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形势下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对策思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形势下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对策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新形势下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对策思考

摘要:新形势下农业科技创新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强化科技攻关,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构建高效科技创新团队;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研管理和考核评价水平;强化区域协同创新,实现创新效率最大化;促进成果转化与应用,实现科技惠民等促进农业科技创新的对策

关键词:新形势;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攻关;创新团队;发展对策

近些年,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生产理念的不断更新,农业科技取得了良好进展。据统计,2017年年底,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占比达95%;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6%,比5年前提高近10个百分点;秸秆综合利用率和农膜回收率均达到60%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5%,提高3个百分点[1]。“十三五”,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从侧重土地产出率向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并重过渡;从偏重产中向产地、产中及产后储运加工全过程转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断加强[2]。农业科技也应紧跟形势,及时调整发展方向、拓展研究领域、优化资源布局、完善科研管理。农业科技创新要瞄准推动农业由量到质转变这一主攻方向,在绿色、优质、高效、安全生产、营养健康等方面下功夫,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动力,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地域特点,积极构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推广体系、强化协同创新、提高成果转化应用率、加快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推动农业科技迎接新挑战[3]。

1强化重点领域科技攻关,提高资源利用率

1.1考虑资源禀赋,提高资源利用率

我国虽然是资源大国,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在科技创新过程中,要考虑资源禀赋,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最优化。以北京为例,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00m3,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10[4]。在地少、缺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实现农业创新首先要解决资源约束问题。要做到兼顾城市发展需求和农产品应急安全供应,迫切需要科技在新产品、新技术上有所突破,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走资源节约化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因此,在创新上聚焦北京农业功能定位对科技提出的新需求,开展现代种业、农业节水、信息化、生态、农产品安全等领域的科技攻关,全面提升科技支撑水平。

1.2适应新形势,强化重点领域攻关

一是要加快突破性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创新;二是研发节地、省力、节肥、省水等与现代绿色农业相适应的重大技术与装备;三是加强农产品安全关键技术研究,构建食品安全跟踪与追溯体系,重点突破食品绿色、安全、高效加工共性关键技术;四是强化食品营养与健康研究,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

2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2.1与科技创新发展需要相适应,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科技创新的本质是人才驱动,但目前人才队伍建设尚不能与发展需要相适应。一是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顶级专家缺乏,团队效率相对不高,很多科技创新团队结合不紧密,部分科技创新者本人也广而不专,某一方面做出比较突出的成绩之后,就容易成为杂家,奔走于各类会议之间,不能真正沉下心来搞科研,在原本擅长的领域也缺乏进一步的积累和原始创新的动力;二是各省市级及以下科研单位科技人员队伍力量薄弱,高端领军人才缺乏,高水平的后备人才较少;三是科技人员情绪浮躁,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四是基层实践经验缺乏,从实践中发现问题的能力不强。因此,要培养领军人才,储备后备人才,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2.2遵循科学规律,构建高效科技创新团队

打破小而全的创新团队模式,按照科技创新活动的纵向流程节点,科学设置创新团队,加强各团队间分工协作,各负其责,形成良性联动机制。基础研究团队注重新理论,注重原始创新;应用研究创新团队将基础研究中的理论成果,结合生产实际形成技术或产品,并将技术或产品在转化应用中出现的基础研究问题反馈给基础研究团队。在团队组成上,人员结构要合理。团队成员的研究领域、学历、技术特长、年龄等要搭配合理。首席科学家要有较高行业影响力、学术水平、国际视野以及培养人才的意识和能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创新文化氛围,主动为团队青年骨干人才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避免人才断层。在人员来源上,做到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根据需要引进或培养所需各类人才,避免近亲繁殖,促进原创思维的拓展。

3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研管理和考核评价水平

3.1完善体制机制,构建创新体系

一是项目管理部门立项时,要紧紧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找准“三农”需要,以服务“三农”为导向,充分调动国家和地方科技创新单位两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合理配置资源;二是搭建协同创新的平台,建立完善国家和地方各部门内以及部门间联动的科技项目管理数据库,使项目数据库与人员数据库有机对接,在立项时,关注科研人员专业背景、既往经历、承担项目情况、产出情况等,避免重复立项,多头交账,有效控制科研人员承担的业务方向和数量,使科研人员能就某一领域潜心研究,促进大成果的产出;三是应形成“固定支持为主,机动资助为辅”的经费资助模式,固定资助可避免科研人员在不断的申请项目、结题验收中奔忙,机动资助有利于新学科、新热点的及时跟进研究。

3.2从行业领域特点出发,实施分类的科研管理

由于农业科技创新的周期长、涉及国计民生、短期内比较效益低等行业特殊性,导致一些科研项目缺乏持续稳定支持,在重大原始创新上难以出大成果。近些年,有关部门虽然针对这种情况做了很多努力,但继续改进的空间还很大[5]。另外,评价考核机制尚需进一步深化改革,解决评价过程中“重数量,轻质量”、“重成果,轻应用”等问题[6]。

3.3简化科研管理程序,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近年来,国家和各地方政府在促进科技创新方面出台了很多措施,大力鼓励创新,如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也针对科研人员无法发挥才能等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如国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北京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7]。这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实用性政策的出台,简化了科研管理程序,让科研人员更容易将精力集中到科研创新工作中。

3.4研究创新激励办法,完善农业科技创新考核评价制度

一是遵循科技创新的规律,制定行之有效的考核激励办法,避免政出多门,提高各项激励政策的可操作性,形成良性的激励约束机制[8];二是考虑可持续发展,使从事基础学科或应用学科、新兴学科或传统学科的科技人员、科学家或为科技创新服务的普通职工,都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实现共赢;三是在促进成果转化的同时,充分考虑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不同。基础学科侧重工作量和原始创新的成果体现,如高水平论文、科学原创性突破创新等,并在保障基础研究经费的基础上,加大经费总量中绩效的比例,调动基础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应用学科应注重成果转化,适当降低应用类课题经费的绩效比例,鼓励从最终成果转化中获得收益,这也会使申请课题以及成果研发的目标更有针对性,提高科技成果研究的实用价值和转化率。

4加强区域协同创新,实现创新效率最大化

4.1实现区域资源最优配置,带动区域共同发展

区域协同创新有利于实现区域内人才、土地、科技等资源的最优配置,提升创新效率,带动区域共同发展。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例,整合北京、天津、河北各自优势,找准功能定位,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加大协同科技创新力度,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创新驱动。北京市定位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市定位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省定位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9]。三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体现了区域整体性和三省市各自特色,符合协同发展、增强合力的要求。

4.2加强顶层设计,打造区域创新平台

在区域协同创新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区域内科技创新资源的优势,形成联盟等形式的区域创新共同体,打造协同创新平台,促进区域创新要素流动与高效配置,做好顶层规划和政策引导,促进区域协同创新。

5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惠及民生

5.1多措并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推动了成果不断产出,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等大量涌现,但转化应用仍显乏力。有学者对865家涉农科研单位和1220家涉农企业进行了调研,分析了“十一五”中国涉农科研院所、高校和涉农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现状[10]。结果显示,涉农科研单位科技成果转化率为41%,与“十五”相比至少提高了10个百分点,涉农企业平均为47.24%,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大量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阁。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和各省市均连续出台措施促进成果转化。例如,国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法律法规;北京市出台了《加快推进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若干意见(试行)》、《北京市进一步完善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这些政策规定的出台,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科研人员科技创新热情和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成果转化率也有一定提高,但与发达国家以及期望值相比,差距依然很大。可见,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仍是现在乃至今后较长时间内的重要任务。

5.2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实现科技惠民

在成果转化过程中,要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确保科技真正惠及民生。采取多种方式加速成果转化,如充分利用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等创新转化共同体,搭建科技成果对接平台,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高科技园区等[11]。要进一步加强政府部门、科研院所(校)、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的合作,根据各自不同属性和功能定位,合理分工,发挥各自优势,促进成果转化应用。

6参考文献

[1]农民日报编辑部.新时代“三农”启示录•综合篇:看!大国“三农”磅礴转型[N].农民日报,2018-02-22(1)

[2]张桃林.为“十三五”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N].人民政协报,2015-11-12(3)

[3]农业部.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农发〔2017〕1号)[EB/OL].(2017-02-06)[2018-07-09].

[4]沈宇波.人均水资源量北京不及全国一成南水北调难解京城缺水现状[EB/OL].(2014-01-21)[2018-07-09].

[5]人民日报评论员.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迎接科技创新的又一个春天之一

作者:杨国航 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