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安徽省智慧农业发展现状,从智慧农业体系有待完善、高端复合型人才缺乏以及核心技术研究开发有待加强等3个方面分析了安徽省智慧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从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及核心技术研发等方面提出了对策,以期为其他地区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慧农业;现状;问题;对策;安徽省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人工智能、物联网以及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技术在工业、交通和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已有成效,但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和推广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农场、农业设备制造商和服务提供商还未实质性推进现代科技的引入和应用。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以及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的通知》重点明确,要求长江中下游地区提升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壮大区域特色产业,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也提出,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强农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智慧农业。《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重点提到,要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智慧农业林业水利工程,推进物联网试验示范和遥感技术应用。由此可见,智慧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1]。安徽省地处华东腹地,近海邻江,区位优势明显,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比重大,是典型的农业大省。2016年安徽省出台的《安徽省“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实施方案》提出,要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互联网与农业融合发展,开拓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为安徽省智慧农业发展打下基础。但是,就目前来看,安徽省智慧农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取得不少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智慧农业发展进程。本文分析了安徽省智慧农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以期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1发展现状
1.1政府政策
近年来,安徽省把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出台了很多政策文件。《安徽省“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到,到2020年,贫困村宽带网络要达到全覆盖,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到30Mbps,农业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900亿元,信息进村入户服务站数量13000个。《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农业现代化推进规划(2016—2020)》提出智慧农业引领工程,到2020年拟建立全省数据共享平台和16个市、68个县级智慧农业综合信息平台,在粮食等大宗农产品、设施农业、畜牧业、渔业和特色农业上,建成4个大田物联网试验示范区、20个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县、100个农业物联网可复制可推广应用发展模式,并培训5万名农技推广人员、20万名智慧农人。《安徽省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要加强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计划定向支持力度,培育农业战略科技创新力量,重点围绕生物育种、加工储运、农机装备、智慧农业、绿色发展等关键领域和核心环节,全面提高农业自主创新能力。《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提出,要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精准化、管理服务智能化、乡村治理数字化。《安徽省5G发展规划纲要(2019—2022年)》提到,要积极推广5G在智慧农业等典型场景的示范应用,并且逐步向经济社 会各领域延伸。在各项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安徽省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智慧农业的发展也逐渐步入了“快车道”。
1.2智慧农业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安徽省在智慧农业方面已经开始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表1)。
2存在的问题
2.1智慧农业体系有待完善
安徽省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气候多变,地形复杂,使智慧农业应用的农业信息采集、传输系统、远程监控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等数字资源体系建设基础较差,基础数据方面比较薄弱,同时农业的自动化和规模化程度尚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目前,安徽省智慧农业模式的应用还趋于单一化,系统的智慧农业模式还处在试点阶段。
2.2高端复合型人才缺乏
智慧农业需要利用物联网技术、5G技术、云计算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等现代技术来进行农业工作,因而智慧农业发展离不开一批既懂农业技术又懂信息技术的高端复合型人才。目前,懂现代农业信息技术的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不愿意到农村基层工作,而在基层工作的农技工作者虽然有着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但是整体文化水平偏低且年龄偏大。此外,目前高校还缺乏智慧农业相关专业,对该方向人才培养经验不足。
2.3核心技术研究开发有待加强
安徽省有着独特的气候环境和地形条件,从北向南有小麦—玉米轮作、水稻—小麦轮作和双季稻等不同耕作制度,而且不同地区和不同作物面临着高低温逆境和干旱等农业气象灾害。以上种种因素对智慧农业的开发和应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的环境和地形都需要定制化的解决方案,这使研发难度增大了很多。因此,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是推进安徽省智慧农业发展的重点内容。
3对策
3.1加强基础研究,加快技术创新
制定农业农村信息化科研计划,加大农业信息化学科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同时立足于自主可控原则,加强农业物联网、云计算、精准作业装备、决策模型等核心技术研发[2],加快农业适用信息技术、产品和装备研发及示范推广[3]。加强智慧农业与智能装备学科建设,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农学、园艺、植保、动科等学科结合起来,促进各学科交叉汇聚、融合发展。围绕小麦、玉米、水稻等主粮开展基于“5G+”智能化农田数据系统构建、智能化种植、智能化管理等关键技术与产品开发,开展精准、精细作业模式的探索。
3.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政产学研企”协同发展
创新驱动是人才驱动,高端人才是科技竞争的关键。建立“高校—政府—企业—科研机构”联动的人才需求对接和定向培养机制[4],围绕重大研发任务和基地平台建设,统筹利用现有人才计划,在国内外人工智能人才集聚区域,定期召开人才引进对接会,引进人工智能领域国内外顶尖人才。创新战略联盟,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开展合作。大力推广“1+1+1”平台,加强政府、高校或科研院所、当地企业三者之间的联系,充分挖掘高校院所和企业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激发创新发展新动能。同时,还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力促“科技”(高校)与“金融”(企业)融合,推动各类创新要素的集聚和互动,建立健全“产学研+政+金”的科技创新保障机制[5]。
3.3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科技应用开发
3.3.1构建智能农田数据管理系统。依托部署在农田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节点,远程在线采集农田土壤墒情、酸碱度、养分、气象、病虫草害、农作物长势图像等信息,并通过5G网络高速无延时传输至数据平台服务系统,构建智能农田数据管理系统[6]。利用智能农田数据管理系统,实现农作物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实时数据监测、智能预警,以及数据查询、智能决策分析、农业专家在线远程指导。
3.3.2探索新型农耕方式,实现作物种植技术智慧化。利用5G通讯、物联网和卫星导航等高科技[7],以及农业空天地一体化获取技术,指挥无人拖拉机、植保无人机、田间作业机器人、无人收割机等新型智能农机装备,进行耕作、播种、植保、收获等农事作业,改变传统耕作方式,开启智慧农业新时代。
3.3.3强化技术应用,实现农业管理系统平台的智能化。建立农业管理系统平台,用户通过手持终端、智能终端、平板、电脑等随时随地查看显示模块,实时远程视频监控当前大田景象、设备运行状况、作物长势等。通过5G数据实时无延时传输小麦、玉米生长周期的高清视频、图片,并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分析,对是否施肥、是否植保、是否灌溉、是否收获等做出决策,对当前作物生长环境中的智能化农机设备进行远程控制。
3.3.4强化基础设施,完善保障服务。加快布局实时协同的人工智能5G增强技术研发及应用,建设面向空间协同的人工智能高精度导航定位网络,发展支撑智能化的农业互联网。加快建设政府治理、公共服务、产业发展、技术研发等领域大数据基础信息数据库及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数据开放平台等公共基础设施,构建跨地域、跨部门、跨行业的大数据共建共享机制。同时,也应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4参考文献
[1]郭高,张长青,吴斌,等.发展智慧农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J].今日科苑,2018(4):61-66.
[2]丁晶晶.安徽省智慧农业存在问题及发展措施[J].中国果菜,2019,39(7):62-64.
[3]陈威,郭书普.中国农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22):196-205.
[4]黄建颉,罗兴录.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农业人才培养探讨[J].农学学报,2020,10(5):97-100.
[5]丁静,柏玲,朱静.安徽省智慧农业发展战略与发展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5(2):14-20.
[6]姜元.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农田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6.
[7]黄翔宇.农业物联网的发展对策研究:以安徽省亳州市为例[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2):25-27.
作者:张乐乐 陈翔 王韦韦 李金才 单位:安徽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