、民族文化体验、休闲养生为一体的大健康旅游度假胜地,实现生态美,农民富。园区主要以种养殖、农家乐、花卉、精品水果、农业观光、旅游、科技示范等类型,采取集体、企业、政府参与投资的经营模式。建设有旅游接待中心、江源洞景点、水上快艇、银湖科技展馆等,建成温泉洗浴中心、娘娘山国家湿地公园索道、观光栈道、天生桥彝风古文化等项目,带动景区特色农家餐馆、农家乐、农家超市共110余家,解决了近700人就业,带动农民及返乡农民务工670人就业创业,解决245个留守儿童和280个空巢老人问题。农民利用土地、资金、人力资源、技术等入股公司和合作社成为股东,特色农业产业蓝莓、刺梨等产生效益,使每亩耕地产值从过去300元提高到5000余元,并通过旅游产业带动每年10万余人次的游客到娘娘山旅游度假、观光,促使现代农业和旅游产业发展解决就业1300余人,产业发展带动10000余人从土地入股分红、资金入股分红、产业创业就业等方面直接受益,解决贫困户1472户,贫困人口2450人脱贫,入股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2年的4750元提高到2017年的14600元,人均增收近1万元,累计带动8个村1117户3962人脱贫;到2020年娘娘山创业园建设项目投产后能实现年产值6.72亿元,年收入2.84亿元,年利润1.2亿元,新增就业人数15000人。带动普古乡6千多户2.4万人,水城县龙场乡、顺场乡、花嘎乡1.2万户4万人,带动周边淤泥乡、松河乡、坪地乡等近5万人的发展,覆盖贫困户4千余户。市级人社部门、就业局在园区开展技术培训400人次,县级人社部门、就业局组织专门的培训机构培训农民1200人次,培训内容主要为种养殖技术、酒店服务、乡村旅游、文明礼仪等,通过培训让农民有一技之长聘为园区固定工人在园区务工,主要参与园区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种养殖,劳动时间8小时,月平均工资超过2200元。
1.2高原画廊生态农业观光园示范园区
该园区始建于2013年12月5日,规划示范园核心区土地面积64平方公里,园区核心区涉及大拨米、中心村、中合村等7个村,辐射带动全乡面积111平方公里农业经济发展。该园区是省委、省政府重点打造的“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之一。园区项目规划建设分为观赏区、示范区、体验区和经济区4个功能园区,建设有田园风光(十里画廊)、老红军故居、烈士墓园、偏岩古驿道、龙潭口溶洞,白雨洞,八大山眺望等。园区主要发展本土优质红米种植、原生态绿色蜂蜜养殖,有蔬菜基地、中药材种植园、核桃基地、苗木繁殖基地、绿壳蛋鸡散养区,黑山羊养殖、杨家岩洞原始水拌酒厂等优势产业,此外还种植了“栀子花”及20公里景区公路沿线“软子石榴”等;园区立足自身区位优势、环境优势,以农旅融合为发展目标,按照绿色、生态、安全的要求,建立生态农业良性循环体系,以此带动旅游业的发展。高原画廊园区通过示范点带动农户发展新型农业和乡村旅游,完成土地入股4万余亩。园区通过“土地入股、全民参与”及接纳农民务工,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2万余元。高原画廊园区属种养、观光、体验、科技示范类型;示范带动创业发展种养殖大户25户,就业623人,接纳农民务工5千余人次,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种养殖;劳动时间均低于8小时,平均月工资超过2200余元。园区自成立以来组织“农民实用技术”培训8次,“法律进村”培训3次,“红米种植及病虫害防治“专家讲座2次,累计培训2600余人次。园区以农业产业发展带动创业、就业,按照“公司(合作社、大户)+基地+农户”的产业运作模式,有效整合土地资源,解放劳动力,园区建设立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核心目标,探索农旅结合发展模式,促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实现产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3华龙农业观光园区
该园区位于旧营乡新寨村,是省委、省政府重点打造的“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之一。园区规划范围包括旧营乡新寨村、鸡场坪镇七棵树村和刘官街道淹五寨等,规划总面积2.76万亩,其中核心区1.55万亩,拓展区1.21万亩。园区划分为核心区和拓展区。核心区主要布局在旧营乡新寨村,以种植车厘子及休闲娱乐为主,种植特色经果、蔬菜、花卉苗木等;拓展区布局在鸡场坪镇七棵树村、刘官街道办淹五寨,主要以发展特色种植为主,特色养殖、农产品加工为辅。园区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建设、特色精品种植产业建设、特色种植产业建设、特色生态养殖业建设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建设。带动华龙园区核心区600余户2000余人,实现年户均增收2.6万余元。
1.4羊场现代高效石榴产业示范园
该示范园项目经营主体是贵州布依文化生态产业有限公司,园区总占地面积10486亩。已成功申报成为市级扶贫龙头企业,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目前种植红如意软籽甜石榴标准化生态示范基地3325亩,其中羊场乡2500亩,两河新区375亩,新民150亩等。其中大棚示范展示园20亩,挂果大树示范园50亩。园区将依托羊场乡特有的少数民族文化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建设高品质的集休闲度假、生态农林、康体养生、户外运动等功能为一体的具有民俗风情的布依文化生态产业园,最终实现“春天是林园、夏天是花园、秋天是果园、冬天是乐园”生态农业示范园。
2农业产业园区存在的问题
由于各农业园区投入在公益性基础设施的内容多,随着农业观光、景区旅游的大量涌入,给园区公益性事业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农业项目周期长见效慢,在土地入股,资源、资金入股方面,还存在观望思想和顾虑,影响产业的总体规划和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区位优势不突出,导致引进人才困难、销售渠道和市场竞争力不强等。
3农业园区创建工作对策
严格按照园区规划进行建设,分步打造重点,培育亮点、看点和卖点,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对投入到村的财政扶持资金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及用途的前提下,转为村集体持有,以市场化股权投入的方式参股园区,村集体按股比分享收益,再用村集体资金带动农户致富;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户参与”开发模式,依托“三变”,引导农户将土地、现金入股和入园就业,转变生存方式和增收渠道;搭建完善的电子商务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强园区农副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加强引进懂技术、懂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积极主动与贵州、云南等地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并保持产、学、研合作关系,开展技术培训,培养农民技术骨干和种养能手。
作者:王光龙 单位:贵州省普古农业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