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互联网时代农业发展思路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互联网时代农业发展思路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互联网时代农业发展思路分析

摘要:当前,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结合正在提速,如何将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链环节结合,实现农业产业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的转型发展成为研究的热点。基于官方统计数据和媒体公开报道,对贵州省农业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价分析,对发展互联网农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析,并就加快贵州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发展;互联网+;贵州省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猛,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社会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到了16.39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3.8%。网络零售交易额超过2.8万亿元,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1]。2015年,“互联网+”农业的概念热潮涌动,国家各级发展扶持政策也纷纷出台:5月8日,国务院出台“电商国八条”,提出加强互联网与农业农村融合发展,中央财政将拿出2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5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今年新增1.4万个行政村通宽带,在1万个行政村实施光纤到村建设,95%以上的行政村通固定或移动宽带;8月21日,由商务部牵头,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等19个部委参与的《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见》正式,这也是我国首个全面部署农村电商发展的文件[2]。互联网+农业的化学反应持续发酵,不仅体现在政策层面上,在资本市场的关注与推动下,互联网也正在不断地渗透、改造、重构农业产业组织形态、经营管理理念与模式。

1贵州省农业发展现状

贵州省属传统的农业省,农业人口和农业产业比重较大。按常住人口计,2014年末全省总人口3508.04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104.47万人,占60%。按三次产业分,2013年,全省第一产业就业人员1189万人,占总就业人数63.3%,第一产业增加值1029亿元,占比12.9%。根据2014年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种植业增加值867.07亿元,比2013年增长8.1%,全年粮食产量1138.50万t,为近五年最高水平;全年林业增加值49.11亿元,比2013年增长7.3%;畜牧业增加值330.02亿元,比2013年增长1.8%;渔业增加值29.25亿元,比2013年增长19.7%。水产品产量20.94万t,比2013年增长25.4%。总体来看,近年来贵州省农业发展保持了良好快速发展态势。

2存在的问题

2.1农业自然资源禀赋较差,基础设施条件水平低

贵州省山地面积占全省面积的93%,全省石漠化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1/4,是典型的山地农业,耕地破碎、分散,连片面积不大,中低产田土比重高,大多数地方生产条件较差,交通落后,水利设施匮乏,季节性水土资源供求矛盾突出;农业机械运用率比较低。2014年,贵州省农机总动力仅2389.12万kW,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约10%,居全国末位,处在农机化发展初级阶段的初期,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田水利建设基础设施水平低,全省有效灌溉面积131.76万hm2,旱涝保收面积仅65.65万hm2,农业生产受气象条件影响波动大(《贵州省统计年鉴》2013年数据)。

2.2农业科技发展水平比较滞后,对产业的支撑引领作用不足

贵州省农业科技人才匮乏,农业科研水平、成果转化率、科技进步贡献率与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截至2014年,在农业部50个产业技术体系中,贵州全省仅有28名科研人员入选,岗位科学家仅有1人(贵州师范大学陈庆富,燕麦荞麦体系岗位专家),其余27人分布在各地区的综合试验站。2012年,贵州省水稻平均产量393kg/667m2,玉米294kg/667m2,大豆39kg/667m2,马铃薯177kg/667m2,粮食作物平均单产仅236kg/667m2,油菜籽105kg/667m2,甘蔗3930kg/667m2,各类农作物单产水平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仅42%左右(《贵州省统计年鉴》2013年数据)。

2.3基层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有待提高,农民增收潜力大

2013年,贵州全省6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中,受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人口比重8.61%,受高中教育程度人口比重10.21%,受初中教育程度人口比重35.66%,受小学教育程度人口比重34.91%,未受教育人口比重10.61%(《贵州省统计年鉴》2013年数据)。以粮油生产为传统的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53元),导致农业从业人员减少,大量有文化、懂技术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2011年,贵州省在外务工人员达750万,2012年接近800万(贵州日报2013年新闻报道数据)。农村留守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年龄老化等问题日趋严重,农业科技成果推广难度加大,劳动生产效率难提升。

2.4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升明显,领军型农业龙头企业仍有待扶持发展

近年来,贵州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育壮大龙头企业,提高农业整体效益。2012年统计数据显示,全省251家省级以上的重点龙头企业资产总额仅200余亿元,85.7%的龙头企业年销售额都在5000万元以下,销售收入上亿的企业25家,不足10%;2014年,贵州全省404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拥有资产总额337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70亿元。近几年,尽管贵州省涌现出了一批成长较快,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但更多是规模小,起点低的家庭作坊,大多是采用产销一体的初级产品经营模式,缺少精深加工技术和产品,以及知名品牌,带动能力较弱。领军型农业龙头企业仍有待扶持发展[3]。此外,品牌杂乱多、整合难度大、行业内的恶性竞争等都影响了贵州省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4]。

3贵州省发展互联网农业的机遇与挑战

3.1机遇

3.1.1产品优势

贵州省的气候地理条件孕育了极富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质。在当前追求绿色、生态、优质农产品的消费大趋势下,贵州“道地”农产品是贵州省农业的最佳名片,如长顺绿壳蛋鸡、花溪秃嘴黑毛猪、都匀毛尖绿茶、大方天麻和赫章旱半夏等,这些悠久历史、品种优良、带有显著地域特点的物产就是贵州省农产品竞争力的天然优势[5]。

3.1.2政策扶持

《农业部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推进贵州特色农业发展的合作备忘录》提出,农业部将在加快特色农业发展方面给予贵州省支持,帮助西南贫困山区和民族地区探索加快其发展的有效路子,并在资金安排、项目布局、体制创新等方面对贵州给予倾斜支持。2015年8月,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贵州)平台正式启动,计划用3a建成贵州省农业大数据,在9个市(州)及贵安新区整建制推进智农卡和智农通服务,建成云平台集成应用示范县10个,云平台集成应用示范园区100个,新型职业农民建档立卡300万户。到2017年,实现云平台智农通服务对各类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新型职业农民、各级农技推广人员、农业专家、各类农科院所的基本覆盖,把贵州省打造成为“互联网+农业”示范区。

3.1.3硬件基础条件持续改善

近年来,贵州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交通运输发展迈入大发展时期。2014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4000km,通高速公路县增至79个。贵广高铁通车,贵州省进入“高铁时代”。通航机场实现9个市州全覆盖。2015年一季度全省公路运输总周转量比2014年同期增长38.8%,增速位居全国第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进了物流行业快速发展,为贵州省农产品实现产地快速流出创造了条件。2013年,贵州省启动实施《宽带贵州行动计划》,加强了互联网出省带宽等宽带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14年底,贵州全省行政村通宽带、自然村通电话比例分别达到91.6%和99%以上;全省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达到668.4万个,城市地区20M以上宽带接入能力占比达到74%,农村地区4M以上宽带接入能力占比达到93%,4G网络基本实现全省市州城区、县城的连续覆盖和100%的乡镇有效覆盖。信息融合驱动发展已在多彩贵州省形成大势,为“互联网+”战略做好了准备。

3.1.4互联网+农业大潮涌动

近年来,各大电商积极在农业领域进行布局,农产品电商的仓储、冷链配送、物流和IT等系统建设都在资本的推动下快速生长。2014年10月,阿里宣布启动“千县万村”计划,预计在3~5a内投资百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京东在全国县乡积极布局“先锋站计划”,依靠自身物流体系在农村设立信息站。互联网“节点化、去中心”的内在特征助力贵州省克服了传统的地理区位劣势,给“藏在深山少人知”的特色区域农产品提供了一个开放的低成本展示平台。

3.2挑战

3.2.1百舸争流考验顶层设计

在政策引导和社会资本的推动下,贵州省农产品产量与产业规模正快速增长。以茶叶产业为例,近年来,随着贵州省茶产业扶持力度的加强,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茶产业的各个环节,茶企业亦是逐年上升。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8月底,贵州全省共有茶叶企业3823家,比2013年增长36.4%。其中,以加工为主的550家,比2013年增长17.8%;以批发零售为主的1297家,比2013年增长72.7%,平均每周新开11家茶叶加工企业和18家批零销售企业。如何在产量增长的时候协调好内部竞争,避免增产不增收困境和同质化恶性竞争?如何将市场资源与地方行业产业整体发展规划和区域整体战略布局结合统一,对产业形态与发展进行顶层设计与规范,是贵州省地方政策和工商部门需要考虑的[6]。

3.2.2鱼龙混杂考验管理监查

互联网的赚钱效应,网商经营的低门槛使得一般的从业者都可以开办自己的电商网店。百度搜索“贵州特产网”关键词,有27.8万条结果,署名“贵州特产”“贵州民族特产”“贵州土特产”的独立网站不下20家,网站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数据截至2015年9月30日20:00);在淘宝网搜索店铺关键词“贵州特产”,有951家店铺,其中,近一个月成交1000单以上的店铺有16家,成交200单以上的有78家店铺,其余的一些网商店铺基本已处于更新停滞或休眠状态(数据截至2015年9月30日20:30);整体来看,贵州省的网商群体呈现出“多、小、散、弱”现象。这些商家或个人经营者既是贵州省农业的经营参与者,也是贵州省网商的代言人,是外界了解、发现、评价贵州省农产品的窗口。如何对他们的经营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如何维护贵州省特产的纯净和价值,如何经营好贵州省农产品这块新招牌,这也是互联网电商带来的新问题。

4加快贵州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4.1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因地制宜,打造品牌,走精品农业产业发展道路

贵州省农产品种类多,上市期长,且当地农产品,如烟草、天麻和茶叶等在品质、风味、功效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地域优势;但是由于地势复杂,难以实现大面积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往往产量都不是很高,规模效益差。鉴于此,建议当地在发展农业产业时,应结合贵州省地方农业的实际情况,坚持走“优质、特色、生态友好”的精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道路,积极打造地理标志性特色农产品品牌,用品牌的无形价值,弥补产量和规模上的不足。同时,在发展产业过程中,应因地制宜地选择品种类型,充分考虑生产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三同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4.2应高度重视、积极探索互联网电商等新型商业模式对传统产业的升级与推动作用

电商的优势毋庸置疑,将对传统的商品经销模式构成巨大冲击,这对于后发型的贵州省农业产业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机遇。电商不仅可大幅降低企业产品的营销成本,扩展市场空间和产品辐射范围,还可实现市场信息的快速反馈,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电商的低门槛,小投资,无须中间商环节等特点对于初创期、资本薄弱的小微农业产业经营者尤其适合,如果能加以引导和扶持,有望拓展贵州省地方农产品的市场空间,提升产品知名度,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

4.3发挥政府的积极带动作用

产业经营主体不成熟时,政府要主动补位领跑,牵线搭台,引导构建内部有序竞争生态[7]。贵州省本地的大型知名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依然比较少,市场知名度普遍一般,统治性的品牌尚未形成;为避免在电商市场开拓过程中造成贵州省内产品间无序竞争,造成“内部倾轧”,政府部门有必要成立相应的商会或协会,加以引导,避免内耗,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带动产业链整体提升。此外,在电商经营初创期,由于没有可资参考的消费反馈信息记录,消费者往往对产品品质与经营者诚信缺乏信心,可以考虑在主流电商门户网站通过“政府铺路搭台、企业产品唱戏、商会协会监督”的模式,利用政府形象公信力与诚信担保机制,为地方农产品品牌打造、市场营销造势,帮助本地企业开拓、对接电商市场。目前,这方面已有成功范例,如2013年遵义市引进阿里巴巴集团,打造全国首个农食类产业集群,同时也是西南地区首个地方特色产业集群——“阿里巴巴•遵义产业带”。2014年底,遵义市已有300家企业在阿里巴巴网站上线,交易额突破1亿元。

4.4想方设法加大科技教育投入,为未来长久发展夯实根基

贵州省农业的困境与科技教育投入不足有密切关系。据科技部2013年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贵州全省科技总投入仅47.2亿元,仅是江苏省(1487亿元)的3.2%,在西南四省区中也是投入最少(四川省400亿元,广西107.7亿元,云南省79.8亿元),有限的科技投入中,33亿元主要投入制造业,农业科技投入非常少;据2013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数据显示,贵州省2013年公共财政教育支出553.48亿元,在西南四省区中也是投入最少(四川省1031.33亿元,云南670.87亿元,广西611.85亿元)。此外,2013年,贵州全省获得国家资金支持项目551项,支持经费58460万元(贵州省科技厅2014年科技工作简报数据)。国务院总理在2013年全国人大分组会议上也强调“贵州省要夯实教育这个百年大计的基础”,然而贵州省本地的经济总量有限,对教育科技的发展投入力难从心,人才培养、科技研发的历史欠账较多,未来需要在国家层面予以充分重视。

参考文献

[1]新华网.2014年我国全社会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6万亿元[EB/OL].[2015-00-03](2015-10-03)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5-08/03/c_1116128432.htm

[2]商务部.商务部市场建设司负责人就《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见》进行解读[EB/OL].[2015-09-11](2015-10-03)cdtb.mofcom.gov.cn/article/tansuosikao/201509/20150901116612.shtml

[3]朱满德,王秀峰.贵州省逐步缩小城乡经济差距的思考[J].贵州农业科学,2012(8).

[4]潘时常,朱菊萍,焦金芝.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若干思考[J].现代经济探讨,2011(12).

[5]汪立波.山水黔灵生态贵州——贵州特色农产品掠影[J].农产品市场周刊,2012(36).

[6]王晓燕.喀斯特山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贵州省长顺县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5).

[7]张可成.略论农产品品牌建设中的政府行为[J].理论学刊,2009(9).

作者:姜爱良 陶书田 俞建飞 单位:南京农业大学科学研究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