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业机械化中农业生产的积极作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农业机械化中农业生产的积极作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我国是农业大国,一直以来,我国的农业发展始终相对落后,劳动作业中人力、畜力占主导地位,劳动生产率低,劳动负荷大,耗用劳力众多,集体经济力量薄弱,尽管建国后,我国大力发展现代化工业进程,农业机械化实业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的限制,农业生产仍没有大的跨步。直至21世纪,党和国家对“三农”的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促进了农业生产飞快发展。于此同时农业生产逐步形成区域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大农业生产,更多、更先进的农机装备应运而生,不仅发展了农村经济,也带动了农业工业及其他产业的进步,形成了农工商相结合、共发展的经济体系,由此构成了良性循环。

1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

农业机械化是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的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标志。现代农业要想发展,必先发展农业机械化,这是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农业机械也得到广泛应用,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步向其他产业转移,又进一步扩大了对农业机械购买使用的需求,逐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预计,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将从45%提高到70%左右,因此,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趋势必然,并会加快速度,向更高的质量、更宽的领域不断前行。

2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积极作用

若要谈及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积极作用和重要地位,就要结合实际情况,充分了解农业机械相较人力、畜力的优势和取得的成就。下面就近几十年来农业机械化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所做的贡献逐条分析。

2.1提升农田劳作的效率

据数据显示,采用农业机械装备替代人畜力劳作,可大大提高农田作业效率。如在耕田作业中,采用一人一牲合作的传统方式,工作10小时的作业量为5000平方米;而使用耕地作业机组的话,相同时间的作业量高于60万平方米,其劳作效率为前者的100倍以上。除此以外,还可在选用良种、科学灌溉、合理施肥等方面,比传统方式更为优化有效。农业机械不仅可以减轻劳动者的劳动强度,改善艰苦的农作条件,还可以降低劳作疾病的发生,改变农民群众的生存状况。

2.2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

我国地理条件复杂,自然灾害频繁,一年四季,几乎总有灾害发生。北方偏干旱,南方多雨水,而干旱和洪涝则是对农业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如在1998年的洪涝灾害中,全国共29个省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据统计,农田受灾面积为2229万公顷,成灾面积为1378万公顷。而传统农业的不足是种植经营规模小,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因此大力增强农业的物质基础建设,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和作业环境,一直是摆在农业生产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也是党和国家始终关注的重点问题。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和排灌机械的增加应用,极大地增强了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如果在干旱地区和季节,利用机械化灌溉技术和节水设施,进行喷灌、滴灌、渗灌等方式灌溉,可大约节省农业用水50%,有效地缓解了缺水地区水资源匮乏的困难。另外,农业机械的使用还可以实现精耕细作、增产增效、降低粮食损失,从而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创收致富、提高生活水平的需求。在农产品的加工、干燥、贮存等工序中,利用农业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从而降低农产品腐烂变质率,提升农产品品质;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实现规模作业,可降低农作成本,同时拥有农业机械的农户,可以通过农机租赁服务获得合理报酬;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大面积应用,降低了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量的剩余劳动者释放出来并从事第二、三产业,为农村人口的增收拓宽道路,同时能够促进社会其他产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进步。

2.3提升土地产出率

农业机械可以实现深耕作业,疏松土壤,加深耕作层,将地表的杂草、作物的残体掩埋到底层,待其变质腐烂后,可增加土壤中有机物质含量。不仅如此,还可使潜伏在土壤中的害虫遭受机械损伤,同时暴露出地表的虫卵在天敌捕杀、阳光暴晒的方式下得到铲除,降低病虫害的发生,促进农作物增产;先进高效的农业机械装备为保护性耕作、化肥深施、节水灌溉等农业生产领域提供技术支持,也可提升土地产出率。

2.4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传统农业种植为一家一户分散的小农经营模式,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打破了这个相对落后的传统方式。如在我国一些地区,许多农户通过组建生产合作社的方式,集资购买大型农业作业设备,扩大农业规模,集中生产,再通过合作办厂,统一订单,统一销售,实现产销一体化,提高了农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有利保证,在提高耕作效率的同时,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2.5改善和保护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

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可不断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如通过加强水利工程一体化建设和科学耕作,改善农业生产方式,可有效地减少了水土流失;通过利用农作物秸秆回收、粉碎、还田一系列技术,能降低秸秆焚烧造成的污染和化肥流失,增加土壤有机化合物质;通过机械化处理畜粪,能有效减少畜粪污染,提高有机肥的利用率。由此可见,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2.6改善农民的精神面貌,促进社会文明发展

相较于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中的机械设备的使用需要农民操作者不断地加强学习和操练,因而需要其在农闲时进行自我学习或参加培训活动,进而改变以往农闲时聚众赌博的不良习惯,降低犯罪发生率,形成积极向上的农村生活氛围,稳定文明社会的发展。

2.7积极有效促进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能够促使其不断更新进步。农业市场对先进机械设备的需求不断促使农业机械科研人员加大对先进机械设备的研究和制造,而农业机械的生产企业为了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就会将研究的新成果转化为实在的机械设备产品,投放市场,将其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提升我国农机科研和制造水平。同时,机械设备的广泛使用也会对农机制造业的市场产生优胜劣汰的效果。目前,就全国农机制造业的整体水平来看,研发制造企业多为规模小、结构散乱、竞争力不强,而国际化的领军企业寥寥无几。通过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的应用,稳定高效的机械装备必定会受到农民群众的喜爱及推广,从而长期站稳市场,这样的良性循环就会促使在农机市场占有率高的一部分生产企业做大做强,再加大力度投入研发生产中,构建出具有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精专高质的产业集群,形成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大而强、小而专的行业结构,对农业科技创新和发展起到正确引导的作用。

3结语

农业机械化不仅是我国农村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技术保障,而且是新农村建设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使农业由弱势产业转变为强势产业的必由之路,更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手段。目前我国的农机化发展虽取得了大跨步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整体技术水平和推广使用范围的差距还很大。如若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业相对落后的面貌,就必须积极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农业机械化,不断地缩小和消除与先进国家农业科技上的差距,真正成为高科技的农业大国。

作者:李雪静 单位:辽宁省农机质量监督管理站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