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农业经济发展措施(5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第一篇: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及发展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当下,每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也越发的紧密,我国一直是以农业经济为主,其农业经济收入是国家经济的主要命脉。在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当中,农业经济管理是确保农业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国家必须对现有农业经济进行合理划分及管理,促使农业经济拥有更高产值。从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及未来发展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发展初探
我国农业经济占据着国民经济主体地位,虽然同工业发展来比起步较晚,但是在改革开放全面推行的背景下,使得我国农业经济取得了很大程度的进展,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使得国家对农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增多。然而当前在农业经济管理上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严重阻碍着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相关部门亟待改善。
1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现状
1.1农村经济管理方式与经济发展不相符
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了有效确立及具体实施。但是从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现状上来看,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并没有根据社会发展现状得到相继改进,从而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同我国社会经济体制不相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业经济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在我国的部分省市区不科学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依然存有,不但直接制约了农业经济管理手段的有效发挥,而且也严重影响到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及提高。
1.2农村土地流转现象严重
现阶段,我国农村存在的农地流转最具代表的三种方式主要有:村集体统一组织调整及流转、农户自由流转和建立土地银行或是转包公司实行的抵押流转。在这其中,前两种在发展过程中较为普遍,后一种因自身的局限性只适用于少数地区。农地使用权的转包、转让及使用权互换这三种形式成为了农村自由流转的一部分。村集体组织若想进行协调发展,不断的发展第二、三产业,加快城市化的进程,这样一来就使得城市用地极为紧张,出现了要将部分农村土地转化一部分给非农用的情况,再加上我国近几年来房地产的飞速发展,土地价格一路飙升,使之当前我国农户开始将土地当作商品和所有财产,因此不到万不得已农户不会将土地进行转让,这种行为使得土地的流动变得更加困难。
1.3农业经济管理力度不够
党和国家在近些年出台的文件中多次提及到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建议,并制定了多项规章制度,明确了农业管理的相关指示,但是在实际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并没有对其予以高度重视,执行力度相对缺乏,实际管理效果并不理想。例如:农业经济管理者自身思想观念相对滞后,没有同当前社会形势相看齐,缺乏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部分管理人员自身素质普遍不高,因此也无法意识到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不能准确贯彻及落实国家所制定出的相关政策制度,导致其管理执行力度低下;部分农业经济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将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经济管理二者关系相混淆,从而导致对农业经济管理重视度不够。
2新时期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研究
2.1农村管理信息化及产业化
在我国信息技术不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也在各领域中得到全面应用。在农业经济未来的发展之中,农业经济管理也应逐步朝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进而提升管理效率,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要将农业生产、具体管理及农业科研成果的相关信息进行详细的收集和处理,以此为农业日常管理提供切实可靠的数据,为农业经济未来的决策奠定坚实基础。我国的农业产业化态势越发明显,在我国各省区周边建立多个农产品基地,同时国家也相继出台了农业合作政策,农业经济合作组织也逐步建立起来,随之使得多家服务中介组织相继建立起来,基于利益政策基础之上,农业经济产业化进程也在不断推进,切实的提高了农业市场化,吸引了更多农民纷纷加入到企业之中,切实的提升了农民收入。
2.2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模式
我国近几年来在农村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不规范现状导致了其与农业经济发展不相容的现状,同时也使得农村土地流转现象严重,因此农业经济管理部门要尽快的实施规范化管理,提升财务处理方面知识与规范化。相关部门要将财务管理公开化,具体有以下三点:统一规定将具体日期设定为公开日;要求各个村在交通重要地段或是人多的地方安置固定的公开栏;每笔经费都经由具体负责人来严格把关,依照事先的规章制度进行办事,不能徇私枉法,针对所要具体征用农村占地、补偿费用支付、管理以及使用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检查出相应的问题,以便制定整改措施。
2.3创新农业经济管理体制
为了加快适应现代化的建设需要,需要对农业经济管理体制进行创新、完善,使农业经济管理跟上社会发展的步调,最大限度扫除农业经济发展路上的一切障碍。因此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我国政府也要加大力度对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政府要充分的发挥出宏观调控职能,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进行大力度的扶持。另外不断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适当的调整我国农业经济结构,增强农业经济管理者自身的综合素质等,从而逐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3结语
农业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当中的支柱性产业,在我国经济及社会不断发展下,其增长速度十分的迅猛,但是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却并无法满足于高速发展的农业经济,因此需要农业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适当提升农业管理人员的收入,农业科技管理制度需要不断改革创新,从而最终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成梅.浅谈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经营管理者,2016,(7):127.
[2] 王梅.浅析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农民致富之友,2015,(21):138.
[3] 虞梅.浅析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J].商情,2013,(6):91.
作者:李凤珍 单位:元江县林权管理服务中心
第二篇: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形势及现存问题
摘要:近年来,在全球一体化经济建设大发展的背景下,国家对乡镇经济的发展能力越来越重视,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重要阶段,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形势以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为农业经济转型提出合理的意见,以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步伐。
关键字: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形势;问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第一生产力,同时农业经济作为我国的支柱型产业,也是经济建设及国民需求的关键推动力。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乡镇农业生产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力军。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乡镇经济也随之发展,其一是,在国家政策积极鼓励发展农业的优良环境下,农业经济产业趋向于多元化,其二是,在稳步前进中,部分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以及农民素质不高等等,导致经济水平发展不均衡。只有结合我国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充分调动各方力量,采取有效的发展策略,才能确保乡镇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形势
(一)乡镇农业的发展环境逐步优化
近年来,在国家对地方农业的大力扶持发展下,乡镇农业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首先表现在基础设施的完善上:一方面加强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兴建大坝水库,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抗旱和防汛能力,减少了自然灾害对农业经济造成的损失,同时还改善了居民的用水安全,提高了乡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对乡镇通讯设备以及道路交通情况的改善,也间接地提高了乡镇经济的发展。其次表现在农民生产意识的提高上:一方面,在信息化时代,利用网络通讯等手段,使得农业的发展越来越科技化、现代化。另一方面,农业工作者个人专业知识水平的增长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都促进了乡镇农业经济的转型发展,从单一的人力种植,发展到如今能够利用机械、网络进行种植及销售,解放了生产力,也提高了工作效率。除此之外,国家加强打击力度,对乡镇农业市场的混乱现象进行整改整顿,为招商引资打下了坚实的环境基础。
(二)发展多元化
时代在发展,生产方式也在改变,首先,农业经济作物由普通单一向精品多样化转变,生产结构的变化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使农产品朝着优质精品的方向发展。其次是资源的有效利用,国家的深化改革与推进,使得果业工程以及山上再造工程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发展成果,做到了可持续发展。再者,经营方式由单一形式逐渐向贸工农一体化发展,这是乡镇农业经济发展迈出的一大步。
(三)经济结构优化
国家经济的发展也使得乡镇农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改变,特别是近几年,农业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非农产业的发展逐步替代了传统农业经济。机械的合理运用,解放了大量的劳动力,使得人才优化。解放的生产力进入乡镇企业务工,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了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
二、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我国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乡镇经济总体落后的状况仍旧没有改观。曾有人这样评价我国的城乡贫富差距:“中国的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这不仅反映了城乡之间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巨大反差,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乡镇经济依然是经济社会发展最薄弱的环节。
(一)观念固化守旧
中国幅员辽阔,部分乡镇在政策企业的带领下已然快速发展,但仍有一些偏远地区采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系发展模式,甚至有些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来源需要依靠政府的帮扶。与此同时,农业技术人员的思想观念保守,缺乏拼搏和上进,“小富则安”成为他们的固化观念,停滞不前的生活状态放慢了经济发展的脚步。除此之外,不能够合理、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资源也是问题之一,保守陈旧的思想观念,只停留在农耕阶段,不能够发展种植蔬菜花卉、发展旅游业等其他农副产业。对先进技术观念的接受理解程度不深,严重制约着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文化素养低
根据调查“在我国,一万多的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了29.2%,而文盲、小学文化程度、和初中文化程度三者一共所占的比例却是70.8%。”尽管如此,可在现实生活中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力却是老人,留守妇女儿童等缺少了青壮年劳动力,这种情况也致使从事农业生产者的整体素质降低,拖慢了我国乡镇农业经济现代化的进程。
(三)市场环境落后
资金的匮乏以及技术的落后,致使我国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一直处于一个相对缓慢的状态,外来资金少,政府帮扶有限,在一定情况下制约了农业发展。整个农业市场缺少合理性和规范性,发展理念与实际不符。部分地区靠天吃饭的格局没有被改变,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的差异,致使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富人更富,穷人更穷。
(四)农民收入渠道拓宽
我国长期奉行低粮价政策,致使粮价涨幅远低于物价指数和社会平均工资分配,劳动力价格不断攀升,使得更多的农民外出打工,从而也获得更多的收益,与此同时,粮食的价格却同比降低,两相比较,更多的人放弃了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近年来,农业市场的不景气,使更多的农民认为“种田不如打工”,这种共识在发达的乡镇地区得到了更为淋漓尽致的展现。
(五)发展农业的成本比重过大
农业整体行业价格跌落,但农资价格持续上涨。近年来,农药、化肥等的价格上调,使农业经济成本越来越高,尽管国家出资补贴,但惠农政策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仍十分有限,粮食的涨幅远低于农资涨幅,成本的不可控,加上近年来北方干旱,多地出现的低产甚至颗粒无收等现象,加剧了农业发展风险。
三、乡镇农业经济发展措施
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以及难点,在于乡镇、农村。想要让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全面小康,就一定要带动乡镇农业经济发展,从目前在农业发展中遇到的迫切问题着手,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政策,切实做好提高乡镇农业经济的目标。
(一)转变固有的发展观念
当前,在某些相对落后的乡镇地区,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他们的思想观念,打破靠政府补贴,靠天吃饭的落后观念,积极发展农业。其次多吸取经验,利用成功案例来补足自身,发展旅游,支持副业,打破单一的农作物种植,也使得土地资源能够被合理的利用。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吸引外资入驻,提高当地农业的竞争力从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二)加强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科技和现代化水平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创造有利于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环境和基础条件是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必由之路。首先,提高文化素养,培养优秀且具有管理能力的农业技术人员,由他们来带动农业的生产和发展,“以少带多”。其次,要改革农业科技推广体质,各级政府明确其政府职能,引进优秀人才,为乡镇发展带来新技术、新思想。最后,加快农业科技的转化和普及,依靠先进的技术,来替代稀缺资源的约束从而带动农业发展。
(三)国家要准确把握对价格的宏观调控,规避风险
粮食价格的持续走低,农资产品的大幅上涨,本就造成可控成本的增多,从而致使农业从业人员减少,国家应该在适当范围内进行调控,使农业发展达到一个合理可控的水平线。
四、结语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在我国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农业经济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我国的乡镇农业经济要达到快速发展,离不开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也离不开思想意识的转变,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必然会受到很多挑战,但这何尝不是更好的机遇。
参考文献:
[1]王双进,梁辰.农产品期货市场现存问题及其功能发挥的制约因素分析[J].农业经济,2013.
[2]肯四才.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措施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4.
[3]覃艳芳,周建宽,覃荣革等.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优化策略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5.
[4]范舒晓.生态文明视角下乡镇农业科技服务组织的调查与思考——以龙岩市两个乡镇农技站为例[J].福建农业科技,2014.
[5]程霞,李国印.基层乡镇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魅力中国,2014.
作者:胡世伟 单位:济阳县太平镇人民政府
第三篇: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与改进对策
摘要:自古以来,农业就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关系着每个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农业产业化仍比较滞后。农业经济发展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如何确保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一个难题。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当前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健康稳步发展。
关键词: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现状;对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迅速。在一段时期内,我国农业经济迅速发展开来,在经历了高速增长后逐步进入到滞缓状态。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工作,并推出了不少惠农政策与法律法规,农民的经济收入也有所增加。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进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制约着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本文以贵州省湄潭县黄家坝为例,分析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供参考。
1贵州省湄潭县黄家坝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黄家坝镇位于贵州东北部,遵义市东部,湄潭县腹地。全镇面积为186km2,耕地面积为3466.66hm2,人均耕地面积713.33m2。现有农业人口4.86万人,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小镇,也是贵州百强乡镇之一,有“小江南”之称。境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年均气温在14.9℃左右,年无霜期平均为284d,年均降水量为1137mm。近年来办事处密切围绕县委、政府提出的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地制宜,在培育基础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粮食、蔬菜、畜牧、乡村旅游”四大产业。随着农业经营机制创新的加快,本办事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有20余家,农村土地流转面积1334hm2,全镇农业经济总收入达76d453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2d300元,比上年增加了1d200余元。
2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业经济发展形式仍以粗放型为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后劲不足
由于大多数农民文化水平不高,安于现状,只满足于解决温饱问题。小家小户单独耕种模式仍是主流,而机械化连片耕作的推广才刚刚起步。农业产业仍以粗放型、传统型的种养业为主[1]。就当前来看,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上并不多,规模偏小,并缺乏鲜明的特色。这也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后劲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2.2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农村基础设施总量不足,农村地区“通水、通电、通路、通车”等状况还不是十分完善;二是农村基础设施老化,多数设施已陈旧,近年来虽然得到一些改善,但还是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田间也缺少配套设施,导致农业生产处于不十分可控的局面。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二点:首先,地方财力有限,主要依靠中央财政扶持,资金缺口较大;其次,金融信贷支持力度不够,由于不少农业基础设施产权模糊,承贷主体不明确,加上贷款额度偏大,周期长,抵押物难以落实,导致农村基础建设信贷投入乏力[2]。
2.3当地农业经济结构中的农民素质不高
目前,大多数新生代农民文化水平明显高于老一辈农民。而这些新生代农民从事农业的意愿不高,大多选择进城务工或进入乡镇从事非农业工作。留守在农村的大多是老人、妇女与儿童。因此,从整体上来看,从事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具有文化低、素质低的特点。由于农民的文化素养与农业技能水平偏低,极大制约了农业现代化与产业化的推进,成为影响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瓶颈。
3黄家坝农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正确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
不管是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还是增加农业综合效益,都与土地规模化经营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抓好农村土地合理流转是非常重要的。当前,我办事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基本稳定,产权关系也基本明晰,土地确权工作也基本完成,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保障。那么,怎样保障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是当前镇政府要抓的一项重点工作,必须抓紧抓好。办事处及相关部门要加强联动,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明白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意义。通过发放明白纸、专题介绍、广播、讲座,观看视频等方式向广大农民宣传农村土地流转的意义。同时,打造土地流转成功案例,利用典型示范、效益吸引的方式让农民群众能亲眼看到,亲身体会,增强参与土地流转的意愿[3]。
3.2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地方政府要从资金、政策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可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积极争取扶持资金。要将一部分资金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中,并依托农业项目支持,抓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道路建设、通信建设等。同时,还应努力争取各种社会资金,抓好抗旱水库、大小水利沟渠、清洁水管网等基础工程建设。
3.3大力发展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首先,严格落实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在税收、信贷、用地、用电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农业生产加工企业。同时,逐步加大对当地农业产业化的资金投入,通过补助、贴息、信贷担保等手段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通过将农业产加销有效衔接起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的经济价值。其次,根据“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民主管理”的原则,积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内部管理机构,健全管理机制,确保合作社的健康发展。最后,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在自愿平等基础上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4]。各新型经营主体必须因地制宜,结合当地主导产业与资源优势,结合市场需求,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要求打造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从而形成良性的农业产业发展格局。
3.4加强农技推广,提高农民的综合素养
首先要抓好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建设,构建县、镇、乡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明确各级农技推广服务部门的职能,合理设置、优化布局,形成多元化的农技推广体系。同时,加大与农业院校与科研部门的合作,加快科技攻关,研究更多新的科技成果。其次,安排科技人员直接到农村、田地去指导农户,将良种良法送到农户手中。最后,加强对农民的培训,通过开办农技培训班、田间学校、广播电视讲座等方式组织农民学习,帮助他们掌握实用的生产技术,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与种植水平。对新生代农民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生产经营理念,打破对“农民”的传统认知,让他们将农民当作一个职业来做。要尽量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免费继续教育的机会,让他们学习更多经营管理知识与农技知识,以培育出新型职业农民。这样才能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好人力保障。
参考文献:
[1]贾勇.浅谈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及措施[J].中国农业信息,2015,28(6):29-30.
[2]覃艳芳,周建宽,覃荣革,等.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优化策略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2):16-17.
[3]孙然峰.临沂市兰山区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6,26(7):320-321.
[4]吴朗平,黄焕云,骆涛林.浅析云南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J].现代营销,2011,15(7):171-171.
作者:袁小强 单位:贵州省湄潭县黄家坝街道办事处
第四篇: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分析
摘要: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经济也在逐渐提升,可以有效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因此,农村管理部门必须加大农业生产的扶持力度,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出了提高农业发展效率的措施,提升其发展效率与发展质量,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发展;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影响
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同时,农业经济发展方式逐渐转变,有效解决了农业生态环境的危害问题。同时,农业机械化发展还能增强农业的生产效果,优化农业发展体系,为农民提供良好的工作方式。
一、农业机械化发展以及对农业经济发展转变的影响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于农业经济发展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农业机械化发展分析
在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农业机械操作者可以利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开展农业生产工作,逐渐改善与优化农业操作方式,减少劳动力的工作量,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从而提升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业技术的优化,全面推广农业高产栽培技术与现代化的技术,有效提升农业发展效率,推动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1]。
2、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
在农业机械化发展期间,农业经济转变方式也受到其影响。主要因为农业机械化发展可以为农业经济转变提供积极的指导,这就充分说明,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对于全国农业经济发展形势的转变具有较为深刻的影响。在全国农业机械化大力发展的过程中,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升,科学技术的应用模式也有所改善,农业科学技术可以为农业机械化发展作为支撑[2]。在高新技术逐渐发展的形势下,农业机械化可以提升农业科学技术水平,增强农业自动化与智能化发展效率,提升农业经济发展的转变速度,从而提升农业经济效益,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3]。
二、农业机械化发展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
在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也有所转变,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的发展效率。具体应用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
在国家大力宣传农业机械新技术的情况下,全国多数区域的生产方式都已经成为了机械化,然而,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还在应用传统的机械化作业方式,不能快速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也难以优化其发展效率。因此,全国农业机械化管理部门必须要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为农民讲解一些专业的机械化知识与技能,使得农民可以有效掌握机械操作方式。同时,还要为偏远山区农民提供优惠政策,引导农民积极购买各类先进的机械设备,为其树立正确的农业机械化发展观念,优化农业生产体系[4]。
2、农业产权流转方式
全国各个农业部门必须要制定完善的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度,根据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转型特点,改善耕地分散与土地制度,并且利用产权转让方式打破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限制。然而,目前部分农民过于重视自身短期利益,不能促进全国农业长远健康发展,针对这一现状,全国农业部门必须要提升农业生产灵活性,加快农业产权的流转速度。同时,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要想更好的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就要鼓励各级政府制定完善的优惠政策,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优化农业土地产权结构。通过农业产权流转政策的分析,政府部门需要鼓励农民应用机械设备开展农业生产活动,提升农业的生产活性与生产效率,使得农业机械化发展可以带动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农民的经济效益,增强农村的发展效果。
3、制定完善的科研创新制度
在全国农业化发展进程中,先进机械设备与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农业发展效率,增强农业机械化与技术的先进性,提升农业机械设备的工作性能与工作效率,进而加快全国农村的发展速度。然而,目前部分农业机械化发展中,还存在科研创新力度不足的现象,难以提升农业科研技术的应用效率与应用质量,无法提升其发展效益。因此,农业管理部门必须要加大科研创新力度,通过农业机械化发展加快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进而提升全国农村机械设备的应用质量,实时更新全国农业机械技术。首先,农业管理部门可以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逐渐创新机械技术,加大资金的投入,为科研创新工作提供足够的资金,使农业机械技术科研创新部门得到有力支持。其次,农业科研技术创新部门要培养专业素质较高的人才,建设科研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借鉴国外先进机械设备科研技术。最后,农业管理部门需要全面分析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根据农业生产需求对农业机械进行改造,使农业科研技术创新人员可以更好的对农业技术进行创新,建设专业的农业机械科研创新平台,提升全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效率与质量。
三、结语
在农业机械化发展期间,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较为重要,农业管理部门必须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积极创新农业机械科研技术,增强新技术的应用效果,优化全国农业经济发展体系。
参考文献
[1]赵琨.全国农机化发展对农业经济发展作用关系的实证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4(8):95-98.
[2]张敏杰.中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J].知识经济,2015(19):60-60.
[3]王俊峰,潘军红,王娅,等.浅析转变发展方式以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5(10):59-59.
[4]胡玉和.农业机械化发展对中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6(30):5.
作者:颜涛 单位:山东省烟台招远市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站
第五篇:低碳经济时代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摘要:低碳理念为转变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注入了一股新的生机。低碳经济追求低能耗、少污染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与农业生产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理念非常契合。目前,我国的传统农业发展仍存在着环境污染、科技落后和产能无法释放等的局限性。为此,我们应当采取走可持续发展模式、加强低碳经济宣传和管理的力度、促进低碳环保成本的内在化以及加强制度与法律法规建设等措施,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低碳经济;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措施
1传统农业发展的局限性
1.1环境污染问题
环境污染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问题,农业生产中出现的污染是构成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部分。由于我国农民群体在整体上接受的正式教育的机会有限,许多人在农业生产中都是凭借经验和靠天吃饭生存的。
1.2农业科学技术落后的问题
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一般都不尽如人意,许多文化程度较高的年轻人都选择了外出打工。这使得留守地的农民多是老弱病残,这些观念陈旧、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农民对应用新型农业技术具有很大的抵触心理,不愿意改变传统耕作的习惯。弃用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机械,降低了生产效率和土地产出,也无法保证稳定的农产品品质,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1.3农业产能无法释放的问题
在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史上,由于国家对发展城市工业的客观需要,农业与工业之间长期处于“剪刀差”的位置。这也是造成三农问题的重要原因。为此,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我国政府提出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主张,新农村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广大农村地区的落后面貌。
2低碳理念对于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低碳理念最早由英国提出。由于所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的需要努力实现碳排放相对数量的控制和减少。低碳理念是对经济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一种正面回应。实现低碳经济,要求出台政策措施,推动节能减排,做到经济发展的环境友好型。低碳经济是立足于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的绿色环保的经济形式,它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兼顾的新的发展模式。在农业生产中,低碳经济的理念有助于应用农业新科技、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生产创新意识以及有效控制与减少环境污染排放,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收益、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健康性以及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措施
3.1转变传统发展模式,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
从长远看,高投入、高污染和低效率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不是一种好的选择。为此,我们必须参照低碳理念,主动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对农民群众农业科技的培训和指导,更新低碳理念,优化人力资源。通过绿色农业、高效农业和科技农业等方式,应用农业新科技,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从而为农民带来更多的稳定收入。
3.2加强低碳经济宣传和管理的力度
目前,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农民群众对低碳经济的认知还很不到位。为此,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加大对低碳理念的宣传力度,让低碳理念深入人心。在发展低碳农业的过程中,要培养一大批科学文化素质较高的农业致富的带头人,通过他们扩大低碳理念的宣传和推广。当地政府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加强低碳生产的管控力度,把低碳生产推广、落实到位,为农民群众带来更多的实际利益。
3.3大力支持低碳农业的发展,促进低碳环保成本的内在化
发展低碳农业,就需要对低碳成本予以实际核算和内置化。发展低碳农业绝不能停留在喊口号上,必须出台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的政策措施,规范农业生产,做到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环境成本不能只是一种政府公共产品,而应以低碳环保税等形式成本内在化,约束破坏环境行为。
3.4加强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发展低碳农业,必须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做到有法可依。要以调查研究的结果为依据,出台制度化法律化的体系文件,以确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可靠机制体制保证。
结束语
低碳理念的普及必然为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吹响新的号角。我们一定要发展低碳农业为依归,改变传统农业生产的局限性,采取各种必要的措施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进一步转变。
参考文献:
[1]丁学江.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探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5,(25):101-102+105.
[2]王阳,刘宇新.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6,(19):17-18.
作者:冶晓钧 单位:青海省化隆县种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