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旅游富民下农业旅游的经济发展途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旅游富民下农业旅游的经济发展途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旅游富民下农业旅游的经济发展途径

摘要:我国的农业旅游经济发展迅速,实现了“旅游富民”,从80年代的萌芽期开始,发展至今,发展途径有农家乐、农业观光园、农事活动等,为进一步促进其发展,本文在“旅游富民”视角下探索我国农业旅游经济发展的新途径

关键词:旅游富民;农业旅游;途径

农业旅游是指以农业资源为载体,以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农村风貌、农民劳动和生活场景、民俗特点等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农业旅游是将农业和旅游业结合起来,为游客提供回归自然、观光休闲、体验乐趣和享用新鲜食物的旅游体验,是农业产业的延伸和发展,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一个新的途径,为我国发展新型农业产业提供了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模式。

一、“旅游富民”视角下我国农业旅游经济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增加,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也随之变化,从而旅游观念也发生转变,人们倾向于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的新需求,希冀在自然环境、开阔的原野、清新的空气、新鲜的林果中可以感受自然、放松身心,这些旅游需求都有利于发展农业旅游。而我国的农业资源丰富,也为农业旅游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农业旅游的发展

我国的农业旅游起步较晚,自80年代开始,但是在发展中,速度较快,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选择农业旅游倾向增强,各地区也先后建立了不同特点和类型的农家乐、观光农业园区、观光茶果园、教育农园、森林公园、民俗观光村、疗养山庄、生态农庄、度假山庄等,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近年来,我国农业旅游高速发展,规模日渐扩大,游客人数日益增多,据中商产业研究院调查,2015年全国各类农业旅游年接待游客11亿人次,实现营业收入达4100亿元。“十二五”时期游客接待数和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均超10%。从分布上看,我国农业资源以华东和华中地区最为丰富,约占到了全国的一半,其经营主体个数、年总接待量、年营业收入、资产总量、经营面积分别占全国的45.41%、46.09%、56.16%、58.93%、60.42%,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最少,分别占到全国总量的15.49%、14.16%、10%、10.67%、12.17%。农业旅游已逐渐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

(二)农业旅游经济已经成为“旅游富民”的助推器

农业旅游经济的发展,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通过与旅游业的结合,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进一步提高了旅游劳动收入,实现增收,从而实现富民效应。据调查,2015年全国农业旅游营业收入突破4100亿元,农民旅游从业者达630万人,带动550万户家庭的收入增加,至少已有1万个村约300万人通过发展农业旅游致富,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力助推器。全国各地涌现出如浙江、江苏、四川等收入超百亿元的农业旅游大省。如四川省,农业旅游在其经济收入中占据重要地位,共有各种农家乐、农业观光园等3.1万家,农业旅游收入、农民就业、带动农户、助农增收等指标规模效益全国第一,2015年接待游客3.2亿人次,实现经营性收入1008亿元,同比增34%,带动1034万农民就业,增14.8%,为农民人均增收贡献82.1元。

二、农业旅游的途径变迁

农业旅游的发展,最主要的经济效益来源于游客消费,因此,在发展中,如何吸引游客成为重点,这就涉及到农业旅游的发展理念,即通过何种途径发展农业旅游,如农家乐、农业观光园、农业采摘园等,这些发展途径各有特点和旅游主题,不断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一)萌芽期—以农户为主的农家乐

这一阶段发展的农业旅游主要以农家乐形式为主,是早期的发展形式,主要依托于青山秀水、乡村风情、农村风景、五业兴旺等资源展示当地的风景,为游客提供住宿、餐饮和相关活动的设备与服务的一种农业旅游途径。这种经营方式以自然条件为依托,以家庭成员为主,规模小、经营各有特色,农民将多余的农舍改造,并提供当地的特色食物,以供游客闲暇时来这边打牌、钓鱼、品尝农家菜,十分惬意。如四川省是“农家乐”的发源地,也是“农家乐”最发达的地方,所以“农家乐”是四川农业旅游的主要途径,最早出现在四川郫县的农家乐,以其返璞归真的内容、新颖有趣的生活方式招揽了大批游客,在这里,可以采摘野果,闲坐钓鱼,在竹林中喝茶,尽情享受休闲的快乐,年接受游客量达50万人次以上,旅游年收入达2000余万元,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兴起期—以现代农业种植园为主的观光农业

90年代后,农业旅游不再局限于农家乐,而是开始发展出多种多样的途径和形式来,在各大城市周边,纷纷建立农业观光园,依托于农业种植、养殖业、加工业等,向游客展示出农业的成果,这种农业旅游发展途径,可以让游客在游玩中观赏树木、瓜果、花卉、园林建设等,在广东的近郊,仅观光果园就有近百个,每年接待旅游者400多万人,旅游收入近亿元。如秦皇岛集发农业观光园,充分利用农业旅游资源,打造一个综合性的农业观光园区,通过游览可以认识高科技农业种植、欣赏南北名贵花卉、体验丰富多彩的瓜果采摘、丰富多彩的活动等;有的农业观光园还兼具科普基地,介绍我国农耕、饲养、纺织等的历史,游客可以借此了解农业发展历史和农机具知识等。

(三)发展期—以农业生产过程和产业化项目为对象的农事旅游

在农业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市场也在不断的摸索途径,从而适应游客的各种需求。在这种探索中,产生了以农业生产过程和产业化项目为对象的农事旅游,这种形式下游客可以完整的了解各种农业生产与制作的全过程,并根据自己喜好参与农场作业,真正感受、体验农事。如上海的农事旅游较为发达,每年大约有200多万人涌向郊区,通过农事旅游进行休闲。在这种途径中,经营形式多样,旅游活动主要包括采摘、购物和务农等形式,在这种途径中,人们以体验式的旅游方式感受慢节奏的生活,释放压力。同时游客也可以根据自己喜好,通过租借形式,参与到每一个农事环节,感受劳动的快乐。

三、农业旅游发展的新途径探索

虽然农业旅游在国内遍地开花,经营成功的事例却不是很多,有的农业旅游园区更是经营效益低下,究其原因,主要是农业旅游的途径不适合当地农业特色或目标客户群。2016年1月27日,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我国的农业旅游经济得到新的发展契机,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到2020年我国农业旅游市场规模将接近7665亿元,年接待游客超过20亿人次,受益农民5000万人。全国将建成6000个以上乡村旅游模范村、10万个以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村、300万家农家乐,因此,我们要抓住这一市场机会,积极探索新的途径,促进农业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一)民俗观光形式

由于受地形、气候、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的民俗文化千姿百态,这些民俗文化因为迥异于游客日常的生活环境,从而备受青睐,在近年的发展中,成为异军突起的农业旅游途径。如藏族文化、新疆文化、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蒙古文化、佛文化等,这些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对于游客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有的地区民居根据历史的沉淀有了自己的建筑风格,这种不同风格的建筑特色,给游人一种全新的感受,如皖南的古民居,畅游在其中,能够感受历史的厚重和建筑的优美;有的地区民间艺术多彩纷呈,形成一个地区的特色,各种刺绣、草编、竹编、泥人、面人等因浓郁的地方特色而备受游人青睐。如贵州的蜡染、金山的农民画等;有的地区民俗文化各具特色,表现在各种生产生活的节律、器皿工具、礼仪服饰、饮食文化、婚恋庆典、舞蹈语言等方面,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给游人以真实、新奇、淳朴的感受。

(二)主题公园形式

农业主题公园主要依托农业自然资源为对象,以这个对象特征为基础,通过建筑、功能区划、划分保护区等形式,建立综合性主题公园,这也是农业旅游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在这些公园中,游客可以放松身心,尽情的亲近大自然,如各种森林公园、动物保护区、花卉观赏园、草场等。这些主题公园大力拓展了农业旅游资源的多元化功能,满足了游客需求的最大化,为游客提供更多的旅游感受和旅游服务。有的主题公园可以将农业劳动、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科普实践融为一体;有的主题公园可以充分展现大自然的农林风貌,着力打造农业生态景区;有的主题公园可以依托森林资源,建立自然保护区,以供游客观赏。

(三)度假、疗养形式

随着人们日常工作、生活压力的加大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对于度假、疗养等旅游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在农业旅游经济发展中,依托各种特色化农业种植产业的地区和疗养资源,建立度假、疗养为主题的旅游途径建设,提供住宿、养生、度假、休闲、放松的旅游形式,将成为引领农业旅游发展的重要拳头产品,如乡村主题酒店、美食节、森林氧吧、各种运动俱乐部等。有的地区可以利用当地的农业资源建立主题度假庄园,如葡萄酒庄、蓝莓庄园、享老庄园、香草庄园、企业农庄和艺术庄园等,这种庄园可以结合现有的农业特点进行整体规划,也可以通过特色化的建筑景观设计来实现;有的地区挖掘疗养、保健、养生等方面的农业资源,打造以特色疗养为主的综合体项目,如建立温泉小镇、温泉山庄、中医会所等;有的地区可以借机发展当地的美食、文化、特色运动娱乐等,如建立高尔夫俱乐部、马术俱乐部、举办美食节等,让游客真正放松的进行度假休闲活动。

参考文献

[1]董涵.建设现代农村旅游发展的新思路[J].农业经济.2017(01):30-31.

[2]邢志勤.我国农业旅游发展转型升级及其运行模式优化—基于国外农业旅游发展的经验[J].改革与战略.2016(04):121-124.

[3]刘秀珍.基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休闲农业旅游问题与对策分析—以广东省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10):101-105.

作者:王丽霞 单位:广州商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