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地方乡村智慧农业发展路径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地方乡村智慧农业发展路径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地方乡村智慧农业发展路径研究

摘要:连云港市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不断发展品牌农业、智慧农业、生态旅游农业等特色高效农业,以提升乡镇农业基地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水平为目标,大力推广现代信息技术在生态园设施园艺生产的创新应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以连云港市海州区新坝镇为例,从建设需求和综合效益方面分析了乡村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及挑战,提出智慧农业建设项目发展对策建议,以期为连云港市智慧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慧农业;乡村振兴;农业信息化;连云港市

智慧农业要求更好地运用当代信息系统研究成果,构建计算机信息技术、物联网新技术、电子媒体技术、3S电子信息技术、无线通信应用技术,构建农业可视化远程检验、远程操控、灾变提前警示等智能化管理[1-2]。智慧农业是物联网新技术、大数据信息统计、云端计算操作等当代信息系统技术拓展到一定时期的新兴产物[3]。智慧农业依靠其智能性的生产模式与管理方法指引传统农业向信息化、高效化方向发展,从而进一步改变了传统农林业发展结构,促进了农林业转型升级[4]。笔者以连云港市新坝镇乡村智慧农业项目建设为例,分析其综合效益,以期为乡村智慧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一、连云港市智慧农业建设需求分析

(一)基础条件分析连云港市海州区新坝镇占地总面积达到75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近5万亩,水域近2万亩,地势平坦,是海州区较大的村镇,是经江苏省政府评选认定的省级农业项目建设和绿化率合格的乡镇。该镇周边水源充足,四周紧邻沟渠,并贯穿整个基地。小镇现有河流总长度达到了14000米,为基地苗木种植、园艺作物种植给予了充足的灌溉条件。镇中心附近有多条高速公路,交通运输十分便利,四通八达,交通条件具备很大优势。项目区位于海州区的西南部,区位优势明显,处于暖温带季风区,日照量充裕,降雨量充沛。适宜的气候状况和自然环境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二)生产能力调查与分析项目所处基地以生产销售苗木为主,品种主要包括垂丝海棠、无花果、元宝枫、月季、鸡爪槭、美国三红紫薇、花石榴、七叶树等,每一品种数量达万株以上。除了水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相当便利等方面的有利因素外,项目建设还能够得到政策环境的支持。连云港市近年来围绕“一个园区、一个产业,一个核心区、多个特色园”的发展思路,打造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顺利获评省三星级乡村旅游点。基于此背景,该项目遵循因地制宜、创建特色、培植精品、效益兼顾的原则,拟打造出集农业展示、生态休闲、农事体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田园精品示范园,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和可持续发展。

(三)信息管理技术系统条件分析江苏省自“十二五”以来开启了农业信息化系统建设,连云港市将“互联网+农业”发展、农村的产业融合、农民的创业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大大提升了连云港市的农业种植、管理和服务发展水平,获得了较大的成效。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设备有了一定改善,初步完成了信息管理技术系统“村村通”工程,信息化率达70%以上。二是农业信息相关应用技术系统已初具规模。连云港市的农业种植生产、农产品销售、农业管理与服务相关的大数据应用水平有所提高,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得分逐年提高,在全省增量排名靠前,现代化农业信息技术体系已建立起来。三是农业物联网技术发展较快,与农产品销售相关的网店已有千余家,平均年销售额10亿元,通过物联网大大提升了农产品的销售水平。四是政府支持推动智慧农业在农业种植生产和管理服务的运用,逐步实现了连云港市农业种植生产、管理服务的数字化。如支持有实力的农林企业运用遥感技术、物联网、种植专家系统App等信息技术,在生产中实施远程操作监控、质量追踪监测、智能化栽植生产,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节约了大量人力和农业资源,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

二、连云港市智慧农业建设项目综合效益分析

(一)有助于推动园艺信息化技术水平的提高先进智能控制技术和装备是推动设施园艺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要素。智慧农业建设项目以设施园艺产业向精细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为目标,将农产品生产技术、造型树木与设施园艺产业信息核心技术和栽植方法作为关键技术进行推广、成果示范以及专业培训,不但能够提高基地所在地区的生产能力,而且有利于向临近乡镇辐射推行农业技术,促进周边乡镇的信息化设施园艺产业的持续发展。

(二)有助于提升优质农产品的供给水平智慧农业建设项目通过运用农业基础设施智能化核心技术,将较快地提升基地优质农产品和造型植物的供给水平。以番茄为例,预计可实现年产番茄120余吨,较传统种植模式增产100余吨。根据《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的标准,2020年人均蔬菜消费标准可达140公斤/年,在同等面积土地条件下,通过智慧农业建设可新增700余人的蔬菜供应量。

(三)有利于促进特色村镇的建设和发展智慧农业建设项目以有根基、有特点、有潜能的设施园艺产业,通过智能化手段使大批农村人口从传统农业劳动中解脱出来,引导农民进入第二、第三产业,调整了产业结构。同时,通过打造休闲农业,紧密联结农业、农产品加工和服务业,其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了周边农村地区生产生活和生态的同步改善,加快了农村特色村镇建设,推动居住区的建设由松散的居民点向适当集中的小城镇方向发展。

(四)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智慧农业建设项目设计依据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按照有机农产品生产标准,合理配备节能环保设备,采用信息化系统设施,改革传统农业,提高设施园艺生产的能力。该类建设项目能够明显增强多方面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生产量,保障农产品食用安全,确保地区农业的持续性发展。智慧农业项目建成后能够长期保持土壤肥效和洁净的要求,增加土壤营养物质的含量,增大活土层,改良当地的农田质量,大大减少了化肥农药造成的土地污染,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推动农业的持续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5]。

三、连云港市智慧农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一)基地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连云港市是一座海滨城市,盐碱土直接影响了该地区农林业的发展。尽管智慧农业项目基地所处区位优势明显、自然环境良好,但是基地有大量盐碱地,种植过程中屡屡出现须根不发达、苗木长势不好的现象,因此农业栽培措施改革势在必行。

(二)信息化装备水平较为落后基地依据当地多样化的农业特色资源,拟打造多主题的生态农业田园精品示范区,包括生态园展示区、开心农场区、造型苗展示区、现代农业区以及传统农业区,但是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缺乏对先进农业智能装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三)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不足智慧农业对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而基地部分务工人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对先进农业装备和技术的掌握能力较差,农业技术人员尤其是掌握智慧农业技术的专技人员配备不足,在植物工厂、温室大棚建设前后,需要引进相关方面的专业人才。

(四)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该项目的市场风险在于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尤其是植物工厂项目,存在建设初期投入大、运行成本高等情况,使得植物工厂生产的园艺产品比传统农田栽植的园艺产品成本要高出2~4倍,在项目实施后的近几年内有产品成本上升的压力。另外,如果项目实施过程中地质情况和水文条件发生未预料到的情况,施工设计遭遇关键性变动,将造成工程量增多、投入资本增加、工期延迟等方面引发的经济损失。

四、智慧农业建设项目发展对策

(一)改良农业栽培措施提高农产品成活率,推动基地可持续发展智慧农业项目基地要注重利用客良,选用抗盐碱的植物品种,通过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理化特性、利用生物改良和化学改良模式提高基地农产品成活率,推动设施园艺提质增效,推动基地可持续发展,确保本地“菜篮子”供给保障能力并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化技术水平依据项目建设要求,引进涉及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植物工厂、设施连栋温室以及生产全过程信息化建设等多方面的先进农业智能装备。另外,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应组织强有力的经营管理机构,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三)引进素质高、技术强的专业人才,满足智慧农业人力素质要求智慧农业发展,专业人才必不可少。要引进智慧农业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建立健全基地人才培养制度。加大智慧农业基地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稳步提高农业专业人员队伍素质,满足信息技术的人才需要,从而为智慧农业的发展给予更多的人力支持。[6]

(四)改进营销战略、完善项目设计,降低项目建设成本智慧农业建设项目一方面从品牌、产品、市场、营销等方面制定规模化经营战略,取得规模效益,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扩大销售的目的。同时,要注重提升产品价值,以品质赢得消费者认可。另一方面可以走高端路线,提升农产品品质,构建牢固的市场销售网络,以此提升产品竞争力。此外,建设前要对现场地质水文条件进行充分调查,完善项目设计,确保设计方案周密、合理,加强项目实施管理,降低项目实施中的风险成本。

参考文献:

[1]曹梦川.农业大数据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J].宁夏农林科技,2018(2):58-59.

[2]王晓敏,邓春景.基于“互联网+”背景的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策略与路径[J].江苏农业科学,2017(16):312-315.

[3]袁小平,徐江,侯攀峰.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农业监控系统[J].江苏农业科学,2015(3):376-378.

[4]李道亮.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维方式变革———论现代城市经济中的智慧农业[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5(17):39-47.

[5]苏毅华.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路径探析[J].湖北农机化,2019(18):15-16.

[6]苟斌强.天水市智慧农业发展对策探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20):5-8.

作者:吴晓清 王峻峰 许学明 单位: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