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乡村振兴下的生态农业科技创新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丽水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建设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丽水发展生态农业自然禀赋的资源优势、科技创新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分析,提出了丽水生态农业科技创新策略,构建完善的创新体系思路,促进向生态化、科技化的方向发展,加快丽水农业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关键词:乡村振兴;生态农业;科技创新
党的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首要的是“产业兴旺”,这不仅因为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业产业化是需要强化的重中之重,也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近年来,丽水把践行“两山”重要思想作为第一担当,在绿色发展实现机制、实现路径、典型案例挖掘等方面走在前列,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但要打造践行“两山”理论的全国标杆和“诗画浙江”鲜活样本,丽水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课题。要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走“生态农业之路”,而生态农业能否持续发展关键还要靠科技创新。为此,本文结合多年来从事农业科技工作的实践,提出丽水农业科技创新策略和方向,以期对丽水生态农业发展有所帮助。
一、丽水农业的自然优势
丽水位于浙江西南部,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常年平均气温16.9~18.5℃。年日照时数1700~1900小时,无霜期260天左右。大气环境质量PM2.5浓度平均为33微克/立方米,日空气质量(AQI)优良天数比90%以上,是全国空气质量十佳城市中唯一非沿海低海拔城市,称之“浙江绿谷”。丽水是浙江省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全市年平均降水1733毫米,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185亿立方米。丽水境内流域面积13082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72.8%。水体质量良好,95%的地面水符合国家Ⅰ、Ⅱ类水质标准。工业废水、废气和废物各类污染较轻,发展生态农业孕育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具有后发优势。全市土地面积占浙江省的1/6,境内森林覆盖率达到80%。动植物资源丰富,野生珍稀比例大。由于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部高东北部低,地势高低显著,气候垂直差异明显,形成丰富多样的独特的小气候类型。
二、丽水农业科技创新现状
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推行农业生产标准化。全市共制定农业地方标准124项,其中省级以上标准10项,市级农业标准12项、县级农业标准102项。同时,各类农产品生产经营组织共制定备案企业标准近300项。专利申请从1985年的15件发展到2019年全年专利申请量1万多件,每年有近30篇农业科技,全市已建成与农业科研开发相关的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中试基地3个,使一批重点农业科研开发项目取得了突破。“十二五”以来全市安排国家和省级星火计划项目186项,全市9县市区全部参加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大部分项目已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18年丽水生态产品全产业链创新服务综合体和莲都区农业科技园区成功获批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为生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又搭建了省级平台,主要经济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持。围绕农业及生物技术领域建有9家省级企业研究院,3个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31个市级院士工作站,7个省级院士工作站,聘请了12位院士。建有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个,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5个,省级创新服务平台5家,市级创新服务平台8家。建有国家级星创天地项目“丽水山耕”梦工厂农业科技创客平台、“丽水山耕”生态精品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农业信息化及农产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等功能平台。
三、丽水农业科技创新存在问题
丽水农业科技创新还存在不足:一是产业层次低,产业链条短,缺少上规模、上档次、辐射带动力强的农业主体,科技成果储备严重不足。同时,农业科研与市场需求结合不够紧密,造成产研学用脱节,科技转化能力不足。二是缺少大型科技示范平台。要推动农业技术升级,增强竞争能力,就需要一个有试验示范作用的载体。三是农业科技水平低,实用人才短缺,在引进农业高新技术、自主开发农业新技术、农业开发科技等方面投入能力不足,制约了对高新农业技术的水平创新。另外,农村实用型人才“青黄不接”,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农业科技人才数量不足。
四、丽水生态农业科技创新对策
生态农业科技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很多技术领域。丽水生态农业科技创新必须先选择若干关键技术作为突破口,这不仅关系到丽水生态农业比较优势的形成与发展,也关系到丽水生态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一)丽水生态农业技术创新路线1.开展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围绕丽水传统名特优的农产品,重点开展种质资源挖掘利用与优异育种材料创制、新品种选育及商业化育种模式、农业新品种选育资源数字化监管系统研究,努力选育一批高产、优质、多抗、低耗和广适性、专用性的新品种。开展高效模式栽培技术研究,以及种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经济作物提质增效技术,森林资源高效培育与精准提升技术,动植物种养殖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农林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品质维持、污染防控、追踪溯源、安全检测技术等配套技术研究。2.开展智慧农业技术装备研究。围绕高效、安全、集约的智慧农业,推动农业生产方式源头供给结构性调整。支持数字农业软硬件技术研发,农业专用传感与识别技术、农业智能化农业信息处理等重大共性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支持设施种养殖、林特业中农业新材料、智能装备与配套机具研制,工厂化农业立体栽培技术和适用于丽水山地耕作模式的小型智能化的装备研究。3.加强现代食品制造技术研发。围绕农产品全质化加工利用和高端食品制造业发展的需求,支持食品生物工程技术,现代食品绿色加工与低碳制造技术,食品冷链物流过程中品质劣变控制、工艺与核心技术装备,功能性益生菌菌种筛选、利用和开发研究,营养强化等健康食品创制关键技术,新型健康食品的功能设计、生物产品精准制造技术研发。4.培育农业高新企业和示范基地。探索成立科技特派员建设具有显著示范带动作用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持续推进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建设,打造一批研发机构完备、研发实力强、核心竞争力强的农业创新领军企业,创建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政策,激发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活力。5.培育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介。布局建设星创天地,打造集“科技示范、技术集成、创业孵化、平台服务”为一体的创业孵化载体,面向大学生、家庭农场主及专业合作社等主体创新创业,提供一站式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建设一批专业化、精细化和特色化的农业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培育集聚一批服务领域覆盖农业技术创新、知识产权、技术评估、农业监测、研发设计、专业培训、新品种评价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构建一站式创新服务链。6.提升特色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围绕丽水地方特色农业,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与历史文化优势,进行品牌设计、包装,提高地方名优农产品的附加值,推动实现丽水特色农业所蕴含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
(二)生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1.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整合全市技术创新资源,围绕新品种选育、农业种养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资源无害化利用、农产品安全等重点领域,着力对丽水传统特色食品产业化技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特色动物资源食品、营养健康食品、非标生产线装备开发、基于“物联网+”的贮运手册等的研究,满足生态产品对科技创新的需求。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园区、星创天地、省级农业科技企业和农业企业科技研发中心申报组织和认定工作,积极引导和支持农业科技创新载体培育。2.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引进创意策划、文创设计、认证咨询、产业辅导、检验检测、标准制定、技术转移和人员培训等领域的科技中介机构设立公共综合服务平台。充分挖掘丽水丰富的文化资源,运用到品牌培育,以及产品策划设计,推进“丽水山耕”等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增加生态产品的文化价值。3.品牌培育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区域公用——丽水山耕品牌建设,打造全域化、全品类、全产业链农产品大品牌。加大力度继续深化景宁惠明茶、庆元香菇、遂昌菊米、处州白莲等品牌培育,引导农民从追求产量效益转向追求量质并重,进军国际高端市场。4.成果转化体系建设。继续加强与丽水产业科技服务中心的大院名校和省内高校院所的科技合作,集聚产品研发、创意设计、转化交易相关的各类创新主体,强化产学研合作开展各类专项成果推介活动;依托大数据、云平台,积极推进丽水网上技术市场建设,引导转化生态产品培育成果,实现科技要素流动,为其研发能力提升提供服务保障,助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快速成长。5.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丽水生态产品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包含丽水生态产品大数据平台、电子商务平台、质量安全溯源平台、GS1统一编码系统和O2O电子商务等平台。实现种植、采收、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销售全过程跟踪和追溯服务的一个数据标杆,确保产品“源头可溯、去向可追、问题可查、风险可控”信息化支撑。通过从环境、生产、销售各环节采集并上传数据留存,进行全产业链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提高生态农业管理水平。6.人才培育体系建设。聚焦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重大科技需求,精准选派科技特派员,并鼓励科技特派员协办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同时,要充分发挥农科系统和科研院校人才和成果优势,加强对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带头人农业科技培训,并以推广项目引导他们在实施生产过程中学习新技术,培育一支新型的实用人才队伍。
五、结语
科技创新与生态农业和乡村振兴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是一种追求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三方协调一致的技术创新系统,是集生产、加工、储运、营销于一体,环环相接的科技创新体系,并与传统农业相结合的复合技术创新体系。即在认识区域生态资源差异的基础上,对农业发展所具有的各种有利条件进行综合配置,从而形成较强的产业生产力。
参考文献
[1]高懿珊.以农业科技创新促进新技术的推广[J].河北农机,2019(1):20.
[2]黄思谦,孙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问题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01):26-27.
[3]陈勇.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对策建议[J].农家参谋,2018(13):21.
[4]庞成宇.以农业科技创新创业有效带动现代农业发展探讨[J].农家参谋,2018(19):3.
[5]彭建强.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EB/OL]].
作者:周炜坚 单位:丽水市科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