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草原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草原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草原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摘要】近年来,文化与旅游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也明确表示,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以人民美好生活为起点和落脚点,推进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为响应党中央推动文化与旅游发展的策略,内蒙古致力于将独特草原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发展。本文以内蒙古那达慕为例,分析了草原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状况和问题,探究了草原文化的内涵和那达慕对文旅融合的意义,让草原文化走出草原。

【关键词】文旅融合;草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那达慕

古有名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见文化和旅游自古就结合在一起,文旅的融合为诗歌和远方铺就了道路。党的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文旅融合则是满足高质量生活必不可少的要素。表示,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建设精神文明密切相关,相辅助成、相互促进。如今,文旅融合已成为大势之趋,而草原文化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其隐含的精神内涵是如何融合旅游以及如何通过旅游对外展示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

一、文旅融合大背景下的“草原明珠”

随着人们生活的节奏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想要远离尘嚣,感受自然,因此以草原文化为核心的旅游逐步发展起来。内蒙古那达慕是一种完整流传到现在的民间文化传统,它已经流传了八百多年。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那达慕承载着民族基因,对外传播草原文化,对内保留精神的内涵,成为草原上耀眼夺目的明珠。那达慕是蒙语译音,意为“娱乐、游戏”,它是一次文体性的娱乐活动,在每年7、8月牲畜肥大的季节用来庆祝丰收。2006年5月20日,那达慕经国务院批准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那达慕并非单一体育活动,而是草原文化、经济信息和资讯的盛会。如今,那达慕会不仅包括男子的三艺,如摔跤、赛马和射箭,还增加了新的内容,如马球、马术、田径和球类赛事等,同时还举办物资交换会和表扬先进活动。那达慕不仅在草原上举行,也在城市里举办,广大的游客在那达慕会上可以看到祭敖包,参与蒙古包建设工程,品尝烤全羊、烤牛排等特色美食,参加“百团万人”的深度游,还可以观看蒙古族的服装表演、特技自行车等现代展览。目前,内蒙古那达慕的主要活动有三个类别:各级政府主办、旅游胜地举办和牧民家族主办。各级政府及各旅游胜地举办的那达慕活动,相对来说内容较为创新,而牧民所举办的那达慕活动,每年都因其朴实的传统形式而吸引了许多游客,让游客感受最原始的那达慕与最淳朴的草原风情。那达慕不仅是娱乐的一种方式,而且还是草原文化的一种表现。从1990年起,内蒙古自治区每年7月都组织草原旅游那达慕大会,除了传统的骑马、摔跤和射箭等比赛之外,还有民族服装表演、杂技演出、马术演出和大型篝火晚会,其中西乌珠穆沁旗那达慕大会于2004年成功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即2048名摔跤选手、800匹马同场比赛,现在看起来很壮观,为当地的旅游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许多旗县还举办冬季那达慕活动,以延长草原的旅游时间。那达慕的项目内容在不断完善和创新,但发展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虽然演出形式有所增加,但游客亲身经验度有所下降,参与性也有所下降;旅游产品缺少文化内涵和独特性;管理不规范导致景点数目较少。在此后的发展过程中,要以草原文化为核心,以自然风光为基础,以游客为主体,深入挖掘草原文化的精神内涵,真正地将草原文化融入旅游中。那达慕的内容与形式集中表现了草原文化的独特性,如具有民族特色的入场仪式、传统竞技、歌舞演出和诗歌祝词等,都包含了蒙古族的历史与精神追求,也体现了那达慕的民族性、仪式性、平等性和群众性等特点。那达慕自成吉思汗以来,经历了长期的历史进程,八百多年来,它以独特的方式完全地传承了草原游牧文化。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草原民族生活方式和生态环境的复合性文化,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和地域性,影响了一代蒙古族人民,塑造了他们的性格,构建了他们知识系统。由于草原文化是由游牧民族生活的环境而形成的,因此它更多地体现了游牧民族精神。从参与那达慕活动的人可以看到,草原文化有着不分等级尊卑、自由平等的精神内涵;从那达慕的竞赛内容可以看出,草原文化有着崇尚力量和勇猛的精神内涵;从那达慕的仪式可以看出,草原文化还有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精神内涵;那达慕的“三艺”竞技取代了战场的争斗,所以那达慕也是和谐统一精神的载体。自由的草原游牧文化一向崇尚尊重生命、保护生态,那达慕作为文化的载体也时刻警醒着人们要热爱大自然,感谢大自然的恩赐。那达慕作为草原明珠,它对草原文化的保护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草原文化的传承是依靠以那达慕为代表的娱乐文化活动而实现的。那达慕的整体内容都展示着草原文化的精神内涵,它为一代代的草原民族传承着草原文化。那达慕不同于其他草原旅游是以现代人的理解打造的新草原文化,它具有原始性和传承性,它的创新只是在原本的基础上增添了一些表演展示形式,却始终没有丢失最原始的那达慕内容,所以它呈现的是最具有原始游牧民族特色的草原文化,对于草原文化的留存和传承都有着强大的效用。那达慕作为一种草原文化旅游活动,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来自各个地方的游客,同时,因为它保留着最原始的那达慕活动仪式,对草原文化的保留程度很高,所以对文化与旅游的融合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的弘扬既可以通过媒体宣传,更可以将地域特色融入旅游之中,例如:去四川旅游可以使人们对川剧变脸和国宝有更深入的了解;去北京旅游会加深人们对老北京生活文化的了解。同理,游客来到草原旅游,参加富有草原特色的那达慕大会,也会对草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这便是那达慕对草原文化的弘扬功能。

二、当下草原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现状探究及思考

目前,我国的文旅融合水平总体较低,而文旅的融合发展与经济水平有直接关系,因此对内蒙古自治区而言,草原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发展有一定的难度,也面临着许多问题。目前,由于草原旅游大部分经营人员都是当地的牧民,他们对草原旅游开发与利用的认识较浅,思想较为封闭,他们的旅游项目及旅游产品缺乏草原文化注入,过度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了文化的价值。根据文化旅游的定义,文化旅游是通过游历来实现感觉、了解和体验人类文化中具有特定内容的行为过程,而目前草原旅游缺乏对草原文化的创意开发,只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视野狭窄。许多小旅游景点仅看眼前的利益,不注重长期发展,使草原旅游业一直无法大规模地发展。以那达慕为例,那达慕的举行时间和次数越来越多,却鲜有具备创意的知名度高的独特的那达慕大会。由于缺少草原文化这一核心内容,那达慕和其他草原旅游都无法迈出重要的一步。发展草原旅游要始终以草原文化为核心,以创新为驱动力,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要重视文化价值和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可以定期安排专业素质高的人员对牧民进行未来发展规划的讲解和宣传草原文化的思想培训,让他们树立长期发展、着眼未来的目标,引导牧民带领游客进行深入式体验旅游,让游客感受到最真实的游牧生活和草原文化。其次,草原旅游发展到了瓶颈时期,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重复建设。以目前那达慕开展状况来看,那达慕的举办次数多、规模小,很多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大会的开展形式大同小异,游客在选择参加哪一场大会时具有任意性,大会缺少辨识度,再加上牧民盲目开发、盲目效仿,不但破坏了生态环境,还引起了内部恶性竞争。旅游项目的重复建设形成的单一旅游模式使得游客体验度不高,最终形成了一个建设重复、生态环境被破坏、旅游人数减少的恶性循环。针对重复建设的情况,可以根据每个地区周边的景观,例如河流、沙漠、森林以及冬天的冰雪等,打造不同的具有独特性的草原旅游区,减少重复建设的情况。目前从事草原旅游的大多是当地的牧民,他们大多数没有学过管理、旅游和经济,他们难以平衡文化、生态和旅游之间的关系。相关景点也没有安排集中学习,对草原旅游理论的研究也不到位,缺少对草原旅游运营机制的分析,缺乏对旅游价值的评估、旅游业者素质的评价,影响了草原旅游的发展。基础理论制度决定了运营结果,所以提高旅游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学习先进管理方式,了解草原文化深刻内涵、培养环境保护意识是至关重要的,让相关人员都能怀着热爱民族文化的心去宣传草原文化。此外,还存在草原文化旅游项目单一、投入量小的问题。很多新开发项目缺乏创新和设计,千篇一律的风格很难给游客带来新鲜的感觉。草原旅游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宏观支持,政府应当加大对保护草原文化和发展草原旅游的投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扶持中小草原旅游业。媒体作为文旅融合的催化剂,要充分发挥优势,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利用创新的宣传手段和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草原文化、渴望草原文化,让草原旅游成为人们高压生活中的一个缓解剂。

三、结语

文化是灵魂,旅游是载体。积极推动草原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不仅可以在保护和传承文化的基础上实现文化创新,也可以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草原文化是一种优秀的少数传统文化,更需要继承和保护。我们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导,着力推动草原文化和旅游的融合,重视草原文化的精神内涵,使文化更加多元,让文化行业与旅游产业实现资源互补,协同发展,让草原文化通过旅游走出草原。

参考文献:

[1]陈改桃.草原文化精神内涵管窥——从蒙古族的那达慕谈起[J].阴山学刊,2008,(02):48-51.

[2]张岩.新源草原旅游业发展的理性思考[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3,(02):128-130.

[3]周永振.基于草原文化视域的内蒙古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探析[J].中国旅游评论,2019,(01):131-137.

[4]杨京冉.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现状及策略研究[J].商讯,2020,(26):134-135.

作者:安诗洋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