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问题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农业科技创新发展问题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问题浅析

摘要: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和物质保障在于农业产业的兴旺,而农业科技创新对于提高农业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为进一步发挥农业科技创新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支撑作用,文章在调查研究与文献信息分析等基础上,对当前温州市农业科技创新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加大政策资金保障力度、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聚焦创新人才引育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温州市

在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以后,实现我国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将依赖于农业农村的科技创新,依赖于乡村的全面振兴[1-4]。只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依靠科技创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三农”建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才能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把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现总目标,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道路[5-8]。温州市作为浙江省的铁三角之一、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三农”领域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农业科技创新仍面临严峻形势。笔者对当前温州市农业科技创新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温州市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1温州市农业科技创新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根据温州市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及争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行动方案要求,当前温州市农业科技创新发展面临新阶段、新形势和新要求。“十四五”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期,也是温州市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温州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也面临着新形势和新任务。一方面,当前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深远,给全球农业发展和贸易格局带来了较大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对粮食安全和生物安全等提出了新的挑战,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从未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着国家前途和人民福祉[9-10];另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以智能、融合、绿色为特征的农业产业变革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特别是生物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将对农业农村科技发展产生革命性和颠覆性的影响[11]。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赋予了浙江建设“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也给浙江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赋予了新使命。必须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进度和质量成色直接取决于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十九大将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进一步提速至2035年,浙江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唯有以突破性思维、超常规力度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短板,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发展。为此,“十四五”浙江必须扛起“三地一窗口”的使命担当,以农业科技现代化为路径,不断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生产方式变革,为争创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省提供强大科技支撑,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共同富裕贡献浙江力量。

2温州市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农业科技资金投入保障不够充足的农业科技

资金投入是保障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驱动因素。温州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市场经济的发源地,民营经济发达,民营企业成为最活跃的市场主体。但在农业科技发展经费保障方面存在投入总量不足、投入力度不大、科研经费增长速度缓慢等突出问题。农业基础性研究投入经费明显缺乏,基础性研究的顺利开展得不到保障,导致农业科技创新明显缺乏后劲,对农业科技开发与应用研究造成不利影响。

2.2农业科技创新产出能力不强

当前,温州市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还是农业科研院所及高校,其评价体系还是以职称评定为导向的项目、论文、成果等,并没有将农业实际生产贡献纳入其中。农业科技人员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项目申报、论文撰写、成果报奖中,而对制约农业生产的关键问题关注不够。在农业科技创新研究方面,仍然主要停留在纯粹的技术层面,对科技创新的经济属性认识有限。

2.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的实质应该是把科技成果应用到生产实际中。根据农业相关部门的统计,西方国家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在70%以上,而我国不足50%,温州市更远远低于这个水平。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农业科技创新与市场相脱节,与生产联系不密切;农业科研的过程普遍比较漫长而复杂,且研究成本较高,在短时间内很难看到科技成果带来的经济效益,致使农业生产主体不愿轻易选择使用新的科技成果;农民文化水平较低,不能熟练运用科技成果,也降低了研究成果的转化率。

2.4农业科技创新人才不足

农业科技创新是重大工程,涉及多项内容,其中,人才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基础,也是关键。目前,温州市农业方面的科研人才数量总体不足,农业企业现有科研人才专业水平也偏低,远没有达到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要求,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温州市农业科技创新的均衡发展。

3促进温州市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对策

3.1加大政策资金保障力度,确保成果有效供给

建立新型农业科技管理部门会商机制,强化科技、产业部门协调联动,探索“产业部门出题、科技部门接题、创新主体解题、市场主体验题”的项目闭环管理方式,畅通农业科技项目发现和成果递交途径,加快破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障碍。完善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机制,加速推广“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攻关模式,提升科研攻关的精准性和高效性。优化农业科技项目管理方式,深入推进农业科技项目“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明晰职责分工,规范资金使用,激发创新动能。加强全市科技专项资金统筹,激励企业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的主动性,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进入农业科技创新领域。推动各类科技计划、平台、人才项目进一步向农业领域倾斜。加快农业企业直接补贴和免税政策向科技创新补贴激励政策转变。

3.2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增强农业科技硬核实力

一是加快种业“卡脖子”技术攻关。实施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强化育种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点支持区域农业特色主导产业种质资源搜集与创制、新品种选育、种子种苗制繁等关键共性技术及配套高效栽培技术研发。创制一批突破性种质资源,育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新品种、进口替代品种。二是开展适用农机开发专项行动。创新研制推广适应温州市地域特点和产业特色的高效专用农机。提高机械化生产技术水平,完善丘陵山地、主要农作物、畜牧养殖、设施种植、跨部门农机科研等装备需求目录,建立需求导向目录机制。三是深入发展绿色农业。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依靠科技进步,推广农业绿色低碳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加大“一亩山万元钱”林下经济模式创新及研究推广力度,加强“林药”“林茶”“林果”“林禽”等模式产品加工技术研究及推广。四是积极推进农业工厂化、数字化。开展工厂化农业系统技术研究并推广无土栽培、气雾栽培、立柱式栽培等新型农业种植模式和技术,推进农业资源空间高效利用和农业集约化发展,加快发展农业数字化技术。

3.3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完善

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以产业技术项目为抓手,构建“产业+团队+项目+基地”转化推广模式。深入实施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百品万亩”工程,每年选择一定数量品质优、产量高、抗性好、适应性广、经济效益高的优良品种进行重点发布和示范推广,推动重大农业科技成果惠及百姓。以温州科技大市场为依托,加快农业科技专业市场建设,探索建立适合农业领域的技术交易模式,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一批专业化、特色化、精细化、市场化的农业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农业科技服务企业,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支撑能力。

3.4聚焦创新主体培育,强化企业主体地位

更好发挥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支持其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省、市重大科技项目,逐步成长为具有产业链控制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重点在农作物、畜禽、水产、花卉等领域培育国内领先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企业。实施新一轮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推动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扩面提质。聚焦生物农业、智能农机装备、营养健康食品等新兴领域,着力培育一批“单打冠军”“隐形冠军”等“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在智能农机装备等领域打造一批“品字标浙江制造”等全国知名企业品牌。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带项目、成果等离岗或兼职创业,牵头组建一批农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引导有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积极投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孵化培育一批农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一批农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传统农业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转型。

3.5聚焦创新人才引育,构建农业人才蓄水池

依托国家、省市重点人才计划,大力引进和选拔支持一批国内一流的高层次农业杰出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全面构建农业领域“高精尖缺”科技人才开发目录库。鼓励青年科技人才及创新领军人才牵头承担省重大科技项目和平台载体建设,培养造就一批青年科学家、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不断壮大科技特派员、农村指导员、第一书记等服务队伍。围绕乡村产业发展需求,精准选派科技特派员到乡村振兴的第一线,推动科技特派员全市域、全领域、全产业链覆盖。

作者:金轶伟 黄建 郑坚 陈秋夏 刘小丽 单位: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瓯海科创中心 温州市瓯海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