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供求机制完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本文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研究切入点,根据当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供求的实际情况,提出草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供求机制的改进策略,以期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全面优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时效性,实现现代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供求机制;完善策略;研究
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始终占据基础性地位。目前阶段,政府部门在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上,逐渐提高了重视程度。基于现代农业的全面建设,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十分重要。的“三个面向”思想,使科技事业创新发展的价值得以彰显,也逐渐发展成国家科技创新的目标导向。为此,要想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的不断提高,就必须不断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供求机制。
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供求现状
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农业产业在其中的作用逐渐突显出来。但由于人口、环境和资源间的矛盾愈加激烈,所以,必须要实现农业产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目标,以科学技术为重要载体[1]。为此,农业生产发展对于科学技术的需求相对较高。然而,当前国内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并不高,直接影响了科研成果价值的发挥,并制约了农业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1.需求不足
(1)农业的经营规模较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农村地区的非农产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使农民就业问题得以解决,同样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农业内部结构中的比较利益原则逐渐突显出来,使大部分区域的农民在土地方面的投入不断下降。(2)农村推广人员素质偏低科技成果转变实施的主体是农民,其文化程度直接关系到科技成果转化的认可程度和应用程度。农民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同样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需求。通常来讲,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需求和农民自身文化水平呈正相关[2]。然而,当前农村地区的农民文化水平不高,大多采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自主经营、生产,有的不认可、有的认可却不接受,如此不利于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3)农业的比较效益偏低基于生产资料价格的不断增长,从事种粮的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但农业比较效益过低,从而削减了农民对科技成果的支付能力。再加之供应保障体系尚未发展健全,对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直接增加了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难度,致使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需求严重匮乏。
2.供给匮乏
(1)成果质量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供给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就是农业科技成果的质量。主要是针对常规作物的研究较多,但经济作物的研究较少。缺乏产前产后系列化研究,可操作性不足。所谓的科技成果质量,具体指的就是技术先进、生产可操作且经济效益合理。基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技成果经济效益会对科技成果质量产生直接影响。但农业科技成果科研体系在科研环节和生产环节严重脱离,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当地的农业生产不相符[3]。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正确定位农业科研目标,也无法正确认知农业科研项目目标,特别是科技成果向农业生产力转化的现实意义方面。虽然科技成果数量增长速度较快,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得到有效应用的数量并不多,以至于科技成果转化与农业实际需求脱节,大量的资源成果堆放,造成科技成果供给不足的情况。将科技成果由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受到制约。(2)推广体系不健全农业科技成果流通的渠道受阻,同样也影响了科技成果供给的有效性。科技成果转化是生产研究单位与农业生产主体的有机组合,但很多农业生产是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分散、科技意识低,从而造成推广困难。在研发科技成果以后,需接受严格鉴定才能够进一步推广,为成果管理提供必要保障。在科技领域中,教育、科研和推广是不同的环节,三者需要分工协作[4]。结合当前农业教育、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与科研部门发展现状了解到,三者协调配合效果差强人意,直接影响了农业科研成果的流通与推广。推广人员不固定,相关的人事权归属于乡政府管理,从而导致农技人员以赚钱为主,忽视了科技推广。
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供求机制的完善策略
要想将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更好地达到高产高效等农业发展目标,最关键的就是要实现农业科技成果利用率的提升,促进成果的有效转化。基于商品经济背景,为达到这一目标,有必要采取相应的完善策略,进一步优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供求机制。
1.增加科技成果的有效供给
(1)重视农业教育适当强化农村基础教育的力度,按照特定计划与流程,全面优化农民自身文化水平,提高其文化素质和科技意识。定期组织并开展专业培训活动,使农民群众能够更好地消化和吸收科学技术。这样一来,即可促进农业科研科技成果转化需求的不断增长。(2)优化外部环境要想实现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供求机制的不断完善,就要增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需求,使农业科技市场购买能力得以增强。在实践过程中,草原农业科研机构需借助农村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在农地流转的作用下,达到农地规模化经营的目标。首先,加大中基地建设,做好中间的环节,同时依据自身特点,建设示范基地。其次,还应创建具有可行性的农产品价格保障体系,减小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提升农业的比较效益。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农业生产实践接受农业科技成果的能力,从而被更多的农民群众认可,并对科技成果进行充分利用,确保全面提升农业科技投入的积极性。
2.扩大科技成果的有效需求
(1)过硬的科技成果草原农业科研机构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供求机制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前提就是有效供给的增加。在实践过程中,为保证有成果转化,就必须要不断强化农业科研力度。同时,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做到理论上可靠,实践上可行。没有市场需求的科技成果是没有必要去推广、去转化的。为此,草原农业科研机构要实现农业科技体制的深化改革目标,特别是在科技研究方面,要解决科研、生产严重脱节的问题[5]。(2)健全激励机制,调动人员推广积极性在短时间内,构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供求机制,集中教育、推广与科技三部分内容,创建对供求机制实施统一管理的管理机构。而且要对各部分职责进行确定,实现三部分的科学化合作,对其独立发展的问题进行解决。在此基础上,草原农业科研机构应不断完善农技人员的考评机制,以科学的综合考评与人员的职称、工资、奖励相挂钩。健全完善的奖励机制,将精神与物质的奖励相结合,如此可充分调动农业科研工作人员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农业科研成果具有转化的可能性。
3.健全运行机制
(1)更新观念在新时代背景下,以往的科研与推广体制已无法满足新形式的需求。因此,需强化改革,创新体制。借鉴企业化的管理方式,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草原农业科技机构应设立推广农业科技成果的专项资金,给予适当的扶持和支持,为农业生产新技术的引入,组织提供必要的风险贷款,使农业科技成果推广部门的工作经费更加充足,也为农村社会化服务机制的不断完善提供必要帮助。健全监督和仲裁机制,保证科技成果转化环节得以正常进行。(2)加强中基地建设构建农业科技服务网络机制,将区县作为核心,充分发挥乡镇的枢纽作用,面向农民群众,将农业科技服务网络机制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具体构建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物联网技术。在物联网时代背景下,能够实现不同地区农业科技服务网络的有效连接,同样为农业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应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6]。同时建设中试基地,发挥示范辐射功能,吸引农民接受新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结合县市的特点,建设实验示范基地,使之成为转化模板。在推广应用农业科学技术过程中,对贡献较大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使其工作积极性得到全面发挥。在此基础上,培训教育的组织与开展也十分关键,草原农业科研机构应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与培训,不断学习前沿知识,进一步优化其专业素养水平与工作能力,在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供求机制方面,发挥人力资源的重要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业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能够进一步推动现代农业的进步与发展,所以,必须要强调转化农业科技成果供求机制的创新性发展。根据以上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供求机制现状的分析,结合草原农业科研机构发展状况,提出了完善供求机制的策略,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马兰.如何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供求机制[J].吉林农业,2018,(13):86.
[2]秦国杰.山西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山西农业科学,2018,46(9):1571-1573,1580.
[3]王生林,腾英.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主体耦合互动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11):197-200.
[4]朱晴晴,胡春阳.基于创新链视角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研究[J].衡水学院学报,2016,(1):40-44.
[5]王青,于冷.基于科技采纳认知与决策的农业科技服务机制[J].上海管理科学,2015,37(2):1-5.
[6]肖娴,毛世平,孙传范,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测度及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5,(8):139-144,149.
作者:穆怀彬 王建英 戴雅婷 白春雨 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