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乡村振兴下农业经济发展问题浅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乡村振兴下农业经济发展问题浅议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乡村振兴下农业经济发展问题浅议

摘要:农业经济在我国经济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农业经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发展相对滞后和不平衡的现象,而乡村振兴的提出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增长,不仅能提升农民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而且能极大地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基于此,笔者立足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通过分析当下农村经济存在的问题和机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我国农村经济实现现代化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经济;现代化

2020年我国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贫困县全部摘帽目标,打赢了脱贫攻坚战,接下来推进脱贫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至关重要。十九大报告指出,解决“三农”问题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可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增添助推剂。自古以来,农业便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为了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我国不断在农业发展的道路上努力探索。但是,在我国农业风险频发,尤其是在新冠疫情背景下,一些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仍然影响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1]。

1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1.1粮食和农业生产不断提升

根据2021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得知,我国粮食和农业生产取得了优异成绩,保障了我国粮食安全。2021年粮食产量达到了历史新高,其中:我国粮食的播种面积达到了17.64亿亩(1亩≈667 m2,下同),相比于2020年增加了1 295万亩,粮食产量也达到了13 657亿斤;猪肉产量为5 296万吨,比2020年增长28.8%,生猪生产恢复历史正常;并且牛羊肉、水产品等也实现了同比增长,有力保障了我国市场供应,将“菜篮子”“米袋子”牢牢攥在了自己的手里。

1.2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随着经济的不断提升,我国在种业、遗传改良和机械化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中:在农业种质资源的普查中显示,农作物资源达2.6万份、水产4万多份,种业自主创新显著提升;农业耕种收机械化率高达72%,农机装备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降低了粮机收损失率。农业方面的现代化发展,促使我国农业经济的进一步转型升级,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2-3]。

1.3农民收入稳步提高

随着农村产业和就业渠道的不断拓宽,我国农民的收入也在稳步提高。2021年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的营业收入高达17.7万亿元,增速高达10%,乡村休闲旅游的营业收入比2020年增加了1 000亿元左右,农产品电子商务零售额也实现了增长。就业和创业成绩稳步提升,其中:2021年我国的农民工数量高达2.9亿多,相比于2020年增长2.4%;通过创建农业产业园、特色产业和产业强镇的形式,带动了1 560多万的农民工进行返乡就业;2021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 931元,比2020年增长9.7%,高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村在农业中的投资也在不断增加,取得了显著的成绩[4]。

1.4农业绿色转型取得进步

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应加快我国农业绿色转型。我国在长江禁渔、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三品一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长江禁渔中,对渔民进行安置保障,遏制了非法捕捞;在农业面源中,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连年下降,秸秆利用率、粪污利用率不断提升;农业品种、品质、品牌及标准化得到不断优化,其中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高达97.6%。

2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2.1农业资金投入不足,生产技术水平较落后

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前期的资金投入,但是由于农村的投资回报率较低,转化速度较慢,导致对农村的投资率低下,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活力的提升。由于资金的投入不足,对于农业的转型升级存在一定的阻碍,无法引入高科技农机,无法实现农业产业的进一步升级,并且对当地引入基础设施也存在不利的影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的速度较慢,在农业机械化方面的投入也较少。2.2农村居民素质低,缺乏创新性由于当下的城市虹吸效应,毕业生和高学历人才大都选择留在大中城市,无法给农村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知识,也导致了农村农业发展活力低下的现象。而且随着老龄化的到来,农村的空巢老人在不断增多,他们容易对学习当下先进的技术和知识产生抵触情绪,思想观念还停留在发展传统农业阶段,但是传统农业不仅收益低、效率低,而且不利于当下的环保工作的开展[5]。

2.3农业经营主体“小、散、乱”问题亟待突破

我国当下的农村经营主体“小、散、乱”现象突出,农户大都以散户种植的形式存在,且种植区域分散,无法形成规模化生产,农产品种类相对单一,总产量和质量构不成优势,小的农户无法与市场进行很好的对接,不利于农业的品牌打造,无法形成产业的融合机制,并且在农村经营主体之间的合作性薄弱,无法形成规模效应,从而阻碍了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发展进程较慢,所以要想实现专业化和规范化发展存在一定的难度,并且这种“小、散、乱”的现象也增加了企业收购产品的成本,非常不利于农业现代化发展。

2.4农产品质量不高,抵御风险能力弱

毋庸置疑,我国工业在高速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对农业用水产生不利的影响,导致水质的污染和优质水源的短缺,阻碍了农作物的高质量生长,并且村民使用农药、化肥也会对农产品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许多地区因为无法引入优质品种,种植的传统作物有产量低、个头小等缺点。农业的发展要看“老天爷”的脸色,一旦遭遇自然灾害可能面临颗粒无收的状况,并且农村居民对于农业保险了解较少,无法真正保护好自己的权益,农业金融服务也存在短板。

3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机遇

我国在《“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中提出,2025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实现6.5亿吨,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达到64%,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在相关政策的指引下,我国将实现农业基础稳固、乡村振兴全面化以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6]。

3.1制定《种业振兴行动方案》

保护好优质种子资源,对于农业粮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发展种业是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的育种模式。种业振兴集结了政府、科研机构和种业企业,多主体发力不断地完善种业,通过引进新技术建设种质资源库,建立了收益共享机制,实现了“共赢”。开展了种业的创新,对种源核心技术、生物育种项目及成果的转化进行了攻坚克难。建设现代种业产业园,加强基地建设,通过市场监督为品种权和技术提供保障。

3.2加强生物育种的发展

通过发展生物育种,能够打破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提升农作物的产量,为粮食安全提供保障,通过基因的挖掘和研究,实现从人工智能到合成生物学的转变。通过生物育种的发展满足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培育的新品种能够推动我国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和规模化发展。

3.3推动农业的不断升级

农业产业的不断升级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技术支撑,通过对产业结构的升级使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实现现代化农业提供契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对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并通过构建田园综合体、产业园区发展特色农产品。

3.4大力引进农业新技术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逐步实现现代化发展,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促进农业发展的高效率、高产量、低能耗,实现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科技的创新能够带动区域生产力的发展,农业的发展不仅离不开大自然风调雨顺的馈赠,也离不开现代化农业科技的支撑和保障。要想实现农业现代化必然要从农业科技现代化入手,不断用农业科技为农业发展蓄力,为实现农作物品种多元化、优质化,打响农业品牌奠定良好的基础[7]。

4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

4.1加大农业投资,引入先进技术

政府投资应进一步向农业农村倾斜,加大在农业方面的补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先进企业,实现企业与农村合作社的合作。引入种源等关键核心技术,建设国家重大种业创新平台,大力发展农业生物育种,强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的建设,充分保护种业知识产权,严厉打击侵权行为。加强对农机装备的研发,根据当地的地势特点研究匹配度高的农机具,更好地服务农业生产。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完善农机性能,实现优机优补,引进带有粮食烘干、履带式作业等功能的专业农机和复合型智能农机。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大力引进塑料大棚、连栋温室。研发新型养殖设施,采用工业化集约和立体化生态养殖技术。应用水肥一体化和环境控制智能化等新技术发展现代化农业[8]。

4.2提升村民综合素质,引进专业人才

在2019年农业农村部、教育部发布了培养技术型人才和高素质农民的通知,为提升百万高素质农民学历提供了渠道。不断创新教育培训的形式,将知识与实践进行更好的衔接,比如将种植相关知识和田间地头操作技能相结合,网络销售和线下销售相结合。基层农业的复杂性也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从业人员直接关系到农业技术成果的转化,因此,应通过引入人才队伍,加快农业技术的发展。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例如通过“神农英才”计划,培养大批科技领军人才。艰苦边远地区更要出台人才引入的激励政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有关乡村规划、建设、管理的专业人才和乡土人才,使其能够真正投身于农业生产中[9]。

4.3完善农业发展模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将智慧农业、创新农业、农事体验等结合在一起,畅通产供加销,融合农文教旅,做好试点工作。培育从事农业生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利于实现农业产业的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1)增强农户的服务能力,组织好“粮棉油”的生产性服务,通过利用当下的农机、植保和供销等服务,引导各方面的专业服务组织转化为农业生产综合服务,并能够根据村民的要求开展好针对性的服务。2)提升对农产品的营销能力,建设“果蔬菜”农民合作社,通过“农户+合作社”的经营模式,解决好散户种植存在的劣势,进而形成规模化经营,打破产品营销难的问题,并应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的作用,支持农户通过电商平台开展农产品的销售。3)加强“畜禽水产”的规模化养殖,依托企业走标准化道路,降低一家一户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构建更加完整的现代化产业体系。4)发展好乡村旅游业,提升集体经济的组织和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好农村产业园和田园综合体的作用。通过以上措施,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农业产业的规模化生产和发展[10]。

4.4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化升级,用农产品精深加工带动特色产业价值链的提升,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提高农业收益率。引进先进农机设备,实现机械化作业,提高农业耕种的综合机械化率。通过调整升级,形成种植的区域化和专业化,农产品生产向优势区进一步转移。不断推动全产业链的发展,拓展农业产业的发展规模。充分抓住当地的区域特征,发展地方特色文化和特色农业,形成竞争优势,增强农业收入。通过完善“保险+期货”模式,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并适当加大宣传力度,让老百姓真正去了解相关的保险,并能够根据自身种植的农作物特点去针对性地购买保险。通过金融系统,切实保障好农户的权益,提高农户种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农信贷风险市场的分担和补偿作用。

5结论

综上所述,要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要立足于当地的特色资源,通过因地制宜地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为更多的农民带来好的收益,应该贯彻“产+销”的全产业链条,推动乡村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笔者通过分析我国农业经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了加大农业投资、提升村民综合素质、完善农业发展模式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等四个方面的对策建议,以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李容容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