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临时用工模式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临时用工模式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临时用工模式分析

摘要:临时用工管理难、管理不规范是当前农业科技园区普遍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采用何种模式进行科学管理,提升园区管理水平,值得深思。文章以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临时用工为例,阐述了临时用工模式,分析了临时用工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规范管理制度、提高劳动效率、加强技术培训、强化用工监督等加强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临时用工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临时用工;模式;管理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是我国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农业现代化组织形式,它演绎了科技农业时代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将成为21世纪农业发展的主流形态[1]。以河南省为例,截至2019年年底,全省共有13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37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这些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实现农业组织方式的现代化和农业经济运行管理机制的高效化,而且能够提供农业高新技术集中试验示范的平台[2]。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提出要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作为河南省重要的农业科研单位,承担了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的研究、示范、推广和成果转化等重要任务,对保障粮食安全,稳步提升粮食产能,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负有重要责任[3]。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以下简称“基地”)隶属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其建设明显改善了现代农业科研条件,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现代农业展示和科普培训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也为“三农”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了科技支撑。同时,有效带动了基地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了劳动力转移,加快了当地城镇化进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基地在用工模式和管理上与国内其他基地一样,也存在着管理难、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急需进行深入研究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

1国内基地普遍采用的用工模式及优缺点分析

通过对全国10余个省级农业科研院所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临时用工模式的考察和调研,总结分析出目前普遍采用的用工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1保姆式

园区内的所有临时用工由园区管理方负责统一管理和工资结算,园区管理方根据各研究所、各课题组等使用方的需要和申请统一组织和派遣。例如,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基地、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兴隆热带植物园等。该模式的优点是管理效率高,管理秩序规范;缺点是在农忙或用工高峰期临时用工人员不足,而且因使用方的“零用工成本”,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用工量的大幅度增加,加剧用工矛盾,增加管理方的管理成本。

1.2统管式

该模式与保姆式相似,主要区别在于工资结算方式不同,统管式的临时用工人员由园区管理方统一派遣或者提供临时用工人员名单,由使用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并负责支付工资。例如,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济阳基地等。该模式与保姆式的管理模式相比的优势在于使用方支付工资,使用方存在一定的用工成本,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用工量加大,由此减少用工矛盾。

1.3分管式

分管式管理模式按照“谁用人,谁负责”的原则,园区管理方只负责园区管理与服务所需要的临时用工人员的日常管理及工资结算,而各研究所、课题组需要的临时用工由各单位自行雇用、管理和支付工资。对比前两种模式,其优势是园区管理方承担的责任相对较小,降低了管理该部分人员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缺点是会造成管理秩序的不规范,用工矛盾难以解决。

2河南现代农业研究开发基地的用工模式分析

2.1基地的基本情况

基地总面积384hm2,项目首期总投资12亿元,工程项目建设基本完工,已初具规模。目前,已投入使用的有试验地(157hm2)、集核群(挂藏室、农机库、仓库、综合实验楼、晒场等)、接待中心和农业超市(建筑面积共3077m2)、职工公寓(建筑面积12342m2)。日常需要维护的有道路37.9km、桥涵9座、雨水管网1.3万m、污水管网9335m、绿化养护面积约60万m2及整个园区的水、电、网络等。随着项目建设的推进,日常管理与维护工作量将不断加大,整个基地管理中心在职在编人数只有27人,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需要招聘和雇用大量的临时用工人员。

2.2基地采用的用工模式

目前,基地主要采用的用工模式为分管式,临时用工人员主要分为长期临时工和短期临时工两种。1)长期临时工。长期临时工归基地管理中心统一管理并支付工资,主要负责园区的绿化养护、环卫、水电维修、公寓保洁、餐饮服务等。其中,安保、厨师等人员实行劳务派遣,其他人员与基地签订劳动合同,由基地为其缴纳社保。这种用工模式需要用人单位在管理上支付一定财力、物力成本。2)短期临时工(零工)。短期临时工主要由各研究所负责管理与使用,在农忙时节或者根据农作物生长需要,临时在周边村庄招募的一些短期工,实行日工资结算的方式,由各使用单位自行支付工资。这种用工模式在农闲时节无须支付大量的人工工资,人力成本相对较低。

2.3基地用工模式存在的问题

1)劳务纠纷风险较大。对长期临时工一般采用劳务派遣和签订劳动合同两种方式进行管理,在最大限度地保障临时工个人利益如医疗、工伤、养老等的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发生率,减少损失。对短期临时工的管理因季节性和临时性较强,基本处于无组织状态,主要由当地的人力中介介绍,且大部分人员属于农村留守妇女和老人,年龄相对较大,无法签订劳务合同,一旦出现工伤事故,因无法律保护,需要担负的责任较大,存在较大的劳务纠纷风险。2)劳动力成本无序提高。据不完全统计,基地每年临时性用工劳务费支出约700余万元,而且日工资标准呈逐年上涨趋势,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用工单位(或课题组)自主选择劳动力,农忙时节遇到用工荒,为抢收抢种会肆意提高用工劳务费标准,造成用工市场的混乱。临时用工的劳动力成本无序提高,增加了基地运转的负担。3)劳动效率难以提高。长期临时工按照规定签订劳动合同,实行了年度考核制度,劳动效率相对较高。短期临时工采用工资日结算方式,基本处于游离、无组织状态,人员数量相对较大,用工方难以监督到位,临时工仅凭个人责任感做事,致使农忙时节“磨洋工”的现象屡见不鲜[4]。4)安全隐患尚未消除。基地内道路四通八达,来往车辆较多,长期和短期临时工因工作需要而进出基地,他们大多使用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特别是短期临时工,用工方没有为其购买人身保险,且很少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加之他们自身安全意识较弱,存在发生交通安全事故的隐患。同时,来往人员复杂,基地内试验区的试验材料存在丢失的可能。

3加强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临时用工管理的建议

在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发展过程中,临时用工人员作为重要的发展支撑元素,需要管理方以发展的眼光,用科学化、规模化、标准化、高效化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去经营和谋划[5]。

3.1规范管理制度

对长期临时工要继续健全和完善临时用工人员管理办法,与其签订劳务合同,为其缴纳社保费用,保障双方利益。同时,针对安保、餐饮、环卫、物业等用工量大的部门,可以采取劳务派遣或者劳务承包的方式,在保护用工人员利益的同时,也可以适当降低管理该部分人员的成本。对季节性用工和短期临时用工应加强“四个统一”管理,即“统一组织、统一派遣、统一酬劳、统一管理”[6]。建立临时用工人员数据库,将筛选过的合适人员信息录入数据库,只允许该部分人员进入基地工作。各单位和课题组需要临时用工时须提前申请,基地管理中心将根据申请统一组织和派遣。根据市场行情,制定合理的用工价格,费用结算采取“预交、统结”的方式,即用工单位预交费,基地管理中心统一结算,杜绝农忙时节随意提高用工酬劳的现象。

3.2提高劳动效率

在劳动力资源明显不足的情况下,只有通过提高劳动效率才能化解矛盾,建立高标准现代化农业科技园区[7]。一是加强科学管理,统筹兼顾,科学核算用工量,明确分工和任务,避免人多效率低、“磨洋工”和延误工时的现象发生;二是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运作方式的优势,在提升劳动效率的同时,可以有效控制人力成本[8];三是建立长效机制,挑选一批懂专业、有技术的临时用工人员作为长期工,以维持日常运转,同时避免“用工荒”的现象发生;四是逐步改善临时用工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加强人文关怀,激发潜能,增强凝聚力,增强归属感,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劳动效率[9]。

3.3加强技术培训

充分利用“国家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和农业科研技术的优势资源,根据各用工单位用工情况及技术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在满足基地临时用工技术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农民掌握农业技术的能力,促进农业增收,帮助脱贫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增加社会效益[10]。另外,要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加强风险防控,降低风险发生率。

3.4强化用工监督

建立和完善用工监督制度,听取广大用工单位的意见反馈,将有效信息录入数据库。这些反馈信息不仅是临时用工人员调整的重要依据,也能对临时用工人员劳动质量和效率、用工单位用工效率以及劳动保护起到监督作用。

4参考文献

[1]蒋和平.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特点和类型分析[J].科技与经济,2004(1):38-44

[2]卢凤君,孙世民,任爱胜.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组织体系建设的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2(2):23-27

[3]王志成,于凤丽,张立波,等.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科学管理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19):309

[4]徐胜,姜卫兵,翁忙玲,等.江苏省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10(3):465-468

[5]李欣,李莹.创新经济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思考[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3(11):32-33,35

[6]西爱琴,万全亭,陈庆禹.农业高新技术园区的运行、管理机制及模式探讨[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2(1):45-47

[7]林玮,朱锦磊,叶浩,等.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运行管理的探索——对江都小纪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发展路径的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2019,38(2):28-30

[8]孙万挺,葛文光,谢海英,等.现代农业园区文献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24):23-25

[9]王浩,李凤菊,张雪飞,等.现代农业园区服务系统的建设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8,24(9):22-26

[10]林玮,张甜,白和盛.基于公益性农业科研院所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探讨——以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7,36(4):61-63

作者:刘慧 白乐高 黎世民 闫鹏 张颖 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直属单位党委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