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农业技术发展论文(3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第一篇: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技术扩散分析
摘要:经济的不断的发展,带动了农业的不断农业在我们的生活中的改革。农业的发展对于我们的生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有着十三亿人口,面对着吃饭问题,就要不断地运用科技的手段,满足当前的状态。在过去的三十年间,技术创新非常的明显,对于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针对于具体的问题进行了一步步的技术扩散,取得成绩是必然,但是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
关键词:农业;技术创新;农业技术扩散
农业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开始了,长期以来不断地进行创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果。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农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步入了近代,我们在工业、商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农业的发展显得非常的一般,发展处于一个发展的瓶颈阶段,面对于这样的情形,想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要更多的融入科学技术,只有这样行业才能够更好的向前发展。这篇文章从很多方面进行讨论,希望望大家能够得到更多地启示。
1分析农业技术扩散的影响因素
农业技术扩散系统按照信息交流的基本模式运行,它的过程包括供给、交流、采用子过程。农业科技创新速度在不断加快,中国的农业由以资源为基础转向以技术为基础,在技术的发展方向上,由常规品种演进为杂交品种。在农业技术的扩散过程中,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区域性差异。由于我国的国土面积较大,各个地方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差距,对于品种的要求也就不同。新品种选育成功后,推广过程必须要经过试点,符合当地种植条件的,才可以进行推广。
1.2持续时间长。以水稻为例,选育新品种,从开始选育到最终推广需要4~8a的时间,品种更新的速度慢。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对象是农民,他们的素质参差不齐,在进行农业技术扩散时,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
1.3传递需求信息不畅。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如报纸、电台等传媒较少,传播渠道较为有限。具体表现在:信息设备人均拥有量较少;信息传递的成本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信息的传递。
1.4农业科技推广机构运转不灵活。农业科技推广机构运转存在以下现象:农业内部的各个部门相互分离;农业和其他涉及农业的部门分割开来,例如农业技术推广站和生产资料公司在农业生产上难以达到同步、配套,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农业推广的队伍人员配备不充足,专业水平较低,学历层次较低,总体质量显得单薄。此外,推广站的经费不足,福利相对较差,推广站没有办法进行其他的经营创收活动。
1.5农民素质低。农业技术员出现了断层的现象。现在的农村,年轻、有文化的选择外出务工,剩下的劳动力文化基础较差,对新技术知识接受的能力不强,并且学习的机会较少,导致新技术推广的困难。相关的农业技术站进行技术的推广,得不到很好的响应,很多的时候成为一种形式。
1.6农户技术的应用障碍。在农村,要想使农民接受并且运用农业技术,要克服许多环境因素。主要有:信息传播的渠道不畅通应用技术的成本不断上涨;拥有的资金较为短缺,贷款难度较大;劳动力文化素质较低;技术应用风险较大。
1.7技术扩散较为复杂。农业技术的扩散过程较为复杂,包括技术来源、技术接受、技术应用、技术作用效果。它和一般的技术扩散有很大的不同。农业技术要成功推广,需要经过技术采用、技术应用、技术评价3个环节,这3个阶段顺利进行,还需要内外环境因素的有机配合。
2农业技术扩散的方法
要加快我国农业技术扩散的速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2.1增加资金投入
资金缺乏成为制约农业技术扩散的重要因素。农业资金不仅有利于农业技术的应用,还有助于农业技术的扩散。因此,国家财政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增加经费。银行应该在新技术贷款上放松条件,在利率、还款期限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地方政府应增加一定的技术补贴,以便提高农民对新技术应用的积极性。面对于政府的扶持,农民应该正确的看待,应该更好地把这笔钱用在农业技术的发展上,技术的发展需要的是大家的参与,政府的号召仅仅是一部分。
2.2完善信息传播网络系统
农村的信息传播网络系统应该是高效、灵活、渠道多种、形式多样的系统。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便于新技术的应用和扩散。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这样的系统对加强交流、应对竞争是有力因素。农民可以在农业技术市场中买到比较先进、实用、价格低廉的技术,农民在应用技术的过程中及时与外界交流,可以提高农民应用新技术的兴趣,有利于农业技术的扩散。
2.3降低新技术应用的风险
自然条件、市场等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农民很难接受新技术。为减少这种风险,在推广技术项目时,注重推广实用性较强、操作方便、效果明显、风险较小的技术,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在农业发展不同阶段,选取适宜的技术类型。政府发放技术应用风险补贴,并定时相关的信息,使农民对此有较为详细的了解。这方面对于农民来讲,认为是好事,但是有吃有怀疑的态度,应该打消这方面的顾虑,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更好地保证大家的利益。
2.4提高农民的素质
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较低,文盲半文盲占有很大的比重。农民素质较低影响农民技术进步,阻碍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想提高农村的经济水平,必须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结合具体情况对农民进行短期的技术培训,使生产者能够掌握农业科技知识以及相关的技能;采取多种方法,对农民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做好职业技术中学的相关工作,为农村培养新型的技术人才;通过科技兴办农业,切实做好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工作,为农业技术的进步、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农业的发展也需要新进的技术,技术的推广以及研发都是来自于时间的工程,也就是说农民的素质将直接的影响到农业的发展,这些问题应该农民自己意识到,然后在进行改变这方面的问题就变得非常的简单。未来的发展依靠的是人才,一定要正确的定位,这样农业才能够更好的向前发展。
3结束语
农业是我们生活的根本,任何行业的发展都是以农业为根据,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的农业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是问题也挺多,怎样做好相应的工作成为研究的重点,上文对于现阶段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并且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在实践的部分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希望大家能够更好地进行推广,我相信只要沿着当前的发展趋势向前发展,那么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去的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胡虹文.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技术扩散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5).
[2]朱广其.农业技术创新、制度路径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作者:李春虎 单位:绥化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第二篇:农业技术创新难点分析
摘要:中国作为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大国,粮食生产一直都是农业经济的重要保障。然而,近年来由于我国农业技术方面的问题,导致我国的农产品自给率从原来的基础上跌至69%。为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就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技术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农业技术创新需要采取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农业技术创新;问题;对策
1农业技术创新面临的难点
1.1栽培技术较落后。多年来,我国的农业耕作方式大部分采用常规的机械耕作,甚至在偏远地区还存在着人工耕种的现象,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在农作物灌溉技术方面,仍然和国外有着较大的差距,许多地方农业灌溉条件较差,有的没有灌溉条件,完全依赖于自然降水,农业生产种不保收。在栽培方面,大都采用优种和化肥辅助种植的方式,农作物新品种的研究水平较低,如抗寒、抗旱基因等生物技术的研究相对发达国家仍然较为落后。
1.2资金投入不均衡。虽然我国是农业大国,对于农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较多,但和其他非农业产业相比,比例较低,差距极大,显然不能满足农业创新的发展进度。据统计,2003年我国对农业科技创新的经费投入不到GDP的0.5%(世界规定标准为1%)。同时,政府对于农业创新研究资金的分配并不均衡,主要进行开发研究,导致农业技术在开发研究、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经费不均衡、不合理;对于农业中的各个行业的投入也不均衡,不利于农业技术的创新发展。如畜牧业和渔业的技术创新投资远远低于林业的投资。
1.3农业技术创新需求较低。就目前而言,我国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传统农业的技术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大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加剧了从事农业的劳动力老龄化现象,从而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收益。另一方面,在我国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技术的创新需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生产者不敢随意接受新的技术,进一步抑制了农业创新技术的发展。目前,造成农业技术创新需求较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部分新型技术不能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1.4科研团队配置不合理。由于国情和政策的限制,农业创新研究的投入资金是有限的。一方面,科研团队配置的不合理,使得团队的编制过于庞大,整体质量得不到提升。我国正处于发展阶段,必须把有限的经费投入到精英团队,从而研究出新型高质量技术;另一方面,目前农业技术人员的收入普遍较低,不能满足其生活需求,激励机制不健全,造成人才资源的流失和转移。
2促进农业技术创新的措施
2.1促进科研机构间的交流。农业技术的创新不能敝帚自珍,需要各个机构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抓住全球经济化和信息化的机遇,加强与国外科研机构进行技术交流和人才交流。引进高质量人才,特别是鼓励专业的农业技术人员回国发展,创办中外合资的农业技术研发企业,在合作中不断进步,完善我国相应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规范。
2.2加强农业技术创新的法律保障。加强农业技术创新的法律保障,首先需要保障创新技术的知识产权,建立成熟的保护监督体系,营造良好的农业技术创新环境。如进出口食品要进行标准化、规范化控制。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引进量进行严格限制,同时杜绝假冒产品和技术。
2.3加大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除了调配政府投入的研发资金之外,可以鼓励龙头企业参与农业技术研发的投资。建立一定的鼓励政策和评价体系,将其投资的程度作为企业资质的考核指标,从而提高各企业对农业技术创新的参与度,并制定相应的投资、管理、收益准则。对于知识产权较弱的成果的保护,可通过政府收购,在国家权威机构的支持下进行推广。
2.4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政府除了进行立法监督和司法监督外,还应该实现调控过程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如建立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收集和统计,定期传播农业科技创新的信息。同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在农业院校建立研究机构,根据各地的农作物品种和气象环境,提供合理的农业技术,分区域且有规划的实现创新技术项目。
参考文献
[1]胡培松.杂交水稻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0(02):17~23.
[2]郭将.农户行为与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的路径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08(06):2568~2569.
作者:常芳楠 单位:河北省农业厅机关服务中心
第三篇: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思考
摘要:创新农业技术对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起到促进作用,是“三农”问题有效解决及农业增长方式转型的重要手段。但伴随环境问题的逐步凸显,如全球气候变暖、土地污染严重等环境因素已经成为农业生产发展路上的障碍。新发展形势下,为谋求发展,必须将环境因素纳入到创新农业技术思考范围内。由此可见,在农业技术创新中低投入、绿色、可持续性为目标的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将成为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农业经济增长;理论模型
0引言
“环境友好”理念于1992年里约峰会提出,随着时间的变化,其内容得以丰富与发展,且逐步向农业技术创新范畴逐步延伸,且环境友好农业技术的重要性得到大量学者、专家的肯定。如Jaffe与Palmer利用实证分析得出,环境友好技术的扩散对“减排控污”极为有利,进而对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极为有利。于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来将,因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不仅能够对传统农业技术创新的系统失灵问题进行有效克服,如体制障碍等,还能对环境恶化、资源紧缺等变量产生的大量新问题进行有效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达到农业经济高速增长的目的。
1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模型
市场需求拉动与技术推动为传统农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需将环境规制的驱动因素添加进入,在“突破”“融合”传统农业技术创新的前提条件下,利用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组织等劳动生产率提高,对农业生产要素边际效率进一步提升,以此对农产业质量、产量有效改善、优化,进而对形成新兴产业起到带动作用,并达到优化升级农业产业的目的,最终对农业经济增长起到推动作用。反之,农业经济增长将产生新的市场需求,在新需求引导下将对大大提高农业技术水平。由此可见,互相制约、促进作用贯穿于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其中,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能够正向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反之,农业经济增长能够将经济、物质基础提供给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且达到技术水平提升的目的。
2变量、数据与方法
2.1变量选择与数据收集
通常来说,在技术创新水平衡量中,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等为其重要指标。对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特殊性、数据可获性进行分析,如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水平与推广度可由农林牧渔业专利申请量、环境友好农业技术推广程度进行衡量;农业经济增长可通过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进行衡量。其中作为一个过渡指标,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推广程度能够为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经济增长关系之间的进一步分析、研究提供可靠依据。以国内外相关经验数据为分析依据,本文的环境友好农业创新技术以4项技术进行分析,如农用清洁再生能源技术、节能高效农业机械技术等,利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能够对4项技术权重进行确定,且进行综合值的准确计算,以此作为其指标。
2.2研究方法
由上得出,笔者以VAR模型(美国著名计量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弗•西姆斯提出)分析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和农业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该关系具有长期动态性。第一,通过平稳性检验方式对原始数据变量单整情况进行准确判断,当变量为单整时,可对其协整关系进行更深层次低检验,并进行协整方程的建立。第二,VAR模型前提下,为确保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和农业经济增长间具有因果关系及长期均衡关系,需通过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析等进行探讨,以此得出以上二者的发展过程。
3实证分析
3.1数据的平稳性检验:ADF检验
在伪回归现象防范环节,需先实施宏观经济时间序列单位根检验,以此对时间序列平稳性进行判断。如Eviews6.0软件,能够对LnGAP、LnTE等单位根进行ADF检验,以此对所有时间序列与同阶单整条件是否相符进行准确判断,为协整检验等提供可靠依据。表1为ADF检验结果,由此得出,LnGAP、LnTE、LnPA的原始序列与其一级差分形式的ADF检验统计量都在显著性水平三个临界值以上,如1%、5%、10%,由此原假设不得拒绝,都有单位根存在,属于非平稳序列。二级差分后,与显著性水平三个临界值相比,则原始序列二阶差分形式的ADF检验值则小于该值。由此可见,二阶单整序列为其三组时间序列,其关系具有长期稳定性,以此对协整检验提供可靠保障。
3.2Johansen协整检验
协整分析主要功能为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农业技术推广程度和农业经济增长间长期均衡关系是否存在的充分研究。通过Johansen检验法可对协整检验3个变量,如环境友好农业技术推广度等。由此得出,Johansen检验结果可通过最大特征根痕迹统计量进行评判,原假设在95%置信水平上可拒绝,但LnGAP、LnTE、LnPA变量内协整关系不超过2个,此时可认为其存有长期均衡关系。其协整方程如下:LnGAP=0.375LnPA+0.542LnTE
3.3建立VAR模型
先验性假设在VAR模型对时间序列变量无须进行,也就是对若干变量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把系统内变量看作变量滞后项函数构筑回归模型。在VAR模型内,各个变量应与平稳性符合,且对能够反映变量之间影响关系的滞后阶数(最大可能性)进行判定,进而确保具有显著的模型估计结果。二阶单整时间序列为LnGAP、LnTE、LnPA,可进行VAR模型的建立且符合其平稳性需求。
4结语
我国农业经济增长与环境友好性农业技术创新之间关系是紧密长期存在的,由于短期内的技术创新对拉动农业经济增长起不到明显的作用,导致了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相对较低,局限了当前农业科技的发展空间,也影响了农业GDP增长。但我们从长远发展来看,农业GDP增长依然呈边际递减,说明对农业科技的单方面投入,并达不到推动农业经济增长的目的。为推动农业经济增长,必须重视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且在今后农业发展中,政府要着眼长远利益去看待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合理配置资源,促使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同步进行,并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农业技术创新活动及环境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全启.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北京农业,2015(15).
[2]姚延婷,陈万明,李晓宁.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8).
[3]赵树宽,余海晴,姜红.技术标准、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理论模型及实证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2(9).
[4]姚延婷,陈万明,李晓宁.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
[5]张丽丽.农业科技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5.
[6]张少津,刘文艳.区域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3(5).
作者:刘思琪 单位:郑州市森林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