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业产业园发展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农业产业园发展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农业产业园发展研究

一、概述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是集新设施、新技术、新工艺、新品种、新工艺、新机制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将先进的农业技术与现代工业管理理念有机结合并引入农业产业管理体系之中,主要包括科技开发、示范、辐射和推广,把围绕农业科技在不同生产主体间能发挥作用的各种形式,以及围绕主导产业、优势区域促进农民增收的各种类型都纳入园区建设范围,它的社会经济目标是为了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渭南农业园区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周边农业发展起了积极的科技示范效应,是当地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的风向标。

二、渭南农业产业园发展现状

(一)各个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健全

渭南农业产业园区在地方政府的指导下,运用市场机制,以利益为导向,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一定了现代农业园区体系,目前已经形成五十多个农业园区[1]。园区分为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三个渐进管理层次。内部包括多个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种植大户,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健全,大多数基本实现了水、电、路、讯的四通一平。

(二)依托自然资源,开发主导产业体系

渭南农业园区的主导产业开发体系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产品模式已经形成。其中形成了以秦川牛为特色的产业化开发体系,奶山羊养殖规模产业格局基本形成,还形成了渭北特色葡萄产业园,白水四季香苹果特色品牌。各个园区主导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三)与农业专家协作,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设施农业成为园区靓丽的风景线

园区以科技为先导,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园区围绕各种发展机遇,积极招商设施蔬菜种植企业入园。目前,渭南多个园区已经形成了以大荔文岭育苗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以临渭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的1000亩葡萄示范园,蒲城甜瓜示范园建成了两个工厂化育苗中心、3个专业育苗站,产品达42个系列200多个品种,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设施农业形成了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品加工产业化,品牌营销的模式。

(四)园区建设的投入机制日渐形成,社会资本注入园区成为一种趋势

渭南各县市区积极抓住发展机遇,按照“政府主导企业牵头农民参与多元投入”的园区建设思路,积极组织社会资本投入到园区建设,基于土地的有偿转让,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园区建设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园区建设水平。例如,合阳县,引入市场机制,以绿园现代农业园区为代表,园区建设投入机制逐渐形成并稳步发展,其具备现代园区的各种特点,拉动就业和增收的效果日益显著。

三、农业产业园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

渭南市现代农业园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取得一定成效,据2012年渭南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全市粮食总产达到264.2万吨,创下历史新高。水果、蔬菜总产分别达到254万吨和192万吨。畜牧业产值达45.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百分之二十[2]。但是,作为农业大市,却大而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自然原因

以干旱为主的自然制约因素,渭南市地处内陆,属东部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境内降雨不充裕且时空分布不均,渭北旱原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以干旱为主的灾害频发。农民生产既要靠天吃饭,又离不开灌溉和旱作生产,受天气原因影响农业产业园的发展。

(二)人文原因

1.农村人口基数大、素质较低,对于农业技术应用力弱。渭南市现有农村人口437万,占劳动适龄人口的81%,其中从事农、林、牧、渔和乡镇企业的员工占从业总人口的71.1%,占劳动力57.82%,农村就业压力大。并且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偏低。在农业技术的应用上能力较弱,导致生产水平较低。全市的粮食生产水平低于全国水平,也低于生产条件相近的其他周边城市。

2.农业资金投入不足,发展动力不强。农业产业园的发展资金投入不足,例如,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新品种的引进经费严重不足。近年来,国家财政支农惠农的资金不断增加,陕西省财政厅下达对渭南市水利建设工程资金2089万元,其中,大型灌区泵站改造工程1839万元、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资金200万元,水毁水利工程修复资金50万元,专用于渭南市灌溉技术的改进和灌溉设施更新[3]。但是在支持农业产业园建设方面还是缺少相应的政策扶持和财政预算,造成土地流转出现各种问题,研发和引进受到制约,基础设施建设经费不足,导致园区发展动力不强。

3.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弱。龙头企业数目较少,规模小,产品的科技含量达不到水平要求,名牌产品少,市场竞争力不强,对农户的带动作用差,农民专项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缓慢。生产中还存在使用禁用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现象,严重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以华县为例,由于当地无公害蔬菜检测技术落后、农民安全生产意识薄弱、为了追求农产品产量而过度使用化肥;以及缺乏高效防治害虫的农药造成防止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蔬菜质量安全问题没有得到重视。

4.缺乏科学的思想和指导原则,园区创新能力不强。农业产业园区的发展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和指导原则,出现许多“形象工程”,造成国民经济资源的严重浪费。渭南农业园区也存在这些问题,在园区的建设之初只是把其他地区的经验生搬硬套过来,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创新能力不强,造成资源、人才、技术的浪费。

5.园区内部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渭南各个农业园区的内部利益分配机制均存在一定问题。其一是农户地位弱小,缺乏相应的组织性,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时制定的分配机制利于公司,不利于农户,农民的利益得不到保护。其二是法律意识淡薄,各方都有违反合同的现象。其三渭南农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受正常的业务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影响,导致农户和龙头企业利益波动较大,各方难以承受。所以,园区的内部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各方利益得不到均衡。

四、提升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内生发展机制的途径

要扭转渭南的农业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就要抓住当前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机遇,发挥渭南农业资源的优势,不断改善发展中的不足,努力完善园区建设,不断推进渭南农业产业园的发展。

(一)制定和完善园区规划,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科学规划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重中之重。建议相关部门不断完善园区布局和规划,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由于渭南地区属于旱作农业区,干旱灾害频发,建议相关部门能不断引进先进灌溉技术,做好预防干旱灾害的应急预案,在发生干旱时能够有效地利用水资源进行灌溉,避免农业园区遭受旱灾。

(二)优化园区发展环境,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实现国家级食品质量认证

首先,建立和完善园区运作机制。借鉴东部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不断优化园区的发展环境,根据渭南地区的特点将各个园区建成具有不同园区环境的特色农业园区。政府加强对核心区路、桥、河、绿化、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其次,还要出台相关的农业法律,严格管理制度。同时还要加强执法力度,并根据渭南的实际情况进行改善补充,执法人员应严格执法,不徇私枉法。最后,不断强化农民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在生产中坚决禁止使用限用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对于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的药品应直接去除。根据市场消费者对绿色、环保产品的质量需求,积极注册商标、开展质量认证,打造园区特色农副产品品牌,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和资金投入

积极贯彻国家财政上支农惠农的政策,针对渭南农业园区建设方面的问题,加大财政倾斜和财政预算的投入,为园区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准备,促进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鼓励和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制定发展现代农业的各项政策,加强政府对园区的建设进行宏观调控。

(四)制定完善的园区内部利益分配机制

园区的内部利益分配主要涉及农户,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政府这几方。要想均衡这几方的利益分配,就应该建立清晰地产权制度,产权的建立是利益分配的前提。还要确立农户的主体地位,保证农民的合理利益。在各方确立风险共担,利益均衡的原则,保证在出现风险时,各方的风险降到最小化。政府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权利,确立以市场机制为原则,政府宏观调控的为特色的机制,完善园区内部利益分配机制。

(五)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

在推进农业产业园的发展中,积极培养龙头企业,发挥其带动功能。第一龙头企业的选择,加强龙头企业的管理。根据渭南农业园区的现状和特色选准龙头项目,在选好选准龙头企业。其次是经营机制要适宜,加快科技进步的步伐。龙头企业的经营机制要适合渭南农业园区的发展要求,运用有效的运行机制。把农户和龙头企业之间联系起来,形成一体化运营机制,同时还要引进和培养各种技术和人才。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还要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做到两个市场同时开拓,努力将自己的品牌立足国内,并不断的走向国际。最后是调整龙头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关系。龙头企业与农民之间相互联系,是利益共同体。这是农业产业园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作者:马素英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