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研究

摘要:我国现阶段经济建设工作的重点是新农村建设。而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问题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重点。国家通过不断地加大三农投资的力度,不断地完善强农惠农的政策,使得我国农业保持着持续稳增稳产的良好势头。阐述当前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农业产业金融体系和产销联结机制建设以及农业基础建设与科技创新力度等对于农业经济管理建设的一些主要障碍;其次提出利于健全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发展机制;最后阐述优化新农村建设的农业结构以及提升农业科技装备水平等可行对策。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管理农产品优化策略

1新农村建设要求下的农业经济发展

1.1信息化科技化发展

伴随我国科技力量的不断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方面的先进设备也不断的被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有效的市场信息,是农业得以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计算机大数据技术的合理运用使我国加快了实现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步伐,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具体化,市场变化以信息化方式及时掌握,保障了农业经济的有利发展。

1.2现代化持续发展

现代化持续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农业现代化在体现我国农业发展进步的同时,也能够体现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在现代持续发展的模式下,对比传统农业经营模式,现代化农业经济的优点在于可以更加敏锐地发现市场。在关注农业经济发展持续性的同时还能够利于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经济发展理念的改变推动农业经济管理迈向一个新的高度,也促使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和新农村建设更加融合。

1.3生产的工业化

农业合作经营制度的出台,使我国农业利用利益明显提高的同时,使农业经济产业化,农业经济产业机制的发展也更得到更好的发展。在一些大型企业的带动下,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工业化发展所体现的不仅是只有大企业掌握标准化生产,而是在整个产业链当中农产品加工业的标准化实现,这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提高的整体表现。

2我国农产品加工发展的现状

2.1企业规模不大

当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在数量处在世界的前列,但是大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中小型企业,这些中小型企业的自身局限性比较突出,比如规模体制、设备性能、生产工艺都属于落后的状态,甚至有的相关企业还是以传统的工艺手工操作,不论是机械化普及率,产品质量,都无法达到相应的规模,能与发达国家高科技支撑下的高集中企业一较高下的所剩无几[2]。在种子行业当中,国家也出台适合于发展的政策,种子企业也由几年前的8700多家缩减到目前的3951家,减幅高达54.6%;直刺资本1亿元以上的企业有298家,占企业总比数的7.5%

2.2产业链不长

我国当前的农产品加工大部分是粗加工,在技术和设备方面相对简陋。在基础农作物加工上呈现加工链短、资源利用不充分等短板,并且大多没有多层次多环节的模式,也体现不出其附加值。而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都已经实现了规模化、集中化和自动生产化,以及深加工和副产品的利用程度都比较好。像美国的玉米加工技术和设备、欧美的油脂提炼和副产品精细产品的提炼技术和设备等都是这样。

2.3技术创新不足

我国的农产品加工整体上的模式大多是以初加工、小规模为主,限制发展的主要原因一个是其生产技术再有就是设备的现代化水平。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也是值得关注的一点,需要加工企业进行较系统的研究,并开发满足发展需要的高新技术设备。对于技术问题、设备问题等一系列关于农产品加工方面的一系列困惑,我们可以采用与高校合作的方式,学生是科技与创新的引领者,在我们缺乏技术,院校缺乏实践的背景下,与科研院所的深入合作,不仅能够使企业高效发展,也对于青年一代的成长得到更好的帮助。我们要有自己的知识产权,这样才能更好地立足国际舞台。

2.4科技含量不高

我国农产品加工的短板也较为明显,像粗加工在农产品加工方面所占的比重还是偏多,而精加工明显还没有实现规模化,还有对于加工物的综合利用,突出的有没有使废弃物的二次价值得到充分有效的综合利用,无法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较。

3农产品加工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3.1缓解农民农产品难卖

依据国际惯例,农产品的加工和农户的关系联系紧密。在我国许多地方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链已经形成,有着良好的良性循环,稳步地推动着农业的产业化的发展,有效地把农民的农产品买卖难问题得以解决。还有一些填补农产品加工空白的项目,有效地将本地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逐步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力保障,促进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3.2促进农村小城镇建设

农产品的工业加工一般都是一些土特产或是优势农产品,原料来源不集中,资金、技术要求不高,所需劳动量大,工艺相对简单,适合于就地加工,不易集中到大城市加工。因此想要使乡镇企业扎下脚跟,需要对农产品加工的合理布局策划有效的方略。农产品加工的优点在于产业链、行业跨度、产业关联度等,都有较大的扩展空间,在农畜牧等第一产业中都可以涉猎。然后产品的包装、广告的印刷等,都有所带动。表明农村的城镇化建设对于农村的经济的提升有着建设性的指导意义。

4新农村模式下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4.1农产品生产的劳动力不足

在政府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推行的大背景下,农产地的外出务工人员却不断上升的现实下,导致的结果就是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农业劳动人员的严重流失,其原因不外乎就是农民外出务工所取得的收益远大于在农村的劳作。再加上务工人员难以用劳作所产生的价值无法供应家庭的开支,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工业步伐也迅速上升,青壮年也没有不进城务工的道理。

4.2管理体制的完善

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对于农业生产的意义有着直接的影响,制约了对管理行为的作用,农产品与市场的贴合程度是现代化形势下的农业要求,现代化的管理机制也是生产要素的现实需要,管理人员要贴合与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来进行推进。就目前来看,农业经济体制和新农村建设的背景还有较大的出入,落后的政策制度严重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的管理水平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改变。

4.3农产品的产量受生产技术的限制

我国农业生产的限制有落后的农业制度以及技术的制约,最终导致的结果则是农产品的产量。同样影响到我国的新农村建设,这个问题追根溯源要到改革开放的中期,当时我国侧重于发展城市经济,人才大批量的用到了城市建设当中,结果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繁荣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萧条。人才无法深入到农业建设当中去,与新农村建设的思路无法很好地施行。当众多知识分子在进行城市建设时,早已无法转入到新农村建设,回到农业的建设当中去。[3]人才在农业生产上的缺乏,科技力量在农业生产上的缺乏,直接性的导致农业生产的产量影响,这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达到农民受益的增长有着较大的挑战。

5提高农业经济管理能力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策略

5.1以开设工厂的方式留住劳动力

留下劳动力最好的方式就是能够让劳动力在农产地有活干,所以进行招商引资在当地设一农产品加工厂,把农产品和工业相结合。农闲的时间段也是农民外出务工高峰期,其原因无非是可以在农闲时外出务工为家庭的开支提供补贴,使家庭生活得到改善。而问题在于留守的老人和小孩,老人头疼脑热没人照顾,小孩的学习也没人监督,还有回家的费用和精力。所以设立工厂就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在进行招商引资的同时也使当地的城市化进程得到良好的发展,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5.2不断健全农业经济管理制度

指导农业经济发展的依据是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在完善健全农业经济管理制度时也需要去考虑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最根本的纲领性问题不能动摇,国家对于农业经济管理的指导意见需要我们深入的探究,结合实际情况,切实有效地履行国家政策纲领。第二,在践行国家的农业经济管理政策时,首先要对当地的民风民俗进行透彻的了解,不能盲目照搬,以切实可行的政策进行改革。第三,在健全农业发展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这一政策是否符合现代化农业的需要,是否符合可秩序发展的要求,以中国特色农业管理为基础,完善现有农业经济管理的不足,合理配置生产资源,构建创新型管理制度,凸显区域特色[4]。

5.3农业经济管理团队的建设,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新农村的建设要想快速的实现,需要管理团队的运作,和相应的管理政策,当然不论是团队的运作还是管理的实施,都需要以人作为必要的条件,优秀的管理人才,优秀的管理团队,是新农村建设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我们要不断的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到新农村建设的事业当中去。当然也要去对管理人员阶段性的进行复训,给他们灌输最新的农业经济建设政策,坚定他们的信心,使他们的综合能力素质稳步提高。建立全新的现代化农业经济意识,助力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

6结语

目前我国在改革道路上的严峻考验还有很多,在新农村建设方面,以什么样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对农业作出有效的调整,使农业发展的效益最大化,使农民的收入不断提高等等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实践当中去摸索。而就现在而言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现代化机械设备,充分利用现有政策,一步步的完善体制政策,基础建设。改革的路上携手同行,为两个百年目标画上完美句号。

参考文献

[1]孙希贵.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探析[J].农业与技术,2017,37(5).

[2]刘文峰.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6(42).

[3]刘向阳.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J].农业经济,2015(12).

[4]韩耀辉.基于新农村建设环境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J].农家参谋,2017(24).

作者:陈宜品 单位:江苏邳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