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农业产业构造灰色关联性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垫江县农业产业结构现状
垫江县位于重庆市域中部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距主城区120公里,幅员面积15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03.87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94.22万,农村人口近80万,农村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是一个农业大县。垫江处于渝东北丘陵地区,农业现代化、机械化程度较低,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农业效益低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缓慢。垫江县作为一个农业大县,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工作,一些关系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在稳定粮食作物面积的前提下,不断优化结构,发展优质、高效、特色农作物。据重庆市统计年鉴统计,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达946825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75419万元,占总产值的18.53%;第二产业435527万元,占总产值的45.99%;第三产业335879万元,占总产值的35.74%。2009年全县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0588万元,比2005年增长38%。其中农业总产值112569万元,比2005年增长27.5%;林业总产值3778万元,比2005年增长31.5%;牧业总产值达到128239万元,比2005年增长42.2%;渔业总产值9531万元,比2005年增长56.2%[1]。在粮食、油料、茶叶等农作物及肉类产量上,2009年垫江县共产粮食370112吨,油料12702吨,甘蔗1909吨,烟叶496吨,茶叶68吨,水果产量47733吨,蔬菜227712吨,肉类61863吨,其中猪肉54080、牛肉898吨[1]。
二、垫江县农业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
(一)模型简介
灰色关联分析是一种新的因素分析方法,运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定量测算系统变量之间关系的影响大小(或密切程度)。其基本思想是通过研究系统序列曲线的几何接近程度来体现系统序列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即曲线的几何接近程度越高,则它们之间的关联度就越大。灰色关联分析在因素分析、聚类评估、方案解决、优势分析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2]。
(二)农业产值结构分析
选取2005~2009年垫江县农业总产值、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的数据来计算,分析总产值(X0)与种植业(X1)、林业(X2)、牧业(X3)、渔业(X4)之间的灰色关联度。
三、垫江县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垫江县农业产业内部结构和农业商品结构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可以看出,自2007年垫江县被确立为重庆市统筹城乡示范点以来,垫江县的农业产业结构已经有了极大改善,其合理化程度有了明显提高。首先,农业在三大产业中的比重所占份额相对减小①;其次,在农业内部层次中,种植业比重下降,林牧渔业比重相应上升,并且经济作物的比重也有所上升;再次,农业商品率大幅提高②,市场上农产品供给充裕,改善了过去供不应求的状况。从目前来看,农业产业化和农业产业结构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表现在:
一是三大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所占比重偏大。数据显示,2009年垫江县第一产业占总产值18.53%,相对偏高,劳动力在第一产业中所占比值较大。第二、三产业规模不大,龙头企业实力弱,对农业农村的带动作用不强,限制了农业产业向深层次发展。
二是传统的农业产业结构没有得到改变,增长方式粗放。按统计数据计算可知,2009年垫江县粮食产量和生猪产量占农产品的58.70%,说明垫江县的农业产业依然维持着“粮—猪”型结构,农业生产的单一性和小农经济特性仍然十分突出。从灰色关联分析结果看,种植业和畜牧业发展良好,但种植业仍是以粮食为主,畜牧业仍以猪为主,渔业、林业发展不足,对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力度不够。从灰色关系分析来看,影响农业总产值最大的却是甘蔗、烟草、水果等经济作物,但这些经济作物的产量却很低,大力发展这些经济作物将会扩大农民增收的空间。
三是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农业现代化生产水平较低。一方面,田间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程度低,农机装备水平较弱,机械灌溉面积小;耕作、收割、脱粒、播种时对农机的使用率低,农用机电产品使用范围窄。这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低,经济效益低。另一方面,随着人工工资的提高,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少,大量青年外出打工导致农村所剩劳动力大多是文化水平较低的妇女和老人,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对信息的抓捕不准确,看到市场上缺什么就种什么、养什么,导致农业的发展很盲目。这样扎堆的生产,最后使得农产品销售困难。科技文化管理水平低的劳动力自然很难学懂并接受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这样就很少对农产品进行深、精加工,产品产业链短,绝大多数产业都还停留在只卖原材料的阶段,产品附加值低。四是农户经营规模[3]普遍偏小,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适度规模才能获得最佳效益,目前垫江县农业生产规模小,龙头企业少,没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示范园,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产品的高产量、高质量发展。另外,全县目前已发展的23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大多处于发展的较低层次上,管理分散,信息不灵,与农民和企业的利益联系不紧密,为农民提供的资金、技术、产品加工、产品销售等服务的能力有限,很难有效地组织农民从事生产、开拓市场。此外,在政府方面,由于垫江县财政实力较弱,对农业投入不足,农业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少,农业生产抵御旱涝自然风险的能力比较弱,靠天吃饭的现象普遍存在。其次,政府对农业劳动力的素质教育不够重视,劳动力科技管理等水平低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一个障碍,这是限制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最根本因素。
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
(一)进一步优化第一产业,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是促进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
2009年重庆三产业比重为9.3%∶52.8%∶37.9%,而垫江县的第一产业占全县GDP的19%,高出全市近10个百分点,说明农业在垫江县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占据着重要地位,所以在保证现有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要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不断调整优化第一产业在三大产业中的比重,农业比重进一步下降。
(二)调整农业产业内部的比例,压缩粮食作物,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
目前垫江县的粮食种植面积依然较大,影响了农业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可以把粮田腾出来种蔬菜、烟叶、丹皮等经济作物,或发展水产养殖业,这样不但优化了农业产业内部结构,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垫江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非常适合种植烤烟、油菜等经济作物。畜牧业方面应注重肉、蛋、奶的全面发展,以及广泛的养殖牛、羊、鱼虾等。柑橘、肉鹅、藠头、榨菜、牡丹等都是垫江的特色产业,但目前却没有得到广泛的发展,未来垫江的农业产业发展可以把这些特色产业发展为主导产业,做优做强,提高农业规模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三)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依靠技术创新[4]
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结构的调整需要借助先进的载体作为物质技术支撑,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农业内部将会向专业化、分工细化发展,这样就会促进大量的劳动力向种植业以外的部门转移,先进的农机装备就会成为农产品生产或加工的主要依靠。一是大力引进和培育科技服务人才[5],提高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要调整好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就必须培养出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充分利用当地职业学校、成人学校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机构,不断更新农民的观念,教给农村劳动力一些科学的养殖方法、经济作物栽培技术、加工技术、营销知识和农用机的使用技能等;或者开展一些专业讲座,给愿意学习的人提供一个平台,了解新型技术和理论知识,把农民培养成有文化、有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二是广泛运用农用机具,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机装备是农业和农村经济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改善现有的生产条件。不管是从扩大农用机具的使用范围来提高播种、耕作、收割、脱粒的机械化水平,还是从农产品的加工和流通中使用农机,农业机械化都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劳动生产率的最重要的途径。所以要广泛使用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实现资源与技术创新的有效结合。
(四)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大力发展龙头企业
只有适度的规模才能获得最佳效益。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要注意种植规模和加工规模,大力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园、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鼓励个体农户进行规模投资开发,充分发挥规模企业在资金、技术、信息、管理、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对市场的驾驭能力,延长产业链。通过“企业+农民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针对现阶段企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产品档次不高、大部分处于粗加工的现实状况,逐步培育壮大一批有实力、有特色、重信用的龙头企业[6]。因为龙头企业外接市场,内接农户,了解市场需求,可以通过合同订单将市场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表现为对农产品数量、质量、品种、规模等的具体要求,向生产者提供市场信息指导,引导农民调整结构,确定生产规模,提升市场竞争力,并有效地解决农户分散经营与大市场的连接问题。把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增强他的辐射带动能力,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着力点。除此之外,政府方面应该加强政策扶持,积极推行一些惠农政策,建立农户投资激励机制[7],大力加强对农业、农村的指导及宏观调控,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建立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投入机制。采取优惠措施吸引外来资金,拓宽投资渠道,积极吸引民资,共同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业信贷,争取灵活的贷款政策,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后劲。另外,要抓好对农业农田、水利、道路、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8]。
五、结语
垫江县在列为重庆市统筹城乡示范点之后,其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在深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促进城乡协调均衡发展的背景下,通过有效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挥基础优势和资源优势,把垫江县从一个农业大县发展为农业强县。在实际的调整过程中应注意:一是结合实际,安全有效地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因地制宜,要与垫江县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情况相结合,在资源运用上各显其能,各施所长,充分发挥资源、设备、交通条件的作用。在调整时要保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相统一,符合农业生态平衡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二是处理好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结构调整的手段,对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提供市场引导、技术支持、资金支持,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农业产业化企业通过加工农产品,影响了农业生产结构,达到了结构调整的目的。农业结构调整又必须着眼于农业经营方式的创新和农业整体效益的提高。三是把质量放在首位,保障农作物等的安全问题。做好保障食品安全的工作就要从农产品的源头抓起,将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延伸到对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产品初加工的监管上,严厉打击在饲料和农作物生长过程中违规使用化肥、农药和违法使用添加禁止使用的化学品的行为,大力提倡发展有机农产品和绿色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