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现代农业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现代农业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现代农业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

关键词:现代农业;制约因素;路径选择

一、秦皇岛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推进秦皇岛市新农村建设秦皇岛市利用沿海城市的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能够有效整合资源,调整农业生产格局,夯实产业基础,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使秦皇岛市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同时还能够保护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及农民的生活面貌,有利于秦皇岛市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升秦皇岛地区农业竞争力,从而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二)有利于保障秦皇岛市粮食安全截止2019年底,秦皇岛市常住人口为314.63万人,而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1亩,因此必须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基本特征之一是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科学化的农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够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从而提高农业综合收益,实现粮食高产量高质量发展,从根本上保证粮食的安全供给。

(三)有利于保障秦皇岛市农民持续稳定增收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打破了低速增长的局面,但仍存在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必须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解决农民生活富裕的问题。一方面,发展现代农业能够加快农村供给侧结构性调整,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商品率来增加农业综合收益,从而使农民增收;另一方面,现代农业带动了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拓宽了农民的就业渠道,提高了农民的就业率和工资性收入,使农民脱离土地也能实现良性增收。

(四)有利于秦皇岛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生产活动是对自然环境依赖性和影响性最大的人类活动,如果农业生产农村生活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随意排放,就会造成土壤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等问题,既严重破坏农村的自然环境,又会大大阻碍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技术通过集约、节约、科学地开发利用农业资源,能够降低化肥、农药对土壤的危害,同时利用科技手段加强对农业生产行为的监测,从源头控制和减轻农业污染,在提高生产效益的同时又能保护生态环境,从而增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秦皇岛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一)经济运行持续稳定发展2019年,秦皇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12.02亿元,同比上年增长6.7%;全市人均生产总值51334元,同比上年增长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359元,同比上年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035元,同比上年增长9.6%;农业生产情况良好,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产值378.75亿元,同比上年增长0.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6.01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6.6%。秦皇岛市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增长,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为发展现代农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种植业逐渐由单一的粮食生产向多元化转变。在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减少高耗能低质量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力推进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业。林果产业中,昌黎葡萄、山海关大樱桃也独具代表性。畜牧业受相关政策以及疫情防控等因素影响,生猪养殖规模萎缩,牛以及家禽类迎头赶上,羊存栏率持续稳定。水产品供应稳定,大力发展海水养殖,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农林牧渔业与服务业总产值内部结构的比值为39.6﹕4.0﹕38.5﹕8.3﹕9.5,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调整。

(三)农业产业化水平稳步提升2019年秦皇岛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持续扎实推进,全年农业产业化经营总量465亿元,农业产业化经营率72.0%,同比上年增加1.1%,高于全省4.9个百分点,连续六年稳居全省第一。酿酒葡萄、生猪、甘薯等诸多特色产业成为主导产业。龙头企业仍不断发展壮大,秦皇岛市新增3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至此秦皇岛市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国家级龙头企业全省最多。2019年,全市龙头企业完成销售额302.20亿元,实现净利润8.67亿元,上缴税金4.35亿元,带动了当地经济增长及农民增收,为现代农业发展贡献了力量。

(四)农产品品牌效益逐步提高秦皇岛市坚持把农产品品牌建设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逐渐形成了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位一体的品牌战略发展格局。全市包括绿色食品认证产品82个,有机食品产品24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个,河北省著名商标111个,秦皇岛知名商标142个。昌黎葡萄酒、卢龙石门核桃、山海关大樱桃、青龙板栗、抚宁生猪以及沿海水产养殖等诸多特色农产品品牌已经成为秦皇岛市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在2020年初河北省第二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评选工作中,秦皇岛市的山海关大樱桃、青龙北苍术两个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成功入选,这是对两个产业发展成就的巨大肯定,使其品牌影响力再次得到提升,同时给予了其他产业努力追赶、拼搏发展的信心,促进了秦皇岛市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从而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

(五)新型经营主体逐渐壮大秦皇岛市高度重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在2018年度全国百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评选中,昌黎县嘉诚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卢龙县中强孤竹小金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山海关区忠伟蔬菜专业合作社三家示范社同获“2018年度全国百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荣誉称号。在“2019农民合作社500强”评选中,卢龙县牧青蔬菜种植、昌黎县嘉诚蔬菜种植、昌黎昌佳特种动物养殖、秦皇岛德祥水产养殖4家专业合作社进入全国百强行列。截至2019年,全市各类合作社2395家、家庭农场878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3家、省级示范社80家、市级示范社220家,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覆盖率达到95%,贫困村覆盖率达到100%。这有力地带动了乡村产业的发展,激发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动能。

三、秦皇岛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农业发展模式落后秦皇岛市农业生产仍以分散的家庭经营为主,人口的增加与耕地的减少使人地矛盾逐渐突出;生产经营规模过小导致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较低,降低了劳动生产效率,种植业与畜牧业这两大主导产业无法得到充分发展,也无法与市场大环境相适应,从而制约着现代农业高效发展与农民增收。除此之外,受地形地貌以及资源环境的影响,新兴产业发展速度较为缓慢,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无法实现区域化布局以及规模化生产,水资源的稀缺、土地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的衰减也在进一步阻碍着现代农业的发展。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亟需解决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农产品,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又与人们的生命健康紧密相连。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更加追求高质量的农产品,然而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一些农民过度追求高产量、高效益,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致使农业污染日益加剧,同时也破坏了环境,这种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不平衡发展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制约了现代农业前进的步伐。

(三)农用地产权制度和农村土地市场有待完善在现行农用地产权制度中,由于土地所有权界定模糊,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导致农民在行使权利时频频受阻,加之征地制度的不健全以及政府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征地行为,增加了农民的失地风险,使农民的利益受损,从而打击了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现阶段,农村土地市场体系和制度尚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市场交易平台秩序缺乏规范的引导,市场容量以及交易规模也有待提升,这些问题使农村土地市场体系建设缓慢,无法充分发挥秦皇岛市的区位优势。

(四)农民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受保守落后封建思想的影响以及长期束缚在土地的局限性,多数农民缺乏改革创新的意识,仍然使用落后的种养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开展农业生产活动,对于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装备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导致出售到市场的大多为初级农产品。此外,农民文化教育水平偏低,教育程度大多停留在小学或初中阶段,甚至存在一部分文盲、半文盲人群,缺乏真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农民,这种状况无法适应当前农业发展的需求,阻碍了现代农业的高效发展。

(五)农业科技支撑力度不足农业科技的创新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更是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近几年,秦皇岛市在改变传统种养生产技术以及生产方式等方面做出了许多新尝试,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仍较低。首先,农业生产受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不确定性,加之农业科研周期长,经费投入以及人员投入需求量大,最终科研成果在市场上是否得到认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其次,农民科技创新意识不强、科技应用能力薄弱,仍习惯用传统的生产方式开展农业生产活动,经营方式较为粗放,缺乏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指导,导致农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不明显。另外,科技创新人才以及技术推广人才的缺失使科技引进和推广能力下降,阻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六)农业资金投入相对缺乏农业发展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但农业相对于其他产业来说,投资规模大、收益见效慢,且存在一定的风险。农产品需求弹性小,可替代性较差,这一系列弱势对市场资本缺乏吸引力,导致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融资困难。现代农业资金投入不足会影响农业项目的落实,就无法进行真正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建设,这对于秦皇岛市发展现代农业而言,不利于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降低了本市企业的竞争力,甚至会出现现代农业发展停滞不前的局面。

四、秦皇岛市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秦皇岛市的资源要素配置,以特色粮油、畜牧、果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重点,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提升农业供给质量和规模,引导农产品加工和物流等产业向优势产区集聚,大力发展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实现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促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从而带动农民稳定增收,走出一条有秦皇岛市农业特色的强农兴农之路。

(二)加大组织领导,加强监管力度现阶段,还无法确保农民主动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因此,仍需要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完善监管技术手段,配套完善的监测仪器进行定时抽样调查,设立专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及时监测信息。另一方面,各级领导应提高责任意识、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方案,深入村民当中,以通俗易懂的宣传形式来讲解法律法规,增强农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形成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合力,确保农产品市场秩序的稳定。

(三)落实强农惠农利农政策首先,完善农用地产权制度,明确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协调好农民、村集体以及政府之间的关系,实现三者的良性互动,积极维护农民顺利行使土地使用权。其次,加快完善农村土地市场步伐,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实现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保障农民在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中高效交易。再次,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支持县(市、区)建立农业结构调整扶持专项资金,加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力度。另外,深化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改革,加快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完善政策性农业担保服务,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发展现代农业,从而保障农民的权益。

(四)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培养高素质农民首先,高度重视农村基础教育,普及农民义务教育。各级政府要加快解决农村教育的硬件设施维护以及更新问题,配齐多媒体教室、教师备课用机以及计算机,保证学校用电和机器的正常使用。此外,面对新形势与高要求,加快配备综合素质高的任课老师,提高农村教师工资待遇,设立考核机制,提升教课水平,从根本上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其次,分层次、分领域地加大对农民从业者的教育培训力度,对农业种养殖户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多渠道、多角度的为农民解决在农业生产活动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调动农民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全面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培养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

(五)提升农业科技含金量第一,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就要依靠科技的力量积极改造传统农业,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以高产、优质、生态为原则,实现生产手段科技化,确保农产品的有效供给。第二,不断加强科技研发与技术推广能力,持续推进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实现成果应用的全覆盖。第三,加强农村科技培训,开展相关的课程与实践,了解先进的科学生产知识与农业实用技术,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还可依托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等科研院所,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培养农业技术人才队伍。

(六)加大现代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政府财政转移支出和金融机构资金扶持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推手。首先,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增加财政资金的投入,给农业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指导农民将农业补贴用对、用好。其次,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层次的农业投入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创造优良的营商环境,积极引导工商资本和社会闲散资金投入现代农业的发展建设,以保障农业基础设施配置到位。另外,要重点加大对现代农业项目的扶持力度,围绕项目来招商引资,不仅可以引导龙头企业以及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对现代农业的投入,还可搭建外商投融资平台,引进科技含量高、综合效益好的项目,提高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竞争力。

五、结语

秦皇岛市基于自身特点发展现代农业,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障粮食安全以及农民增收、稳定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其他地区树立典型起到了重要作用。针对现阶段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本市应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强农惠农利农政策,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坚持科技创新,增加资金投入,从而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刘菊,曾德斌,罗琳玲,龙永红,潘典进.荆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突破口[J].现代农业科技,2020(12):244-245.

[2]王沛,贾可.辽宁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与制约因素分析[J].辽宁农业科学,2017(06):63-68.

[3]王宇平.河南省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分析[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6,26(03):58-59+62.

作者:徐祗坤 王英蓉 高雅斌 张紫薇 王孟妍 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