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职教育中的农业经济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鉴于我国农业产业化以及城镇化进程的持续加快,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十分需要众多高素质的农业经济专业人才。通过高职院校教育中农业经济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够极大地提升农业经济类专业高职生的专业素质以及创新能力,同时还能提高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本文从明确高职农业经济专业建设的策略、凸显农业经济特色培育高职生们的技能、依据企业需求开展产学研合作办学、加强高职农业经济类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探讨了高职教育中的农业经济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教育;农业经济;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能够更好地加快我国农业经济产业的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进步,高职院校应当致力于培养农业经济方面的专业化人才。具体来说,高职教育中的农业经济人才培养主要是通过明确专业定位、培育专项技能、强化教师团队建设、合作办学等,由高职学校和有关企业进行紧密合作,从而形成了高职农业经济人才培养的全新模式。
1明确高职农业经济类专业建设的策略
一是全面调整农业经济类专业的课程设计。应当以深入调研为前提,依据农业经济类专业的岗位能力要求,形成高职院校农业经济类专业的教学目标体系,将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内容列入到农业经济行业的技能标准之中,从而让以专业技能为主体的农业经济教学体系和本行业的岗位体系能够吻合,从而让教学能够有准确的依据。要以学习者适应农业经济岗位为主要目标,强调农业经济岗位就业所具有的导向性。要强调农业经济类专业实践环节教育,持续提升实践教学在整体教学课时之中的占比,从而找出高职教育和农业经济行业加以联系的接口。就实用型高职人才培养而言,对农业经济类专业课程实施改革的重点任务则是对所设计的课程进行调整。在此基础上,还应当积极调整高职农业经济人才的培养措施,强调实用性课程的安排。在本专业的必修课教学中应当设计出更具实用性的课程,而在本专业的选修课教学中,应当尽可能地丰富可以选择的课程,这对于拓展与丰富高职生们的农业经济知识结构等具备非常重要的价值。这就需要讲求技能与方法,从而让师生们进行共同的探索。同时,在农业经济类专业的教学内容上还需加以取舍,并且加入对课题内容的探讨。二是强调实施通识教育。实施范围更加广泛的通识教育,这是今后我国农业经济人才适应实际岗位需求的重要条件之一。为此,要让高职学生们通过为期三年的精心学习,更好地掌握农业经济行业最新知识以及技能,从而得以在今后的工作之中能够尽可能地适应于岗位方面的需求,真正成为实用型和通用型人才。三是巩固专业教育。在高职农业经济类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中,应当不断提升专业性课程之比例,从而让专业性具备了牵涉面更广与实用性更强之特征。对于农业经济类专业课程的研究,其方法应当展现出多元化以及极大的机动性。在教学体系中,不仅要设置专题讲座,而且还应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实施专题性讨论,且应当比较多地实施合作探究法,也就是在开展理论教学的同时开展教学实践,从而做到在具体实践之中发现相应的问题,并且在小组讨论中开展集中研究,从而能够更好地提升高职生们独立思考相关问题之能力,并且进一步提升其解决具体问题之能力。四是落实实践性教学。高职教育主要侧重于培养实用性人才,所以,实践教学的环节显得尤为重要。要运用灵活而多变的实践性教学手段,促进高职生们实际动手能力之提高。因为条件上的种种限制,而且农业经济类专业还具备了特殊性,导致该专业的实践教学具体实施尚具有相当大的局限。所以,必须进一步强化该专业实践教学之投入,从而体现出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五是改进教学管理方法。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的教学方法能够让高职农业经济类专业得以更好地运作,从而提升教学工作的成效,这样一来就能够有良好的教学成效,进而确保农业经济人才的培养具备良好的质量。
2凸显农业经济特色培育高职生的专项技能
因为我国农业的地域差别非常大,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并不够均衡,而且农业经济牵涉的面十分广,因此,在高职教育农业经济类专业应当突出自身的鲜明特点,突出培育高职生的专项技能。鉴于高职教育具备了十分显著的就业导向性,它一定要适应于当前社会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而且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安排应当做到和职业岗位相互对接,从而更好地培养高职生们得到就业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及其技能。因为高职农业经济类专业致力于培育的学习者技能和普通理工科专业有所差异,所以也就不应当依据理工科教学中的系统化理念来指引教学工作。笔者觉得,高职农业经济类专业的职业技能培养工作在标准化、特色化等方面的表现并不算出色。同时,农业经济人才的培养中还要面对别的兄弟高职学校和本校依据社会需求设置新专业所带来的激烈竞争,以至于大量富有就业前景的行业和岗位为新设置的专业所分流,导致高职农业经济类专业建设在展现特色上变得难度愈来愈大。对高职院校农业经济类专业的学习者们而言,其所牵涉到的专业过广,而高职教育又绝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为了强调办学的特色,就应当致力于强化对学习者专业技能的培养。在具体的课程安排上,高职院校不仅要强化学生们核心能力之培养,而且还应当依据实际岗位之所需,结合学生们的自身特点,对其实施和其今后工作岗位具有关联的能力培养,这样一来,农业经济类专业的高职生们才能够符合当前市场的期望,拥有就业所需的专业技能。
3依据企业需求开展产学研合作办学
一是为了推动农业经济类专业高职教育的实施,一定要和企业紧密联系起来,从而走出一条产学研合作的新路。产学研合作可以说是高职院校长时间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且还是强化专业建设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更是提升高职教师专业能力与培养企业所需技能型人才的可靠方式。实施校企合作与落实产学研之间的结合,这正是我国开展高职教育所必须要走的路。高职学校一定要不断强化自身建设,立足于更加坚实而富有成效的教育改革,从而逐渐和企业之间实现无缝对接,真正把企业的用人需求和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加以联结,以求实现双方的双赢。二是积极吸收企业高层次人才参与到高职院校的教学之中。要更加广泛地吸引与鼓励合作企业高技能人才、管理人才以及具备其他特殊技能的人才到高职院校中任专职或者兼职教师。不仅要让高职院校能够及时地了解到企业以及用人单位的具体信息,而且还应当让高职院校农业经济类专业课程教学者能够学习到合作企业的最新技术与研究成果。同时,还要努力让学习者们能够学到各类新知识以及新技能,而且还能学习合作企业最为先进的管理观念。三是高职院校教师要积极参与合作企业的生产实践与技术研发。高职院校应当有计划地指派教师到合作企业中开展与农业经济类专业有关的生产实践以及现场考察等工作。高职院校应当在岗位津贴与科研等各个方面往双师型教师加以倾斜,从而积极鼓励与支持广大教师参与到合作企业的实践之中,尽可能地提升高职教师的实践技能。四是鼓励高职生参与合作企业的生产实训。要依据农业经济类专业课程的所需,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组织高职生们到合作企业中进行短期实训或者长时间的顶岗实训,从而更好地培养其素质能力,尤其是要强化其实操能力。
4加强高职农业经济类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要强化高职师资队伍的内涵以确保专业人才素质的新提升。教师可以说是高职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首要资源,而农业经济类专业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本院该专业的市场竞争力高低。所以,高职院校应当以提升农业经济类专业的教学质量为改进专业教育的重要抓手,切实有效地强化高职院校师资人才队伍的内涵,以求更好地提升农业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水平,并且为本校与本专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大更好的保障。具体来说,首先是要以本专业的学术带头人培养为主体,更好地推动本专业学习型团队的创建工作,从而为农业经济类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提供相应的组织保障。其次是以农业经济专业的骨干教学人才的培育为主,加快教师人才队伍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最后是落实双师型素质教师人才队伍建设,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类专业教师业务素质的不断提升,进而为本专业的课程建设提供更好的人力资源支持。二是积极改进高职院校师资团队管理机制,以农业经济类专业为创建客体重构型教师人才队伍。要通过强化农业经济类专业的学术带头人培养工作,切实引领该专业教师人才队伍以及相关课程的建设。要对目前以教研室为主体的教育行政组织体制实施变革与构建,并且以专业为主体来创新新型教育团队。要运用本专业学术带头人的推动,切实形成农业经济类专业课程教学的组织主体,切实提升本专业教学师资人才队伍的自我组织能力,进而提高本团队的综合研究能力。三是要做到以人为本,不断推进高职院校农业经济类专业的激励体制建设。要按照人本管理的原则,积极创建和健全适合于农业经济类专业教师队伍发展的体制环境,赋予其以所需的政策性、技术性以及物质方面的支持。一方面是要对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更加科学的规划,选拔出富有教育教学经验与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并且制定实施能够促进本教学队伍得到不断发展的激励性政策。对于具有出色业绩的教师人才,则应当在物质待遇和职称聘任等各个方面予以适当的倾斜,以求为本专业教师人才队伍的成长创造出更富有竞争性的新环境。另一方面是要实施专项经费方面的保障。要将本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和目前的特色化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相互联系起来,并且依据本专业教师队伍的自身特色以及人才成长规律,以教师的教学业绩为中心,以学生、同行以及社会认可度高低为考核评价的标准,从而形成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的绩效体系。也就是说,要通过对本专业教师人才实施富有成效的激励措施,以确保其能够实现高效化、规范化运行。
5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多年来的高等职业院校农业经济类专业建设,农业经济人才的培养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其办学质量也有了极大的提升,而且通过长期以来的办学实践,显现出扎扎实实的服务于当地经济的发展,才能让农业经济类专业的活力得到更好的发挥。要始终坚持以高职生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方式,更好地激发出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让学习者的农业经济类专业素养能够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娆.农业经济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童乃诚.深化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1).
[3]陈凤霞.培养农业经济管理专业高素质人才问题初探[J].北方经贸,2009(06).
[4]李国政,王纪忠,聂洪臣.高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06).
[5]李国政,聂洪臣,栾申洲.关于我校高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35).
[6]聂洪臣.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J].现代企业教育,2013(12).
作者:韩效辉 单位:宿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