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制约因素与对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制约因素与对策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制约因素与对策

摘要: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借助“互联网+”可以全面加强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打破传统农业发展的弊端,实现传统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升级。结合农村“互联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工作建议,以此加强新农村建设工作。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制约因素;策略

1研究背景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农业信息化对农业发展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发展方向。在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了全面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带领农民实现增产创收是一个具有很强现实意义的课题。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借助“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可以全面加强农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弥补传统农业发展弊端和不足,实现传统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升级,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全面加强现代化农业建设。在“互联网+农业”的实际发展中,存在网络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率低、产品质量不佳、品牌缺失等一系列问题,限制了农村“互联网+”的发展。为了加强我国“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有效克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强对“互联网+农业”现状的调查,综合考虑各地区农业发展速度和生产实际状况,不断调整农业发展结构,完善基础设施,从而带动农业经济发展。为了让“互联网+农业”能够健康持续发展,在实际改革创新过程中,需要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培养新型农业主体,借助互联网技术,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提升服务水平,培养职业农民,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网+农业”的发展。

2制约“互联网+农业”发展的因素

2.1缺乏农业投入

“互联网+”为我国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为了全面促进农业经济发展,需要加强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农业经济的发展并不是盲目的,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发展战略和发展优势,因而在“互联网+农业”的实际发展过程中,需要各地区根据实际状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1]。通过对不同区域的规划,全面提高“互联网+农业”的工作质量,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但是,在现阶段“互联网+农业”实际发展过程中,大部分地区盲目发展,忽略了各地区的实际状况,随意投资与建设,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甚至还使部分地区进入了发展误区,使农业经济发展速度滞缓。

2.2缺乏互联网设施建设

在“互联网+农业”的实际发展过程中,需要有配套的农业智慧设施作为基础。而由于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农民缺乏互联网意识,缺少后期培训,导致大部分农民对于“互联网+农业”的发展缺乏正确的认识,从而在“互联网+农业”的应用中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增加了“互联网+农业”的推广难度。受到各地区不同经济状况的影响,部分较为落后的地区缺乏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和稳定的网络及设备作为保障。同时,在“互联网+农业”的实际推广过程中没有形成相应的规模化效应,难以形成产业链和价值链,导致大部分数据资源被浪费,增加了农业发展信息化与现代化建设的难度。

2.3缺乏完善的工作体系

在开展“互联网+农业”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大部分农民素质偏低,缺乏信息素养,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信息的获取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农业生产与市场缺乏有效对接。在实际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由于大部分农户的主体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相应的管理工作不到位,难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而导致农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障。正是由于缺乏完善的农产品衡量指标,增加了农产品的销售难度。由于缺乏完善的工作体系,使得农产品的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得不到有效的保障[2]。

3加强“互联网+农业”发展的策略

3.1加大资金投入

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了全面加强现代化农业的建设工作,需要借助科学技术不断优化创新农业发展的形式,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有效推动“互联网+农业”的发展。这就需要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平台及物联网等相关技术,全面加强农业生产各环节的调控工作,使农业生产能够向着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全面提升其发展质量。在“互联网+农业”的实际发展过程中,需要各地区结合实际状况,确定发展模式,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使“互联网+农业”能够向着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3]。同时,建立相应的平台,加强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实际应用,通过智能生产、规模化管理、产品质量监测、联产联销等形式建立智能化生产体系。为了形成精确的生产系统,还需要加强田地监测设备的投入,借助自动化机械加强田地产能监测工作。结合各地区的实际生产和互联网应用状况,优化农业生产决策系统,借助互联网的优势,不断优化农业生产体系,促进智能自动农业生产的发展。

3.2完善基础设施

在“互联网+农业”的实际发展中,要结合市场的动态变化,调整发展规模和形式,全面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为了有效解决部分偏远地区缺乏基础设施、农民缺乏互联网意识等问题,需要结合各地区的实际生产状况,全面加强“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通过有效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各地区农民的思想认识,使其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充分发挥作用,积极响应国家政府政策的号召,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在“互联网+农业”的实际发展过程中,要加强构建以消费市场为导向的产业体系,为农民的购买、生产和销售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4]。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实现信息共享,降低生产成本,优化农产品流通渠道,实现产销的高效对接,使农产品的生产管理和销售等环节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和管理,全面提升农业生产的质量。在“互联网+农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智慧农业设施,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实现区域协同发展,从而带动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和流通,建立相应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实现农产品的提质增收[5-6]。

3.3健全工作体系

为了促进“互联网+农业”的发展,在现代化农业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工作体系,借助互联网加强农业生产环节的监管工作,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这就需要各地区结合实际发展目标,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服务平台,全面提升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借助无线射频识别、互联网等相关技术,全面加强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实现信息互通共享,使农业体系能够完全对接,保障消费者的基本权益[7]。在健全工作体系的同时,还需要政府加强成本管理,借助完善健全的农产品安全法规,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有专业的技术和知识作为支撑,积极学习并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8]。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农村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农村“互联网+农业”实际建设过程中,需要建立用水节水数据平台,借助智能的工作方式,加强农业用水总量的控制工作。通过建立农资产销和试药跟踪监测平台,全面加强化肥农药使用量的智能控制工作,建立全国性的环境承载评估系统和废弃物监测系统,为实现农业经济循环发展和创新发展提供有效保障,及时解决农业生产中农药污染、地膜回收、秸秆焚烧等问题,提升农村生态环境质量[9-10]。在智慧农村信息服务的建设过程中,借助“互联网+”可以实现文化、教育、卫生均衡化发展,建立一体化的管理与服务体系,带动农业经济的发展[11-12]。

4结束语

为了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应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发展农业经济。结合现代化的理念全面推动“互联网+农业”的发展,这就需要充分把握战略定位,结合各地区的空间格局,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做好顶层设计,促进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严升,龚宇.安徽省“互联网+农业”发展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185-186.[2]邓坚.发展“互联网+农业”促进广西农业转型升级[J].全国流通经济,2017(14):68-70.

[3]于守武,顾佳妮.传统农业的升级发展———互联网+农业[J].现代经济信息,2015(13):308.

[4]王海森.“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农业经济多元化发展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山西农经,2018(3):3-4.

[5]李孝,李停.安徽省“互联网+农业”发展现状及路径研究[J].农机时代,2017(12):138-139.

[6]汪燕,吴凤阳.“互联网+精准农业”模式创新发展策略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9(20):75-76.

[7]陈彪,苏小波.互联网+农业模式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战略与实践路径思考[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22):10-11.

[8]张会彪,王立,钟成春.“互联网+农业”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为例[J].黑龙江金融,2015(11):39-41.

[9]刘玉忠.“互联网+农业”现代农业发展研究[J].创新科技,2015(7):69-72.

[10]王艳华.“互联网+农业”开启中国农业升级新模式[J].人民论坛(中旬刊),2015(8):104-106.

[11]成德宁,汪浩,黄杨.“互联网+农业”背景下我国农业产业链的改造与升级[J].农村经济,2017(5):52-57.

[12]葛平平,高远秀,吴洪侠.基于“互联网+农业”构建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路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1):12-13.

作者:白山稳 单位:陕西省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