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基本解决了全民的温饱问题,目前正在向全面小康迈进。然而,我国农业发展中也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比如,经营较为分散、产业组织化水平低、农业科技水平不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深加工程度不高。加快农业经济发展,需要从政府政策支持、发展农村乡镇企业和农村副业、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创造条件、为农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等方面着手解决。
关键词:农业经济;乡镇企业;城市化;土地确权;金融服务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也是工业和第三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全国人口中农民人口所占比重在半数以上,因此,农业在任何时候都不容忽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用有限的耕地养活了13亿以上的人口,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稳步推进。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实现农业经济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发展需要转变思路。
(一)农业生产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偏低
党的“十七大”会议提出农业经济要实现高度的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是在专业化和相互协作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合同、入股分红、建立合作社等方式,实现农业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上的有机整合,从而实现商业化、社会化、规模化,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我国农村地区产业化的程度还比较低,是以家庭联产承包、分散经营为主体,没能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农业抗风险能力较差,遇到自然灾害,损失较大。“经营模式小型,生产品种单一,手段传统、落后,简单粗放,导致了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链短,大部分是附加值不高的初级产品,产品研发能力低,新开发产品少,农产品科技含量低。”①
(二)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科技应用范围不广
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满足不了需求。很多地区农作物的收成是靠天气,遇到旱灾或洪灾,则损失很大,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引水、蓄水措施严重滞后,有的地区在播种时节,甚至发生农户之间为争抢水源而发生矛盾的情况。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田块分散,规模不大,基于这个特点,大部分家庭靠人工进行播种和收割。在山区或丘陵地区,土地不够平坦,农业机械发挥作用的空间有限,机械化程度并不高。在庄稼的病虫害防治、新作物的引进方面,以及化肥的选择、农药的种类、用量、使用周期方面,由于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大多依靠传统经验,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淡薄,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偏低,先进的科学技术在落后地区没有得到广泛运用。这种情况下,在进行农产品出口贸易时,有时满足不了国际标准,产品被退回,我国居民自身的饮食安全也受到影响。
(三)农业用地被占用的现象较多,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
我国城市化进程非常快,城市郊区以及城乡结合部的农业用地被占用的现象较为普遍,被用来建设商品房或作为开发区、工业园区、大学城。许多城市不断向周边拓展,农用土地不断被侵占,被改为商业用地,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已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2015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显示,依据全国土地利用数据预报结果,截至2015年末,全国耕地面积为20.25亿亩,全国因建设占用、灾毁、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等原因减少耕地面积450万亩,通过土地整治、农业结构调整等增加耕地面积351万亩,年内净减少耕地面积99万亩。全国建设用地总面积为5.78亿亩,新增建设用地760万亩。国土资源部门已采取措施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并在100多个重点城市周边开展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此外,由于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农忙时节全年只集中在三四个月内,农闲时间比较长,并且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价格低廉,来自农田的收入非常有限。因此,农村青壮年大多选择进城务工,两三个月的收入基本能与在农村全年的收入相等。根据国家统计局的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我国全国农民工总量27747万人,比上年增长1.3%。其中,外出农民工16884万人,增长0.4%。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涌向城市,一方面促进了我国的城市建设,另一方面,农业生产受重视程度不够,农业产业的发展受到影响。一部分青年农民由于长年外出务工,已不知道农作物的种植方法。留守在农村的主要是老人、妇女、小孩,农村土地抛荒闲置的现象大量存在,造成了国家土地资源的浪费,土地作为生产要素的功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影响国家财富的积累。
二、加快农业经济发展的意义
加快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面貌改善,具有重大意义。农业经济的发展,能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实现社会主义本质。通过实现农业产业化,能够使土地利用更加集约化、规模化,最终实现机械化大生产。大量农村青年从农业领域转向工业领域,从农村走向城市,能够推动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提高城市化率。在加快城市化的过程中,能够创造巨大的住房、基础设施、医疗教育文化需求,释放内需,从而促进经济繁荣。
三、发展我国农业经济的政策建议
实现农业产业经济发展,需要政府、农户、社会服务机构发挥合力。
(一)政府应发挥政策引导和扶持作用
1.扩大支农资金投入,资金须用在刀刃上。支农资金应主要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领域,用于购买农业机械、农田水利、新作物的研发、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农业防灾减灾等。把支农资金用在刀刃上,能起到乘数效应。2.以土地确权和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为抓手,推动农村改革发展。2013年以来,我国陆续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和农民抵押贷款政策改革。这些政策的实施,将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自由流转,农民可以通过住房抵押取得贷款,用于投资其他产业,也将为打破不同农户之间的农田界限,实现农业机械化大生产提供可能性。“集约化土地流转是指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和鼓励农民把土地小块合并大块形成一定规模,再通过运用现代管理与技术的企业化运作,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合理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①3.增加农业科技投入,鼓励科技人才和大学生返乡创业。农业科学技术是实现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力。我国在农业科技投入方面需进一步加强,鼓励农民运用先进的耕作机械、培育优质、高产的农作物,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此外,还需要进行农业科学知识的普及,比如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书籍等媒介向农民普及播种、杀虫、灌溉、除草、收割知识,还可以安排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农村举办农业知识讲座。我国高学历人才大多集中在城市,真正在农村从事农业工作的科技人才和大学生并不多。国家应在政策层面扶持农业,通过在税收政策、补贴、任职、个人发展等方面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鼓励科技人才和大学生返乡创业,在农村地区建功立业。4.发展乡镇企业,就近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和农民增收问题,政府应合理引导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乡镇企业离农户地理位置较近,农村青年可以一方面从事农业生产,一方面在乡镇企业工作,做到两不误。相比农民工远离家乡跨省务工,乡镇企业则可以就近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实现农户收入的增加。另一方面,农业生产季节性较强,农忙时节比较集中,农闲时存在着大量劳动力剩余,与之相反的现象是,我国江浙一带工业发达的地区,近几年时常出现“用工荒”,劳动力缺乏。基于上述原因,我国应尽量打破户籍限制,引导劳动力跨地区流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离农户最近,与农民接触的也最多,应多搜集用工信息,为农村劳动力就业和进城务工提供信息服务,同时扩大农村地区招商引资规模,从而有助于实现农村经济发展。
(二)农户自身应转变思路和观念
1.广开源路,发挥本地区比较优势,注重发展农村副业。我国各地区的地形条件、土壤条件、降水条件存在差异性。山地适宜发展林业、草原适宜发展牧业、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河网密布的地区适宜发展渔业。各地区应根据本地区的独特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产业化。林业、牧业、渔业都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应局限于种植业。农村地区可以通过养猪、养鸡、承包鱼塘等方式实现增收,具备条件的,可以进行规模化经营,让农村副业形成产业,形成本地区特色,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开办农家乐餐厅、垂钓园、采摘园、无公害蔬菜种植园、建休闲度假村都是发展农村产业经济的重要手段,应从这些方面挖掘潜力。2.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工具,为农产品提供销售路径。与工业企业相结合,大力推进农产品的深加工。互联网营销是一种先进便捷的营销方式,能够迅速扩大农产品的知名度,并且受众广泛,能够面向全球销售。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的普及程度并不高,运用互联网为农产品做广告的意识还不强,大部分农民销售大米、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产品是采用拉着车到集市去卖的方式或者直接卖给国家粮食采购部门。在农村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互联网营销作用,为农产品销售打开更广阔的市场。农产品加工程度不高也制约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水果加工成罐头,葡萄加工成葡萄干,则后者的价格通常会比前者贵很多。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农产品的深加工是农民增收的一个途径。我国应鼓励农村地区引进先进机器设备,开展农产品的深加工,从而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乡镇企业,靠近原材料产地,各种农产品的供应比较方便,非常适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3.摆正心态,克服“等、靠、要”的心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自力更生。农业经济的发展归结到底要靠农民自身的努力。国家的资金支持、政策扶植、提供补贴起到的是引导和鼓励的作用,而要从根本上发展农业产业化,实现农村面貌的改善需要靠农民自身努力,一是学习先进的农业机械操作技能;二是学习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三是在思想观念上创新,树立先进经营管理理念和营销理念,将农产品的销路不要局限于一城一市,而要敢于跨省甚至发展出口贸易到国际市场上销售。
(三)发挥金融机构的融资、保险支持作用
长期以来,农民在我国属于弱势群体,受教育程度低、收入低、缺乏抵押担保物品,农民贷款难。然而,购买农业机械、出现重大自然灾害或身体出现重大疾病都需要大额资金,否则难以实现农村生活面貌的改善,更难以实现农业产业化。在开展土地确权和进行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贷款改革试点的背景下,我国应顺势而为,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对农业的支持作用。一方面通过农业发展银行、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农户提供融资支持,另一方面,针对农业较为脆弱的特点,金融机构应开发保险产品,专门针对我国农业产业和农村地区,让农户能够针对承包林地、鱼塘以及畜牧业养殖进行投保,以免遭遇大额亏损。发挥农业保险的托底作用,农村产业化的实现才更具备可行性。从长远来看,要解决农业发展的资金问题,需要鼓励更多的农业企业不断提升实力,不仅要到货币市场而且要到资本证券市场上融资。发展我国农业经济,需要构建“六大体系”,即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农业投融资担保体系、开放包容的招商引资体系、市场信息流通体系、农业科学技术服务体系。我国农业作为基础性产业目前还很脆弱,农村作为最广袤的地区依然存在着诸多落后现象,农民作为社会阶层中人数最多的群体尚不够富裕。“三农”问题的解决需要靠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靠政府、农户、社会各阶层的携手努力。
参考文献:
[1]黄秋艳.贵州省平塘县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研究[J].安顺学院学报,2014(10).
[2]陈怀德.试论酉阳县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与前景[J].南方农业,2010(9).
[3]李威.广西隆安集约化土地流转的实践及启示[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6(1).
[4]瞿志印.广东现代农业产业经济分析与对策[J].南方农村,2011(1).
[5]王凡一.我国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及现状研究[J].山西农经,2015(6).
作者:蔡家勇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投资经济系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