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浅谈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浅谈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浅谈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

摘要:农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处于基础地位,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阐述了我国农业和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也对其存在的问题、未来发展趋势和应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农业;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

1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关系到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战略物资,农业经营是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立国基础。农业兴则天下兴,农业稳则天下稳。我国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农业,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6年聚焦“三农”问题。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是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农业机械化水平已成为衡量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农业现代化必须以农业机械化为前提。

2我国农业的发展历程、问题现状与分析

2.1农业发展历史回顾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改革开放,这是我国农业的恢复发展阶段。这期间,农业生产和经营较为传统和落后,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只解决了人们吃饭问题。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了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过渡,农村开始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迎来了加快发展新阶段。这时期,我国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连续增长,粮食生产总量逐年增长,成为世界农业生产大国,人们生活开始达到温饱水平。2001年12月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我国农业生产逐步提高了国际竞争参与,农产品贸易进出口规模扩大,中国农业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不断提高,成了世界农产品贸易大国,人们生活水平逐步迈入小康。我们用世界7%的农业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粮食需求,解决了吃饭问题,保证了国家粮食安全,成就举世瞩目。

2.2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然而,我国农业的现状是大而不强,是生产大国而不是生产强国。一方面,在多年快速发展过程中,为追求土地高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水资源。这样高强度集约化的耕种方式也导致了土壤退化、地下水枯竭、水体污染和病虫害肆虐以及农业产量和品质下降等突出问题,农业生产面临前所未有的资源和环境约束。另一方面,随着土地、生产原材料、人工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粮棉油糖肉等主要农产品价格逐步升高。我国农产品价格大多开始出现高于国外同类产品进口到岸税后价,即所谓“价格倒挂”现象。使得出口增长缓慢,进口增长快速,主要进口农产品的对外依赖度不断扩大。2004年,中国农产品贸易开始出现逆差,并不断扩大和趋于常态化。

2.3农业问题分析

我国农业之所以出现上述农产品价格上涨、出口放缓和进口加快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农业资源受限以及生产水平和加工水平落后,产品附加值低,国际竞争力趋于弱化造成的。一方面,中国人多地少,人均土地资源和可耕地面积少,而且土地中山区、丘陵和高原居多平原少;另一方面,欧美等发达国家农机化装备程度和效率高,土地集约化程度大,以大型农场为主,规模化粮食生产成本低。在中国,近些年虽然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但仍以中小型农机装备为主,效率也低。土地以家庭和小型土地承包户为主,集约化程度低,农业从业者人均土地少,人均粮食产量少,这样就造成了粮食成本高。第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人对高质量农产品需求快速扩大,而国内生产要素不足,对外依赖不断提高。中国农产品生产的高成本和低质量,使农业生产和贸易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3我国现代农业未来发展趋势及技术结构调整

3.1发展趋势

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现代农业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地多人少,象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实行规模化农业,着眼提高单位劳动生产率,以大面积耕地,大量资金和技术投入在尽量少劳动力上获得高效益。二是地少人多,象日本、以色列、荷兰、丹麦等,则实行集约化农业,着眼提高单位土地生产率,以密集、深化的劳动投入和资金技术投入在小面积耕地上获得高效益。我国农业的优势在于劳动力集约,而不是土地集约。而且,中国不同地域的农业呈现很大差异和多样,所以我国农业现代化未来之路应主要是后者。即采取综合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走集约化、产业化、机械化、适度规模化和多元化发展路子。必须尽可能精耕细作,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单位产量,以密集、深化的劳动投入和资金技术投入在小面积上获得高收益。核心是科学种地,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今天,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阶段迈进。我国农业发展正由传统向现代转变,以资源和消费环境为代价的模式难以为继。农业生产体系也正向高附加值方向转型升级,已进入农产品数量与质量并重,更注重质量并提升效益的新阶段。将来农产品进口将以资源密集型和优质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为主,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是发展趋势。

3.2结构调整和新技术应用

为保障粮食生产优质高效,提高国际竞争力。农业生产必须要向实现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机械化和国际化发展。我国地少人多和区域多样性的现状,使得发展土地规模效益受限,集约、多元、高效农业将是正确选择。在严格保障粮食有效供给,既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应因地制宜多种多样发展农村经济,延伸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合理有效利用当地优势资源,提高农民收益。要不断加强农业先进技术应用,节本降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产品质量和产出率。努力提高农业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发展循环农业、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农艺和农机要结合。农业生产要改善农机作业基础条件,将机械适应性作为科研育种、栽培模式推广、农田基本建设等的重要参考。

4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成绩与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把实现农业机械化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我国农业机械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巨大成就。农业机械化研究与制造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解放初期,国家整体积贫积弱,农业生产力水平非常落后,农业机械动力微乎其微,农业生产方式主要是以人力和蓄力为主的“小型+半人力”手工传统状态。1957年党的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速农业机械化,我国从农具改良入手,大力推广新式农具,创办国营农机厂和拖拉机站。到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我国农村耕地机耕率逐步提高,人力和蓄力逐步减少。1978年以后,伴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步伐和农机所有制的转变,中国的农机装备也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逐渐快速发展壮大起来,特别是2004年颁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国家决定对农机装备购置给予一定政府补贴,以及《中华人民过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实施,农机工业装备出现勃勃生机,加速发展,农业机械化质量、水平、种类逐年提高,开创了中国农机工业发展的“黄金十年”,使我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并逐步拓展延深其他农作物作业环节和种类机械化,也使我国实现了从农机生产弱国到世界大国质和量的历史性跨越。2006年,我国农业机械产品进出口贸易由逆差转顺差,2012年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农业机械制造和使用大国。如今我国农机制造体现完备,生产农机装备产品已达4000多种,农业农机总动力已发展到超过10亿kW,农业生产机械化占主导地位,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70%,除了满足国内大部分市场需求外,在国际市场也有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但在我国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同时,由于受农机产品需求多样、机具作业环境复杂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很多不足。总体来说,主要问题有:一是大而不强,企业研发创新能力不足,产品质量、性能和制造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其可靠性、适宜性、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表现在高端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主要依赖进口,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核心共性技术研究基础薄弱,关键零部件受制于人,产品同质化、低水平重复制造现象比较突出,造成农机装备企业实体盈利能力低。2015年开始,农机行业出现“分水岭”,受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范围缩小、补贴额度下调和排放升级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农机蓬勃发展的“黄金十年”结束,农机企业开始进入转型升级过渡期,竞争加剧,不少出现经营困难、库存加大、吸引投资不强、收入下降、步履艰难、发展受阻等问题;二是农业机械化有效供给不足、门类不全、缺门断档。现在世界农机装备产品总共有7000多种,而我国生产只有4000种左右。而且不同地区、不同作业环节、不同农作物之间机械化水平差异大,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有的环节甚至还没有破题;三是农机农艺融合不够,农产品在品种选育、栽培制度、种养方式、产后加工等方面与机械化生产的适应性有待加强。农业适宜机械化的基础条件建设落后,存在农机“下地难”、“作业难”和“存放难”等问题。以上述问题的存在已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机工业的健康发展,农机技术和产业结构急需调整和升级。

5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方向与对策

农业装备产品“强基、提质、增效、创新”和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是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中国制造2025》中,农机装备已被列入十大重点领域之一,其发展已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2018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升级的指导意见》42号文指出,到2025年,农机装备品类基本齐全,重点农机产品和关键零部件实现协同发展,产品质量可靠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该文件为未来农业机械化发展指明了方向。下一步着力点。

5.1发展“两高两全”农业机械

农机装备的“两高两全”既高质高效和全面全程。在提高农机装备高质高效方面:发展大型复式、联合高效、集成配套、多功能、自动智能、在线检测、动态感知、过程控制、精准执行、目标对象识别、绿色安全、节能环保等是主要技术趋势和要求,要坚持农机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和数字技术应用。在推进农作物全面全程机械化方面:主要农作物小麦、水稻、玉米聚焦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烘干及秸秆处理等环节,探索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机械化整体解决方案;大宗经济作物大豆、油菜、马铃薯、棉花、花生、甘蔗等着力提高综合机械化率;其他农产品,从粮食生产机械化向经济作物机械化拓展,从种植业机械化向畜牧水产、林果业、蔬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农产品初加工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环保等机械化延伸,从平原地区机械化向丘陵山区高原地区机械化进军。创新解决弱项、短板和“无机可用”问题,使农机装备向全行业、全领域和全过程发展。

5.2农机装备强基工程

我国农业机械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赶超世界强国,就必须突破基础核心零部件,如大马力拖拉机发动机、无级传动动力换挡变速箱、电控系统、液压驱动、传感器等的生产技术和工艺;就需要加强前沿关键和原创共性技术理论研究探索,攻克基础材料、基础工艺、电子信息等技术“瓶颈”和”卡脖子”难题。

5.3农业机械创新发展方式

农机生产企业要着力构建现代生产体系,坚持创新驱动,树立世界眼光和国际标准,实现集团化、专业化、系列化生产。鼓励大型农机生产企业由单机制造向系列化成套装备集成转变,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要积极开展社会化服务,坚持客户导向,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

参考文献

[1]朱邦辉.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农业工程,2015,(5):27-28.

[2]韩晨雪,陈钰颖,刘合光.中国农产品贸易特征与发展趋势.农业展望,2018,(6):83-89.

[3]白雪.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7):39.

[4]李金良,倪国庆等,我国农业装备产业技术发展方向及路径.农业机械,2019,(8):81-84.

[5]彭明唱.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路径探析.农业展望,2019,(8):19-24.

作者:丁保江 刘芳香 王耀申 贾天具 王庆保 董晓伟 宫增民 单位:聊城市农业机械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