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六合区现代农业发展问题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六合区现代农业发展问题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六合区现代农业发展问题分析

【摘要】南京市六合区走出了一条符合区情实际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但也存在对农业的投入力度还不够大,农业产业链不长,农业园区产业重合度较高,农业合作社的带动能力还不强等问题。建议通过分类布局来规划六合区农业产业发展;用工业化理念通过接二产、连三产的方式来谋划农业产业的融合;结合江北新区的发展目标用城镇化建设的红利带动农业市场发展;用“互联网+”力促线上线下的结合来推动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新业态不断涌现。

【关键词】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南京

近年来,南京市六合区立足自身区位特点,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涌现出永鸿巴布洛生态谷、鑫森生态园和绿航生态园等一批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项目,初步形成了板块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市场化服务、品牌化战略的农业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符合区情实际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1六合区现代农业发展概况

六合区是南京的“江北门户”,区域总面积1471km2,是南京市最大的“菜篮子”基地。全区现有农户14.5万户,拥有耕地面积62573.3hm2、林地面积34586.67hm2、养殖水面11160hm2。2014年,全区农林牧副渔总产值90.3亿元,农业基本现代化进程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

1.1农业产业板块布局日趋完善

根据资源分布特点、农民种植传统以及区位交通状况,全区初步形成了3个农业产业带、5大农业特色产业和6个重点农业园区的总体布局。3个农业产业带沿贯穿六合境内的东西北三条交通干线构成产业轴线,东部、西部为设施农业产业带,北部为现代农业示范带。6个省市级农业产业园区重点发展现代设施园艺、富硒和特粮特经、规模化畜禽和水产养殖、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和贸易物流等特色产业。

1.2农业规模化生产初具雏形

截至2014年底,全区累计流转土地面积39386.67hm2,占全区耕地面积的63.1%,其中,2010年开始推进的“万顷良田”工程,流转土地6666.67hm2,形成大规模连片的农业用地。在此基础上,积极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到2014年底,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共有84家,实现销售收入165亿元,远望富硒、隆盛油脂等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农业现代化市场经营体系。同时,以园区建设为载体推动农业集聚、规模发展,已建成各类农业园区10个,其中省市级园区6个,规划建设面积15593.3hm2。

1.3农产品品牌建设持续强化

在江苏省第十六届“陆羽杯”茶叶评比中,华平、极目、六平3个品牌获特等奖,南京市3个特等奖全部落户六合区,目前全区共有省名牌农产品3个、市名牌农产品13个。建有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个,先后制定了黄心芹、富硒米、鳙鱼等农业地方标准12个。通过“三品”认证总数305个,“三品”产地认定面积66666.67hm2,产量66.4万t,种植业“三品”认证的农产品总产量占种植业农产品总产量的比重达37%。

1.4农业市场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全区现有农贸市场44个,农产品通过零售、批发、商超对接、网络等方式进行销售,截止2014年底,农产品销售有农超对接的达60家,农校对接的近20家,农企对接的达30家。同时,不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建成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全年各类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99.5%。街镇“五有”农技综合服务中心和街镇“五有”兽医站基本做到全覆盖,科技下乡、农民培训、农业科技入户、耕地保护、林木病虫害防治等各项服务活动深入开展,仅2014年累计培训农民4.6万人次,发放各类惠农补贴近亿元。

1.5农民收入显著增加

现代农业的发展,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龙池街道渡口村近千亩大棚叶菜五种五收,亩效益超过2万元;马鞍街道勤丰社区通过发展大棚葡萄和大棚番茄,年均增收3000多元。2014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7800元。同时,休闲观光农业也成为全区农民收入增长的新亮点。截至2014年底,全区拥有省、市级森林公园7个,以“茉莉花园”为主的农家乐专业村9个,各具特色的生态农园15个,休闲农庄50个,农家乐经营户190家,休闲农业从业人员近两万人。2014年全区休闲农业接待人次达到406万,实现休闲旅游收入13.4亿元。

2六合区现代农业发展存在问题

2002年撤县建区以来,六合区农业总产值呈现跨越式增长,2014年农业总产值已达90.3亿元,是2002年的3.2倍。总体来看,农业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现代农业取得了较好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2.1对农业的投入力度还不够大

农业与其他产业相比,前期投入成本大,回报周期较长,且受自然灾害、市场需求变化等影响较大,因此,农业产业的总产值虽然逐年递增,但增长率与其他产业相比仍较缓慢。从近年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与农业产业投资额的数据来看(详见表1),一产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并不高,且从2013年开始还出现了下降趋势,一产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例从2009年至今更是每年不到3%。而现代农业是高投入高产出行业,农业科技装备、产业化经营、农产品深层次加工等环节无一不需要投入。

2.2农产品加工企业分散,农业产业链不长

虽然区内已引进了雨润等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但由于开始规划不统一,导致加工企业布局分散,没有形成相对统一的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同时,已建成的全区上规模的农产品仓储物流企业还不够多,导致全区农产品配送服务与农业大区地位并不相符,影响了农业产业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缩减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空间。

2.3农业园区和农产品还没有完全形成错位发展

从区内看,尽管农业产业园区众多,但产业重合度较高,尤其是果蔬、苗木等,基本上每个园区都有相关产业,难以形成区域性的种养规模。与区外比,一些农业产业的品牌竞争力还不强,比如龙池现代农业示范园的西瓜、草莓产业与江宁横溪、溧水白马等农业园的相关产业相比“名头”还不够响。归根结底在于六合区的农业园区在建设之初,缺乏“先规划、后建设”的理念意识,没有形成错位发展。如何开发这些产业相关的衍生产品,切实打好错位发展这张牌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2.4农业合作社的带动能力还不强

根据统计局调查数据,截止2013年底,全区各类农业合作社共有436家,营业收入35832万元,户均营业收入82万元、从业人数25人。其中,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6家,占1.37%;500~1000万元的11家,占2.52%;500万元以下的419家,占96.1%。从户均营业收入看,多数合作社营业收入在500万元以下,辐射带动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从从业人数看,合作社经营规模普遍过小、组织化程度不高,有的甚至没有加工或收购产品的场地以及办公服务场所,带动农民就业的能力还不强。

3六合区现代农业未来发展建议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推动“四化同步”发展,“四化同步”的本质是“四化”互动,是一个整体系统。就“四化”的关系来讲,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和装备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支撑和保障,而信息化推进其他“三化”。[1]农业产业只有接二产连三产、实现“四化融合”才能发挥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1用分类发展规划农业产业布局

根据2015年6月公布的江北新区规划方案,建议通过“东拓展,西稳定,南集中,北提升,中加工”的分类布局来规划农业产业发展。“东拓展”,指的是在六合行政区划东部着力拓展新的特色农业项目,金牛湖和横梁街道作为江北新区中的新市镇,其土地转移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这将给现代农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考虑到与其他园区的错位发展,新的特色农业产业项目更适宜集中在这一区域。“西稳定”,指的是稳定西部农业园区的设施蔬菜供应。在江北新区规划中,西部的龙池片区以现代服务业、科技研发和生活服务为主导功能,作为生活服务配套的一部分,稳定安全的设施蔬菜供应必不可少。“南集中”,指的是在南部集中农产品运输,在江北新区规划中,南部的大厂片区将建设江北生产服务中心,同时江北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和沪江商贸城的农产品集中交易点也已初具规模,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北提升”,指的是提高现代农业的规模、产量、效益,北部的竹镇、马鞍、冶山3个街镇都已形成上规模的省市级农业产业园区,其农产品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未来要更注重农业科技创新,实施品牌化、高效化、集约化发展战略,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中加工”,指的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中部的雄州组团位于六合行政区的中部,基础设施较好、行政审批便捷、社会化服务优良,加之劳动力资源丰富,具备了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基本条件。

3.2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产业融合

将工业化理念引入农业产业发展中,可加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使农业生产迈向集约化、规模化,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六合区是传统农业大区,一直以来,农业产业的生产环节较为发达,但农产品加工和物流业等环节滞后。未来一是要加快建立农产品加工园区。借鉴工业园区建设经验,在统筹考虑区位交通、区域农业主导产品、区域农民生产习惯的基础上,新建或改建农产品加工园区,加大对农业园区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引进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二是要扶持改造传统农业加工业。大力扶持区内传统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像远望富硒大米、隆盛油脂等企业已具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自身的产业加工链,需要进一步支持这些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促进企业管理上水平、产品升档次、品牌出影响。三是要加快农产品物流业建设。六合区道路交通体系较为完善,军民两用机场已建成启用,加上原有的长江码头和二桥、四桥过江枢纽,未来可充分利用海陆空交通网络,建设与之相对应的物流集中点,加快形成江北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农产品配送基地。

3.3用城镇化红利带动农业市场发展

城镇化可以为农产品提供市场,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要充分利用城镇化红利。一是通过土地流转加快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可以增强农业产业抵抗自然风险、适应市场风险的能力,可以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政府引导下探索以承包、租赁或股份合作的方式实施土地规模经营。二是发挥城镇化的优势,促进教育、文化、医疗、社保等公共资源均等化配置,积极培育农业服务中介组织,为农产品交易提供有关信息咨询、合同签订、纠纷调解等服务。三是通过城镇化带动发展农业市场多元化。随着城镇化的发展,现代农业的经营范围已不局限于农业生产这一领域,随着全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市镇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农村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观光农业、订单式农业等多元化的农业形态也必将不断丰富,这也需要我们及早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市场服务体系。

3.4用“互联网+”推动农业新业态涌现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其对农业产业的推动作用也愈发明显。面对这一新的发展机遇,一是要利用互联网推动大众创业。六合区现有的107个涉农村(社区)中通宽带互联网的有101个,这为“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正在区内筹建的江苏省农业科技大市场,建成后也将为全区农民创业提供新的平台。未来需要加大对农民创业的引导,利用线上线下的结合,推动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创业。二是要利用互联网创新农业生产方式。随着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的不断融合,智慧农业、自动化农业已成为农业新业态,这类远程控制型农业可以把生产过程变成旅游景点和科普教育点,既提升农业生产质量,也能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三是要利用互联网改造农产品营销模式。随着电子商务技术不断成熟,网络购物已走进千家万户,要建立推广网上农业交易平台,引导农业合作社、农业生产大户利用网络平台拓展销售渠道,一切按照市场要求来生产和销售农产品。

作者:袁帆 单位:六合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