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田园综合体发展下的农业主题公园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田园综合体发展下的农业主题公园设计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田园综合体发展下的农业主题公园设计

【摘要】农业主题公园是新型城镇化衍生的以“农业”为主题的郊野公园,本文在田园综合体发展背景下探索农业主题公园设计思路,把城市融入公园支撑城镇化功能,积极发展公园式农业实现城乡“互惠、互利、互赢”,通过“共创、共融、共享”农业主题公园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田园综合体;农业主题公园;郊野公园

前言

“农业主题公园”是新型城镇化衍生的以“农业”为主题的郊野公园,是城市居民对城市功能品味、公共设施、人居环境和优美生态环境全面的内在需求,也是新时代经济转型升级和全面构建小康社会的发展需要。在“田园综合体”发展背景下,“农业主题公园”应坚持“互惠、互利、互赢”、“共创、共融、共享”的创新发展之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1“农业主题公园”发展背景

“公园”在古代是指官家的园子,在现代是指由政府修建运营、为公众提供欣赏风光和休息游玩的公共区域。《公园设计规范》中定义:“公园是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学文化及锻炼身体等活动,有较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的绿化环境的公共绿地。”具有着改善城市生态、防火、避难等作用。[1]“农业主题公园”是乡村振兴背景下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有机结合体,把创意农业、特色农业和旅游服务业统筹发展,通过优化配置资源实现农民增收的新型的运营模式。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在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特别注重抓手、平台和载体建设,即“三区、三园和一体”。[2]其中“一体”即田园综合体,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田园综合体与农业综合体、农旅综合体等概念在内涵上是一脉相承的,是在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等发展历程基础上,结合新形势下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多重客观需求而提出的。[3]从业态发展思路来说,“田园综合体”是“农业主题公园”的升级版。但“田园综合体”更强调以农业为主导、以农民充分参与和收益为前提,运用“农业集群+休闲产业集群”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乡土经济逻辑实现乡村振兴。“农业主题公园”虽然遵循的是城市化的经济逻辑,但这类“公园式农业”结合了现代农业、城市园林与传统农业旅游的特色,结合了服务创意和生态创意,也是创意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态。[4]在“田园综合体”发展背景下,“农业主题公园”应探索“互惠、互利、互赢”、“共创、共融、共享”的创新发展之路,建设“农业主题公园”有助于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2选址合理性分析

2.1城镇发展水平

随着我国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群众对城市功能品味、城市公共设施、城镇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农业主题公园”可以为城市提供充足的公共绿色共享空间,补充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对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全面构建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综上所述,“农业主题公园”建设要评估所在城市的城镇发展水平,充分论证内在需求及外在需要。

2.2区位条件

“田园综合体”以“产业”、“文化”、“体验”、“创新消费”、“城乡互动”为特征,作为“景观吸引核”、“休闲聚集区”与城区适宜距离15~30km,作为“社区配套网”和“居住发展带”需紧密依托城镇发展。“无锡田园东方”是我国典型的“田园综合体”范例,项目选址与市中心的距离为20km。“农业主题公园”首先是城镇补充配套设施、具有城镇化支撑功能,又与“田园综合体”的大部分特征吻合,选址与城区适宜距离10km以内,联络交通覆盖公共交通、自驾车、自行车、步行等。

2.3“景观吸引核”

在田园综合体发展背景下,农业主题公园更需要“景观吸引核”,“山、水、田、林、湖”是最基本的自然资源要素,通过农业主题公园的建设把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要素相结合,优化我们城镇的风貌,让我们的城市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因此,特色的自然资源环境是营造“景观吸引核”的前提,保护利用自然资源是“农业主题公园”建设的基础。

3功能定位与发展策略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业主题公园的设计思路应是如何把城市融入公园支撑城镇化功能,如何发展公园式农业实现城乡“互惠、互利、互赢”,通过“共创、共融、共享”的农业主题公园发展平台,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城”:把城市融入公园,支撑城镇化功能;“乡”:发展公园式农业,实现城乡“互惠、互利、互赢”;“城乡一体”:“共创、共融、共享”农业主题公园,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4“农业主题公园”主要建设内容

农业主题公园设计一般包括资源要素保护与利用、创意农业规划、营利性产品规划、公共空间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五方面建设内容。

4.1资源要素保护与利用,营造“景观吸引核”

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要求,统筹规划范围内各类自然资源的保护利用,不得突破环境质量安全底线;严格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各项建设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在平原地区优质耕地集中连片发展,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在山地丘陵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

4.2创意农业规划,既要“创意”也要“创新”

依托原有农业基础,走精致发展道路;农业与艺术、文化的完美结合;构建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农业主题融入另类元素,追求创新创意;深度挖掘开发主题周边产品。

4.3营利性产品规划

农业主题公园的营利产品规划应因地制宜、体现地方特色、发挥比较优势,一般包括餐饮、加工、康乐休闲、游乐、体验、服务、手工制品、集体活动、艺术类、教育、广告等多种营利模式,如图5所示。

4.4公共空间规划

公共空间包括综合服务区、观赏植物种植区、经济动物养殖区、加工展示区、儿童拓展区、田园度假区、婚庆餐饮区、园艺养生区、休闲活动区、民宿养老区、后勤保障区等提供公共交流的活动平台,以及连接各类公共活动节点的道路。

4.5村庄建设规划

按照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融合要求,优化乡村居民点布局,节约集约利用村庄建设用地;加强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育健身等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容村貌,改善村庄人居环境。

5结论

农业主题公园是新型城镇化衍生的以“农业”为主题的郊野公园,结合了现代农业、城市园林与传统农业旅游的特色,结合了服务创意和生态创意,属于创意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形态;从业态发展思路来说,“田园综合体”是“农业主题公园”的升级版,有“产业”、“文化”、“体验”、“创新消费”、“城乡互动”等相同的特征;从规模与功能来说,“农业主题公园”可以是“田园综合体”组成部分[4]。“农业主题公园”建设要根据所在城市的城镇发展水平,充分论证内在需求及外在需要;要充分评估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适宜选址在距离城市10km以内各类交通容易到达的地方;在田园综合体发展背景下,“农业主题公园”的规划总体思路是:(1)“城”:把城市融入公园,支撑城镇化功能。(2)“乡”:发展公园式农业,实现城乡“互惠、互利、互赢”。(3)“城乡一体”:通过“共创、共融、共享”农业主题公园,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农业主题公园”主要包括资源要素保护与利用、创意农业规划、营利性产品规划、公共空间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五方面建设内容。

参考文献

[1]公园设计规范:GB5119—2016[S].

[2]冯春久.田园综合体推动农业实现新跨越[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18,486(6):20-22.

[3]张玉成.田园综合体是农业、是地产,还是旅游?[J].杭州(周刊).2017(15):26-28.

[4]刘宏曼.创意农业: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新亮点[J].当代经济,2009(14):118-119.

作者:侯秀英 单位:重庆银桥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