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地区农业科技扶贫现状及模式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在描述新疆南疆地区农业科技扶贫现状、模式及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分析南疆地区农业科技扶贫中还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目前农业科技扶贫的实际,提出下一步工作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现状;模式;问题;建议
1新疆扶贫整体情况
1.1新疆减贫整体情况
自2014年始,新疆脱贫攻坚工作一直坚持把南疆四地州深度贫困地区作为主战场,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利用信息化手段和大数据技术,实现动态监管服务全覆盖。通过援疆扶贫、定点扶贫、区内协作扶贫、社会扶贫,实施精准扶贫行动。2014-2018年五年间,新疆累计实现58.87万户,231.47万贫困人口脱贫,2131个贫困村退出、13个贫困县摘帽,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初的22.84%下降至6.51%。仅2018年一年投入扶贫资金334.11亿元,其中南疆四地州占92.3%。全年实现53.7万贫困人口脱贫、513个贫困村退出、3个贫困县拟摘帽。
1.2新疆科技扶贫情况
依靠科学技术挖掘贫困地区优势资源,从做给村民看到带着村民干,用实际成果激发村民学技术的意愿,真正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近年来,新疆南疆地区在“访惠聚”、“民族团结一家亲”、贫困村“第一书记”等活动的开展下,新疆农业科技扶贫已经形成了集农业、科技、教育、卫生等多部门通力合作的格局,加快了南疆脱贫致富的步伐。
2南疆地区农业科技扶贫的主要模式实践
2.1科技巡回服务队模式
农业科技巡回服务队模式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访惠聚”工作队所在村推行的一种农业科技服务方式,也是农业科技助推扶贫工作的一种途径和模式。农业科技巡回服务队模式起始于2015年,旨在通过农业科技引进、示范推广、培训等方式让农户引种新品种,掌握适宜的种植管理技术,进而实现增收脱贫。2018年,仅新疆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巡回服务队共计为南疆四地州24个县(市)、227乡(镇)的1385个区直和中央驻疆单位选派第一书记的贫困村和驻村工作队开展了2591场次的实用技术讲座、培训、田间现场观摩会、主题宣讲等多项技术服务和指导,累计培训村民和各级干部、技术人员41.65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7.85万余份。
2.2科技特派员模式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以农民和科技特派员为主体,以满足农村科技需求为根本出发点,通过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机制,是促进科技人才到农村基层开展科技服务和创业的制度,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生产关系,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管理方式、组织方式的创新型变革。新疆于2002年启动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工作,2007年正式开始在全疆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截至2019年10月,新疆8000余名科技特派员累计推广新技术1824项,引进新品种1925个,有553人领办、创办农业企业或组建经济合作组织以及专业协会,直接参与科技特派员项目的农户近46万户,实现增收农民34万户,培训农民271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30万份,安置就业10.9万人。
2.3“院县共建”合作模式
“院县共建”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模式,它是指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与地方县市合作,建立长期而稳定的交流与合作制度,形成科研院所和地方“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合作运行机制,以期来促进农科院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地方县域农业经济发展,实现县域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和农科院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以新疆农业科学院为例,自2013年4月开始,新疆农科院已经与9个县、2个市以及1个企业签订了“院县共建”科技合作协议。主要做的科技服务有: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的试验示范;区域新品种、新技术的选育及创新;科技咨询服务;科技人员及农民的培训;原种的繁育等。
2.4“1+N”庭院经济发展模式
“1+N”庭院经济发展模式是新疆农业科学院在“访惠聚”工作中提出并发挥良好效果的一种模式。针对南疆地区农户院落布局不合理,房前屋后空闲浪费多的问题,工作队提出要村民将自家的庭院生活区、养殖区、种植区进行“三区分离”,统筹规划庭院三区位置,目的是为了实现农户健康、快乐的生活,尽早脱贫致富。在“三区分离”的基础上,村民足不出户,在自家院子发展“1+N”庭院经济模式,“1”是每户庭院种植100株无核白鸡心葡萄,“N”是庭院内拱棚种植蔬菜、牛羊养殖和林下家禽养殖,以及木工、乐器制造等多种增收经营发展模式。经过4年的发展,南疆村民不仅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大多数农户也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2.5科技小院模式
科技小院是农科教联合构建充满活力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的新组织形式。是真正扎根基层,建立在农业主产区的集科研、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技术推广于一体的农业科技组织单元。科技小院,就是让科学、技术、生产紧密结合,通过直接服务农民,引导帮助农民进行生产生活,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开拓致富门路,用科技开创美好未来,共建美丽乡村,共圆祖国梦想。通过科技小院的建设,引领农户相信科技,学习科技,运用科技,通过使用农业科学技术来使农业增收,农业致富。
3南疆地区农业科技扶贫存在的问题
在实现脱贫攻坚的路上,农业科技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南疆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进步,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3.1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
新疆地处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绝大多数处于高原、高寒、荒漠地区,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十分恶劣。特别是南疆地区,农民农业生产条件差,随着近几年扶贫工作的推进,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有一定的改善,但是相对于北疆及内地等地区还是相对比较落后,农业经济发展的空间还比较狭窄。
3.2扶贫资金投入产出效率比较低
近年来,新疆南疆地区农业扶贫资金投入较大,虽然也取得一些成效,但是从总体上来说,资金投入产出的效率还比较低。例如,在调研农业生产时我们发现,有些基础设施投入后存在有没有被利用的现象,长此以往,不仅新的技术无法推广,还会造成投入资金的浪费。
3.3可持续性机制不够完善
由于农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采用新技术、使用新方法的意识还不高,在“访惠聚”、“民族团结一家亲”、贫困村“第一书记”等活动开展的辅助下,短期来看,农户达到了脱贫的目标。但由于缺乏可持续运行机制作为保障,农户是否会保持现状或者更好,还存在不确定性。
3.4农业生产与市场对接的能力还不足
由于南疆地区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农业组织化生产能力不足,龙头企业少,专业合作社作用发挥不够,市场化、组织化、专业化的水平也比较低,加之南疆地区地理位置偏远,农产品市场占有率也比较低,与市场对接的能力也不足,最终导致南疆地区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不高。
4提升南疆地区农业科技扶贫的建议
4.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要考虑南疆农业生产的实际,另一方面要考虑南疆农户知识技能水平的实际。不能只考虑技术本身的先进性,如果只是单方面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由于农民本身能力水平较低,可能会造成推广效果不是很好。因此,南疆地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要结合实际进行规划,另外还要对农户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
4.2提高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效率
在扶贫资金的使用方面加强绩效管理,在国家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结合新疆南疆实际进行管理。在绩效考核指标选择上,一方面要借鉴脱贫减贫绩效考核中的一些指标,另一方面还要考虑资金投入产生的效益指标的考评。在实施考核中,强化动态监控,定期考核,定期查找问题,及时处理问题,有效纠正和防止扶贫项目单位“重申报、轻实施、轻管理”现象。
4.3加强学历教育和农技培训
要真正意义上的拔掉穷根,要做的不仅仅是解决贫困者一时的温饱问题,而是要提供更多的机会,不断的增强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人的能力的提高,即“造血”功能的提高,将是贫困人群真正走上致富之路的重要法宝。因此,在农业科技扶贫的道路上,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后生力量的学历教育,另一方面在农业科技推广中培训农户掌握更多的农业生产技术。
4.4提高农业组织化生产
农业的规模化、组织化生产不仅是农业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南疆地区农户提升农业生产效益,走向可持续化农业致富的重要途径。规模化、组织化的农业生产一方面可以提升农户农业生产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农产品对市场的适应性,同时在以上两方面的基础上提升了农业生产规模化、组织化的可持续性,是避免农民返贫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张雨,高峰,刘谦.新疆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运行模式与机制[J].现代农业科技,2008(23):344-345.
[2]阿班•毛力提汗.2018年新疆扶贫攻坚报告[J].西部报告,2009(2-3):20-28.
[3]陈磊,庞洪涛,黄振国.我国科技扶贫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J].科协论坛,2017(4):41-42.
[4]张亚林,李根源,袁有禄等.新疆喀什地区主要植棉县棉花产业现状及科技扶贫工作建议[J].中国棉花,2019(9):1-3+25.
[5]窦莉,刘小平.农业科研单位科技扶贫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9(4):31-34.
[6]闫吉,李海燕.以农业科技推进扶贫攻坚战略的政策建议与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9(12):170-172.
[7]缑建芳,栾奕,丁皓希,等.精准扶贫战略下山西科技扶贫工作的实践与对策[J].山西农业科学,2018(7):1219-1221+1230.
[8]陈兴涛,陶素华,韩建龙,等.成都市科技扶贫的实践研究J].四川农业科技,2019(6):64-66.
作者:齐莹莹 朱新鑫 刘宇杰 单位:新疆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