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铜梁县农业旅游发展思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铜梁县农业旅游发展思路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铜梁县农业旅游发展思路

摘要:重庆市是旅游强市,铜梁县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旅游,使旅游与农业相互衔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文章简述了铜梁县发展农业旅游的基础和条件,分析了铜梁县发展农业旅游的问题,对如何发展铜梁县农业旅游提出对策。

关键词:铜梁;农业;旅游

1铜梁县发展现代农业旅游的基础和条件

铜梁县幅员面积1343km2,耕地面积4.13hm2,人口84万,按照环城游憩带理论,此带是城市游客对于环城旅游到访率最高的区域,为农业旅游最优发展带[1]。区域内及其周边现有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18座;山坪塘1015座;提灌站77处;灌溉渠91.9km。现有成片林地4267hm2,森林覆盖率为32%。重庆市旅游产业环境优越,重庆市2012年全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2.9亿人次,全市旅游收入1662.15亿元。

2铜梁县发展农业旅游的问题

2.1资金不到位

农业旅游的发展由自发式向自助式阶段过渡,建设大规模、高档次的农业旅游景区必须要有资金保障。铜梁县农业旅游项目建设总投资约7.5380亿元,预计至2017年投资共2.5254亿元扩建重点项目(表1)。投资资金主要由政府资助、企业自筹组成,资金拖延严重影响农业旅游的景区建设进度。

2.2文化内涵浅,品牌效益低

景区将自身旅游产品定位为基础性观光游乐和初级乡村风情体验,静态的旅游产品缺乏互动性和参与性,在重庆市130个A级景区中,铜梁县仅有2A级景区纪念馆与当地特色文化结合,旅游产品的开发未能匹配深入的市场分析及目标市场研究。

2.3劳动力、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景区的建设中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非常严峻,景区需到临近的合川、永川县雇佣劳动力,由于严重缺乏专业人才和劳动力导致延误养护时间,病虫害防治、农产品收获加工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对基本农田的保护使管理和生产用房建设受到严格限制,外乡劳动力食堂和住宿难题无法解决。

2.4交通设施建设滞后

铜梁县景区内共有高速公路4km,国道7.5km,省道16.8km,县道21.3km,乡村公路284.3km。景区交通规划没有和已有路网合理衔接,各乡镇主要景区之间没有直接交通通道,没有规划一条旅游路线,高等级公路、大桥建设缓慢,停车场、加油站较少,,主要交通工具为小型客车,档次较低,面积较大景区没有配备必要的观光车等交通工具。

2.5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配套措施不完善

目前景区内无星级酒店及连锁酒店,住宿床位多为中低端且数量无法满足需求,接待单位以农民家庭为主,经营分散,卫生服务质量无法保证。景区周边缺少购物、娱乐、医疗救护、环卫设施。

3发展现代观光农业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3.1政府重视农业旅游,企业多渠道融资

确保农业合理资金及时到位,并为有条件的企业招商引资牵线搭桥,扩宽农业投融资渠道。景区对已到位资金的利用要合理规划,做好财务预算制度,已建成的基地可以提前投入市场,便于收集消费者反馈,亦可以加快资金周转。

3.2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加强品牌打造

建议景区内以大力提高农业游客数量为目标,对目标客源进行调查分析,明确项目定位,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进行相应营销。加强宣传力度,建造一个共同的品牌基础,扩大市场覆盖面,让铜梁县农业观光成为老少咸宜的“重庆非去不可”旅游增长极。以铜梁独特的文化品牌和农业品牌为依托,重点突出铜梁的王牌文化———龙灯文化,结合安居、镇、黄门村等古镇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内涵。

3.3注重专业人才引进和职工培训,加强人员管理

第一,企业要避免任人唯亲,提高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待遇水平,有条件的可以设立科研基地。第二,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职工培训,包括景点介绍、餐饮住宿、旅游产品推销、应急事件处理等旅游基本技能。第三,在管理和生产用房建设租用临近的空闲的房屋,规划时避免项目建设过于集中。

3.4加强景区内交通建设

完善景区内部交通网络,加强村与村之间的联系,便于旅游景点整合,旅游产品线路制定。建设客货运输站,提供观光车、自行车、观光船等交通工具,提高客运汽车档次。加快建设停车场和自驾车营地建设。

3.5建设住宿接待中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建议优化乡村旅游饭店类型结构,积极招商引资著名酒店入驻铜梁,建设星级酒店和特产乡村宾馆,确保中低端住宿床位保有量达到2000张,高端住宿床位保有量达到800张。依托景区内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建设特色住宿设施如帐篷营地、小木屋等。有条件的景区可优先建设购物节、娱乐城,完善配套基础设施。

参考文献

[1]段云国.重庆市远郊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西南大学,2010

[2]张红梅.农业旅游国内研究综述.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6:198~201

作者:胡海华 贾乐芳 单位:青岛农业大学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