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有机农业发展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福建的水土流失与自然地理条件有关,但受人为因素影响更大。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而在水土流失区发展有机农业既可以协调种养平衡,又可以起到生态修复的效果。福建水土流失区应借鉴安溪县茶业发展道路,切实进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各方面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适度发展有机农业,以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进而实现“生态宜居、兴业富农、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建设目标。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有机农业;美丽乡村;福建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五位一体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发展新理念和实践新创新。福建省的美丽乡村建设和其他省区的美丽乡村建设一样要走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的道路,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推进农村景观的整治和农村种植业、养殖业转型升级成致富产业。福建的森林覆盖率居全国首位,但人为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已成为建设美丽乡村的一个瓶颈。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而有机农业在水土流失区的“美丽乡村”建设中既可以协调种养平衡,又可以起到生态修复的效果。因此,我们认为在福建水土流失区鼓励适当发展有机农业有利于建设美丽乡村。
1福建省水土流失的主要影响因素及生态修复技术
1.1福建省水土流失的主要影响因素
福建山多地少,山地丘陵占全省土地面积的85%以上[1]。福建山地丘陵土壤以花岗岩发育的红壤土为主,抗侵蚀能力弱,每年台风暴雨季节有很高的侵蚀潜在危险[2]。福建省的水土流失与自然地理条件有关,但受人为因素影响更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过度垦殖、毁林毁草导致大面积的生态破坏和土地退化。福建是食用菌生产大省,食用菌产业发展造成森林破坏引起的“菌林矛盾”十分突出,并限制了该产业的发展[3]。②经济林过度开发引起生态退化。茶产业是福建省的九大支柱产业之一,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茶园水土流失严重,2010年全省茶园面积达20万hm2,茶园水土流失面积超过6.3万hm2[4],全国乌龙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却成了全省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区域,如铁观音地理标志的安溪是水土流失Ⅰ类重点县。③不文明开发建设引起的生态退化。如过度的矿山采挖、道路修建等常因水土保护措施不力而加速生态系统的破坏,进而引起水土保持功能严重受损,造成严重水土流失[5]。
1.2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概念及其主要技术
1.2.1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概念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指在水土流失区通过以管护为主的保护措施,以及必要的人工辅助措施,促使自然界本身的自我修复能力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植被的恢复,保护和改善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以建立和维系与自然条件相适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相对稳定并良性发展的生态系统,达到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在尊重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辅之以必要的人工调控,使水土流失区的生态自我修复得到提高和发展,是一种新的水土保持理念和措施[6]。
1.2.2主要技术
对过度垦殖造成的水土流失区域———坡地生态脆弱带实行退耕还林、还灌、还草与坡改梯相结合。坡度在25°以上的一律退耕还林还草,实行封山育林;坡度在25°以下的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坡改梯进行水土保持耕作。耕作管理过程中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豆科绿肥与经济作物实行轮作、套作、混作;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为主,辅之以化学防治对病虫草害进行防治,实施退化耕地的生态修复[5-6]。这些生态修复技术都是有机农业生产所需要的。
2有机农业及其主要农业技术
2.1有机农业
有机农业是在严格遵守特定的农业生产原则,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平衡的基础上,采用一系列可持续的农业技术来维持农业生态系统持续稳定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生产过程中严禁使用转基因技术,严禁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在这种可持续的农业生态系统中生产、加工、销售的供人类消费、动物食用的产品才能称之为有机产品。严禁使用化学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是因为有机农业将土壤、植物、动物、人类和整个地球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这个整体的每一分子都健康,整体才能健康。因此,只有维持和加强整体健康的农业生产才能生产出高质量和富有营养的有机产品,为预防性的卫生保健和福利事业作出贡献,这就是有机农业的健康原则。为此,有机农业采取了一系列可持续的农业技术来保障[7]。
2.2有机农业的主要技术
2.2.1有机生产产地环境要求
有机标准(GB/T19630.1—2011)的环境基地要求:有机生产需要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有机生产基地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有机生产单元是一个整体,为了防止有机生产受到污染的风险,有机生产单元周围必须设置缓冲带将有机生产单元和常规生产区域进行有效隔离,且缓冲带上的植物不能认证为有机产品。在土壤和水资源的利用上应充分考虑其可持续性,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灌溉方式(滴灌、喷灌、渗灌等),这种可持续性的灌溉方式也符合中央新时期治水方针对水土保持提出的新要求,即2015年2月10日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时明确提出的“保障水安全关键要转变治水思路,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有机农业在强调产品本身有机完整性的同时也强调生态环境保护,严禁通过毁林、毁草、非法开荒来发展有机种植,而获得有机认证的农场是禁止随意焚烧秸秆的,以破坏生态为代价发展有机农业违背有机农业的宗旨。因此,生产地水土流失明显没有采取有效水土保持措施的,就不能被认证为有机基地[8]。
2.2.2土壤的培肥管理技术
有机农业理论认为,作物赖以生存的土壤中有动物和微生物,是一个活的生命系统,作物吸收养分的过程是先给土壤“喂”肥,待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后再供给作物养分,而现代农业中化肥的施用则是直接给作物提供养分,这在有机农业中是禁止采用的。因此,有机生产中养分的循环是个相对封闭的系统,要求有机肥应尽可能地来自于有机生产单元系统内,即有机单元中的所有有机物质要尽可能回归土壤,同时在轮作计划中要把豆科作物和豆科绿肥作为土壤氮源补充的重要手段,并在有机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土壤的养分流失,提高土壤养分的利用率,就是说有机农业生产强调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通过种养平衡来补充因作物收获从土壤带走的有机质和养分[7]。
2.2.3病虫草害的生物、物理防治技术
有机农业理论认为,一个良好的有机生产系统不会有严重的病虫害,病虫害问题的出现往往是耕作不适当的信号,如作物种植单一化、品种缺乏多样性、施肥不当、农药使用对植物益虫的影响等。因此,在作物的病虫草害防治方面,有机农业倡导应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实行以农艺措施为主、生物和物理措施为辅的健康栽培技术;在应对作物种植单一化问题时,有机农业中采取的农业措施是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等技术。《有机产品》国家标准(GB/T19630.1—2011)规定:一年中植物应进行三种以上作物轮作,一年种植多季水稻的地区可以采取两种作物轮作,冬季休耕的地区可不进行轮作。合理轮作、间(混)作和套作可以改变农田的生态和田间小气候、增加生物多样性、降低敏感性植物的密度以减少病菌侵染机会,同时可利用特色颜色或敏感背景、植物分泌物、机械隔离和小气候等达到有效防治病虫害的目的[7]。
2.2.4野生采集中强调可持续性
野生采集的农产品也在有机产品的认证范围中。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有机标准对野生采集特别强调了“可持续”:野生植物的采集方法和采集量都必须在适度的范围内,采集方法不能对野生植物的生长及其环境产生破坏性影响,采集量也必须小于采集区域内生态系统可持续生产的量,从而防止因野蛮采集造成野生物种的衰退和灭绝,进而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引起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由此可见,有机农业遵循的是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强调人类与自然形成一个整体且和谐相处、共同协调发展。有机农业生产过程中维持和保证农业生态系统稳定的生物或栽培措施、节水灌溉措施、野生采集方法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中均可应用。
3福建省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3.1优越的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
福建自然条件优越,森林覆盖率全国最高,大气清新,土壤干净,水质良好,生态环境良好,生物种类繁多,全省植物种类有3000种以上,且绝大多数动植物品种未经过基因重组,十分有利于有机农业的发展[9]。
3.2良好的有机农业发展基础
有机农业生产以传统农业栽培方法为主,福建农民在精耕细作、用(种)养结合、地力常新、农牧结合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正是发展有机农业的精髓;福建各地都有着独特的传统经验,如蘑菇栽培、混农林业、林草结合、旱地耕作等,这些传统经验与现代科技结合又为地方特色作物品种(豆类、特菜)选育、生物防治技术及生物产品生产、生物材料快速堆腐及生物肥料生产、节水技术等注入了新的活力,加之一些新技术的不断产生和推动,都为有机食品的生产、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9]。
3.3健全的有机农业技术储备
虽然福建省有机农业2001年才开始起步,但是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发展已经有20年历史了,为有机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转换基础,有机农业在短短的10来年内已初具规模;有机食品生产和认证体系已较健全,如省环保局的有机食品认证中心和农业厅的绿色食品办公室也开展有机食品认证工作[10-11]。
4小结
安溪县曾经因过度垦殖发展茶业生产而成为福建省水土流失重点县中的Ⅰ类县,茶叶的品质也威胁到了闻名全国的“乌龙茶之乡”的声誉和生存安全。为了保证茶叶质量,县政府引导和鼓励茶企发展生态茶园和有机生态茶园,如在茶园套种生态绿肥油菜花、大豆等,并在“外安溪”公路沿线对低产茶园实行退茶还林,走绿色强茶道路,从而使有机生态茶园建设的第一效用即茶叶质量得到了保证。在第一效用充分发挥的基础上,安溪政府继续推进“持续治绿”政策,把曾经的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县通过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打造成了观光旅游度假圣地,2013年,茶叶产值达20亿元,年创税收3亿元[11]。福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也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这些地区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品的使用量相对较少,农业面源污染较轻,有利于发展有机农业。这些水土流失严重的贫困地区应该根据当地的生态资源、劳力资源和经济资源,借鉴安溪县茶业发展道路,切实进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在各方面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适度发展有机农业,以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进而实现“生态宜居、兴业富农、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林强.福建农地基本特征及水土保持措施探析[J].福建水土保持,2001,13(1):30-32.
[2]项华宗.青山作证———项南与福建水土保持[J].中国水土保持,2012(6):4-6.
[3]福建省食用菌协会.福建省食用菌学科发展研究报告[J].海峡科学,2011(1):56-65.
[4]李闽榕,杨江帆.中国茶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18-120.
[5]许文丰.浅谈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J].陕西水利,2010(3):131-132.
[6]刘利年.陕西省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水土保持,2014(6):4-6.
[7]高振宁,赵克强,肖兴基.有机农业与有机食品[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5.
[8]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技术工作组.《有机产品》国家标准理解与实施[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1-2.
[9]刘宁.依法监管科学防治全力开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新局面[J].中国水土保持,2015(4):1-4.
[10]韩海东,林永辉,刘明香.低碳农业背景下闽台有机农业交流与发展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452-457.
[11]李闽榕,杨江帆.中国茶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75-79.
作者:韩海东 王俊宏 陈志彤 刘明香 黄毅斌 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生态研究所 福建省山地草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福建省丘陵地区循环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