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农业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农业发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农业发展

摘要:“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是在党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黑河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呈现出数量规模同步扩大、农业牧业多元发展的好局面,有效地带动了小农户进入大市场。但就当前情况来看,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还有很长路要走。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黑河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农户;现代农业

1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相衔接开展的主要工作

近年来,黑河市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其发展呈现出数量和规模同步扩大、农业牧业多元发展、带动效果持续增强等特点,有效地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相衔接。

1.1数量和规模同步扩大

一是黑河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量持续扩大。据统计,截至2017年6月底,黑河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总量达到8799个,是2016年底的1.33倍。其中,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的数量分别为1269个、5503个,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数的3/4以上;二是黑河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截至2017年6月底,黑河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经营的耕地面积为720万亩,较2016年底增长了13.4%。其中,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规模经营的耕地面积分别为116万亩、272万亩,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经营的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

1.2农业与牧业多元发展

一是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种植类经营主体发展。例如农垦九三油脂、嫩江翔河油脂等企业为大豆精深加工提供了基本原料;谷神、象屿、宏维等大豆精深加工企业让传统的大豆加工走向现代化;大豆加工的废弃物,也给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二是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带动养殖类经营主体发展。例如北安市与广东温氏集团合作,通过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养猪脱贫;嫩江县农民合作社,通过“土地入社、保底回收”等模式,通过合作社带领当地贫困户和农户一道养猪、养鹅。

1.3带动效果持续增强

一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实现了规模化,让分散的土地集中经营,不仅较好地解决了农民老龄化而产生的“谁来种地”问题,也让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有了相对稳定的土地收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实现了标准化、集约化,统购农资节约了农民购置农资的支出,统一包装、统一销售让农产品生产者的议价能力有所提升,统一加工,让农产品的溢价能力大幅提升;二是黑河市的农民合作社在联系企业、联系销路、联系农户等方面起到较好的纽带作用,截至2017年底,黑河市农民合作社的注册商标为40个左右,20个左右的合作社与超市、商场、社区进行了有效对接,主要农产品进驻国内一、二线主要城市,直销店数量突破50个,农产品销售七千余吨,销售额近八千万元。

2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相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黑河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制度、政策、支撑、农户思想认识等层面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2.1制度层面

虽然黑河市的大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但是仍有很多经营主体的制度不健全,尤其是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制度不健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稳定、持续发展。例如内部管理制度不合理,存在合作社理事长“一言堂”的现象,让社员感觉不公平、不民主;缺乏透明的财务制度,不仅让社员的获得感缺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员的积极性,更让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办理贷款抵押的时候,缺乏有效的财务证明,影响贷款评估、发放。尤其是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缺乏科学、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极大地影响了经营主体的凝聚力,这就产生了“有利则和、无利则散”现象,一旦所种植的农产品价格下跌,“毁约退地”等情况会给经营主体带来极大的生存威胁。

2.2政策层面

当前,黑龙江省和黑河市都出台了一些政策来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但就现实情况看,仍有一些问题不容忽视。例如政策扶大不扶小、扶强不扶弱;扶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传统生产经营主体扶持少;一些政策偏重“锦上添花”,缺乏“雪中送炭”;大多数政策属于普惠性政策,缺乏特惠性政策的支持。

2.3支撑层面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保险、农业科技、人才等方面的支撑。但就目前情况看,黑河市县、镇两级的涉农金融机构较少,加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抵押物不足或者抵押物价值不高,缺乏财务账目等因素,很多经营主体,尤其是发展期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难以得到金融支持。相比之下,保险机构的数量更少,加之较为单一的险种,较低的赔付,农区和垦区的差异化扶持制度,难以满足经营主体“规模化生产经营”的现实需求。科技型服务主体较少,科技人才更少,让一些新技术难以得到广泛的推广。尤其是农村生活环境、工资收入、发展空间远远不能和城市相比,让原本人才“捉襟见肘”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步履维艰。

2.4农户的思想认识层面

由于大部分年轻农民进城务工或经商,农村留守的农民存在老龄化、幼龄偏化现象。以黑河市为例,不仅有部分年轻农民去省外务工经商,也有很多农民去俄罗斯种地。在此种情况下,留在村级农民的知识相对匮乏,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不高,加之年龄大、传统观念重,影响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合作社的长远发展。

3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相衔接的对策建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贯彻落实党的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对黑河市来说,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修订草案)》、黑龙江省委及省政府2018年出台的《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制定符合黑河实际的发展计划,尤其要重点解决规范和支撑这两个问题。

3.1规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全面梳理黑河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本情况,摸清家底,让良性运行的经营主体实实在在地带动更多小农户发展。一是规范数量。按照《修订草案》的思路,进一步清理套牌社、空壳社等伪经营主体;二是规范内部制度。对现有的、正常运转的经营主体的现有制度进行规范管理,举例子、讲道理,引导经营主体制定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尤其是利益联结机制;三是规范财务制度。鼓励有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我规范财务制度,或由县、区、镇的涉农部门和金融部门共同筛选出若干家信誉好的财务公司,让这些财务公司以“第三方”的身份,为经营主体提供有偿服务。

3.2支撑新型农业经营发展

针对黑河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各个角度加强支撑,进一步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现代化发展步伐。一是土地流转。建立集信息、动态管理、法律仲裁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土地流转”平台,注重平台之间联系,突出平台功能,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化经营提供全面支撑;二是金融保险。在充分学习外省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农业贷款担保体系和质押贷款方式的建设,解决抵押物价值不高等问题,积极引导商业性保险公司在黑河市开展农业保险业务,逐步实现从“保成本”向“保收益”转变;三是科技支撑。结合黑河市基本农情特征,加强与涉农科研机构合作力度,以“良种”筑牢发展之基,重点要加强服务型经营主体建设,以现代化服务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四是人才支撑。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归纳总结国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典型经验、模式做法,为黑河市经营主体的负责人提供可学习的典型。发挥“互联网”优势,让科技人才通过网络为经营主体服务。

作者:邸欣然 单位:中共黑河市委党校教务科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