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土家族苗族的自治州特色农业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土家族苗族的自治州特色农业发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土家族苗族的自治州特色农业发展

摘要:通过整体规划整体布局,进行大规模土地流转发展特色农业产业,走一条农业上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带动湘西州的整体经济发展,实现湘西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关键词: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思路;湘西州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隶属于湖南省,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湘、鄂、黔、渝四省交界处,管辖7县1市,常住人口26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0.09万人,湘西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由于湘西州处于武陵山脉中部,平均海拔800m左右,绝大部分是山区,不利于大型机械化耕作,特色农业的发展由为重要。运用特色农业的发展来满足农民不断增长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也是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特色农业是指充分合理利用当地的独特气候、地理资源等条件,根据市场需求建立起具有一定规模优势,品牌优势的高效农业体系。土地制度改革以后,农业经济以粮为纲,我国的粮食安全得到了的保障,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生产力得到空前解放,人民的物质需要和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但农业区域性特征也越来越明显,在粮食安全得到充分保障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结构调整,不同区域发展适合当地的特色农业是当前农业发展的重点。

1湘西州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湘西州境内群山起伏、坡陡谷深、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人口文化素质较底,属于全国18个贫困片区之一,也是湖南省唯一进入西部开发的地区。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之前,交通不便,信息滞后,所以经济发展及特色农业发展受到不同程序的制约。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全面推进带动了湘西州经济和生态农业的蓬勃发展。

1.1特色农业发展的基础

特色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农业为特色农业的基础[1]。“八七扶贫攻坚”实施以来(1994-2000年),该州的扶贫开发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同时也会出了沉重的生态代价,要彻底脱贫,只有把经济发展同生态建设结合起来走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之路。近年来,湘西州在农业结构调整方面迈出新步伐、产业化经取得新进展、农业科技含量、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装备水平得到一定增强。

1.2湘西生态农业的四大支柱

形成了具有湘西特色的四大支柱产业,即以碰柑、猕猴桃为主的水果业,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牧业,以优质烤烟、蔬菜、茶叶为主的特色经作业,以青蒿、百合为主的中药材。目前,涌现出“老爹”牌果王素、“老拨铺”牌猕猴桃果汁、“湘泉”牌妇炎康片等湖南名牌产品,泸溪桠柑、比耳脐橙已取得湘西水果的“名片”,古丈的毛尖茶在全省湘“茶杯”评比中评为“湖南十大名茶”。茶多酚、青蒿素已远销国际市场。农业劳动生产率、耕地产高率、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进一步得到提高。

1.3湘西州生态农业发展面积及拓展空间

湘西州生态农业推广面积骤步扩大[2],到目前为止,全州在8县32个乡镇村进行生态农业试点19个,面积3.2万hm2,其中农业部标准化生产示范区3个县28个乡镇,面积1000hm2,泸溪县被农业部列入第二批水果桠柑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面积866.7hm2,已通过国家验收。全州认定的无公害生产基地9.42万hm2,无公害产品认证达到42个,其中老爹猕猴桃、古丈茶叶、泸溪桠柑等产品已取得绿色食品认证。结合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农村能源沼气3.6万个,沼肥6万t供无公害产品生产发展。

1.4湘西州产业结构调整

湘西州在政策制定方面[3],1)选择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相统一的产业结构、生产结构、能源结构、技术结构和消费结构,2)淘汰存在严重的污染的企业,促进绿色产业发展。

2湘西州特色农业发展思路及方向

农业的发展关键在于科技化同机械化相结合,但笔者认为山区农业的发展在于特色化,由于湘西州田土基本上位于坡地山区,人均到户的面积相当有限,不是粮食作物的主产区,在农业生产上基本上是自给自足,各家各户的田土纵横交错,连片成块的平坝田土相当有限,大型农机也无用武之地。当前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有一些便于机械化操作的田土被种粮大户承包,国家在政策上也给予补助,当然这也是促进农业生产的一种方式[4],但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山区农业生产的劣势。但就特色农业而言,劣势会转化成优势。

2.1湘西州特色农业发展的战略契机

整个国家战略发展对湘西州的特色农业发展是一个契机,湘西州的特色农业要围绕提出的“守住了绿水青山便是金山银山”的大策略下做功课。湘西州有悠久的历史,奇特的山水以及浓郁的民族风情构成众多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5]。原来对农业生产不利的自然环境对于旅游资源来讲就是宝库、财富,在21世纪初的退耕还林政策和的近几年湘西州实施的城乡同治、美丽乡村建设建设为“绿水青山便是金山银山”打下了坚实基础。在21世纪初,著名作家余秋雨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便曾预言,十年之后拉动中国经济最强劲的引擎将是旅游。

2.2特色农业的核心价值和实现价值的必备条件

特色农业的最根本的核心价值便是生态农业品牌加上农产品的附加值,要实现生态农产品的附加值就是要整体布局整体规划,要达到整体布局和整体规划必须进行大规模土地流转。

2.2.1生态农业品牌和农产品的附加值

以古丈茶叶产业为例,在保证绿色食品的同时扩大规模化,根据茶园地势打造绿色走廊,以基地为中心衍生出茶叶为主打品牌的茶文化中心、特色茶食品农庄,游客采茶制茶体验馆等[6],达到以主打农业品牌促进旅游业,以旅游业带动品牌宣传消费的双赢局面。在这个方向上还有保靖县依伴酉水打造黄金茶产业、龙山惹巴拉土家风情寨辐射的万亩观光油菜花和龙雨百合合作社推出的既可观花又能食用的百合品牌等。

2.2.2旅游消费促进特色农业发展

用成熟的旅游品牌带动特色农业发展,把湘西黑猪、湘西黄牛、生态蜂蜜、蒿子粑粑等极具地方特色的品牌在凤凰古城、里耶古城、永顺王村等地做特产推广,促进产业发展。

2.2.3优良的自然环境是特色农业发展的温床

湘西州因独特的自然环境,污染较少,种粮大户需向生态优质生态稻方向发展[7],中国有个萤火虫之乡,因为生态环境好留住了萤火虫,种植优质稻30多元/kg,且因萤火虫吸引了游客、发展了一系列产业链,这也是比较成熟的借鉴模式。

2.2.4特色农业的发展要素

所谓独木不成林,特色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生产规模化,管理集成化。农业要发展最根本的基础就是解放生产力,20世纪70年代末的分田到户解放了生产力,粮食问题立竿见影的得到解决,但随着农业经济飞速发展,当年的土地政策已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理念,当前国家正在进行的土地确权工作就解决了这一难点,土地由两权分立转变为三权分置,也暨归集体的土地所有权、归原农户的承包权和归实际经营者的经营权。土地确权颁证工作不但保障了农民大众的根本利益,又为下一步大规模土地流转形成规模化作业打下坚实基础。

2.2.5湘西州特色农业发展的迫切意愿和困境

现在各种农业农村合作社、家庭农场不断推陈出新,不少农民可以因土地入股而享受红利。当前是特色农业发展的最好时期,湘西州州委、下辖各县在整体布局上都有计划,所有县已迈开了步伐,扶持政策也相对充足[8],但缺少系统性规划与布局,面积规模相对较小,存在各自为营没有形成产业链的问题,很多合作社办得快但也消失得快,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和财力,当然也学到了经验。

3湘西州特色农业的未来蓝图

在不久的将来,湘西州要依托国家大战略,各县按照各县的地理条件,人文条件,民族风情,制定符合本县的特色农业发展方案,由湘西州委州政府统筹安排,整体规划布局,财政大力度投入、积极调动民营资本参与的方式,湘西州特色农业一定会进入高铁模式带领全州人民致富。当前交通瓶颈已被打开,张花高速、吉恩高速、长、张、黔铁路的延伸都贯穿湘西州全境,解决了特色农业发展的硬件设施,随着电商平台的开发利用,快递业的飞速发展,世界与湘西州融为一体,关键是品牌打造。1)扩大原有老品牌的知名度,以老爹猕猴桃、古丈茶叶、泸溪桠柑等绿色品牌作带头作用发展一系列绿色食品。2)以湘西黄牛、湘西黑猪的生态养殖打造高品质食物链,衍生出湘西土鸡、山羊、麻鸭等养殖高潮。3)利用优势环境、高山地势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烤烟种植、优质生态稻种植、高山蔬菜种植、百合种植等。4)以凤凰古城、里耶古城、花园苗寨、永顺老司城、王村等成熟旅游品牌为中心辐射打造系列花海,油菜花、百合花、荷花等把游客带进来,又能壮大生态食品发展和养蜂业发展。随着湘西州养殖业、种植业、旅游业、的全面发展,光伏、沼气等再生清洁能源的利用,湘西州的特色农业将遍地开花,湘西州的未来一定是美好的可持续发展的一颗明珠。

参考文献:

[1]龙世谱.湘西州农业文选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王兆峰.湘西自治州生态经济持续发展简论[J].生态经济,2001(10):69-72.

[3]吕学芳.湖南民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吉首大学学报,2001,22(4):122-125.

[4]罗侠,杨波,庞革平.新词•新概念:生态扶贫[N].人民日报,2002-10-28.

[5]郭怀成,张振兴,陈冰.西部地区反贫困与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0(1):144-153.

[6]孙璐.扶贫项目绩效评估研究——基于精准扶贫的视角[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5.

[7]李欣广.从生态文明建设角度看扶贫开发[J]创新,2013,7(5):32-35.

[8]杨文举.西部农村脱贫新思路[J].重庆社会科学,2002(2):36-38.

作者:李少林 单位:湖南省龙山县洗洛镇农业技术管理站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