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设施农业与工程专业创新创业课程改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设施农业与工程专业创新创业课程改革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设施农业与工程专业创新创业课程改革

摘要:创新创业实践是一门面向大学四年级的本科社会实践类课程。本文以该课程为例开展教学改革,将其分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践考核3个部分,其中实践学时占比达到83.3%,以丰富的实践教学基地为依托,引入往届的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案例进行理论教学,并采用模拟大赛机制对学生进行分组考核,以期通过课程改革与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并为同类课程教改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改革;创新创业大赛

创新创业实践是一门面向大学四年级的本科社会实践类课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支撑全国各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1],区别于常规的教学实践活动,创新创业实践是课堂的拓展和延伸。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于2014年批准了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教高函〔2014〕7号),确定了该项目的试点高校99所,改革试点项目140项,其中项目类型分为3类:拔尖创新型43项,复合应用型70项,实用技能型27项。这3种类型项目都必须面对如何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这项工作。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近年来对多门专业课进行了教学改革课题研究[2-6],本文以福建农林大学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为例,对其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并对教改成效进行讨论与思考。

1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是一个集工科、农科等多学科融合的交叉学科,该专业的大学生在大学一年级至大学三年级期间专业课涉及的学科多且杂,呈发散型学习,这与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培养的3种类型人才要求相符合,在大四上学期开设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有助于学生将发散思维集中起来,并融会贯通,解决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这是使他们成为新型设施农业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一步。

2课程改革

2.1教学目标

课程旨在通过集中大量的实践课程培养设施农业专业本科生学习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在实践中学习工科、农科、园艺学等多学科知识,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认识社会,产生好奇心后自发研究社会,并理解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的精髓,产生服务社会和报答国家的意识,提高综合能力。通过模拟中国大学生“互联网+”比赛考核制度,让学生领悟具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农业”创新意识,让学生以主观视角参与到“了解市场需求—学习多学科知识—创新创造”的全过程,最终提高专业素质,成为新时代设施农业专业人才。

2.2教学内容

2.2.1课程内容及实践基地情况。课程总计60学时,包含理论教学(6学时)、实践基地教学(50学时)、实践考核(4学时)三大部分,深入实践基地占总学时的83.3%。教学实践基地有福建农林大学自有基地尤溪洋中科教基地,以及校外基地福建省农科院、泉州市农科所等22家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科研教学创业实践基地。其中以洋中科教基地为主,以校外基地为辅,团队5位教师(可增派专业教师)分别指导一组学生,实践教学中30个学时集中在洋中科教基地,另外20学时由各个教师带队去校外2个实践基地进行实践教学。

2.2.2课程改革组织实施情况。理论教学:以往届的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案例进行理论教学,通过对金奖项目的案例分析,结合其中相关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深入生产第一线—发现痛点—寻求解决方案—查阅相关理论知识—研究开发—研制出互联网+农业的相关产品”整个过程。实践部分:由教学团队教师带队,分为若干个创业小组深入实践基地实践,让每个小组充分了解生产需求,从课程内容出发,迸发灵感,将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运用“互联网+农业”思维研发出适合生产应用的技术或产品,使学生认识社会、研究社会、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实践考核:创业小组进行模拟竞赛答辩,导师团队进行评比,作为成绩考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成绩评定采用“3+2+5”方式,其中小组创新创业实践报告、实践策划书两部分占总分的30%,实践考勤占20%,模拟“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小组书面材料及答辩路演成绩进行考核排名,占50%。如果以小组报名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奖,根据学校教务处文件(比赛定级)进行加分。

3改革成效

2015年进行首次改革的第一届班级中部分学生表现优异,这些学生成为参加2017—2019年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骨干,学生团队负责人为2013级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3年来团队组成成员共有2013级至2016级设施本科学生约50人,培养了一批高素质设施农业复合人才。学生团队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银奖1次,铜奖1次;福建省省赛银奖3次(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1次),铜奖1次;“创青春”福建省“挑战杯”银奖1次;获得其他各类双创大赛国家级一等奖1次,铜奖1次,省级金奖(一等奖)3次,银奖铜奖多次。

4基于课程改革的思考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在“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元年(2015年)首次引入模拟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赛制的实践教学课程,以“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为宗旨,并在2017—2019年获得很大的成效。在课程考核制度上进行改革,加入创业小组竞赛机制,课程团队的5位教师,指导创新创业经验丰富,均获得过“挑战杯”或“互联网+”创新创业国家级银奖及以上的荣誉。因此,创建一支创新创业实践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团队是非常关键的。该实践课程不仅能够提高本科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还能通过解读往届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主赛道及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金奖项目,进行爱国主义思政教育。近年来,很多的国家金奖项目都是以突破国际垄断的技术壁垒衍生出突破性的成就,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热情激发出来。创新创业教育对于高校来说任重道远,国家的希望在教育,教育是科技创新的基石。创新创业教育使当代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在参加创新创业大赛过程中,激发灵感,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上创新创造,将知识与实际实践相结合,创造出对社会、对人类有用的东西。

5参考文献

[1]陈俭,詹一览,黄巧香.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下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7(21):43-45.

[2]申宝营,刘爽,潘鹤立,等.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课改革:以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19(3):252-253.

[3]侯毛毛,钟凤林.设施农业设计与装备课程导论改革与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9(2):249.

[4]侯毛毛,施木田,申宝营,等.设施农业装备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及成效[J].现代农业科技,2017(24):284.

[5]许茹,陈伟森,郜祥雄,等.虚拟仿真技术在《无土栽培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初探[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9,25(2):48-50.

[6]侯毛毛,施木田.“设施植物营养学”植物营养诊断实验教学新探索[J].中国园艺文摘,2016,32(10):209-211.

作者:潘鹤立 郑超明 申宝营 钟凤林 单位: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