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乡村沼气建设研究与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乡村沼气建设研究与建议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乡村沼气建设研究与建议

引言

农村沼气建设对于改善农村用能结构,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节能减排和保护库区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农民收入增加和生活水平提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007年重庆市被确定为全国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党中央、国务院对重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9年《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城乡统筹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指出要大力推进农村沼气建设。而目前重庆农村沼气建设发展相对滞后,农业面源污染较为严重,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威胁。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立足重庆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条件,围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中的“民生”问题,认真分析重庆地区农村沼气发展现状、建设条件和现实需求,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全面推进重庆地区农村沼气建设显得尤为迫切。

1发展现状

重庆市是一个兼具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和大山区的直辖市,也是全国最适宜发展农村沼气的地区之一。全市辖40个区县,幅员面积8.24万km2,现有总农户724万户,适宜发展农村沼气的区县38个,适宜农户约323.77万户[1]。“十一五”期间,在农业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重庆市农村沼气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与“十五”相比,“十一五”重庆市投入增加了6倍,每年平均以27.7%的速度增长[2]。“十一五”期间,重庆市农村沼气实现了从分散建设向规模化发展,从单一户用沼气向多类型沼气,从单一能源效益向综合效益,从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的“四大转变”,形成了农村户用沼气、大型沼气工程、中小型沼气工程和服务体系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全市新建农村户用沼气近70万户、各类沼气工程1761处、乡村服务网点1426处。截至2010年底,全市农村户用沼气累计达到133.01万户,占适宜农户的41%,已遍及全市38个区县800多个乡镇,受益群众440多万人,成为受益农户最多、覆盖面最广和农民群众最欢迎的农业基础建设项目之一[1]。

2发展条件

2.1政策条件

《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城乡统筹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指出要大力推进农村沼气建设。重庆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沼气建设工作,提出“城市一辆车、农村一口气”,要求下气力推广沼气池,市政府出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沼气建设的意见》(渝府发[2007]26号)、《关于实施集中型沼气新技术工程的意见》(渝府发〔2010〕34号)等,连续5年把沼气建设纳入民心工程、党政一把手环保实绩考核、党政综合目标考核和“五个重庆”建设等重点民生项目内容,加大对区县的考核力度。制定了用地、培训等支持政策,明确了农业、国土和环保等部门的职能职责,形成齐抓共促的推进机制。

2.2气候条件

重庆市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低坝河谷地区热量资源十分丰富,年平均气温在18℃以上,冬季最低气温平均在6~8℃,夏季平均气温在27~29℃,年≥10℃的活动积温在6500℃以上,年日照时数1100~1600h,年辐射总量为3344~4180MJ/m2,是全国最适宜发展农村沼气的地区之一。

2.3技术条件

重庆市是全国农村沼气起源较早的地区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组织全市农业科技力量进行了广泛的理论研究和新技术开发,奠定了农村沼气发展的技术基础。设立了沼气科研站等科研机构,开展了发酵菌种筛选、软体太阳能沼气池、沼气发电机组、城镇沼气污水处理技术等新技术研究与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从单一的沼气池,发展到“一池三改”基本单元,畜禽养殖场大型沼气工程形成了“一池三建”为基本单元的能源生态模式[3]。为加快沼气推广应用步伐,重庆市制定了一批农村沼气技术标准体系。先后颁布了《农村户用高效沼气池设计规范》、《农村户用高效沼气池施工操作规程》和《农村户用高效沼气池质量检查验收标准》3个强制性地方标准及《重庆市集中型沼气工程建设规范》、《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技术规程》推荐性地方标准作为农村沼气建设的技术规范,并在全市推广实施。市级和38个区(市)县成立了沼气(能源)办公室,推行了农村沼气职业准入制,成立了重庆市农村能源职业技能鉴定站,已累计培训鉴定沼气技工5000多人。

2.4建设管理经验

建设管理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具备较强的沼气建设技术力量。重庆市农村建设起步早,造就了一批理论丰富、技术精湛的技术队伍,目前全市有沼气技工1万多人,根据需要,还可不断培训,完全可以满足建设需要。②管理跟上。采取公司竟标建设等方式,具体建设任务由公司承担,农村能源部门重点加强规划协调、质量进度监管,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管理上,完全能够承担大规模建设任务。

2.5社会需求

从社会需求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农户有很高的积极性。农村沼气不仅为农户提供了廉价优质能源,而且改善了农户家居环境,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农民从中切身体会到了农村沼气带来的实际好处。②全市主要农业区县,沼气适宜农户入户率高的已超过80%,低的尚不到20%,差距中存在巨大潜力。③重庆市是全国最适宜发展农村沼气的地区之一。重庆市冬暖春早,无霜期长,气候条件十分适宜发展农村沼气。④重庆市农村沼气资源丰富,农户具有常年养殖牲畜的习惯,年生猪出栏量2000万头,年产农作物秸秆1100万t,沼气发酵原料十分丰富[4-5]。

3需求分析

3.1畜牧业发展迅速,沼气发展前景广阔

养殖业是重庆农业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重庆市是农业部确定的生猪、山羊、肉牛优势产区。畜禽养殖大部分以农户散养的形式存在,全市散养农户近400万户,为农村沼气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畜禽粪便原料。而目前重庆市323.77万户适宜发展沼气的农户中仅发展了133.01万户沼气池,适宜农户入户率仅有41%,沼气发展存在巨大的空间。同时,畜禽规模养殖发展迅猛,据统计,2010年底重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数量有39095个,其中大型畜禽养殖场数量有1276个,但已建大型沼气工程只有156处,仅占大型养殖场数量的12.23%,占养殖场总量的0.40%;中小型养殖场数量有37819处,但已建中小型沼气工程只有1841处,仅占中小型养殖场数量的4.87%,占养殖场总量的4.71%。另外,畜禽养殖综合规模化率达到48.2%,并以平均每年3~4个百分点的速度提升,其中绝大多数规模化养殖场适宜建设大型沼气工程,沼气工程发展需求巨大。

3.2农村用能结构的改善要求发展农村沼气

重庆地区农村能源消费主要以柴薪+秸秆+煤的混合型结构为主,其中柴薪、秸秆等生物质能直接燃烧所占比例很大,全市农村平均达到80%以上,沼气、秸秆气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过低。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农村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农村用能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化,降低柴薪、秸秆的直接燃烧,并不断提高沼气、秸秆气等生物质能源的使用比例,这将对农村沼气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3.3农村经济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沼气建设需求增大

近年来,随着重庆市农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尤其近几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稳步增长,2010年达到了5278元,比2009年增长了14.7%(图1)。农民收入的增加从而增强了农民的投资能力,农民有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能够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以及农村生态环境条件的沼气建设中来,促使农村沼气建设的需求量不断增大[4-5]。

4存在的问题

4.1计划偏少与需求较大之间的矛盾

目前重庆市户用沼气建设计划是每年16万户,而“十二五”期间的年均需求是25万~30万户,大型沼气工程建设计划与需求差距更大[6]。

4.2补助标准偏低与建造成本高之间的矛盾

目前重庆市户用沼气补助标准为中央资金1500元/户、地方配套800元户,而户用沼气实际建造成本在4600元户以上,加上重庆市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偏低和近年来物价的不断上涨,矛盾凸显。大型沼气工程补助标准为中央资金45%、地方配套15%、业主自筹40%,而完成大型沼气主体和配套工程建设需要300万元左右、再加上日常维护,需要业主配套大量资金,对养殖企业的运转和发展壮大造成了很大负担。

4.3服务网点需求大与建设滞后之间的矛盾

重庆有38个区县、894个乡镇、9033个村委会适宜发展农村沼气,即需要配套建设沼气服务网点。而截至2010年底,重庆市沼气服务(配送)中心仅有2个,镇级沼气服务站有50个,村级沼气协会有1374个,沼气服务网点建设较为滞后。

4.4农村沼气重视建设与忽视管理之间的矛盾

“十一五”期间,农村沼气建设在很大程度上重视了建设,忽略了管理,导致部分病池使用率不高。截至2010年底,重庆市户用沼气数量为133.01万户,而据调查,重庆市现有12.3万户病旧池未正常使用,占户用沼气总量的9.25%,大型沼气工程也存在同样的问题,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和诸多不良影响。

5建议

5.1因地制宜调整好布局和规划

据调查,因整家外出务工导致沼气池废弃的占停用的20%;因城镇规划占用导致沼气废弃的占停用的8%,成为农村沼气停用的两个重要因素。因此,要进一步细化农村沼气规划布局,按照“一统筹四集中”的总体原则,结合“两翼农民万元增收”和“绿化长江行动”等重点工作,充分考虑城镇发展和农村人口转移等因素,农村沼气主要向长期稳定生活在农村的农户发展,对可预见的城镇化地区、可能整家进城的农户不再布局建设农村沼气。

5.2抓试点示范,重点突破

重庆市应从过去抓示范村建设提升到抓示范县发展,选择部分有条件的区县率先实现农村沼气全覆盖。“十二五”期间,重庆市规划在21个区县实施农村沼气示范县建设,实现适宜农户全覆盖。特别是三峡库区腹心区县,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直接关系到重庆市和长江中下游相关省市发展,也是最迫切、最需要发展农村沼气的地区,通过3~5年时间,实现三峡库区腹心区县适宜农户全覆盖。

5.3加快服务体系建设,长期管用

按照“县有配送中心、镇有服务站所(公司)、村有用户协会”的总体发展思路,加快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①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加快村级服务网点发展。②推行村级服务网点多元化经营。将村级服务网点与乡村农资超市等其他经营性服务网点结合起来,降低网点运行成本,增加服务人员收入,确保网点长期运转。③积极发展沼气协会。通过协会,既让农民交流维护管理经验,也使农民与服务组织更好地达成服务协议,实现双赢双满意。④拓宽服务功能。除零配件供应、一般的维修服务外,要大力拓展进出料、三沼综合利用等服务领域。⑤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开展公司化的建设管理,一体化服务模式。⑥强化乡镇公益性服务职能。农村沼气普及率较高的乡镇或者沼气迅速发展的乡镇,农技服务中心要落实专人负责农村沼气技术服务、宣传等工作,做到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有机结合,相互补充。

5.4坚持建管并举,完成病旧池修复

据调查,重庆市现有10万多户病旧池未正常使用,占户用沼气总量的7%以上,需要通过专业维护修复,恢复功能,使每一口沼气池焕发生机,发挥效益。同时,加强管理,把病池的情况了解清楚,特别是大中型沼气工程。总体上要做到建管并举,长期管用。

5.5加强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

加强沼气技术队伍建设。①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加强区县、乡镇管理人员配备、机构管理,形成稳定的技术队伍,每年至少开展一轮干部培训。②工程队伍建设。每个区县至少成立2个以上专业化承建队伍,引入竞争机制,公开招标承建。③服务队伍建设。确保每个村长期稳定有1~2名从事沼气日常维护的技术人员,每年对技术人员开展1次轮训,确保农村沼气建设管理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