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和农机大省,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其农业综合生产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处于全国前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农业机械化整体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因此,积极推进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对未来一个时期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进行科学研究和合理规划,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概述了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分析了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了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本原则、战略重点、重点工程和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政策措施;决策
1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1.1战略地位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一直处于全国前列,近年来,围绕着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任务,突出重点,科学创新,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农业机械化的战略地位更显重要。农业机械化是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措施,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手段。
1.2重要作用
大力振兴农机装备工业,既能为黑龙江省乃至全国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和物质保障,又能有力地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指标和重要内容,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农机装备制造业将担负起装备农业和最大限度的满足农村市场需求的重要任务。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对黑龙江省农机装备制造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必将推动本地区工业和农业的共同发展,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
2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本原则
坚持政策导向与市场取向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政策扶持导向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动广大农民和涉农企业对农机化建设投入的积极性,发展先进适用的大型农机装备,推进我省农机化发展进程。坚持科技创新与现代农业相结合的原则。围绕粮食生产,结合我省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利契机,加强农机化科技创新、产品研发和应用推广,实现产业化发展格局。坚持以人为本与加快发展相结合的原则。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促进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加快农机化建设步伐,促进我省农机化建设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坚持发展数量和质量并重的原则。在农机化发展进程中,既要考虑发展数量和速度,更要注重质量和效益,重点支持那些质量好、作业效率高、对提高粮食产量有促进作用的农机技术和农机具的发展。坚持体制创新与规模发展相结合的原则。要遵循市场化、企业化发展方向,做大做强农机服务组织,尤其是加强对现有现代农机合作社的规范,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规模,并向集团化发展。
3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战略重点
以推进田间作业全程机械化为重点,加速实现农业全程机械化;以推广保护性耕作为重点,持续利用和保护黑土耕地资源;以节本增效为重点,发展节约型、环保型农业机械化;以科技创新为重点,全面提升农机装备水平;以结构调整为重点,加快发展畜牧机械和农产品加工;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重点,全面推进农业机械服务社会化;以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为重点,实施人才战略。
4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重点工程
4.1农业现代化装备更新工程
经预测分析,黑龙江省到2020年将基本实现现代农业全程机械化。此后,农业装备将向现代化迈进,以满足现代农业的需要。因此,“十三五”期间各级政府要支持开展现代化农业装备的研究,实现传统农业机械的升级换代,使农业机械向着精密、高效、节约、智能方向发展,为农机生产者、使用者创造更好的效益。
4.2农机作业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农机作业服务体系比较健全。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一是发展比较早,机群老化。二是机型较老,技术水平低。三是多年缺乏投入,大型农业机械数量不足。四是生产规模相对较小,组织化程度低,机械效率低。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增加投入,加强农机作业服务体系建设加以解决:一是提高农业装备数量;二是改善机群技术状态,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过度;三是提高生产社会化、组织化程度。要以工程项目为载体,推动农机作业服务体系建设,可加快实现生产手段的现代化、技术的现代化、生产组织的现代化、生产规模的集约化,达到生产效益的最大化。
4.3黑土耕地资源保护机械化工程
黑龙江省黑土地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壤,是东北大粮仓的根基。整个黑龙江省耕种区犁底层上移,耕层减少,蓄水保墒能力下降。如果不加以保护,黑土资源一旦功能性破坏就难以恢复,将对国家粮食安全、黑龙江省生态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在黑龙江省开展以保护黑土耕地资源为目的的黑土耕作保护工程意义重大。符合黑龙江省耕作方法与特点的寒地垄作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秸秆地表覆盖,减少风蚀水蚀,减缓土壤水分蒸发;通过少耕、免耕减轻机械进地对土壤的压实;通过深松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耕层厚度,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通过农机、农艺、土壤生化、水利等多学科交叉攻关实现生物技术、现代农艺技术、工程技术的结合;从而实现东北地区黑土地有效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5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建议
5.1投入与融资体系建设
通过对农业机械化发展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可知政府财政投入、机械化燃料价格和机具价格是影响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由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的预测和实现发展目标财政投入的测算可知,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还需要加大财政投入比例。因此,必要的资金投入、完善的财政支持政策和补贴机制是保证农业机械化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为更好地推动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和补贴力度,必须建立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长效投入机制,建立以财政扶持和信贷支待为导向,农民和集体自筹为主体,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投资体制。
5.2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农业机械的科学研究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基础和平台,农机具的科技含量、性能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农业机械化发展。黑龙江省具有较强的机械制造业和农业机械科研能力,完全可以选择农业机械化的重点、难点问题实施联合攻关,建立以企业、大学、科研单位的有机结合为基础,以企业为主体,项目为载体,与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相衔接的产学研联合制造和技术创新体系,提高农机化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农机生产和科研方面实行强强联合。制定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的发展规划,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相结合,以自主创新为主的原则,走出黑龙江省自己的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之路,改变农业机械研发与生产各自为战的局面,整合各方面的科研力量和生产企业,优化农业机械科技研究、开发、生产等各种资源配置,加强推进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加强基础性研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储备水平,为黑龙江省农业机械不断创新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撑。
5.3规模经营体系建设
小规模的家庭生产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实行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发挥机械化作用,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面临的重要问题。改变目前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一是进一步延长土地承包期限以克服短期化行为;二是尊重农民的自发创造性,对目前农民自发尝试的土地使用权流转方式,如:反租倒包、土地有偿转包或转让、土地投资入股、土地信托服务、土地互换等,要允许试验并加以规范和引导。同时,要创新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模式,能够满足农机经营者的基本要求。这样既坚持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长期不变,又打破了土地分散经营的格局。积极引导广大农民走适度规模生产经营之路,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的作用。
5.4服务体系建设
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是衔接农业机械和农户的桥梁,是农业机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必要途径。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增强服务功能是各级政府的义务和责任,是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完善农业机械社会化管理与服务体系,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双向互动。加强对农业机械化事业的管理,对其公益活动人员编制,事业经费,推广资金和条件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
5.5标准体系建设
健全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强化农机安全监理,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权益和生命财产安全。农业机械化标准体系在规范市场、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和利益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加强农机安全监理所(站)建设。稳定和加强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和人员,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监理法规,改善农机安全监理装备条件,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功能,更好地为农机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依法强化农机产品质量监管;依法强化农机生产安全监理。
5.6人才保障体系建设
黑龙江省农业劳动力和农机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低是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农业科技进步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需要提高农民整体素质,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培养大量具有现代科学技术水平和较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和农机技术人员。强化农村公共教育和劳动力技能培训,构建新型教育体系,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加强高学历农机人才的培养,培养基层农机专业骨干;加强农机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加强农机大户的科技培训工作,开展农业机械化科学教育体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5.7农机农艺协调建设
国内外发展经验表明,只有农机与农艺有机结合,才能使农业机械化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能强调农机一定要适应当地农艺的要求,而要从生物学、农艺学的角度组织多学科专家科学评价,开发利于机械化作业的新品种、新农艺等,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蒋亦元,汪懋华.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2]白人朴,杨敏丽,刘清水等.中国农业机械化所处发展阶段分析[J].中国农机化,1999(2).
[3]冯迎芳.我国农机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12):319.
[4]张勋.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战略思考[J].农机化研究,2006(3):1~6.
[5]王丽敏.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是中国农机化发展的基石[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8(12).
[6]白人朴.中国农业机械化与现代化:白人朴教授论文集[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7]中国工程院.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研究报告[Z].2005-2007.
[8]张桃林.推动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3(01):1~6.
[9]杨艳华.农业机械化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案[J].中国科技信息.2011(11).
[10]姚宝刚.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J].农业机械学报,2006(01).
[11]白人朴.农业机械化与农民增收[J].农业机械学报,2004(04).
作者:谢洪昌 曹海峰 高勇 邹继军 张立明 单位:黑龙江省农业机械运用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