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德宏州农业发展转型问题与目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德宏州农业发展转型问题与目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德宏州农业发展转型问题与目标

【内容摘要】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发展提质增效,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关键所在。与发达地区相比,德宏州农业仍存在较大差异,农业发展的基础脆弱、质低效差。新时期,立足独特的资源禀赋,稳定粮食生产,巩固提升特色种植业,着力做实高效林业,稳步发展优质烟草,加快发展生态牧业,打造现代农业庄园,着力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加快德宏农业发展转型步伐。

【关键词】德宏农业;发展转型;问题目标

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发展提质增效,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关键所在。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德宏州农村农业经济取得了较大成效。与发达地区相比,德宏州农业仍存在较大差异,农业发展的基础脆弱、质低效差。立足德宏实际,剖析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农业发展转型多重目标,意义尤为重要。

一、德宏州农业整体发展态势

2013年,德宏州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唯一粮食净调出州市的优势进一步巩固,生态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蔗糖产业振兴3年行动计划成效初显,烟草税收增长工程稳步推进,茶、胶、畜、咖啡、柠檬、蔬菜、水产等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做强做大,冬农开发势头强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2008~2013年的五年间,GDP年均增速为13.7%,其中:第一产业年均增速7.3%,第一产业对GDP增长的平均贡献率15.6%。

(一)农业经济持续增长。在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增加值由2008年295,559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657,554万元,年均增长17.34%。2013年,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占56.88%、18.29%、19.35%、3.13%、2.35%,农业内部发展呈不均衡发展态势;也说明了目前牧业和渔业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二)农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8年的2,439元提高到2013年的5,608元,年均增长18.12%。从收入来源看,2013年家庭经营性收入3,286元,占58.59%;工资性收入1,617元,占28.83%;财产性收入67元,占1.19%;转移性收入638元,占11.38%。家庭经营性收入仍是农民收入重要来源,农民非农增收有较大的潜力。

(三)粮食生产实现连年增产。粮食播种面积从2008年的157.12万亩发展至2013年的231.56万亩,增长47.38%;粮食产量从2008年的46.02万吨增长至2013年的75.27万吨,增长63.56%。全省唯一粮食净调出州市的优势进一步巩固。

(四)高原特色种植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德宏遮放贡米列入云南六大名米,咖啡、坚果种植面积及产量居全国前列,并获得“中国咖啡之乡”和“中国坚果之乡”美誉,建成全国最大的香料烟种植基地。2013年,以贡米为代表的德宏香软米稻谷种植面积突破60万亩;甘蔗种植面积80万亩,产值42.25亿元;茶叶种植面积达35.6万亩,产量1.8万吨,茶叶总产值2.09亿元。以咖啡、坚果、柠檬、烟草为代表的特色生物种植面积突破200万亩,咖啡、坚果、柠檬、烟草总产值分别达到19.5亿元、1.06亿元、0.45亿元和6.67亿元;冬农开发总产值21.25亿元。

(五)生态牧业持续发展。2013年肉类总产量9.90万吨,比2008年的5.63万吨增加了4.27万吨、增长75.84%。其中猪肉、牛肉、羊肉、禽肉产量分别达到7.55万吨、1.02万吨、0.14万吨、1.15万吨,比2008年分别增长51.61%、78.95%、55.56%和71.64%。2014年建成2个千头牛场、3个万头猪场,肉蛋奶总产量12.2万吨,产值23.8亿元、增长10.8%。生态牧业持续发展,带动了农户增收致富。

(六)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增强。与中国农科院、云南农业大学等签订了州院(校)合作协议;建立了水稻、玉米、柠檬、橡胶、马铃薯、甘蔗等6个国家级农业综合实验站和咖啡、石斛等2个国家级品种资源库。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先后在德宏建立了柠檬、红木、咖啡、水稻、水文、油茶博士工作站和中国咖啡工程研究中心等涉农研究站点。2013年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51%,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5%以上。

二、德宏州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德宏州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低、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尤其是山区乡镇受自然资源、地理环境、资本技术等方面限制,现代农业所需的机械装备、水利设施、化肥、塑料薄膜等现代生产要素难以有效运用于农业生产中。全州20%左右的水田是靠天吃饭,大部分旱地没有水源,天干水少、下雨沟倒的情况还普遍存在。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偏低。

(二)农业公共服务水平偏低。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尚未健全完善;农业技术信息、新品种信息、人才信息、供求信息和法律政策信息等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尚未构建成熟;专家参与农业技术指导,开展农业科技培训讲座,培养农民骨干人才,实现农业科学技术与农户生产实践挂钩的农业科研部门的技术优势尚未充分发挥作用;引导专业大户、运销大户、销售中介组织联营合作开拓市场的增强流通多样型公共服务窗口尚未开启。

(三)先进农业科技应用能力不强。全州仅有农业试验示范基地10个,选聘技术指导员181名,农业科技示范户1,810户,建立4个科技示范村,辐射带动3.6万户示范户。农业生物工程技术、平衡施肥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工厂化养殖技术等先进的农业实用科技应用还很少。使用农作物良种自主选育、鉴定、繁育、推广及农产品生产经营良法研发滞后,杂交水稻、玉米和脱毒马铃薯种薯等良种供应明显不足。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吸收接纳科技知识能力弱,市场、信息、法制观念淡薄,农业生产的质量意识、标准化生产意识、合同意识不强,组织化程度较低,采用“公司+农户”、“中介组织+农户”、“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户”等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组织形式较少,农村大部分地方仍依靠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

(四)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全州龙头企业虽然已有80多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6家),但是亿元以上产值的龙头企业仅有8家,2000万元产值的龙头企业33家,全州除贡米、蔗糖等产业具有相对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带动外,龙头企业整体带动能力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导致各产业在发展进程中规模化、产业化、信息化、市场化程度低,产品加工处于初加工阶段,产品附加值小,品牌影响力弱,市场竞争力不足,难于形成大产业、大商品、大农业的发展格局。

(五)农村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由于农业用地总面积有限,粮糖茶胶等传统产业需要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巩固提升,咖啡、坚果、柠檬、核桃等优势特色产业及烟草等新兴产业需要在扩大种植规模的基础上快速发展,导致产业争地矛盾凸显。大量开荒种地,导致农业资源过度开发,生态资源遭到破坏,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威胁,资源环境亮起了红灯。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农业才能实现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三、德宏州农业发展转型的多重目标

(一)稳定粮食生产。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播种面积底线,实施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提高口粮生产和保障能力。综合考量耕地资源承载力,实施中低产田地改造、土地整治和耕地质量建设工程。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及“五小水利”工程,大力发展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巩固盈江、芒市两个国家级,陇川、瑞丽两个省级商品粮基地县地位,提升“遮放贡”、“小毕朗”、“福睿”等多个大米品牌,大力发展有机米、生态米、保健米等精深系列产品,进一步扩大“遮放贡”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绿色、生态、有机为主线,建设优势粮食产业带,培育优势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主打区域特色粮食品牌。建设优质软米生产基地,推广种植遮放贡米为代表的优质软米、香软米、加工专用米等多类型的优质米。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好国家种粮直补政策,确保补贴资金准确发放至种粮农户手中。

(二)巩固提升特色种植业。推进优势特色经济作物向最适宜区聚集发展,抓好冬季农业开发,巩固提升蔗糖、茶叶、橡胶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柠檬、柚子等产业,稳步推进咖啡、坚果等新兴特色产业,打造“柠檬之都”、“坚果之乡”“咖啡之乡”、“柚子之乡”品牌,建设糖料生产基地、蔬菜生产基地、国家级热带农业示范区及中缅特色农业合作示范区。具体来讲,重点建设陇川、盈江、芒市等国家糖料主产区,稳定种植面积,提高甘蔗单产和含糖分,提升原料供应能力;努力创建一批规模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程度高的茶叶专业乡(镇)、村。依托龙头企业,重点发展茶庄园、茶餐饮业、茶礼仪、茶旅游等服务;依托德宏后谷咖啡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打响“德宏咖啡”地理标志;着力推进中缅现代柠檬示范园建设,扶持“国家级柠檬综合实验站”、“国家柠檬良种繁育中心”建设;加大高山蔬菜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研究及示范推广力度,解决州内居民夏季吃菜问题;巩固提升以冬早蔬菜、冬马铃薯、西甜瓜、鲜食玉米、冬油料(油菜)等作物为重点的冬季农业,推进产业化经营。

(三)着力做实高效林业。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与提升传统林业,大力发展速生和珍贵用材林、木本油料和云南皂荚、辣木等重点产业,推动林产业集约化、集群式发展,实现林业发展、生态改善的协调统一。具体包括,重点选择西南桦、杉木、旱冬瓜、秃杉和红木类等珍贵树种,大力发展珍贵优质用材林、速生丰产用材林;积极推广选育核桃、坚果、油茶等优良品种和丰产栽培技术,扶持发展龙头企业,打造年产千吨壳果果仁的生产线,开发以坚果为原料的食用油、胶囊、糕点等系列产品;以市场为导向,稳妥发展辣木、石斛、草果、魔芋、胡椒、绞股蓝、滇皂荚、薯蓣、萝芙木、重楼、美登木等中草药种植,合理开发利用野生中草药资源;优化资源配置重点整合打造一批依托森林资源开展森林旅游的旅游龙头企业和知名景点景区,稳步实施森林生态旅游工程。

(四)稳步发展优质烟草。实施烟草产业“三步走”发展战略,加快规划和建设基本烟田,改造中低产烟田。坚持特色、优质、生态,突出优势、质量取胜、优化布局、巩固提升、打造品牌。把德宏建设成为国际型优质烟叶战略基地、云南省烟叶后备战略基地和中式卷烟高端品牌核心原料生产基地。加强烟叶的品种、栽培技术、成熟度的研究,提高核心竞争力。力争建设1座烟叶复烤厂,实现德宏烟叶就地复烤。

(五)加快发展生态牧业。稳定发展生猪,突出发展牛羊,积极发展家禽,大力发展奶水牛,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养殖。发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建立健全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加大优良畜禽品种的引进、选育和推广。依托家庭牧场和养殖大户实施猪牛羊和家禽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服务实体、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畜牧业组织化程度。创新生态畜牧业经营机制,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和“公司+家庭牧场”、“公司+农场”等多种发展模式。强化科技支撑、动物疫病防控、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打造优质生态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全力实施万头生猪养殖、千头肉牛养殖、山羊规模舍饲养殖、禽肉禽蛋提升、特色畜牧养殖工程和畜产品加工“增效”等重点工程。

(六)打造现代农业庄园。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庄园的意见》(云发〔2014〕19号),结合德宏柠檬、坚果、咖啡、生态牧业、观光农业、高山茶园等优势特色产业,围绕农业承载的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加快精品庄园观光休闲农业建设,发展“回归自然、认识农业、怡情生活、生态环保”的农业观光旅游,“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摘农家果、做农家事、欣赏农家民俗”的乡村农家乐体验旅游,以及“了解农耕文化、学习农业技术、增长农业知识”的农业科普教育旅游,努力提供“可欣赏、可展示、可参与、可体验、可食宿”的体验产品。扶持建成后谷咖啡、迪思坚果、红瑞柠檬、遮放贡米、干邦亚石斛、佰林水产、德凤普洱茶、弘梁回龙茶、弄岛柚子、户撒猕猴桃、彩云琵琶、盈瑞畜牧、润源猪场等现代农业精品庄园。

(七)着力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以重点产业作为突破口,深入德宏—缅甸曼德勒—缅甸皎漂主线,充分利用缅甸大量适宜农田优势,努力共建“中缅现代农业经济合作区”,打造中缅现代农业合作走廊。积极推进曼德勒省、掸邦、克钦邦现代粮食生产示范园,克钦邦现代甘蔗农业合作示范园,缅甸农业灌溉部勃固省农场区高产橡胶示范园,掸邦、克钦邦和缅甸联邦农业灌溉部勃固省农场区现代柠檬示范园,掸邦、克钦邦小粒咖啡示范园,曼德勒优质水果、珍稀林木示范及种苗培育基地,缅甸西海岸近海现代海洋渔业示范区,曼德勒省名优淡水养殖及种苗繁育基地,曼德勒省野生珍奇特花卉示范园,克钦邦、掸邦、德宏—缅北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合作网络等中缅农业示范区合作项目建设,持续组织州内农技专家及管理人员赴中缅综合农业示范园(勃固)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作者:胡红斌 单位:中共德宏州委党校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