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测度集群农业产业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测度集群农业产业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测度集群农业产业论文

1测度方法的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立足于山西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并对其进行实证分析,考虑到山西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数据的可得性,时间跨度选择为2006年~2012年。样本数据全部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3年)、《山西统计年鉴》(2007年~2013年)。

2对山西省农业产业集群的整体测度

考虑到农业的特殊性,同时为了更全面清晰地反映其产业的集聚程度,本文将分别从产值和种植面积两方面来计算区位熵。

2.1产值区位熵法

依据前述区位熵计算公式,山西省农业产值区位熵为从上述计算结果可以看出,2006年~2012年山西相对于全国的农业产业区位熵值均小于1,明山西农业的专业化程度低于国家平均水平,农业产业仍处于劣势,还没有形成集聚。同时,为了更直观地表示其发展变化情况,笔者绘制了山西省2006年~2012年这7年间的区位熵值走势图。可以看出,山西农业的区位熵值在2006年~2008年下降明显,从2008年开始,虽然上涨趋势明显,但仍未达到1,这一方面说明山西农业产业集聚程度较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其迅速发展的势头,如果措施得力,则有望在不远的将来形成集聚现象。

2.2种植面积区位熵法

同样地依据区位熵计算公式,山西省种植区位熵这种方法从另一个角度计算了山西农业区位熵值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关系,即用农业种植面积作为基数来计算分析,能够从农业种植面积反映农业播种的集中程度,从侧面反映农业的集聚规模。从计算结果来看,山西省各地市农业种植面积区位熵值均小于1,没有形成农业产业集聚,与产值区位熵法计算的结果出入不大。

3对山西省各地市农业产业集群的测度

由于各地市的农业种植面积数据存在获得上的困难,故笔者采用产值区位熵法和集中度指标,来测算2006年~2012年山西省各地市的农业产业集聚程度。

3.1区位熵法

产值区位熵法的计算公式为,山西省各地市农业产业集聚的专业化程度极不相同,区位熵最高的长治为3.31,最低的太原仅为0.29。这固然与太原作为省会城市,农业耕地较少有关,但作为传统农业占很大比重的阳泉、忻州、吕梁区位熵同样很低(分别为0.39,0.51,0.64),位列倒数第二、三、四名。全部11个地市,区位熵值小于1的就有6个,达总数的55%,大于1的只有大同、长治、朔州、晋中、运城,就是这几个地区,农业区位熵差距也很大,长治、大同、运城区位熵大于2。这表明山西省各地市农业发展极不均衡,集聚程度也不平衡,山西农业要想快速发展,提高竞争力,必须在均衡发展上下大功夫。

3.2集中度法

依据前述集中度公式,笔者用CRn来代表山西省农业产业中规模最大的前n位地市的行业集中度,Xi代表山西省第i地市的农业产值,n表示第i地市的产值。为了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山西农产值较大的地市的农业集聚程度,笔者选取CR1,CR2,CR4进行研究,计算得出2006年~2012年山西各地市农业产业的集中度山西省林业产值前四名的集中度CR4都在60%以上,说明山西农业产业集聚在山西少数的几个地市。CR4和CR2的最大差额是29%,说明前二位遥遥领先于后两位(第三名,第四名集聚区域)。CR1的范围基本保持在30%左右,而CR2和CR1的差额在10%左右,这说明决定山西农业集聚程度的只有少数几个地区,而其中排名第一的运城则贡献最大。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7年间排名前三的始终是运城、临汾和晋中,这固然与这些地区的历史与资源优势有关,但其他地区发展劲头不足也是主要原因。

4结论及建议

4.1结论

实证研究表明:山西省农业产业集聚程度较低,低于国家平均水平,且各地发展极不均衡。这固然与山西是资源型省份有关,但也与2006年~2012年山西产业结构发展不均衡有很大关系。一方面,过度的依靠资源所带来的超额利润,忽视了对传统农业的改造与升级,农业产业链条较短、产品竞争力不强;另一方面,缺乏整体的农业区域发展规划,没有充分发挥各地区农业的资源优势,做到以“点”带“面”,农业联动作用没有很好发挥;同时在农业发展方面技术含量不高、农业龙头企业较少、带动与示范作用不强、农民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也影响了山西农业的产业化进程。

4.2建议

依据上述分析与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4.2.1进一步加大政策对农业的扶持与引导力度山西省农业产业集群化程度较低,还处在集群化形成的初始阶段,政策的扶持与引导对于农业集群的形成至关重要。因此,一方面,山西省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惠民、利民政策,使更多的农民主动投入到这项伟大的事业中;另一方面,要继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理清农业产业集群的区域发展结构与布局,制定山西特色的集群化发展战略。

4.2.2对农业产业集群进行合理的区域布局山西地处中国内陆,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对于农业产业集群化,山西省政府应结合不同地市的发展实情,充分调研,形成合理的区域空间布局。太原作为山西省省会,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较慢,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如清徐的葡萄基地、晋祠的大米生产基地;另一方面,也可与其毗邻的晋中、忻州特色相结合,通过产业链的延伸来形成联动经济。

4.2.3充分发挥林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与辐射作用山西省农业产业集群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尽快培育出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并鼓励其做大做强。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与示范作用。一方面,山西省政府应鼓励现有的优势企业引资、合股、联合,组建企业集团,增强竞争力;另一方面,还应该以山西经济转型为契机,因地制宜地培育一批新型农业企业。

作者:王香花 张伟婷 苏彩平 单位:中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