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业科技人员参与扶贫惠农活动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农业科技人员参与扶贫惠农活动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农业科技人员参与扶贫惠农活动探析

摘要:以笔者在林果业科技研究与推广实践的若干经历为论据,论述农林科技人员参与扶贫扶智与强农惠农的途径,即在农村调查中注重发现技术问题和科技推广盲点、弱点,立项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专题研究,将研究成果创造、加工成农民乐于接受的模式和载体,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广出去,产生经济效益。

关键词:扶贫扶智;推广应用;强农惠农

农业科技人员在扶贫扶智与强农惠农行动中的作用,应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支点,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推广技术,攻克农村农林科技推广盲点、弱点,实现科技惠农富农。本文将以笔者在农村林果业科技推广实践中的体会为素材,探讨科技人员参与扶贫扶智与强农惠农的途径。

一、深入调查,发现问题

农村农业科技推广的盲点、弱点和难点在哪里?应该设立哪些具体项目?只能通过调查研究来确定。

(一)宁县黄甘桃栽培保种研究

宁县黄甘桃是宁县的传统地方优良桃品种群,以前主要在九龙川栽培。进入本世纪以来,宁县黄甘桃发生了以品质变劣、市场无货为特点的栽培衰败,危及黄甘桃种质资源保存。从2006年开始,笔者利用业余时间深入九龙川及全县各地开展专业调查,发现实生繁育(导致品种变异)、花期霜冻(九龙川是个聚霜窝子,来自西北方向的寒潮进入后很难出去)、技术不当(例如短枝修剪导致黄甘桃绝收等)、产后处理跟不上是主要原因。以这些问题为导向,确定以品种选优、避霜规划、技术研究、产后处理作为研究方向,开展了长达10年的研究,取得了优选品种、避霜规划、栽培技术、病虫防治等方面的科技新成果。

(二)品种和授粉不良核桃高接改造

2018年,在扶贫培训中发现宁县各地存在大量的成龄低效核桃园,不挂果或者产量低、品质差。观察分析低效核桃园的成因,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实生苗建园,品种变异、杂乱,成龄多年产量很低,品种以取仁困难的隔隔核桃多;另一种是农民从市场上购买的嫁接核桃苗,品种不清,未搭配授粉品种,也不结果。

(三)宁县苗林培育产业的问题分析

在长期深入基层指导林业工程和2018年下乡扶贫培训过程中发现,宁县苗林产业存在育苗产业多与市场脱节、大苗培育技术应用不当、山地造林树种单一、有的造林成活率低、林地和林权管理需要加强等问题。为此,撰写了《宁县苗林培育产业出现的问题分析》,对参训农民做了讲授。

二、专业论证,专题研究

找到了农村农林业某一方面科技推广的盲点、弱点和难点,就要进行专业论证,立项开展专业研究,寻找问题解决的专业措施。

(一)黄甘桃栽培保种研究成果案例

避霜地形。笔者在黄甘桃保种研究中发现,宁县盘克、金村、九岘和正宁的五坝塬等地的桃和苹果很少受冻。调查其原因,原来这里海拔高、并处于子午岭森林的包围之中,气温变化迟缓,节气迟,桃、苹果开花比前塬地区迟15天左右,清明前后的寒潮到来时这里的桃、苹果还处于休眠状态,故不会发生花期霜冻。此外,在前塬地区,也存在一些避霜典型:宁县城西山的马坪和瓦斜塬、北山的庙咀坪和南义塬,这里的地形特点是北高南低、西高东低,自然径流的流动方向是奔向东南方,在具有本特点地形的高凸处的黄甘桃相比于西面开口、东高西低、南北接塬的九龙川和湘乐川,在历史上花期霜冻很少,在2018年桃花期遭遇50年以来罕见特大霜冻中有少数桃园保住了部分花果;湘乐川2018年清明前后最低气温(-7.9℃)比西塬低2℃;2018年宁县西区的和盛镇吴家村,一处苹果园冻害轻微,考察其地形特点,也是北高南低、西高东低,自然径流奔向东南方。这些事实说明,北高南低、西高东低,自然径流奔向东南方的地形的高凸处是宁县前塬地区的果树避霜地形。其原理是:来自西北方向的寒潮比重较大,它在向东南方向移动中会沿着自然水文线(自然流水线)——即胡同、沟壑向低凹处快速前进,遇到坑凹地会沉积其中,遇到上坡地会减速前进,所以,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大地形下的自然水文线以外的塬面高凸处、能避西北风的塬边高梁,是果树避霜地。长梢修剪。2014年,九龙川黄甘桃丰收,但是桃农周永兴的4亩黄甘桃园却没有1颗桃子,问题出在哪里?研究发现其采用短梢修剪的方法。村民反映,1990年代九龙川组织人到天水参观人家的桃树管理,学会了短梢修剪技术,回来运用到黄甘桃上却不起作用。经调查发现黄甘桃果实梗凹深、果梗短,成熟期的果实主要分布在结果枝前段的细稍上面,并将母枝拉弯陷入梗凹内,或将果梗凹附近压出深深的枝痕。短梢修剪的问题是将结果枝前段的细梢剪去,留下后部的结果枝较粗,果实生长的拉力不能将其拉入果梗凹,却将果柄拉断了,于是出现绝收的现象。因此,宁县黄甘桃就只能进行长梢修剪。塑膜套袋。笔者在黄甘桃塑膜套袋试验中发现海拔较高的塬面塑膜套袋效果比海拔较低的马莲河川区好,海拔更低的渭河流域天水桃塑膜套袋失败。由此可见,桃塑膜套袋是陇东高塬的特色。究其缘由,即使在塬面,见不到直射光的地方,黄甘桃的塑膜套袋也是失败的,具体表现就是果面有水渍斑。由此现象分析,适当的气温、降雨、较高的紫外线(海拔越高紫外线越强)是塑膜套袋成功的前提,陇东高原地区的塬面恰好存在这些条件。

(二)苗林培育产业技术问题的解决案例

国槐苗的平茬和修枝问题。国槐苗顶芽弱,过冬易枯死,侧芽接干会造成主干弯曲,其预防方法是适时平茬。但平茬过早则成活率低或平茬当年冒出的条子不旺,达不到养干目的。据调查,适宜的平茬时间,一般地应是国槐小苗移栽后的第3年春季发芽前,肥沃地应该在移栽后的第2年春季发芽前,这时候根系已经丰满,平茬后冒条发旺,当年能长2m高。但是,由于农民不懂修枝技术,修枝强度过大,造成上下、左右生长不失衡,平茬后的部分国槐苗就出现主干弯曲现象。问题的解决办法是推广正确的修枝技术,即落叶阔叶树修枝强度小树以1/3为宜,大树平不超过1/2。国槐平茬1年后主干已经养成,3年内一般不必修枝。

三、推广成果,普及应用

农业、林业技术具有地理局限性,其他地区的技术无法直接应用到本地。这就要求农林科技人员必须重视农林实用技术的本地化研究。没有经过本地化研究、验证的成果、技术,直接推广存在风险。农林科技的研究与推广的关系是一体两面、密不可分的,研究目的是推广,推广中间有研究,这是为什么要保留本地农林科技研究和推广机构、养活一批本地农林科技人员的原因。农林科技推广面对的是知识面较窄、没有经过农业或林果专业训练的农民,所以农林科技推广的手段、载体必须与这种现实相适应。农林科技的推广必须研究农民,研究他们的知识水平,研究他们的语言和兴趣,研究他们熟悉的事物。在此基础上,对科技成果、实用技术进行再次创造、加工,将科技成果、实用技术转变成农民朋友喜欢的读物、讲座、展示等科技推广模式和载体,才能起到扶贫扶智的作用。笔者面对宁县苹果、黄甘桃栽培推广的困难,编写出版了《苹果栽培与病虫害防治快板书》《宁县黄甘桃优选品种及其栽培技术》2部科普著作,并发表了林业方面的一系列科普论文,在扶贫培训中发放资料,制作PPT讲授、推广。

(一)《苹果栽培与病虫害防治快版书》的创作

在近30年的基层林果科技服务工作实践中,笔者最深切、最持久的感受是普通农民学习现代苹果栽培技术存在许多困难或障碍,原因是农民脑子里普遍缺乏果业科技的基础知识,很难通过专业著作的自学掌握果业知识和技能。在农业大学果树专业的诸多课程中,数学(高等数学、数理统计)、物理、化学(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是最重要的基础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气象学、土壤学、测量学、生态学、遗传学、微生物学是专业基础课程,果树栽培学、果树育种学、果树病理学、果树昆虫学、果品贮藏加工学、果树研究法是专业课程。大学生们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从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学起,为学习专业课程铺好路之后,才开始学习专业知识。农民在果业生产中直接应用的是果树专业知识中的实用技术,不懂专业基础知识,没有全面了解果树专业知识,不了解果树专业知识体系,学习果业知识时就会有一种遥不可及的困惑感,看不懂深刻的专业书籍,于是普遍认为苹果产业技术书籍、专业刊物“不读不知道,读了就迷惑;不学不会干,学了更难办”,非果专业出身的农村干部也有这种困惑。但是,在果树技术培训中若不涉及有关基础知识和理论、原理,也会产生技术应用上的“教条化”、死板硬套、不灵活等问题。多年来,宁县苹果产业开发挫折不断,重要原因之一是果业科技的普及程度低。基于上述考察和分析,笔者和刘维洲工程师产生了基于农民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的、以艺术化的形式和大众化的语言为农民创作一部偏文艺型的、风趣易懂的苹果科普通俗读物的欲望。经过8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苹果栽培与病虫害防治快版书》。其创作理念和特点是:第一,以农民喜爱的快板书形式总结、剖析苹果科技,一理一书、一技一书,系统介绍,并在快板书的下面以表格的形式、按学术化的规范介绍了相应技术资料,绘制了部分图解,努力做到雅俗共赏、相互照应;第二,编排顺序和结构体系尽可能符合初学者的认知规律,先铺后盖、系统完整、深入浅出、由浅入深、法理结合、技术新颖,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文艺氛围中享受果业科技知识的熏陶;第三,利用农民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作为实例或比喻,多用农民易接受的活泼语言,多用类比、拟人化等文艺性笔法,轻松解释深奥的专业理论,或画出粗线条的知识轮廓,使农民对果业科技知其原理、懂其应用、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轻松接受,不至于因陷入繁杂的基础知识大背景的泥潭而苦恼、退缩,也不至于因对技术原理认识不够而陷入“教条”或盲目冒进。该书出版后,曾在早胜镇扶贫培训班和宁县农广校的培训项目中做了讲授和发放,赢得农民欢迎。

(二)《无授粉树核桃园的改造技术》的讲授

核桃是雌雄异花同株的植物,目前推广的大部分优良品种雌雄花期不一致,有雌先型、雄先型之分,同株雌雄花开放时间相差10-15天之久,雌雄花开放不相遇或仅部分相遇,影响核桃授粉和结果,所以建园时应搭配授粉品种,没有搭配授粉品种的核桃园要通过局部高接换种插入授粉品种。在向农民讲授这个问题的时候,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代替,例如:你们的核桃园为啥不结果,原因就是你们没有给核桃树结婚。这样一讲,便提起了农民的兴趣,接着详细介绍了无授粉树高接改造的详细技术,普遍易接受。总之,扶贫扶智与强农惠农行动是广大科技人员的责任。在这项工作中一定要能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用贴近农民实际的方式、方法和载体推广出去,将科技成果、实用技术转变为农民脱贫致富、富农惠农的实际行动,转变为实实在在的效益,以此激励农民朋友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为改变农村面貌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作者:张化民 单位:甘肃省宁县林业局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