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大数据背景下的农业经济供给侧结构优化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大数据为农业经济供给侧结构优化注入了新活力,改变了“三农”服务格局。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够降低农业生产流通成本,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效率,促进农业经济转型升级。目前,基于大数据的新型农业服务格局初步形成,但大数据的应用依然存在较多问题,而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农业大数据共享平台等管理方法,可助推农业经济供给侧结构优化。
关键词:大数据;农业经济供给侧结构优化;意义;管理方法
一、引言
农业经济供给侧结构优化,是根据市场需求从供给端入手,对各项农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保障消费需求与供给的平衡。我国2016年颁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对全面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做出部署:一方面,要去库存、去产能、补短板;另一方面,要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建构更完善的农业经济供需体系。2016年10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利用先进技术培育新动能,推动新发展。[1]在2016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会议上,也明确提出要通过农业经济供给侧结构优化,提升农业供给质量与效率。在大数据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大数据已渗透至各行各业中,与农业的联系也更加紧密。而随着《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指导性文件的,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逐渐成为发展农业经济、培育新型农民、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工具。农业经济与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结合,将更好地整合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各环节的数据,发挥数据的决策指导作用,促进农业与更多行业的融合,打造产销一体、信息共享、优质高效的农业经济链。
大数据在农业经济要素配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能够实现农业生产数据化与现代化,实现农业经济与其他领域的深度融合,也可促进农业经济转型升级。
(一)降低农业生产流通成本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以周边销售为主,盲目生产与狭窄的销售渠道,导致生产经营成本居高不下。在信息互联互通的网络时代,只有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动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有计划、有步骤地从事农业生产,才能有效降低生产流通成本。[2]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及时捕获市场最新信息,实现农业生产各环节的信息互联,有效链接各项涉农资源,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损失。同时还可建立涉农电商平台,用于农产品销售、展示、交易撮合等信息,方便交易双方借助移动网络迅速对接,并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信息整合,根据消费者需求变化优化资源配置,进而降低各个环节的流通成本。尤其是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改变传统的多级商家转手的农产品流通方式,通过涉农平台实现一站式服务,压缩了农产品流通链条,进一步扩大农产品交易规模。
(二)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效率
我国在农业生产方面存在分散经营、土地租金高、滥用农药化肥等问题。在我国大力倡导建立现代化农业体系的背景下,要想切实推动农业经济供给侧结构优化,实现农业经营的规模化、现代化,创新农业服务体系,就必须依赖先进技术弥补“短板”。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农业生产者获取更多信息,借助互联网平台学习最新农业技术、创新农业生产方式,这样不仅可提高整体农业生产者的素质,而且也是培养新型农业生产主体的必要途径。同时,依托大数据技术对各项涉农数据进行整合,可掌握不同地区的土地使用状况,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设置科学的土地流转制度,合理利用闲置土地,降低土地租用成本。而基于大数据的涉农信息方式,可吸引更多农业企业投资,形成“农民合作社+企业”的新模式,避免小农经济存在的弊端,进而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三)促进农业经济转型升级
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差异大,消费习惯千差万别,用户需求多种多样。如何将这些信息整合起来,更好地掌握市场行情,让农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让农业供给实现利益最大化,都需要大数据技术提供支持。[3]大数据技术与农业经济的结合,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尤其是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快速传递,有助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农业企业、种植能手等。这些新型主体与小农经济不同,需要及时掌握市场投入产出与供给需求,借助大数据等新技术建构新的产业体系,利用电商平台实现产品的快速流通。可以说,大数据技术是农业供给侧结构优化的原动力。而基于大数据的农产品追溯体系,将大数据、射频识别、云平台等融合其中,让农产品生产、营销各个环节的信息可追溯,强化产业链上下游的信息共享,能够进一步优化农业经济服务体系。
三、大数据背景下我国农业经济供给侧发展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领域存在供需脱节的问题。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农业经济供给侧改革提供了动力,初步形成了新型农业服务格局。但是,大数据的应用依然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与挑战。
(一)初步形成新型农业服务格局
很多地区农资产品的供应长期依靠本地供销社或农资厂家设立的直销点,农户购买农资产品时由于经销商的层层加价,往往存在价格不一、质量无法保障等问题。一些农村地区由于信息闭塞,很难买到满意的农资产品,可选择空间小。在农产品销售方面,传统的由生产者、批发商、物流企业到农超市场的流通方式,导致流通链过长、营销成本居高不下。这样不仅导致消费者需要支付较高的费用,也由于中间环节层层取利,极大地增加了农产品营销的风险,农民很难得到实惠。基于大数据的电商农资交易平台,为广大农户提供了送货上门、行业咨询、生产指导等服务。统计表明,截至2016年底,全国行政村已建成电商服务点40多万个,电商平台已成为农产品流通的重要方式,新型农业服务格局初步形成。依托全国物流网的在线农资交易方式,降低了农产品流通成本,缩减了农产品流通链条,让广大农民足不出户就可将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二)出现新型农业服务模式
大数据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催生了农产品追溯、互联网金融等新型服务模式,也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益。从农产品种植、生产、加工到流通的每一个阶段,设置信息可追溯体系,依据市场行情变化制定生产运营方案,可避免盲目跟风导致的损失,避免决策不准引发的失误,让各个环节可知可控。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市场的兴起,解决了广大农户长期以来融资难问题,为农村创业提供了支持,也拓展了新的市场。以“翼龙贷”“大北农”等为代表的金融机构,纷纷投身并布局农村金融市场。2015年,“蚂蚁金服”更是依托电商平台交易大数据,对客户进行快速征信评价,并根据信用等级快速发放小额贷款,解决了农村创业融资难、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目前,“蚂蚁金服”已在全国30多个省设置了20多万个金融点,弥补了农村金融存在的空白。
(三)大数据应用存在的挑战
大数据背景下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以智能化科技为依托,拥有卫星导航系统、传感器和网络设备,还需要利用大数据分析软件,对各类信息进行精准判断分析,实现从生产到销售的全流程精细化管理,提升规模效益。一些学者指出,现阶段大数据在农业经济中的应用,还存在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我国人口众多,耕地面积相对有限,面对环境资源约束力的增加,有必要利用大数据技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向集约化、绿色有序方向发展。二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农产品相对国际市场竞争力较低,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有效整合农资数据,提升农业竞争力,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三是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要想促进农村地区发展、缩小城乡之间的鸿沟,还需要从顶层设计出发,制定行业规范以发挥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在农业经济中的作用。
四、大数据
助推农业经济供给侧结构优化的管理方法借助大数据技术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经济供给侧结构优化,不仅是遵循农业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也是党中央顺应网络经济形势提出的指导意见。农业经济供给侧结构优化的关键,在于提高农业生产竞争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
目前,全国大部分土地依然以农户个体经营为主,要想将分散的农业经营主体联合起来,必须依托大数据等技术,改变农村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现状,通过信息整合与资源优化配置,构建完善科学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2015年,国务院颁布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就明确提出利用互联网等技术,培育新型农业服务模式。[4]截至2016年底,已在多个省市设立了社会化服务试点,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病虫害防治专业知识,依托远程教学、在线咨询等方式,帮助农户做好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病虫害系统化防治工作。同时,全国各地设立了多家农资电商平台,为本地农户提供信息咨询、产品展示、推广运营等服务。一些农村地区依托大数据等技术,建立了云农场、村村通平台、云合作社等新型服务体系,方便农户之间的信息交互,通过与专业网站的资源对接,形成因地施肥、按需供货的一站式服务模式,并提供土壤测试、技术咨询、海外购销等专业化服务,促进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规模、专业化。
(二)培育新型农业技术人才
农业经济供给侧结构优化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育新型农业主体,让他们具备大数据思维,熟悉网络经济下的商务运营方式,掌握最新农业知识,提升整体素养。将大数据等技术与农技教育相结合,建立在线农业科教服务平台,设置针对不同层次对象的教育课程,帮助广大农业经营主体掌握新技术,熟悉电子商务运营方式,或为他们提供在线技术指导,引导他们自主学习新知识,成为新时代的复合型农技人才。地方政府与本地农业企业、技术院校等合作,采用远程教学与实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邀请专业人士为广大农民传授新知识,让他们真正成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动力。例如,农业部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建立的面向全国用户的农业科教云平台,就为农技专家与农户之间搭建了沟通桥梁,整合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方便广大农民随时学习新知识、掌握市场动态,通过移动网络随时随地学习,是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有效手段。
(三)建立农业大数据共享平台
大数据时代数据应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掌握核心数据是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政府部门十分重视对大数据的应用,尤其是涉农部门更是倡导大数据的开放共享,要求各地尽快建立数据共享平台,消除农业数据信息孤岛,实现数据资源的不断优化。但是由于涉农机构较多,相关数据的监管隶属不同的系统,大多为本部门内部使用,不同机构之间的信息交互不畅,这就产生了数据冗余、信息孤岛等现象,导致巨大的技术、人力资源浪费。为了更好地提高涉农数据利用率,为农业经济发展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有必要做好涉农数据的顶层设计工作。应从国家层面制定涉农资源管理标准,促进不同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明确不同机构和部门的权责,搭建信息多向流通的大数据共享平台,提高涉农数据使用的公信力,降低资源建设维护成本。此外,要求各级部门做好信息对接工作,做好公共数据互联与衔接,以开放、共享的姿态,让涉农数据为全民共享,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建议权,切实发挥农业数据的价值。
五、结论
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转型期,大数据与农业经济的融合,促进先进技术全面融入“三农”领域,成为推动农业经济供给侧结构优化不可忽视的力量。我们必须把握这一发展机遇,以农业大数据应用实现供给端改革,培育新型农业主体,以新动能实现农业经济快速发展,让农民因为先进技术真正受益。
参考文献:
[1]陈宇峰,黄冠.以特色小镇布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浙江实践[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6(5):28-32.
[2]闵学勤.精准治理视角下的特色小镇及其创建路径[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55-60.
[3]陈锡文.落实发展新理念破解农业新难题[J].农业经济问题,2016(3):4-10.
[4]祝卫东,陈春良.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之二:做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篇大文章[J].农村工作通讯,2016(4):12-14.
作者:宋晓敏 单位:辽宁大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