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业推广得失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农业推广得失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农业推广得失分析

一、得荣县农业推广的背景分析

(一)自然条件分析

1.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得荣县位于东经99°07′~99°34′,北纬28°09′~29°10′,东西宽44km,南北长112km,幅员面积2916km2。地处四川西南边陲,其东南和西南分别与云南香格里拉县和德钦县毗邻,西北与西藏盐井县隔江相望,是川、滇、藏三省(区)的交汇地带。县城所在地松麦镇距省会成都市1024km,州府康定县650km,攀枝花市517km,云南昆明市818km,丽江市260km,大理古城252km。得荣县远离大都市大市场,且只有公路交通,崎岖陡险,还常受山洪泥石流的阻碍,对含水量高、易腐烂的鲜活农产品的生产销售不利。2.地形地貌和耕地土壤特征得荣县位于青藏高原的边缘。境内山高坡陡,角峰刀脊,沟谷狭窄,山脉和河流呈南北走向。最高海拔5599m,最低海拔1990m,相对高差为3609m。地貌以高山为主,约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96%,极高山约占3%,河谷平坝仅占1%左右。耕地土壤多集中在河谷和低半山上,都为幼年土,且土层浅薄。因土壤本身粘粒含量低,且耕地所处的坡面陡斜,致雨水冲刷和水土流失严重,石砾和砂粒含量高,从而无法形成良好的土壤结构,土壤蓄水保肥能力差。加之改土、培肥、施肥等措施跟不上,广种薄收,造成地力下降,农作物产量不高不稳。3.气候特征得荣县年均日照1967h,日照率85%,年辐射量123•3kcal/cm2,年均气温14•6~16•5℃,年最高气温36℃,最低气温-8•9℃,气温≥10℃的天数为245d,年均活动积温4458•3℃,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昼夜温差16•5℃。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仅308•8mm,多年平均蒸发量高达2360•2mm,平均相对湿度46%。总之,得荣县日照充足,辐射强烈,大气干燥,降水稀少,昼夜温差大,气候多样性强,垂直变化显著,属于较干旱的半荒漠气候区,是我国西南干旱中心。日照充足,温度富裕,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和积累光合产物。但干旱长期制约得荣县农业生产的发展和进步,是得荣县农业生产的最大限制因子。4.水资源特征县境内一江四河(金沙江、定曲河、玛曲河、许曲河、岗曲河)均属金沙江水系,年均总径流量5•228×109m3。境内湖泊9个,总面积约3•25×105m2,总储水量约9•5×106m3。水资源利用方面,1991~2005年共新建与改扩建人畜饮水管渠和“三面光”水渠308条360km,水池165口35000m3,使水浇地(可灌地)达10099714m2,并解决了21919人和11•3万头(只、匹)牲畜的饮水问题;建设了农村电站8座,34•65%的行政村用上了电。但种植业用水仅初步解决了三分之一,严重不足。5.生态系统特征由于天然林禁伐前长期的乱砍乱伐,一江四河两岸森林生态系统已退化,半荒漠化已呈现,干旱河谷范围正逐步扩大,森林生态功能几近消失。草地也因多年来重用轻管、超载放牧、采挖草药、毁草开荒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加上鼠害、虫害严重,投入低、建设滞后等原因,其生态系统也已明显退化,表现为植被稀疏,草层低矮,覆盖度小,产草量低,草质差,沙化和荒漠化严重,草地载畜量减少,蓄水保土等生态功能下降。但是,城镇和农舍四周绿树成荫,有良好的植被,说明只要有人栽种和管护,荒山完全可以重新绿起来,生态环境重建完全可行。

(二)资源生物、农业生物、农业生产和农牧民收入分析

得荣县生物资源丰富。已被利用的资源生物主要有:药用生物虫草、野牡丹、黄芪、当归、贝母、知母、雪莲花、枸杞、川麻黄、党参、岩白菜、黑熊、林麝、马麝等;食用菌松茸、干巴菌、牛肝菌、木耳等。主要农作物有青稞、玉米、小麦、马铃薯、荞麦等;主要经济作物,传统的有大麻、烟叶、南瓜、葱、蒜、树椒(多年生辣椒),另有萝卜、芜青、蓖麻等,20世纪80年代后引进种类有花生、西瓜、哈密瓜、向日葵、葡萄、杜仲、天麻、白菜、莴笋、蕃茄、茄子、甘蓝、菠菜、生菜、胡萝卜、花菜、空心菜及各种辣椒等;主要经济林木有花椒、苹果、梨、柿、核桃、石榴、藏桔、樱桃、桃、李、杏、枣等;其他作物有:碗豆、黄豆、四季豆、雪山大豆、饲料、绿肥等。家畜有牦牛、犏牛、黄牛、马、驴、本地猪、藏猪、藏鸡等。农业生产和农牧民收入方面,2007年四川省农业统计年鉴资料显示,得荣县年末总耕地面积37713514m2,实际全县有很大一部分耕地因缺水而无法耕种,致使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实为27313650m2亩,复种指数仅72•4%。全县有雨养地27613800m2,占总耕地面积73•2%,这部分耕地没有水源保证,当年能否播种完全听天由命,农作物产量更没保障。2007年全县粮食作物实际播种面积24725690m2,平均单产214kg/667m2。2007年全县农业总产值8785万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51•9%,而工业总产值仅626万元,仅占全县生产总值的3•7%。总之,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在得荣县域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农业生物和其他生物资源也极为丰富,但是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几乎完全靠天种地,致复种指数低,作物单产低,大小畜禽饲养粗放,生产效率低,从而使得07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518元,为全省平均水平的42•8%,全省排名第175位,人均占有粮食317•1kg,全省排名第120位;2009年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020元,不到该年度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4462•1元[2]的一半,比全省排名倒数第一的本州农民人均纯收入2228•75元[3]还低208•75元。收入水平低,不能吸引农牧民对农业生产进行投资,反倒使其更加不重视农业生产,一到虫草、松茸等药材和食用菌采挖季节,农牧业关键时期的生产就受到影响。

(三)农村人力资源分析

得荣县辖1镇、11乡,127个行政村。截止2007年底,全县总人口为24496人,藏族占95%,汉、回、满、蒙、彝、傣、纳西等民族共约5%。其中,农业人口21559人,占总人口的88%,农村劳动力12320人,占农业人口的57•1%。农村劳动力中,60%为初中以下文化水平,40%为文盲。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对现代农业技术的认知和接受能力低,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难度大,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严重滞后。更甚者,有些农牧民缺乏必要的谋生知识和技能,只能抓取眼前现成利益,如采挖出售药材和食用菌等,并且对生产缺乏经营理念和经营手段,对生活几乎毫无规划。相比较而言,紧邻城镇和靠金沙江边的农牧民对现代农业技术的认知和接受能力较高,而居住偏远和较高海拔的农牧民则较低。后者对重大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是靠求神打卦来决定,就连对政府资助的目的是改善其生活和居住条件的定居房新建和改建(人畜改道、卫生间改造等)工作,也要靠打卦决定动工与否和动工时间。新生代接受了较好教育的农村人口,基本上脱离了农村,不再进行农业生产。

(四)农业科技人才现状分析

得荣县农牧科技局集中了全县农业科技人才,虽然全局总编制为151人,但在职在编职工截止2009年底仅有57人,缺编超62%。其中,种植专业技术人员编制39人,在职在编的仅19人,缺编超50%;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编制40人,在职在编的仅17人,缺编近60%。全局在职在编专业技术人员中,有研究生1人,大专生27人,中专生5人,高初中生3人,学历结构极不合理;而且,多数人员毕业于同一所农业中专,后又在同一所农业高专在职进修取得专科学历,可以说学缘结构也不合理;就职称而言,有高级师6人,中级师16人,助理级以下共14人。全县127个行政村分散在2916km2的土地上,可耕地总面积37713514m2,因而每位种植专业技术人员平均要负责153•5km2土地上的6•7个行政村共1984992m2土地的农业生产,任务重,服务半径大。每位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则要负责171•5km2土地上的7•5个行政村的牧业生产,另外还得为草原牧业生产服务,任务更重,服务半径更大。加之,道路崎岖险阻增大了农牧科技人员服务难度和服务成本。更为严重的是,三十年来,因各方面因素制约,种养业方面引进的全日制专科以上毕业生只有5名,致使人才断层非常突出。目前,得荣县严重缺乏果树栽培管理、植物保护、畜禽养殖、兽医、植物育种和种质资源保护、动物育种和繁育等方面的专门人才。

二、近30年农业推广的内容分析

(一)良种推广

先后推广的良种有:冬小麦西幅5号、西幅7号、西幅9号、西幅10号、94r-457、95r-728、94r-405、白粒2号、兰考906优系;春小麦88-147、3-18、99-443、97-6、86-542、9504、98-8-3、康麦7号;青稞康青3号、西藏X、杜里黄阿、杜里黄松、本地黑白六棱青稞;黄豆美引4号、诱处4号、翠扇大豆、丰豆8号、北京2号;花生中花843、花育17、鲁花11号;蔬菜瓜果类、茄果类、薯类、根菜类、叶菜类、豆类等六十余个良种;玉米杂交亲本莫12、莫17、自330以及川单15的亲本48-2、156;玉米杂交种中单2号、川单15、得顶1号、正红6号、正红2号、得顶10号、GZS115、川单21、蜀农2号、临奥1号、临奥4号、户单2000、承玉6号;牲畜有内江猪、波尔山羊等。瓜果类中,曾经成功种植过哈蜜瓜、西瓜的多个品种,而且产量高、品质佳,但因销路不畅,丰收之日也就是推广失败之时。

(二)良法推广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曾经陆续引进地膜覆盖、大棚栽培、氮肥深施、氮肥基施、根外追肥、初级配方施肥、微肥施用、化学除草、药剂拌种、种子包衣、玉米规范化栽培、中低产田造、粮草轮作、优良牧草种植、黄牛改良、生猪杂交改良、良种鸡养殖等技术。引进试验成功后被普遍接受并长期使用的有:地膜覆盖栽培、药剂拌种、种子包衣、玉米规范化栽培等。其他技术因各种原因使用率较低。有的技术则在推广中走样,没能发挥其应有的增产增收作用,如良种畜禽养殖技术。有些技术,虽然试验成功,但因其在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上针对性不强,未能得到推广,如大棚栽培等。

(三)正在引进推广和扩大推广的经济作物

优质酿酒葡萄赤霞珠是该县目前积极引进和准备大面积推广的经济作物,计划种植1867600m2。并积极着手建设酒庄,解决农产品出路问题,保证其持续有序发展。优质核桃既是该县传统的也是目前大力推广的经济作物,在已有核桃规模(从海拔2900m至1900m的区域,各农家核桃之和)的基础上,再在白松乡建优质核桃基地333500m2。树椒是得荣县著名的土特产,曾分别获得首届和第二届农博会金奖和银奖,并已于2006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2010年树椒播面达到733700m2,预计年产鲜椒825000kg。此外,在县城附近河谷一带,扩大推广优质蔬菜800400m2。这些作物是作为中、大型项目来进行推广的,而且经过多方论证,并有非政府组织参与其中,确立了“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模式来保障项目的有效推广,以畅通农产品出路,保障农民利益。非政府组织的参与,使得荣县农业推广工作从一元化走向了多元化,因而日趋成熟,但同时也让得荣县面临如何引导、服务与管理这些推广组织从而使农业推广工作取得更好成绩的问题。

三、农业推广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一)成功经验

除了政府重视和农业科技人员勤奋工作之外,推广项目适应当地自然条件,推广后的产品销路畅通,是得荣县那些成功的推广共有的两条重要成因。如核桃推广面积一再扩大;地膜覆盖栽培、药剂拌种、种子包衣、玉米规范化栽培等技术,农民一旦掌握,便能长期使用;各种粮食作物新品种很容易在全县各产区推广应用,等等。

(二)失败教训

不同项目失败的原因不同。有的项目引入,没有针对当地自然特点,因而失败。如太阳谷光照和热量非常充足,农业生产的限制因子是水,引入塑料大棚就没有针对性,反而适得其反。有的项目引入,虽然对当地自然特点针对性强,但没有考虑到其产品的销路,因而失败,如西瓜、哈蜜瓜引入太阳谷,因光照、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因而产量高品质好,但因远离大城市大市场,而且交通不畅,销售问题不能解决,最后还是失败。即使解决了它们的深加工问题,交通不畅仍然是这些项目难以推广成功的原因。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农业科技人才缺乏、农村实用人才缺乏和农牧民文化素质较低,使得农业推广的关键功能,即组织与教育农牧民这项功能,未能得到发挥,因而农牧民思想观念、生活素质、生产经营方式等始终停留在极为落后的阶段,对现代科技知识、现代生产经营方式和现代生活理念缺乏主动的和必要的认知和追求,农业推广的难度之大也就可想而知了。另外,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缺乏,也造成一些工作不能开展,如:果树整形修剪和嫁接,农业生物病虫防治等。

四、得荣县农业推广得失的启示

(一)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

绿化能够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带来高效益生产和高质量生活。面对得荣县严重恶化的生态环境,农业推广工作必须绿化先行。可采用围绕城镇村舍逐年适量外扩式绿化策略,逐步扩大荒山绿化面积;同时,把绿化与林果(尤其干果)生产相结合,努力取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局面。农林部门落实有关退耕还林政策时,无论是任务布置、检查验收,补粮补款,还是奖励处罚,都应以城镇村舍逐年扩增的绿化成效为依据。有鉴于得荣县有绿树的地方就是城镇村舍及其四周的现实,可以说,只有采用这种策略,才能取得绿化实效,才能巩固绿化成效。

(二)光大传统与移风易俗并重

农业推广旨在促进农村发展,而农村发展是一项涉及自然、技术、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卫生等诸多方面的社会变革[1],其中直接涉及自然、技术方面的变革所占份额很小,倒是如何让农民接受先进技术和现代生产经营方式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变革所占份额很大,它们直接改变农民行为而间接影响农业技术的推广,同时也是农业推广工作应有的内容,因而关系到推广成败。得荣县紧邻城镇和金沙江边的农民对现代农业技术的认知和接受能力较高,而居住偏远和较高海拔的农民则较低,就是这方面的明证。从这个意义上说,农业推广工作中,改变农民行为比单纯推广农业技术更为重要。但改变农民行为要讲究策略,正确的策略是尊重传统与移风易俗并重。在得荣县,正确的策略就是要尊重那些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壮大农村经济、丰富农民生活的藏民族优良传统,并使之发扬光大,同时通过体验教育、示范教育、舆论引导、增进知识、改变态度等方式,让村民逐步养成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的现代生产经营生活方式。

(三)因地制宜与市场需求并重

农业技术推广必须因地制宜,必须考虑是否适应推广地自然条件和解决其生产和发展难题。在此基础上,应着重考虑推广带来的产品出路问题。在得荣县,应着重推广那些与干旱、辐射强、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土壤砂重相适应的,产品易于加工贮运且市场广阔的农业项目,如核桃、花椒、树椒、桃仁、花生等。

(四)基础设施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并重

基础设施是农业推广的先决条件,涉及引水渠、灌溉设施、改土、土壤培肥、道路交通等内容,农业生产、农产品运销需要这些条件,城镇建设、移民区开发、村舍荒山绿化、农牧民生活质量提高等,也需要这些条件,得荣农业推广的历史和现实便是明证。为了生产的进一步优化和农村的进一步发展,得荣县还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而人才,包括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因其集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与农村人口组织、引领和教育于一身,也是农业推广的先决条件。可以引进外地人才,也可以培养本地人才。引进外地人才,应着重考察其工作积极性以及发现和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本地人才,也应重视这两个部分,而且要从初、高中就开始重视。现在陆续有“9+3”学员毕业回归故里,更要重视把他们纳入本地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范畴。此外,人才是否具备发现和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其是否具备合理的知识体系密切相关,那种应试教育的题海式教学方法割裂知识体系,是不能培养出人才的,必须加以改革。再就是,要重视改善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以利于留住人才和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五)集中居住与分散生产并重

得荣县山高水险,从保障农牧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活跃区域经济而言,应大力进行移民开发和发展小城镇建设,引导农牧民集中居住。但同时应重视分散生产的重要性。毕竟开发区和小城镇所占面积有限,面对地广人稀的得荣农村,没有分散生产,便难以充分开发利用得荣自然资源,难以重建良好生态环境,难以生产大量适销对路的优质农畜产品,反而对提高农牧民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必须把集中居住与分散生产看着是得荣农村繁荣昌盛的两个同等重要的策略,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同时引入“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那样的现代经营模式,协调集中居住与分散生产的关系,从而让农村生产效益高,农牧民生活质量高。笔者认为,在干旱河谷的藏民族聚居地区,要真正实现农业推广的终极目标: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村产业、繁荣农村社会,必须做好这五个并重。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