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农业机械化对农村产业振兴影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农业的发展在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替代手工劳动力、节约成本、增加效益、促进农业经营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农业机械化可以有效地优化农村产业结构,采用因地制宜的方式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课题组以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地位和制约因素作为切入点,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研究表明,农业机械化发展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设备;乡村振兴战略;产业结构优化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农业生产力和粮食生产需求逐年增长。农业机械的发展可以提高粮食的产量和质量,有效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机械化可以对农村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在解放传统劳动力的基础上,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提升了农村的经济收入水平。大量实践证明,通过大力推广和引进农机的新设备、新技术,更多科技领先、作业简便的农业机械涌现田间地头,为中国农村的繁荣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新动能[1]。
1乡村振兴战略概述
通过农业机械化的方式来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新形式。将农业机械运用到实处,改善生产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经济,为实现共同富裕作出重要的贡献。乡村振兴既是国家进入新时代的发展战略,更是广大农民的内心所向。没有农业,就没有办法谈论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在于农村的产业兴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推进经济建设的首要任务。农业机械化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村经济收入。
2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创新,加强了对农业机械化技术与装置的研发与扶持力度。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小麦收割机和保护性耕作设备等高性能大功率田间作业设备的数量有所增加。农产品耕种机械化管理水平有了相应的提高,但农村劳动者占全国从业人员的比例有所减少。中国的农业装备技术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都发生了跨越式发展,农业机械化发展也从初级阶段走向了中级阶段。从区域上来看,目前以山东、江苏、福建为代表的华东、华南地区农机化技术水平普遍较高,在农业动力机械、种子收割机械、农业加工等机械行业的优势也十分突出[2]。
3农业机械化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重要作用
3.1有助于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在不同的地区,通过农业机械化手段发展当地的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通过农业机械化的手段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精准的把控,从而清楚当地环境适合发展什么产业,从原来的试错转为现在的掌握,农业机械化起着重要的作用[3]。
3.2有助于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产出效益
农业机械化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支撑。在田间作业中,借助农业机械化的力量,可以提高劳动的生产效率和作物的质量。一方面,可以少劳多产,在减少人力的情况下,通过农机设备耕作提升产能。另一方面,可以实施管理,通过农机设备对农作物进行监控,从而减少灾害对作物的影响[4-5]。
3.3有助于加快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最常见的灾害是病虫害。传统的生产过程中,农民通过喷洒农药的方式来减少害虫的侵害,如果农药的比例不够精准,往往会对土地资源产生影响,还有可能对作物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现在可以通过农业机械设备的农药自动配比机来实现最优化的农药配比,并且农药喷洒从传统的人力手动喷洒转变成均匀式的灌溉喷洒,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土壤的危害,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同时,这种方法还可以减少对农作物的危害,使农业生产更加绿色。该方法采用了“精确农业”的发展理念,加快了农业农村的绿色发展[6]。
4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4.1不同地区的地理位置存在差异
我国南北地区降水量存在差异,南方更适合种植水稻,北方更适合种植小麦。南北地区的降水量影响了土壤,土壤不同要求农业设备因地制宜地改进。特别是在丘陵地区,大型的农机设备无法到田间作业,而小型的农机设备又达不到生产的水平,所以,农机设备的功能和动力系统仍需进行革新[7]。另外,我国农机设备的数量无法与农作物的种类进行匹配,导致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在不同的地区间存在较为严重的差异。地形的差异也导致了区域差异,地势条件好的地区一般经济也较为发达,从而使得农民有一定的经济能力购买农机设备。而地势条件差的地区比如西部地区,则购买欲低下,仍存在采用大量体力劳动的现象。
4.2农业机械生产设备陈旧老化
我国部分农业装备的发动机仍依赖进口,自主研发的技术较少,导致现有的农业机械设备过于老旧,有作业效率低和产能产量质量不高等特点。而由于科技经费的不足,科研人员无法进行理想的实验,从而减缓了创新的步伐。这不仅影响科技成果的质量,而且影响科技成果的转化。我国大部分地区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都是小规模生产经营。一方面,农民并没有对农机设备产生高要求的想法,采用“能用就行”的原则。另一方面,由于收入的限制,农民很少购买大中型农业生产设备,不到万不得已的地步并不会轻易购买新设备,采用“将就着用”的原则。因此,一些老旧的设备的更替停滞不前,缺乏迭代更新的能力[8]。
4.3农民无力购买昂贵的农业机械设备
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主要为小规模分散经营,部分农民不愿意花钱购买农业机器,仍旧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通过体力劳作来代替农机设备耕作。这不仅是因为农民的传统思想,主要原因还是农民无法承担农业机械设备的购买费用,从而阻碍了农业设备的发展和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农业机械设备在市场上的品种并不是特别多,大中型占主导市场,大中型农业设备无论在经济性上还是实用性上都不适用于小规模的农田生产。农民普遍无法接受市面上农业机械设备的价格。因为农业机械设备具有针对性,而耕作过程又较为复杂,单一的农业机械设备无法满足农民的生产需求,但农民很难购买一整套农业生产设备。由于我国农业机械生产设备还处在发展阶段,有质量保障且价廉的农业机械生产设备较少,农民会对农业机械设备的质量存有疑虑,从性价比考虑,愿意购买昂贵的农业机械设备的人较少[9]。
4.4农民文化素质偏低
第一种情况是农民不敢操作。农业机械设备有一定的操作难度,而现在在农村耕作的农民普遍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低,无法理解说明书中的使用方法,又没有专业的人员指导,所以使用农业机械设备存在一定的困难性。第二种情况是农民胡乱操作。由于使用农业设备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而农民有时会疏忽安全问题,对农业机械设备进行错误的使用,不仅会缩短农机设备的使用寿命,还会给农民带来人身危害。农业机械设备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减少了体力劳动。但在农业机械设备使用中想要省事,往往会出现违规操作,从而出现安全问题[10]。
5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进程的措施
5.1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采用因地制宜的发展模式,根据不同的地貌、气候、土壤等条件来推动当地的特色产业。对于丘陵地区,在“宜机化”的改造基础上,改进农业机械设备适应当地地形的能力,提高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提升当地特色农产品的品牌价值,从而形成一系列的产业链,带动经济的发展。在平原地区,可以增加中大型的农业机械设备的数量,通过智能化等手段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产业结构与农业机械化发展都结合因地制宜的模式,不仅能最大化发挥本土优势,加大粮食产量的供应,还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从而促进乡村振兴[11]。
5.2加强研发农业机械化的新技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机械化的技术创新可以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指出重要的方向。有关部门可以加大对农业发展的财政支持,加大对农业科研人员的资金扶持,研发出高性能、高效率、低成本的农业机械设备。现在的农业机械设备还存在技术滞后等问题,在发展农业机械化建设时,需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产业对农业机械设备的需求。通过新的设备和新的技术,慢慢淘汰市场已有的落后设备,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与乡村振兴中的产业结构发展相呼应。将智能化的方式运用到农业机械设备的研发中,真正地将互联网和农机作业结合,真正地解放双手[12]。
5.3高效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引导农民购买高效型、节能型、绿色型设备,使农民购买适用于当地特色生产的农业机械设备,从而带动产业的发展,提高当地经济水平。加大对农业购置补贴相关部门的监督,严格执行农机购置补贴的政策,打击从中营利的行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应适用于实际需要的领域,扩大农机购置补贴的范围并提高金额。在农业基础建设方面,将农村地方性建设与农机化设备相结合,不仅有助于农机设备的革新,还能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13]。
5.4加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我国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农业机械化的知识还不够了解,要让农民了解农业机械化,应用农业机械。可以适当地开展农业机械化的知识讲解,开展农业机械设备使用的竞赛,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培养一线生产的“土专家”。将返乡青年、退伍军人、本土农业专家联合培养成一支一线的农机队伍。在帮助购买农机设备的同时还提供技术上的具体指导。只有农民真正掌握了农机设备的应用,才能真正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才能真正做到解放双手,从而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首先,应当重视对相关专业学生的培养,将产教融合的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培养复合型农机人才。其次,我国有关部门应当提升农业生产技术人员的待遇,加大对涉农工作者的奖励力度,从而提高涉农工作者的积极性。制定涉农工作者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与退休补助,从而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14]。
6结论
农业的发展在我国有着重要的地位,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慢慢将人力转变到机械动力,不仅能解放双手,还能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大力推广和引进新型农业机械和新技术,使越来越先进的技术、智能化操作的农业机械应运而生,有效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只有针对这些制约因素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才能有效地发展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从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机械化支撑。
作者:寿德荣 石宸毅 唐跃明 李维一 吴挺芳 吴晨波 单位:重庆三峡学院机械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