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市场驱动型农业建设模式问题思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市场驱动型农业建设模式问题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市场驱动型农业建设模式问题思考

摘要现代农业发展必然受到市场体系驱动,因此应充分发挥市场对现代农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影响。基于此,分析了市场驱动型农业建设模式的优势和存在问题,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市场驱动;农业;建设;模式

1现代农业市场概述

在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带动下,全国各地积极探索,形成了一大批富有成效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大大加快了现代化农业的进程,通过激励措施引导社会企业、技术人员等投身到农业现代化生产、经营以及管理体系应用与推广中,初步形成多方力量联合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良好局面。现代农业市场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产品市场;二是由土地、资本、劳动和智力4大要素共同构成的市场。产品市场主要指购买和销售阶段,具体包括农产品的售卖回购、加工处理、运输贮存等农业生产、消费阶段。世界上的一些发达国家主要通过实现农业一体化解决农产品市场问题。在农业一体化的形势下,合同关系将现代化农业纳入市场轨道中。现代化农业主体依照合同的内容规范生产流程,最终产出合同所要求的产品,进入合同另一方主体的加工厂或者是收购站,不再担心作物的销售问题。该种农业一体化的运作流程对提高现代化农业的效率、降低流转成本等具有巨大的驱动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主导自然重要,科技推动也相当重要,但是最后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现代化农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如何进入市场。目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对市场往往力不从心,再加上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没有实质平等的竞争地位。

2市场驱动型的优势

2.1实现农业资源优化配置,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我国农村地区地域广袤,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众多,我国现阶段发展现代化农业在技术水平方面层次多样,在不同区域的发展程度也是参差不齐,经济成分方面多种所有制共存。这些情况都使得只由政府主导配置农业资源存在诸多难以破除的障碍,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迅速进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详尽的规划安排提供了强有力的数字支撑,但是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各级政府的管理能力,远远无法承担农业资源配置的重任。市场机制在农业资源的配置方面所具有的自主性、普遍性以及其与科学技术、管理方式的进步可以实现有机结合等优点与我国国情是相互适应的,把市场作为农业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是我国现阶段相对比较可行的选择。

2.2现代化农业与农业市场互动关联,产生二者伴生发展的竞争优势

现代农业市场的辐射能力以及农业自身的扩张力度可以促使现代化农业首先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形成,然后通过市场机制吸引人才、技术、资金以及信息等资源要素向该区域范围内集聚,从而培育现代化农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接着再进一步向外拓展。此外,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现代化农业需要更丰富的生产要素以及更广阔的市场,反过来刺激农业市场发展。现代农业市场为农业生产者与企业之间有效减少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提供了重要保障。而企业与现代化农业的辅助性企业以及农业市场的供应商之间的联合行动可以有效降低现代化农业的成本与提高现代化农业的生产效率。市场驱动型现代化农业的产生与发展对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政府主导下的干预极少。所以,农业市场与地方现代化农业的相伴相生可以形成二者互动发展的经济效应。

2.3吸引民间资本集聚,明晰产权归属,提高交易效率

在市场驱动型现代化农业中,大部分农业企业是从小的家庭作坊式的基础上逐步成长起来的,私有产权是他们的典型特征。由于受到资金投入额以及厂商经营管理能力方面的制约,它们通常只能选择准入门槛较低、技术含量不高一些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作为他们主要经营发展的方向。因此,市场驱动型的现代化农业中的大部分农业生产者可能在产权上是以非公有经济等为主体,同时在技术上又以劳动密集型农业为其发展的特色。因此,现代化农业参与者的资金规模、市场组成以及管理技术等一般都是同质的,所以,他们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经验,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现代化农业的流动性,而且能够降低实际交易的费用,提升现代化农业的交易效率。

2.4现代化农业的人才流动壁垒较低,具有“鲶鱼效应”

在市场驱动型的现代化农业中,农业从业者受到降低生产成本的压力以及市场需求迅速变化的影响,大多数从业者没有财力针对目前现有的生产设备以及生产方式进行大规模改造,最多就是在已有的条件下进行初步更新,所以农业生产的相关知识技术无法以物化的形态保留并且进行传播。同时,因为市场需求的多变性,大多数现代化农业尝试者还没能来得及甚至私底下也认为没有必要对新引入的知识、新发明的技术进行正式编码及固定,将其转化为容易传播的文字形态。所以,隐性的知识技术作为另外两类技术形态补充作用显得十分重要。因为农业生产中的隐性知识技术没有以文献的方式记录下来,那么它的转移与传播途径就应当以人为载体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进行。因此,具体从事现代化农业的主要从业者通常是现代化农业知识技术的拥有者以及传播者。但是,由于现有的现代化农业有关人事制度以及技术保密制度等方面尚待规范,现代化农业业技术的非自主性扩散现象严重。但是,因为市场驱动型的现代化农业在决策方面具有高度自主性,为了提高现代化农业成长力,他们必须在新技术上进行投入,尽可能发挥技术的应用潜力,提高农作物的实际产出量,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从而在现代化农业内部产生一种技术创新的“鳃鱼效应”。

2.5市场可以极大地驱动生产力发展,为现代化农业发展提供动力

基于市场驱动的现代化农业通过出售农产品并提供相应的服务使资金流动,极大地推动了现代化农业生产者劳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启动生产力最根本的组成要素即农业劳动者的积极性、自主性以及创造性,为现代化农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市场主要以物与物之间的联系取代了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身依附政治联系,将农业生产者从依靠政治实行强制依附的已经发生异化的关系中彻底解放出来,将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作为农业生产的前提,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重新进行配置,使农业生产者的具体劳动优先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实现农产品的商品化,更好地激发农业创新的动力,促使农业生产者者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不断改革创新,推动现代化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3市场驱动型存在的问题

3.1引起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过度波动

市场驱动型的现代化农业在合理范围内的波动是正常的,但是超过必要程度的过度波动对现代化农业是非常不利的。农业市场中的某些主体,尤其是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主体还可能会采取各种方法影响市场的正常流动为私人谋取经济利益。处于市场竞争中的现代化农业的相关主体可能会采取一切手段来获取竞争优势,从而获得经济利益。其中,一些财力、技术比较雄厚的主体就可能利用自己手中掌握有的优势来操纵市场,例如不合理的高价销售、不合理的低价倾销、公开散布虚假信息、拒绝交易、强制交易或者是垄断现代化农产品的交易等。这些种做法无疑会加剧现代化农业中相关产品的价格以及供求波动,阻碍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

3.2对现代化农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产生不利影响

市场主体总是存在短视的缺陷,市场对现代化农业资源配置一般是以农业市场上各方主体可以实现自主经营同时追求各自的经济利益最大化为前提的。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有些市场主体可能会出现急功近利的问题,他们甚至不惜损害现代化农业的整体以及长远利益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利益。例如,有的市场主体可能会生产销售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农作物,从而危害消费者的合法利益;有的市场主体可能为了节约生产成本而进行污染生态环境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方式,最终可能会危及子孙后代;甚至还有市场主体会对有限的农业资源进行破坏性、掠夺性开发使用,竭泽而鱼;另外还有市场主体习惯在农业市场中,借助炒作等不正当手段牟取暴利。此外,热衷于单纯追求眼前经济利益的市场主体不愿意将资金投入回收期较长的现代化农业中,不愿意对结构进行有利于长远发展的调整等。

3.3导致贫富分化,扩大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

市场经济是一种平等的、竞争的经济,但只是一种形式平等,将市场价值作为标准尺度对不同现代化农业生产者的劳动成果进行衡量,它不承认特权,每个主体在市场活动中的地位、作用在形式上是不存在差别的。从现代化农业建设的进程来看,它具有现实的合理性,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因为每个从事现代化农业的主体所处地域、所受教育等方面均有不同,同时在智力水平、体质情况、家庭负担等方面亦是不尽相同的,他们在市场竞争中是处于完全不同的起点的,他们之间根本就是不平等的。农民原本就是需要受到国家倾斜保护的弱势群体,近年来,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在各地区人们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的情况下,他们的收入水平依旧不高,市场资源仍然缺乏。完全由市场驱动下的现代化农业可能会吸引原本拥有较大资本的城市人口,而本身贫困的农民反而因为资源缺乏而被排除在现代化农业建设之外。

作者:江洪 单位:大渡口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