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机械化深松成效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机械化深松成效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机械化深松成效分析

本文作者:张艳超 单位:安徽省蒙城县许疃农业综合服务站

土壤的深松不需要每年进行,一般根据当地的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及土壤的疏松情况等条件进行灵活,一般3~4年深松1次。对于保护性耕作的地块,应在实施保护性耕作的第1年及时地进行深松作业,此时若不能对土壤进行必要的深松,可能会对作物的产量产生影响,严重的可能导致大幅度的减产。第1次实行保护性耕作的地块及连续实施保护性耕作3年以上未深松的地块、耕翻或旋耕机耕作多年,耕作层在18cm以下的地块,应及时进行深松;当土壤的质地为壤土或黏土时宜进行深松,而对于沙土地块则不宜进行深松。

1增强土壤蓄水、保墒和通透能力,提高作物综合抗性

田间试验表明,深松后的土壤容重降低,打破长期以来犁耕或灭茬所形成的坚硬犁底层,有效地提高了土壤的透水、透气性能,有利于作物根系深扎,适宜作物生长发育;深松作业地块较未深松地块可多蓄水240m3/hm2左右,并保存在0~50cm土层中,0~100cm土层中可多蓄40~55mm的水分,0~20cm土壤平均含水量增加4.8%左右,从而提高耕作层的蓄水量,确保播种墒情,提高作物抗旱性能;机械深松深度可达35~50cm,机械深松只松土、不翻土,可提高雨水下渗速度,提高土壤排涝、除渍、除盐碱能力。2012年6月上中旬及2012年秋种期间,蒙城县出现持续干旱天气,2012年6月下旬及7月上旬,该县出现洪涝灾害,实施土壤深松的田块,土壤抗旱性、抗涝性、抗倒性等均比对照田块显著提高,减少了浇灌次数,降低了倒伏、干旱、涝灾造成的损失,从而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2有利于农作物根系发育

通过2011—2012年田间对比试验,实施土壤深松的田块,小麦根系发育良好,根系下扎较深,根系主要分布在0~40cm的土层内,0~20cm土层内的根系占总根量的60%~70%,20~40cm土层内的根系占20%~30%,40cm以下土层内的根系占10%左右,同时,作物次生根发达,颜色鲜亮,根系活力强,根壮苗旺;玉米气生根发达,茎秆粗壮,抗倒性增强。

3防止水土流失,增产效果显著

深松技术由于不翻动土壤,可以有效地保持地表上原有的植被覆盖,防止土壤的风蚀与水土流失,有利于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减少因翻地而使土壤裸露造成的扬沙和浮尘天气,减少对环境的污染[4]。

据2012年田间对比试验结果,实施土壤深松的田块,小麦产量平均为7851kg/hm2,较常规耕作处理增产678kg/hm2,增产率为9.5%;玉米、大豆平均产量分别为9324、2587.5kg/hm2,较常规耕作处理增产量分别为1428、295.5kg/hm2,增产率分别为18.1%、12.9%。机械化深松适应各种土质,尤其对中低产田效果更为明显,增产率一般为20%~40%。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