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定西市安定区农业发展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农业发展之势
㈠基地规模越来越大
按照《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2011-2015年)》,依托马铃薯产业、玉米产业、高原夏菜产业和畜草产业四大产业,集中建设“一园三区六基地”,即马铃薯循环经济产业园、西川种薯繁育区、巉口精深加工区、南川现代物流区、马铃薯原种扩繁示范基地、旱作农业示范基地、设施蔬菜示范基地、设施养殖示范基地、节水灌溉示范基地和机械化作业核心示范基地。目前已全部启动建设,流转土地26.76万亩,建设内容涉及马铃薯、玉米、高原夏菜、畜草等主导产业,涵盖产业开发、科技示范、生态循环、产品加工和休闲观光五大类型,成为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标准化生产的典型样板,为安定区现代农业发展中的资金投入、土地流转等探索创造了经验;通过示范片带建设,2014年全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面积达到了42.2万亩,马铃薯地膜覆盖面积达到了84.5万亩,完成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84.5万亩,玉米示范区达到700千克/亩,马铃薯示范区达到3000千克/亩。
㈡种养大户越来越多
近年来,定西市安定区始终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首要任务,用现代经营形式促进农业发展,加快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三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结合“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出台了扶持发展“三类农业大户”的实施意见,把“三类农业大户”列入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计划,积极鼓励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工商登记注册,通过区、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鼓励种养殖大户通过承租、承包、转让、入股等形式进行土地流转,建设现代家庭农场,开展适度规模经营。目前,共有加工经营大户94户,年经营销售收入12916万元,其中马铃薯加工经营大户22户,年经营销售额2490万元;已培育且注册“家庭农场”18家,全区共培育种植大户1181户,经营耕地3.6万亩;培育适度规模养殖大户5200户,饲养各类畜禽128.12万头(只),规模养殖比重达41%。
㈢产业化经营水平越来越高
农业产业化经营从无到有,步伐加快,农业经营体制开始发生变革。近年来,定西市安定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现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市级3家,相继建成圣大方舟6条万吨变性淀粉生产线,薯峰1条万吨变性淀粉生产线和3条万吨精淀粉生产线,金大地3000吨薯条生产线,超兴万吨全粉生产线和万吨精淀粉生产线以及宏煊、蓝天、陇峰、薯乡、博瑞等万吨精淀粉生产线,马铃薯制品加工能力达到32.5万吨,形成了以精淀粉、全粉、变性淀粉和休闲食品为主的比较完整的加工体系;共建成畜禽养殖及草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1家,其中畜禽养殖企业16家,草畜产品加工企业5家,农业部“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3家,“省级重点种畜禽场”8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8家;建成了农业信息网,初步形成了区乡村三级农业信息服务体系。㈤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强近年来,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产业积极加强质量监管,马铃薯品牌意识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强。一是加强品牌建设。以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产业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为契机,实施品牌战略,积极维护“中国马铃薯之乡”“中国薯都”“定西马铃薯”的地域品牌形象,进一步加大“三品一标”的认证、申报工作,创建从种薯、鲜薯生产到深加工产品的全国知名品牌体系。二是抓好市场建设。以“设施完善、功能完备、管理先进、运营规范”为目标,依托现有马铃薯综合交易中心,采取现代化物流、信息化技术、标准化控制和专业化管理,加强软硬件建设,高起点、高规格建成国家级定西马铃薯批发市场,先后在广东、上海、成都等省市建立52个直销窗口,年外售鲜薯45万吨以上,定西市安定区、定西马铃薯综合交易中心分别被郑州商品交易所、万达期货有限公司列为陇薯品种马铃薯期货交易交割地和计价点,推动了定西马铃薯交易体系不断完善,市场竞争力逐渐提升。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对中国驰名商标“定西马铃薯”品牌的包装和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通过组织人员参加2014年中国国际薯业博览会暨第六届中国(滕州)马铃薯节、开展定西马铃薯品牌创意设计大赛、组织专题报道、政府网宣传等手段,提升定西马铃薯品牌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了市场占有率;从2008年以来,安定区连续6年承办了由农业部和甘肃省政府主办的马铃薯大会、马铃薯博览会,提升了定西马铃薯市场知名度,为定西马铃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农业发展之法
㈠强化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
近年来,定西市安定区委、区政府始终把推动马铃薯产业、玉米产业和蔬菜产业发展作为安定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最重要的任务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建立健全了主要领导具体谋划、分管领导具体操作、相关部门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和粮食增产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进行考核并兑现奖罚。乡镇和部门按照安定区委、区政府的要求,积极落实配套措施,形成了领导重视、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良好格局,保证了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农民持续增收。
㈡强化科技创新,挖掘生产潜力
在稳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同时,坚持良田、良种、良法、良繁、良机的有机结合,把地膜覆盖技术与选育优良品种、测土配方施肥、机械深松深耕、保护性耕作、标准化种植、病虫害综合防控等技术配套,以高产创建为平台,进行集成组装,发挥综合效益。通过集成技术推广、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农业生产方式创新等措施,推进了高产创建向纵深发展,示范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
㈢强化产业带动,增加生产效益
以打造“中国薯都”核心区、建设全国马铃薯贸工农一体示范区为目标,充分挖掘增产潜力,提高单位产量,提升品种品质,走内涵式发展的路子。种植面积连续7年稳定在100万亩以上,占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60%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县(区)级马铃薯标准化种植基地。“定西马铃薯”已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农业部和甘肃省政府共建的国家级定西马铃薯批发市场启动,推动了安定区马铃薯产业转型跨越发展。
㈣强化政策扶持,提高保障能力
在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出台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稳定农村基本经营政策的同时,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对农村的投入力度、对农民的补贴力度。区财政在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每年都要安排扶持粮食生产资金、整合支农项目资金,集中解决地膜、机具、良种、技术等推广应用中的重大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保证了粮食生产综合技术的全面推广。
三、农业发展之难
㈠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安定区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发展方式仍然粗放,农田保收抗灾能力不强,农业投入品和资源利用率、科技转化效率不高。改装生产条件、提高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强化社会化服务,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任务十分紧迫。
㈡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受传统农业工作思维定势的影响,多数干部、农民对现代农业内涵的认识水平还不高,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上有较大差距,工作中重生产轻营销的问题依然存在。
㈢农业产业化有待提高
特别是农业组织化程度较低,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农业农村经济投入稳定增加、粮食稳定增产、农业稳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难以满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要求。
㈣农产品深加工水平低
安定区第一产业基础较薄弱,农产品深加工能力不强、附加值不高,农民从农产品深加工中获得的收益较小。特别是蔬菜加工企业还处于空白,品牌建设滞后,企业规模小,农业合作组织辐射带动力不强,监管体系还不完善,质量安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㈤劳动力素质亟待提高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大量青壮年劳力外流和输转,劳动力季节性、结构性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劳动力短缺和科技素质偏低的问题开始显现,致使许多先进实用技术得不到大面积应用,标准化栽培技术落实不力。
四、农业发展之策
㈠深化农村改革,为农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按照农村土地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要求,做好土地承包“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四到位,认真搞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一步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培育土地流转主体,规范土地流转程序,探索土地流转新模式。建立健全区乡村三级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稳步推进多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强农民负担和惠农政策落实的监管,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㈡全面发展特色产业,为农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以粮食稳定增产与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加快科技进步和改革创新,破解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全面抓好马铃薯产业、旱作农业,积极培育蔬菜、中药材等产业。进一步稳定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良种繁育,推广标准化技术,改造扩建贮藏设施,壮大龙头企业,完善培育市场体系,实现马铃薯种植由商品薯生产逐步向良种扩繁转变,做强做精马铃薯产业,提高马铃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加大高效旱作技术推广力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通过宣传培训、技术指导等方式推动测土配方施肥、农田高效节水技术的示范推广,加强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建设和田间管理;进一步推动设施农业建设步伐,稳定蔬菜种植面积,加快高效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建设,大力推广有机肥和物理防虫技术,减少农药和有机化肥施用量,切实提高蔬菜质量;进一步挖掘潜力,立足安定区实际,积极发展中药材产业。
㈢加大农业投入力度,为农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以夯实农业基础,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促进农民增收为重点,抓住中央和省市出台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机遇,加大项目争取和投入力度,实现项目建设新突破。建立以政府财政投入为导向,企业和农民投入为主体,银行信贷投入为支撑,其他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元化的农业投资方式,形成农业发展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重点扶持马铃薯产业、旱作农业、设施农业开发,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农田水利,农村沼气等建设任务,努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改善农业服务手段,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
㈣加强技术服务,为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加大试验示范的力度,积极探索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的有效形式,制定马铃薯标准化种植技术规范,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使优良品种、地膜覆盖、配方施肥、种子处理、病虫害防治等实用的农业技术进入千家万户、深入田间地头,大幅度提高技术的普及率和到田率;加强对乡镇干部、基层农户和示范户的科技培训,重点对当前示范推广的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良种应用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进行宣传培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努力提高全区干部群众的科技意识和科技水平;积极扶持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发挥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组织生产、推广技术、提供信息以及开拓市场方面的作用,努力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打造“中国薯都”核心区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
㈤切实加强领导,为农业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切实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大力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和支持农业发展的氛围和环境。在工作安排、财力分配和干部配备等方面要切实体现农业基础地位的要求,认真解决“三农”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确保领导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安定区政府各部门要精心组织,树立全局观念,更加主动地支持产业开发,结合实际,明确目标任务,确定工作进度,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全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强化目标考核,健全和完善目标考核、责任追究等考核评价制度,细化、量化考核指标,确保思想不动摇、劲头不减弱、工作不松懈,促进全区农业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
作者:冉平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