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区域差异农业经济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区域差异农业经济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区域差异农业经济论文

1研究方法

基于2012年南疆五地州的统计数据,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农业生产构成、农业生产投入和产出等方面选取了22个相对指标,分别为:第一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X1),少数民族人口比例(X2),乡村人口占地区总人口比例(X3);农村居民全年家庭人均纯收入(X4);农村居民家庭农业生产总支出(X5);农用地面积(X6);水利设施用地面积(X7);农村用电量(X8);有效灌溉面积(X9);化肥施用量(X10);农业总产值(X11);非农行业总产值(X12);农业机械总动力(X13);农作物播种面积(X14);主要农作物总产量(X15);地区生产总值(X1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X17);耕地面积(X18);农业固定资产投资(X19);农业从业人数(X20);受灾面积总数(X21);农业总产值增长率(X22)。

2南疆农业经济区域差异分析与评价

由于新疆地域辽阔,各地州自然禀赋、社会环境和经济基础等差别很大,使新疆各地州区域农业经济水平差异很大。而农业总产值增长、非农行业产值增长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是体现农业经济增长的三个主要方面。区域经济差异可以通过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两类指标加以衡量。因此,选择2000-2012年昌吉回族自治州、伊犁州直属县(市)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和田地区和喀什地区共8个地州的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作为量度指标,通过比较其变异系数和标准差两个相对差异指标的变化,来反映13年间新疆农业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标准差由2000年的686.15,增加到2012年的2472.34,增长了3.60倍,增速也逐年提高,而变异系数虽有小幅波动,但也一直稳定在34%左右,表明各地州农业经济差异正逐年稳步扩大。比较2012年新疆南、北部10个地州的部份经济指标。总体上北疆五地州的GDP为南疆五地州的2.01倍,而南疆五地州农业生产总值比北疆高68.4亿元;人均GDP北疆普遍高于南疆,但位于南疆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GDP高于北疆3个地州,人均GDP为10个地州中最高,说明造成新疆区域经济差异的因素已由地域性向结构性转化,地区经济专业化分工进程加速。由于Ward法并未给出合并成几类,根据表2给出的统计量可以看出,伪F统计量在归为3类时较大,说明归为3类较好;伪t2统计量在归为1类、2类时较大,由于伪t2统计量越大,表明上一次归类的效果好,也表明归为3类较好,因此将南疆5个地州分为3种类型。结合聚类分析过程和树形图,可将南疆五地州的农业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分为以下3类:

1)非农经济主导地区,包括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2)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地区,包括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

3)农业经济落后地区,包括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田地区。前4个主成分的特征值、相邻两个主成分特征值之差、每个特征值所解释的方差贡献率和累积比例。可见,主成分一、二的累积贡献率已达93.19%,远大于85%,已经能较好地概括原始变量,而主成分三、四的特征值小于1,说明其对原始变量的解释力较弱。因此,选择主成一、二作为分析变量。此时,两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93.19%,表明其包含了原22项指标信息的93.19%,已足够反映原有指标的信息。表4为22个评价指标对应于前两个主成分的特征向量(载荷量)对于前两个主成分的因素载荷量的贡献率。通过各主成份的载荷可对各主成份作出符合现实意义的解释:主成分一(PCR1)包含了全部信息量的56.04%,在X5、X7-X11、X13-X16、X18、X19、X21与X22上有较高正载荷。可见,PCR1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区域农业生产规模、资本投入与经济效益,体现的是区域农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因此,称PCR1为农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因子。主成分二(PCR2)包含了全部信息的37.16%,在X1-X3与X20上有较高正载荷;在X4、X6、X12、X17上有较高负载荷。可见,PCR2反映的是区域农业劳动生产率与农业劳动力供给水平,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村人口及其结构、农业劳动的经济收益和农业劳动力宏观需求等。因此,称PCR2为农业劳动力要素因子。在PCR2上喀什地区与和田地区的得分较高,分别为1.1232和0.5314,表明其在农业劳力要素方面具有较强优势,两地区少数民族人口、乡村人口占地区总人口和农业从业人数比例高,反映出这两个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而农业劳动力投入水平高,农业发展仍为粗放型,其农业经济是建立在较高的资源和资本投入上;巴州在PCR2上的得分最低,其非农产业吸收和消耗了大量劳动力,使区域农业劳动力无法支持和满足农业生产与发展的需求。因此,造成南疆地区农业经济区域差异的因素可归纳为两个主要方面,即农业综合发展水平与农业劳动力要素。从南疆5地州农业经济综合竞争力得分情况来看,喀什地区农业经济综合竞争力在南疆5地州中居第一位,得分远远高于排名第二的阿克苏地区,第三为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农业经济综合竞争力最强,其人口达415万,为南疆人口最多的地区,耕地面积达530457.1hm2,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发展基础等方面的较强优势,是喀什地区农业经济综合竞争力具有较强优势的主要因素;克州最弱,属典型民族贫困地区,其人口较少且土地总面积中平原仅占10%、山地占90%,耕地面积52859.6hm2、人均耕地面积仅0.094hm2,自然条件较差、耕地资源严重不足和劳动力素质偏低等,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见,近年来由于各类援疆政策和较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大了对南疆地州的援建力度,使得南疆地区的经济获得了好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喀什地区在建立经济特区以后,对其周边地州经济产生了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喀什地区已逐步成为南疆经济中心,表现出了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

3南疆农业经济区域差异的变化特征及预测

3.1库兹涅茨比率及其分解

2000-2012年南疆地区农业人口比重大于其农业产值的地区个数始终保持不变,即m=4,南疆地区仅巴州农业人口比重小于其农业产值占全疆比重,其他4个地州人力资源生产效率相对较低。从库兹涅茨比率分解值上来看,低收入人群人口比重变化趋势明显表现为相对稳定的两个阶段,即2000-2005年为第一阶段,低收入人群人口比重基本维持在α=0.45左右;2006年以后为第二阶段,α一直维持在0.49左右(图4),表明低收入人群人口比重在2005年以后有所下降,其收入比重有所提高,使2005年以后k开始下降。而k与β的变化曲线高度相似,均表现为3个阶段,即2000-2005年的稳定上升阶段,2006-2009年的逐步下降阶段,2010年以后的快速上升期。在2000-2005年期间,高收入人群收入比重明显上升,使得k也随之上升;在2005-2009年期间,高收入人群收入的比重开始下降,低收入人群比重下降且趋于平稳,使得k也随之下降;2010年以后,高收入人群收入的比重迅速上升,而低收入人群比重基本没有变化,这种高度同步现象,表明高收入人群收入比重对k的影响趋于增强。可见,农业人口中的高、低收入人群及其收入比重的差异逐渐提高,加剧了南疆农业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地区间的农业区域经济差异增大。综上分析表明,南疆地区农业经济差异正在增大,而南疆地区低收入人口及其收入所占比重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影响较小,高收入人群人口及收入比重的变化是影响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波动的主导因素,特别是2009年以后,进入高收入人群及其收入比重的迅速加大,导致不平衡性急剧上升。南疆五地州中除巴州外,其余4个地州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也是造成农业经济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

3.2区域农业经济差异的预测

9698,大于0.5,表明2013-2020年间的区域农业经济差异将会延续2005-2012年的发展趋势,区域农业经济差异增大的可能性很高。3.3区域经济差异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区域经济发展初期,一般采取倾斜发展战略,伴随着区域经济绝对差异(库兹涅茨比率k)的增大,经济增长速度会相应的提高,当差异达到合理值(k0)时,增长速度达到最大(v0)。如果k继续扩大,区域经济对差异的耐受力减弱,出现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增长速度也会开始回落,这时如果不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增长速度会继续下降,随着各种矛盾的积累及爆发,就会对区域经济发展造成重大影响,甚至导致区域经济停滞。以库兹涅茨比率(k)作为度量区域经济差异的指标,以农业经济增长速度(v),利用SAS统计分析软件可得非线性回归方程为:v=-0.2404+2.4611k-4.8426k2(8)对公式(8)求一阶导得:v'=2.4611-9.6852k(9)令v'=0,得:k0=0.2541,v0=0.0723,而2012年的库兹涅茨比率k为0.2919,大于k0,表明南疆区域农业经济差异已经超过警戒水平,农业经济对区域差异的耐受力减弱,并已开始对南疆农业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产生负影响。

4结论

从宏观层面来看,南、北疆各地州农业经济差异正逐年稳步扩大,且造成新疆区域经济差异的因素已由地域性向结构性转化,地区经济专业化分工进程加速。而根据南疆五地州的农业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又可将其划分为非农经济主导地区、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地区和农业经济落后地区三种不同类型。农业综合发展水平与农业劳动力要素是造成南疆地区农业经济区域差异的两个主要方面。而南疆地区低收入人口及其收入所占比重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影响较小,高收入人群人口及收入比重的变化是影响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波动的主导因素。除巴州外,其余4个地州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也是造成农业经济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从R/S分析预测情况来看,在南疆当前的农业经济发展形势下,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未来南疆地区区域农业经济差异还将继续扩大。而目前南疆地区的农业经济差异已经超过警戒水平,已对农业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作者:杨忠娜 蒋桂容 唐继军 单位: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阿拉尔市城区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室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