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互联网时代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互联网时代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互联网时代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探析

一、我国农机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四十年,也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四十年。由于采取了大包干的经营方式,以家庭为主要生产经营单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完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缺少发展的科学规划,发展到今天出现了许多问题,主要有:1.农机化发展水平不平衡:一是不同作物的机械化水平发展不平衡,主要粮食作物的机械化水平很高,而林果业、经济类作物等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就较低;二是作物的主要环节机械水平较高,如在小麦和玉米主产区的耕、种、收、运等环节高达100%,而植保、田间管理、粮食烘干等环节机械化水平就较低。造成这样的问题,主要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不再仅仅起到替代人力、畜力的作用,而是成为了广大农机从业者致富的工具、手段。农机人员往往是看到别人通过购买使用某种机械挣了钱,立即投资同类机械,这就造成了有的机械需求旺盛,甚至存在严重过剩,而一些领域或环节,农机作业则是空白,机械化水平较低;三是地区间农机化发展不平衡,发达地区、平原地区农机化水平发展高于贫困地区、山区。2.农业生产结构与农机化发展要求不协调,过于分散的土地经营模式影响农机化的发展,过小的经营单位不适应大中型复式机械推广应用。过多的小型农业机械由于效率不高,增加了农机化发展的成本。3.农艺技术与农业机械研究的脱节,使作物种植模式与农机作业要求不一致,直接造成了农业生产率下降和农业生产效益的不高。很多情况下是农机农艺各说各的话儿,各干各的活儿。4.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研究不足,科技队伍人员缺乏,领军人物少,缺乏科学发展的意识,不能对农业现代化发展起到引领作用;农业高等、高职院校偏少,农机化专业更少,基层农机科技人员是凤毛麟角,直接导致地方政府缺少对农机化发展的规划研究、技术推广等能力,倒是充分发挥了市场在农机化发展上的主导作用,使得各种发展不平衡加剧,甚至扭曲发展。近几年拖拉机的超大型化就是一个例子。农机化从业人员文化、科技素质更低(农业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占1%,高中、中专占7%,初中占48%,小学以下占44%),缺少支持农业农机行业持科技之光续发展、支撑乡村振兴的人才力量。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从业人口出现了老龄化现象,有知识的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农业,中老年人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二、问题分析及解决途径

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发展的办法解决。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带领我们的世界进入了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农业机械化发展同样离不开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能够通过互联网的应用加以解决。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促进农机化事业发展,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新课题。1.农机化发展水平不平衡,说到底是科学技术推广应用的不平衡。经济发展,能够部分的解决农机化发展不平衡问题。要根本解决问题,关键还是要靠采用先进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应用先进机械,尤其落后地区,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机械,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提高农作物机械作业薄弱环节的技术应用。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在科技应用推广中的作用,一是向贫困落后地区倾斜,二是向作物机械化薄弱环节倾斜,促进农机化健康发展。2.农机化发展必须适应农业生产方式、结构要求,但也对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随着农机化水平的提高,机械作业效率不断提高,同样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发生变化。近几年,各级政府也认识到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弊端,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采取土地集约化经营方式。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机作业效率的提升,大型机械、复式作业的要求,与集约化经营方式相适应,促进农村土地向农业种植能手和农机户手中流转,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农民可以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事乡镇企业或到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集约化生产要求作物各环节的机械应用都得到提高,也使得农机化发展更加科学均衡全面。大型机械的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复式作业不单纯是提高效率,还减少了机械进地次数,减少了对土壤的破坏。这几年,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机作业公司等农业组织的发展,为各地新兴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对作物耕种管收各环节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3.农业机械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种植技术,只有将先进的农业技术运用到机械作业上,才是机械应用的最终目的。好的农机技术,能够把好的农艺技术在农业生产上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大大提高农业产量和农产品品质。设施农业一直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机械化水平一直较低,但近几年,很多能够满足蔬菜、林果、经济作物生产技术要求的机械投入使用,提高了这些行业劳动生产率,有效地减轻了劳动强度,减少了劳动密集程度。譬如在蔬菜种植方面,机械育种、移植、培土、施肥、喷药、收获等环节,带有新技术的机械都有了很好的应用,灌溉方面发明了滴灌、渗灌、微灌等各种方式,适应不同的作物、不同时期的需水要求,还开发应用了水肥一体机,使农业灌溉机械化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4.乡村振兴靠人才,农机化的进步同样靠人才。农业机械技术研究与其他机械研究有不同之处,就是作业的对象是农作物,还要适应作物的农艺要求,因此必须有专业的农机科技人员从事农机设计制造推广应用,在应用过程中还要不断提出意见,反复改进。当前我国教育事业飞速发展,但农机院校、专业偏少。全国现有农业院校四十多所,农业高职院校五十多所,农机专业人员的培养依靠这些学校的农机专业来培养显然不能满足农机发展的要求。目前全省有山东理工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院校,都有一个水平较高的农机专业,具有较强的研究、教学、试验、实验能力,为全省农机化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三、依靠互联网技术,推动农业机械化快速健康发展

众所周知,精准农业由10个系统组成:全球定位系统,用于信息获取和实施的准确定位,它的定位精度高,根据不同的目的可自由选择不同精度的GPS系统;农田信息采集系统;农田遥感监测系统;农田地理信息系统,它是构成农作物精准管理空间信息数据库的有力工具,田间信息通过GIS系统予以表达和处理,是精准农业实施的重要手段;精准农业还包括农业专家系统、智能化农机具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系统集成、网络化管理系统和培训系统。各项系统、技术依靠互联网来实现,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定制化方案,在今后将会是精准农业的标配,而中国发展精准农业所需的基础正在逐渐完备。发展精准农业,就可以很好地解决农机化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农机农艺矛盾问题、农业生产所需人才培养使用问题;农业生产现代化的实现,会使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四、借助互联网平台,提高农机化管理水平

1.基本业务信息平台。在该平台中把农机业务、合作社管理、部门管理、人员管理、机型库管理等内容全部设置在基础平台中。该平台分为五个部分,在农机业务中把农机注册登记、变更管理、抵押登记、状态变更、黑名单管理全部纳入其中;在驾驶证业务中把驾驶证申领、变更管理、状态变更、转入转出、黑名单、成章查询等纳入其中;合作社管理业务中把合作社信息收入其中,管理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筛选合作社信息,如责任、合作社名称、作业区域等。在部门管理中根据需要建立每个部门的统计信息。在人员管理中,把辖区内所有从事与农机相关的业务人员进行统计,建立档案,进行储备。2.农机监测调度平台。该平台中包含了农机作业总概况、农机车辆监控、信息管理、作业监控、轨迹管理、订单管理,从该平台中可以全面地监测到农机作业的详细信息。3.农机维修服务平台。该平台中设置了电子地图,把全区具有星级以上资质的维修企业纳入平台,设立了站点导航、实时定位、维修环境介绍。使机手通过平台可以找到最近或最好的维修企业完成对机械的维修或保养。福田公司对全部销售的机械进行登记,建立起农机作业、售后服务的全国性平台,农机手的福田机械出现故障,通过平台可以就近联系企业维修人员进行服务,为机手提供五星级服务。4.农机“互联网+商务管理”平台。该平台包含了订单管理、会员管理、报表管理、商品管理、农产品介绍以及农业电商等内容。

作者:齐文铎 林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